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拯救恢复濒危物种内蒙古三河马,保存和传承三河马文化遗产,今年海拉尔垦区决定投资600万元恢复三河马核心群、开展三河马选育工作、兴建三河马科技文化馆,拯救人类文明物种。  相似文献   

2.
野败型杂交水稻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本文从育性指标的采用和划分,恢复基因的数目,恢复基因的等位性,恢复基因的三体定位和定子图谱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恢复基因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利用广亲和野败型不育系02428A和明恢63/02428F6、F8广亲恢选系研究了野败型不育系和滇-1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关系。结果表明,野败型不育系和滇-1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之间是非等位的,而且它们之间可能是相互独立的。现有的滇-1型不育系的一些粳稻恢复系同时具有对野败型不育系的恢复基因,野败型不育系的籼稻恢复系也可能包含有滇-1型不育系的恢复基因,这两组基因可能通过基因重组结合在同一个体  相似文献   

4.
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育出了不育株率达到或接近100%、不育度较高的不育系3个,组建了具有较高恢复基因频率的群体3个,并从这3个群体中筛选出了20个恢复单株,其恢复株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封山育林作为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重要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封山育林能够有效恢复森林植被,而且省时、省力、投资少、见效快,在有些地区能够起到人工造林无法替代的功效。把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既要长期坚持人工造林,又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实施封山育林,以人工促进天然恢复森林是今后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以下是搞好封山育林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选用3个高恢复度K型小麦杂交种的F2群体、1个化杀杂交种F2群体、1个K型杂交种F3高恢复度株系及1个常规品种群体,以自交结实率作为育性判断标准,通过对分离群体的田间育性调查,对小麦K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三个K型胞质雄性不育的F2群体中,可育单株与不育单株的比例经卡方检验符合63:1的理论比例,因此可以推断小麦K型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由3对主效恢复基因控制,并表现为孢子体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7.
玉米C型Cms育性恢复基因Rf4的SSR标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A619与Cms237F2及BC1群体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恢复系A619有一对恢复基因,用微卫星标记(SSR)将A619的恢复基因定位在玉米第8染色体短臂上,与SSR引物bnlg2307连锁,距bnlg2307 12.3cM。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资》2008,(1):11-11
印度联邦政府决定恢复印度化肥公司位于拉马贡丹的化肥厂,而这个化肥厂在数年前曾因成本问题关闭,350亿卢布的投资使这个工厂重新开工。  相似文献   

9.
在典型草型富营养化湖泊——内蒙古乌梁素海设立试验研究基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试验,实施了两项草型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技术措施:沉水植物收割工程与芦苇园田化生态管理工程。以机械化方式收割沉水植物,能够削减湖泊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积累和释放,减少二次污染,抑制生物填平作用,改善水体环境;采用机械化技术控制芦苇蔓延、打开芦苇区通风道和通水道,可以重建湖泊绿色自然景观,提高全湖水流循环速度。研究表明,有计划、合理地运用生态恢复工程不仅可以减轻草型湖泊所面临的巨大生态压力、延缓沼泽化演化进程,而且可以在实施生态工程的同时开发利用水生植物资源,使湖泊环境与湿地综合利用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营林方式,其特点是见效快、效果好、投资省等特点。封山育林不仅具有恢复森林植被,保存生物多样性,减轻森林病虫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外,还能提供用材、薪材、林副产品,确保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多种效能。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二季度,我国乳制品行业多数指标恢复到以往正常年度水平。其中,乳制品行业产销形势继续向好,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加速回暧,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有所反弹,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继续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2.
根据自交结实率在三个F2群体中的分布,对四川盆地提型杂种小麦育性恢复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对主效恢复基因足以使提型不育系的结实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广东普通野生稻雄性不育性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经9个连续回交核置换含有普通野生稻不同细胞质源的雄性不育株系,与优质为主、兼抗病虫和经济性状优良的栽培稻品种进行回交转育,培育出一批扰异新质源不育材料。这些新质源不育材料的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且具有优质、抗病虫害或优质、经济性状良好的优点。其恢复谱较广,较容易配制出早熟、米质优、抗性好、产量高的强优组合,是杂交稻开发利用有较好前景的新质源材料。  相似文献   

14.
粳型红米雄性不育恢复系红零的选育及其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携有红米色素且抗寒基因的中间材料天红、掺粳恢复基因R481和广亲和基因“02428”等不同类型材料为亲本复合杂交,经分步聚合逐层重组,多代跟踪测配,定向培育出具恢复力强(恢复度均在80%以上)、亲和性好,抗寒性强的粳型红米恢复系-红零。经与不同胞质类型的籼型不育系测配鉴定,表现出较强的以穗粒优势为主的亚种间杂种优势。本文就恢复系的选育路线及对贵州有色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实用价值应用前景作了探  相似文献   

15.
柱型苹果茎尖培养中嫩茎增殖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培养基含有较低浓度BA时,柱型苹果‘舞姿’、短枝型‘金矮生’和普通型‘金冠’的嫩茎增殖都基本正常,当BA浓度较高时,柱型苹果品种嫩茎仍能保持正常状态,而短枝型和普通型品种受到强烈抑制。在较高浓度BA培养基中,短枝型和普通型品种的内源激素变幅很大,而且继代培养后期恢复很慢,相比之下,柱型品种内源激素变幅小,而且恢复快。初步分析,柱型苹果嫩茎增殖对高浓度BA具有强的忍耐能力,其原因与所含高水平的CTK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白菜型油菜显性核互作不育系统转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白菜的显性核互作不育基因向白菜型油菜上转育,成功地育成了白菜型油菜显性核基因互作的全不育系93-1A。经测恢,找到了上位显性核互作恢复基因,它对不育基因具有上位恢复作用,并证明其F1具有超亲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强优势组合正在选育中。  相似文献   

17.
晋西黄土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评价晋西黄土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并为该地区水土保持林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的农地为对照,对晋西黄土区5种典型退耕还林林分(包括自然恢复山杨林、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纯林和油松人工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连续23年的定位观测。结果(1)所有人工林土壤密度随退耕年限呈现先上升(退耕后前1 ~ 4年)后下降(退耕后4 ~ 23年间)的趋势,在10 ~ 15年下降至一个比初始值更低的值后逐渐趋于平稳;自然恢复林随退耕年限土壤密度呈不断下降趋势,最高下降幅度为11.21%(0 ~ 20 cm土层)。(2)人工林土壤总孔隙度在前10 ~ 15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自然恢复林土壤总孔隙度随恢复年限上升趋势越来越缓慢,0 ~ 20 cm土层和20 ~ 40 cm土层累积变化率为1.4%和0.6%。(3)5种典型林分的毛管孔隙度均随退耕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人工林内20 ~ 40 cm土壤层的毛管孔隙度变化大于0 ~ 20 cm土层,自然恢复林0 ~ 20 cm土层和20 ~ 40 cm土层的累积变化率分别为2.5%和1.5%左右。结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显著(P < 0.05),4种人工林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退耕后的前10 ~ 15年内,其中刺槐×侧柏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更明显,建议该地区人工林恢复类型应以刺槐×侧柏混交林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固原市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从改善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质量,创造最佳投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在固原市按照突出“生态人居”、“回族之乡”、“丝路重镇”、“园林山城”的特色要求建设与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几项建议,为固原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已有理论尚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基于生产要素投入视角的研究表明:由于国有企业承担了办社会的成本,因此政府必须对其进行补贴,其方式是政府无偿或低成本地给其进行资源划拨或转让,从而导致其低资本成本,这必然增强国有企业以资本替代劳动的激励,进而导致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和社会福利损失。因此,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基本路径在于:彻底剥离国有企业承担的办社会的成本→取消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补贴→恢复资本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瑞花 《甘肃农业》2013,(24):15-16
由于受地理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很不均衡,存在基础设施差、投入少、水资源利用率低、节水工程不配套,建设改造资金缺口大等缺点。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建议国家给予政策倾斜,以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为契机,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投资,加快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步伐,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