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我县夏、秋蚕的由来和发展我县夏、秋蚕生产,是在养蚕布局的演变和蚕桑技术的发展中,不断地巩固和提高了它在全年蚕茧生产中的战略地位。其产量不但居于全年之首,而且质量也较好,据资料1937年前,我县只养一季蚕。其后,我县开始由一年养一季春蚕改为一年养春、秋两季蚕。但秋蚕发种量,仅占全年发种量的30~40%。建国以后,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在养蚕布局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春蚕、夏蚕、秋蚕三季布局。夏、秋蚕的发种量,1981年以来,一般占全年发种量的57%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 多次养蚕也就是全年春、夏、秋多季养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增加全年蚕茧产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充分利用现有桑园的桑叶,增加全年的饲育量,增加蚕茧总产;又能提高现有设备资材的利用率,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还能合理安排劳动力,有利于蚕桑生产专业化。日本在近几年的蚕业杂志上对多次养蚕有不少报导,他们过去是以春蚕、早秋蚕、晚秋蚕三个蚕期为主的,现在提倡增加夏蚕和晚晚秋蚕,全年养蚕5次以上。从规模较大的43户养蚕农户来看,全年平均养蚕次数为6.6次,以6-7次为最多,最高达10次。他  相似文献   

3.
张梅芬  赵晔 《江苏蚕业》1998,20(2):37-39
<正>随着养蚕布局的逐步调整,以及夏蚕、早秋蚕饲养量的减少,从1988年开始,宜兴市中秋蚕饲养量与春蚕种不相上下,成为全年蚕茧生产的重头。因此,其产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好坏,左右着全年的蚕茧产量与质量。但是,长期以来,宜兴市中秋蚕茧产量低而且质量不稳定。从全市的张产茧看,从1988年到1997年,中秋平均张产茧只有30.4公斤,比春蚕平均张产39.8公斤低9.4  相似文献   

4.
<正>80年代,我市的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51.6%,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26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的13.8%。自1990年起夏蚕的饲养量便直线下降,到1997年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22.3%,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13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仅为7.05%。与80年代相比,8年时间夏蚕饲养量、每亩桑田饲养夏蚕张数、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蚕茧主产区——安康地区,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养蚕布局也在逐步改变。以安康县为例,1965~1974年的十年,夏秋蚕发种量平均占到全年的33.3%,蚕茧产量占全年的22.7%;1975~1979年,夏秋蚕发种量上升到41.77%,产茧量占到28.94%;1980~1982年的三年夏秋蚕发种量增到51.3%,产茧量占全年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夏、秋蚕生产,发种量占全年的70%左右,产茧占年总产量的60%以上。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夏秋蚕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狠抓科学养蚕。但是近几年来,夏秋蚕生产,蚕病严重,单产下降,蚕茧  相似文献   

7.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代形式、桑叶生产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每季蚕的数量比例及蚕种出库时间的一种格局.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养蚕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茧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足县自1956年栽桑养蚕以来,直到1977年,都是实行的两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和秋蚕.从1978年开始,改为四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夏蚕、正秋  相似文献   

8.
养蚕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全年蚕桑生产经营成败.同时影响来年桑树生长和蚕茧产量,以及劳力的合理安排和蚕室蚕具设备的合理使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气候温和,全年养蚕可从4月下旬到10月下旬.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年养蚕布局一般是养足春蚕、夏蚕适当养、秋蚕生产以养用结合分批养.秋蚕生产又分早、中、晚3期,俗称“三秋”.一般是合理养早秋、养足中秋、看叶养晚秋,早秋、中秋、晚秋的饲养量各占春蚕饲养量的35%、90%、15%左右.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茧丝市场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生产环境、农村劳动力状况等的改变等因素,养蚕布局的“三秋”变为“二秋”.  相似文献   

9.
夏蚕稳产高产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铜梁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采用桑树冬季重剪,春、夏、秋、晚秋四季养蚕的布局,夏季养蚕量占全年发种量20﹪以上。夏季气温高,桑树生长发育快,养夏蚕是一年多次养蚕、提高桑树蚕室蚕具利用率、增加蚕茧产量、增加蚕农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夏蚕生长发育快,龄期经过时间短,节约加温材料和劳动力,降低养蚕生产成本。但是,夏蚕饲养时期,也是一年中蚕茧单产最不稳定的季节,高的单产达到40kg 以上,低的单产仅在25kg 左右。要想夺取夏蚕单张产茧量、实现稳产高产,需要根据夏季气候、叶质及病虫害等特点,抓住关键因素,因势利导,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尽力做好各项技术处理,方可实现。对此,笔者对铜梁县夏蚕稳产高产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11.
春蚕饲养,是一年之中最早的一次养蚕,数量多,规模大,产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60%以上。所以,春蚕饲养的成败,不但关系到春茧产量高低,而且将影响夏秋蚕生产,因而对完成全年蚕茧生产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有养蚕生产的地区,必须认真组织,充分作好人  相似文献   

12.
刘建华 《四川蚕业》2008,36(3):56-57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及蚕农的养蚕习惯,我市的养蚕布局适宜一年养四季蚕。从我市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春蚕、夏蚕、正秋、晚秋蚕四季发种量悬殊不大,但各季蚕茧的产量和单产却差距较大。其中:春蚕茧产量约占全年的30%以上,平均单产均在34kg左右,而其余几季,特别是正秋蚕产量不稳定,一般单产在23kg左右,而且质量较差。如何提高正秋蚕单产、质量,是值得广大蚕桑科技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抓住问题关键,采取应对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不良环境对秋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自养蚕布局调整以后,秋蚕饲养量均占年饲养量的70%以上,秋蚕饲养的好坏,对全年蚕茧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秋茧质差量低不仅制约了全年亩桑蚕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拉大了与先进地区的蚕茧质量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蚕品种、桑叶质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嘉兴市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杭嘉湖平原 ,是全国的重点蚕区 ,产茧量一直在全国地市中占首位 ,其全年蚕茧产量占全国家蚕茧量的 10 %左右 ,占浙江省的 50 %。从前我市养蚕以春蚕为主 ,自 1958年后 ,夏秋蚕饲养量不断扩大 ,其蚕茧产量亦大幅度上升 ,到 1998年 ,全市全年发种 137 4万张 ,蚕茧产量52 559吨 ,其中夏秋蚕 84 4万张 ,蚕茧产量 2 9912吨 ,分别占全市的 56 91%和 6 0 7% ,因而夏秋蚕生产已成为我市全年蚕茧生产的一个重头 ,但夏秋蚕与春蚕相比 ,其单产低、茧丝质量差、经济效益低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5.
高惠芳 《蚕桑通报》2001,32(2):56-57
解放以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蚕桑科学技术的提高 ,我市养蚕布局也进行了多次改革 :1966年以前只养春蚕、中秋蚕两期 ;1967年始养夏蚕 ,全年三期蚕 ;1969年增养晚秋蚕 ,1970年又增养早秋蚕 ,达到了一年养5期 ,秋季早、中、晚3期蚕的格局 ,充分合理地利用桑叶 ,增加了蚕茧产量 ,秋蚕生产成为全年蚕桑生产重要组成部份。但是 ,近几年来 ,随着乡镇企业及个私经济的蓬勃发展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田除虫频繁、污染严重 ,使秋蚕特别是早秋蚕中毒损失严重 ,产量低 ,茧质差。1995年下半年更由于国…  相似文献   

16.
《四川蚕业》2017,(4):52-54
<正>养蚕生产环节多,技术要求高,在生产过程中,蚕病一直是蚕种、蚕茧生产丰收优质的最大威胁,直接影响到蚕茧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是蚕业生产不稳定、不安全、风险大的主要因素。凉山州夏、秋两季发种量占全年60%以上,而夏秋季往往是蚕病最容易发生的季节,如何做好夏秋季蚕病防控工作,夺取蚕茧产、质量双丰收,是凉山州蚕业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农村大面积蚕桑生产积累的经验,谈些认识和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县夏、秋茧所占全年的比重越来越大。五十年代只养春、秋两季蚕;六十年代增养一季晚秋蚕;七十年代中期随着桑树剪伐形式的改变,又增养一季夏蚕,逐步形成了一年养四季蚕的布局。针对过去夏、秋蚕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不高的情况,我们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积极从养好夏、秋蚕,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茧质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夏秋蚕主要成绩及其在蚕茧生产中的地位我县继50年代初开始养秋蚕,到70年代开始养夏蚕和晚秋蚕,实行四季养蚕布局。据记载,1964年我县正秋全县平均单产为20.81公斤,全年平均单产为26.84公斤:1974年正秋平均单产24.31公斤,四季平均单产24.10公斤;  相似文献   

19.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伐形式、肥培管理状况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蚕茧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一、对我县几十年来养蚕布局的回顾1.年养蚕次数的变更.我县养蚕历史悠久,从前只养春蚕1季,1939年逐步推广改良品种,改每年饲养1季为春、秋2季,春季在5月上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60%,秋季在8月中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40%.1957~1976年普遍推行1年养蚕3季,增养晚秋蚕,发种时间大体在秋蚕上簇时,其发种量占春、  相似文献   

20.
我省的蚕茧生产每年饲养春、夏、早秋、中秋、晚秋五期,个别生产队早秋或晚秋不养则饲养四期,其中当以春蚕为蚕茧生产的重点。但是夏、早秋、中秋、晚秋四期由于气温高,桑叶生长发育快可以多次养蚕,提高桑叶、蚕室蚕具等的利用率,是增产蚕茧的有效途径。所以自从提倡饲养夏秋蚕以来,夏秋蚕的产茧量已增占全年产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