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绿苦瓜自交系P1做母本,野生苦瓜P2做父本配制出F1代,然后进行自交和回交获得R2,B1,B2世代.通过田间试验,对叶长、茎粗和节间长的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粗和节间长两个性状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而叶长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叶长的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重要,节间长的加性效应也高于显性效应,茎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样重要,三者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0.1694,0.6418和0.3679.  相似文献   

2.
药用野生稻抗源对褐稻虱的抗性遗传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广谱高抗褐稻虱的药用野生稻(CC染色体组)与感虫栽培稻(AA染色体组)品种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幼胚培养获得绿苗,经过4代回交和4代自交,成功地将抗性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获得了高世代B4F4株系。对其亲本和后代的鉴定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抗性受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其抗性基因与药用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没有连锁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3.
玉米转Bt基因后代的抗虫性鉴定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接虫鉴定与室内PCR扩增,对玉米4个遗传背景,2个不同回交世代转基因材料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回交3代、4代转基因材料平均抗虫性与其阴性对照相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源Bt基因在回交后代中符合孟德尔定律1:1的分离比例.在4个遗传背景共98株含Bt基因的单株中,田间抗虫性表现高抗73株,抗5株,中抗7株,感2株,高感11株,抗虫株率占86.7%.  相似文献   

4.
辣椒耐热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6份耐热性不同的辣椒亲本,采用Griffing的双列杂交方法Ⅳ配制杂交组合,连同亲本、F1代自交和回交世代(P1,P2,F1,F2,B1,B2)作为试验材料,对高温处理的叶片进行细胞质膜热稳定性测定,并对其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辣椒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兼有显性效应;狭义遗传力和一般配合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明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与南亚实蝇Bactrocera.tau(Walker)对不同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及2种实蝇的种间竞争。【方法】2015年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黄瓜、佛手瓜、丝瓜、番茄、南瓜、西葫芦、苦瓜7种寄主果实,进行2种实蝇的产卵选择性研究;选择黄瓜、西葫芦、南瓜3种寄主果实,进行2种实蝇种间竞争研究。【结果】在不同寄主果实上2种实蝇的产卵选择性有所差异,瓜实蝇在完好寄主上的产卵量为黄瓜苦瓜丝瓜西葫芦佛手瓜番茄和南瓜,在去果皮寄主上的产卵量为南瓜黄瓜苦瓜西葫芦丝瓜佛手瓜番茄;南亚实蝇在完好寄主上的产卵量为西葫芦丝瓜黄瓜苦瓜佛手番茄和南瓜,在去果皮上的产卵量为西葫芦南瓜丝瓜苦瓜黄瓜佛手瓜番茄。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在不同寄主、不同密度条件下,其竞争性存在差异,低密度时,2种实蝇子代羽化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瓜实蝇与南亚实蝇的密度为8∶8时,取食黄瓜的瓜实蝇子代羽化数量显著高于南亚实蝇(P0.05),取食西葫芦和南瓜的南亚实蝇子代羽化数量均显著高于瓜实蝇(P0.05)。【结论】在实验条件下,不同寄主果实和寄主果皮完好与否,瓜实蝇与南亚实蝇的产卵选择性均存在差异;南亚实蝇的竞争能力较强于瓜实蝇。  相似文献   

6.
冬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3个差异显著的冬瓜自交系为材料,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获得2个杂交组合(BH995482×CQ997112和BH996275×CQ997112)的亲本及F1,F2,B1,B2各世代;以BH995482和BH996275为亲本,获得正反交F1及其测交后代和自交后代F2.按照遗传学理论对其各世代群体的第1雌花节位、单株座瓜数、单瓜重、瓜长、瓜径、瓜肉厚、果色、种子类型、瓜瓤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6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后3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第1雌花节位、单株座瓜数、单瓜重、瓜长、瓜径在遗传中表现为部分显性,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瓜肉厚表现倾小值亲本的负向超显性,果色以粉皮显性遗传,种子以有棱子显性遗传,瓜瓤类型在遗传中表现为部分显性,有倾中轴胎座亲本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20-2622
[目的]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形指数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果形指数遗传均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两个耐热和两个热敏的黄瓜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连同亲本、F1代自交和回交世代(P1,P2,F1,F2,B1,B2)作为试验材料,对高温处理的叶片进行细胞质膜热稳定性测定。运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以Cockerham提出的遗传模型建模原理,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结果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瓜耐热性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由主效基因控制;加性效应为59.052,显性效应为18.509;广义遗传率为42.109%,狭义遗传率为55.308%。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曲病抗性遗传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经多年接种鉴定,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强抗性的水稻地方品种早光头粳(P1)与感病品种粤B(P2)配置了P1、P2、F1、F2、BC1(F1×P1)和Bc2(F1×P2)6个世代。在水稻孕穗期,对这6个世代单株进行人工接种稻曲病病菌,调查各个单株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稻曲病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第1对主基因的效应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作用次之;第2对主基因的效应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作用不明显;对于该组合,按F2分离世代计算,水稻稻曲病抗性的遗传率为82.84%。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接虫鉴定技求,对玉米4个遗传背景、3个不同回交世代转基因材料进行了抗玉米螟鉴定.结果表明,同一转基因材料不同回交世代抗虫性差异大,经选择,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多,抗虫性逐渐提高;正反双向回交后代之间抗虫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中抗以上抗虫株率分别为39.68%和30.20%,外源Bt基因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显著高于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不同转基因材料之间以及同一转基因材料的不同单株间抗虫性差异很大,有少数植株表现高度抗性,个别植株几乎没有抗性;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当中抗虫基因的表达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1.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是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的一种重要入侵性害虫,评估其在不同生长期苦瓜上的产卵偏好,旨在摸清该虫的防治适期。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生长期的苦瓜,通过设定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测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生长期损伤和未损伤的苦瓜对瓜实蝇产卵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的苦瓜显著影响了瓜实蝇的产卵偏好。针对无损伤的苦瓜,瓜实蝇偏好在谢花2~5和6~8 d后的苦瓜上产卵;针对损伤的苦瓜,除谢花1 d的苦瓜外,瓜实蝇在其它生长期苦瓜上的产卵偏好无显著性差异。基于本研究,对于无损伤的苦瓜,谢花2~8 d是预防和防治瓜实蝇的关键时期;而苦瓜一旦损伤,除谢花1 d外所有生长期均应提防瓜实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12.
以有棱丝瓜自交系28-0-0 为母本,普通丝瓜自交系37-0-1-1 为父本,对6 个世代(P1、P2、F1、B1、B2、F2) 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丝瓜果长和果柄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丝瓜果长遗传受到多基因(C- 0 模型)遗传控制,且受环境影响较大;果柄长遗传受到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D-0 模型) 遗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F2和B1世代较高,分别为57.60%、61.90%,环境方差占总方差的比率为38.10%耀80.00%。  相似文献   

13.
苦瓜果长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研究了苦瓜6个世代果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果长性状的基因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占总遗传成分的98.6%,显性方差所占分量极小,属不完全显性;控制果长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为5对;开展苦瓜果长的品质育种宜采用杂交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苦瓜果实膨大的影响,为其设施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农6号苦瓜为试验材料,在设施大棚内分别进行人工授粉(套袋处理)和蜜蜂授粉,连续授粉5d,每天统计坐果率;于授粉后第1、4、7、10和14 d测量果实的横径、纵径、周径和单瓜重量,计算日相对生长率;在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在整个生育期均较蜜蜂授粉苦瓜大,蜜蜂授粉苦瓜纵径在授粉后第14 d大于人工授粉苦瓜,两种授粉方式的苦瓜横径、纵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授粉后第1~4d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P<0.05,下同),授粉后第5~7 d则显著低于蜜蜂授粉苦瓜.蜜蜂授粉的苦瓜单瓜重在发育后期增重明显,单瓜重相对生长率在授粉后第5~7d迅速下降,此时人工授粉的苦瓜单瓜重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在授粉后第10 d有小幅度上升.蜜蜂授粉的苦瓜坐果率较人工授粉低,但果实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人工授粉.[结论]人工授粉苦瓜前中期发育快,蜜蜂授粉苦瓜在后期发育较快,蜜蜂授粉可提高苦瓜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实蝇是危害水果和蔬菜的一类重要害虫,进行种类调查对于其检疫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用多种诱剂、粘板在广东省的湛江、惠州、韶关、梅州4个市的10个调查点定点调查;将诱捕的实蝇带回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统计每种实蝇的数量。4个地区共诱捕到实蝇11种,发生数量较多的有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cucurbitae(Coquillellett)]、南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tau(Walker)]、具条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scutellata(Hendel)]、辣椒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latifrons(Hendel)]。在韶关、惠州共捕获到4头合腹寡毛实蝇属(Dacus)实蝇,初步鉴定为三点棍腹实蝇[Dacus(Callantra)trimacula(Wang)],为广东省首次报道,调查结果显示:从发生区域和数量上看,橘小实蝇均是广东省实蝇的优势种,其次是瓜实蝇;南瓜实蝇在调查区域均有发生,具条实蝇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韶关、梅州地区。此调查有助于对广东实蝇害虫发生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苦瓜新组合白玉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玉 3号苦瓜是以T - 976 8和F - 96 4 6两个自交系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早熟 ,从定植到初收只需4 0d左右 ,植株雌花率和座果率都达到 85 %以上。前期单位面积产量达 80 0kg以上 ,总产量 35 0 0kg左右。平均单果重 4 2 0 g左右。果实圆筒形 ,长 2 5cm左右 ,粗 6 .5cm左右 ,果面瘤状突起粗大 ,果皮洁白、油亮 ,果肉味甘脆、微苦 ,是一抗逆性、商品性很好的苦瓜良种  相似文献   

17.
早熟苦瓜新品种“赣优1号”、“赣优2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赣优1号、赣优2号是分别以强雌系Q11-2、Q9-4为母本配制成的早熟杂交苦瓜新品种。赣优1号商品果绿白色,棒形,果长35cm,横径6cm,肉厚1.0cm,单果重400g,特早熟,春季栽培从定植至初收40d,每公顷产量37500kg。赣优2号商品果绿色,棒形,果长30cm,横径7cm,肉厚1.2cm,单果重500g,早熟,春、秋季均可栽培,春植从定植至初收45d,秋植从播种至初收45d,每公顷产量45000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野生苦瓜与栽培苦瓜的生物学特性和光合特性差异,为苦瓜栽培、引种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野生苦瓜和6个栽培苦瓜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苦瓜类型坐果后的生物学性状及坐果时的光合特性.[结果]野生苦瓜单瓜重小于或等于50g,栽培苦瓜单瓜重在300g以上;野生苦瓜的瓜瘤为刺瘤,小而密,栽培苦瓜多为条瘤或粒条相间;野生苦瓜瓜肉厚度为0.3~0.4 cm,栽培苦瓜瓜肉厚度为1.0~1.2 cm;野生苦瓜纵径在11.0 cm、横径在4.5 cm以内,栽培苦瓜纵径为20.0~48.8cm,横径为5.0~9.0cm;野生苦瓜单瓜种子数16~22粒,种子千粒重53.67~83.33 g,栽培苦瓜单瓜种子数23~47粒,千粒重180.2~206.67 g;野生苦瓜对枯萎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栽培苦瓜;野生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4.64~18.92 μmol·m-2·s-1、110.50~164.06 mmol·m-2·s-1、7.61~9.80 mmol·m-2·s-1和0.496~1.203 mol· m-2·s-1,而栽培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0.42~14.59 μmol· m2·s-1、137.85~258.00 mmol· m-2·s-1、5.63~8.08 mmol· m2·s-1、0.258~0.532 mol· m-2· s-1.[结论]野生苦瓜的瓜形小、单瓜重小、种子千粒重小,但其枯萎病抗性好、光合速率高,而栽培苦瓜的瓜形大、单瓜重大、种子千粒重大,但其枯萎病抗性相对较差、光合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苦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