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香椿的扦插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椿根插繁殖可采用粗0.8-2.4cm的根作插穗。0.3-0.5cm的细根宜用平埋方式,覆土厚1-2cm,成苗率可达85.7%。硬枝扦插,在窖藏前用IBA500mg/L或NAA500mg/L处理插;或在扦插前用2,4-D50mg/L处理插穗,均为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2.
旱作条件下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旱作条件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灌浆期根系的垂分布不同水稻的根系一般分布在0-40cm土层,陆稻根系一般分布在0-60cm土层,最深可达80cm,且水稻总根系分布较浅(0-30cm间占总量的87.02-96.67%,陆稻总根系分布较深(0-30cm间只占总量的61.42%-81.70%)。因此,陆稻具有深扎根性。(2)除比根长参数外,不令是同一垂直位置,还是整个根  相似文献   

3.
旱地小麦高留茬少耕全程覆盖高产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多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陕西旱地小麦高产的第一限制因子,。高留茬少耕全程覆盖,0-20cm土层含水率平均提高2.58个百分点,0-200cm土层含水率平均提高1.97个百分点;土层含水率平均提高1.97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提高0.1%,全N1全P、全K分别提高0.0093、0.024和0.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Lef—1和DA26基因的克隆及部分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lef-1和DA26基因分别位于egt基因的上游和下游.从pUAc-egt中分离出EcoRI-XbaI1.1kb的egt基因片段,进行缺口平移标记,获得探针。与BmNPVDNA经HindⅢ酶切、电泳、转移至NC膜的DNA进行Southernblot杂交,发现BmNPVDNA的HindⅢD片段呈阳性。从BmNPV基因组中分离出10.4kb的HindⅢD片段,用EcoRI酶切得到HindⅢ-EcoRI2.2kb、EcoRI1.4kb和EcoRI-HindⅢ6.8kb3个片段,分别克隆于pUC19中,命名为pUHE2.2、pUE1.4和pUEH6.8。经双链测序并与AcNPV相关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lef-1基因被克隆于pUHE2.2中,DA26基因克隆于pUEH6.8中。从所测定的lef-1和DA26基因的启动子及5'端部分序列来看,它们在AcNPV和BmNPV之间有极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新品系8712-24-2是庆阳地区农校以8302(4)-2作母本,廊8404作父本进行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系抗寒,抗旱性强,对条锈病中,兼抗红,黄矮病;全生育期285d左右,株高90cm左右,千粒重35g,容重764.8g/L,籽粒含粗蛋白14.26%,赖氨酸0.51%,淀粉64.92%,灰分1.85%大田产量一般为2919.9~6973.5kg/hm^2较当地主载品种西峰20增产  相似文献   

6.
在豫中南棉区,小地老虎一代低龄幼虫平均自然生存率为30.85%-39.13%左右,其为害棉苗的损失,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长,当每m^2有1头幼虫时,平均产量损失率达0.88%。此数值可作为该虫对棉苗为害的经济受害水平。在正常降水情况下,经济阈值为低龄幼虫2.5-3头/m^2;在无降水或雨后防治则为1头/m^2。  相似文献   

7.
群众杨合理经营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测了650株各径级(2~32cm)发育正常的群众杨个体冠幅和胸径,根据冠幅和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回归方程CW=-1.976108+0.740680D1.3+0.007675228D21.3和N=3213.6869D-1.43250681.3来确定群众杨的合理经营密度管理数表,经统计分析推算,培育椽材密度为1425株/hm2,培育中径材为615株/hm2,培育30cm以上的大径材为300株/hm2,如果在培育檩材和大径材过程中计划间伐,则株数依据间伐的株数和次数而定  相似文献   

8.
杨扇舟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扇舟蛾是湘北平原湖区欧美杨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1年发生5代。主害代第3-4(6-8月),每头幼虫的平均危害量分别达到143.27cm^2和141.42cm^2。人工模拟第3代幼虫的危害状况,受害1次就能对当年材积生长材积生长造成极显影响。经测定分析表明,50%的失叶量为受害的允许临界值,并确定第2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3头/100片叶,第3-4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20头/100片叶。  相似文献   

9.
金露梅株丛的植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东祁连山金露梅株丛的植物量形成规律,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立地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8月底最高,6月生长最快,10月凋落速度最快。年凋落量是年增量的72%左右。株丛植物量Y与株丛分枝数X1、丛高X2、株丛投影面积X3成正相关关系,可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干质量=-325.346十10.421X2+0.110X3(r=0.857,P<0.01)或Y鲜质量=210.637+7.218X1+1.400X2+0.087X3(r=0.872.P<0.01)来估测,估测精度分别为91.2%和95.8%。地上植物量的80%分布于0~30cm高度内,地下植物量的85%集中分布于0~20cm的土层中。株丛地下植物量378.9g/m2·DM是地上植物量326.6g/m2DM的1.2倍,地下部分所占空间是地上的35~10.2倍。不同立地条件下金露梅株丛的分枝数不同,单枝质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雷竹地下鞭的系统结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雷竹地下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雷竹地下鞭鞭段数为5.6条/m ̄2,鞭长为9.6m/m ̄2,体积为4.7×10 ̄(-4)m ̄3/m ̄2。在土中分布可深达60cm,11~40cm之间占80.0%以上,其中2~4龄鞭占总鞭数的85.0%。②壮芽占总芽数的31.1%,集中着生在3~4龄鞭上,发笋能力以3~4龄最强,占当年发笋总数的70.0%~80.0%;③壮芽和发笋位置在鞭段中部最多,6~15节壮芽占58.7%,发笋占70.1%,岔鞭多发生在鞭段前梢,在1~6节占67.0%;④鞭的延伸方向以平行林地和向上生长的类型为多,约占80.0%以上,向上坡伸展的在50.0%左右,向下坡伸展甚少;⑤以土壤肥沃深厚、疏松通气、蓄水保肥性能良好的竹林地鞭量较多,分布结构合理;⑥立竹1000~1100株/1000m ̄2的竹林,地下鞭结构最适宜;随着发育年龄的增大(12年生以上),壮龄鞭和壮芽渐减,老鞭增多。  相似文献   

11.
美洲斑潜蝇的空间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时期对豇豆相同生育期的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种群密度较小时(<1头·株-1),空间分布均符合Posion分布,空间分布的图式是随机的;但在种群密度较高时,空间分布均符合二项分布,空间分布图式是聚集的.豇豆上美洲斑潜蝇垂直分布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成虫嗜好在嫩叶上产卵;随着作物向上生长和斑潜蝇种群密度的提高,分布逐渐向上扩展.  相似文献   

12.
在螳螂孵化前,调查了螳螂卵囊在柞蚕场中的水平分布格局。经卡平方检验和5种聚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螳螂卵囊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即在柞林间的分布特点表现为极不均匀的嵌纹分布,种群中个体在发生概率上是不相同的,样方内一个个的存在,增加了同样方内其他个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两种聚集度指标(C 和 L)和 Iwao 的 m~*-m 回归、Taylor 幂的法则测定了针叶小爪螨 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越冬卵在枝条上存在着个体群,个体群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具有聚集度的密度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在可靠性 P=95%的水平上,中部枝条上随机抽样可代表全株随机抽样。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纹叶枯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回归法测定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株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扩散、病菌本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2=180.37/-X 19.57和序贯抽样模型TO′(n)=0.3n±0.7615n,确定了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提高了调查抽样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檫角丽细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卵和幼虫在檫树人工林内都呈聚集分布。幼虫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卵分布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应用Iwao’s方法,分析并计算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叶蜂的空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并在海拔1550~2500m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态类型,据此分别建立了防治指标值及序贯抽样式,为检验防治效果,确定防治方式及必要的抽样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曲条跳甲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黄曲条跳甲成虫在菜心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符合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 ;聚集原因主要由环境因素 (食料等 )造成 ,也与自身特性有关 .文中还根据聚集度均数 (λ)的测定结果 ,组建了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18.
应用比较频数法 ,结果表明基夜蛾幼虫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为 Neyman分布 ,实测χ2 =8.30 7<χ20 .0 5=9.448.根据各种聚集度指标 ,测定结果为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根据各样地 M* 和 x值作线性回归得 M* =0 .1 931 + 1 .40 37x,说明基夜蛾幼虫在林间属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 .将各样地平均密度 x和方差 S2作幂法则得 S2 =1 .5 4 1 6x1.10 98,说明基夜蛾幼虫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 ,而且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 .同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 ,列出了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蛹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蛹在柳杉人工林内呈均匀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用抽样调查方法研究表明,平行线短距离跳跃式取样精度最高。本文还应用Iwao’s方法,分析并计算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20.
对八点广翅蜡蝉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八点广翅蜡蝉成虫在茶园内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及进行防治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