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为了鉴定提莫菲维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属间远缘杂交后代的真实性,以地高辛标记的二倍体野燕麦DNA为探针、提莫菲维小麦为封阻剂对其远缘杂交后代进行了DNA斑点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液中使用的探针浓度为25 ng/mL,探针与封阻DNA比例为1∶100时可完全避免假阳性现象,杂交后代出现了蓝紫色斑点杂交信号.提莫菲维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杂交后代中含有二倍体野燕麦的遗传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其远缘杂交后代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以二倍体野生草莓与八倍体栽培种草莓进行杂交,本研究以绿色草莓、宁玉2个品种为杂交试材,研究子代花粉生活力对后代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宁玉及绿色草莓花粉生活力最高,花粉萌发率达到92%,其子代花粉活力偏低,花粉萌发率在20%以下;宁玉每枚花药中花粉数量为1.98万粒,绿色草莓每枚花药中花粉数量为1.07万粒,其杂交子代每枚花药花粉数量平均为1 741粒,明显偏低。由此可见,二倍体与八倍体杂交后代花粉生活力均偏低,会影响其后代果实结实率,后期工作将通过染色体加倍手段获得高倍体可育后代。  相似文献   

3.
对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084株系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4SAT)+6sm,核型为1A,为极对称核型,属于原始类型;野生二粒小麦、二倍体野燕麦及084株系的进化指数分别为1、4和1,表明084株系的进化程度与野生二粒小麦一致,低于二倍体野燕麦;084株系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较亲本大,且其平均臂比、核型不对称系数及臂比大于1.7的染色体比例均在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之间,说明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对加速小麦属的进化有重要意义;084株系染色体臂比与母本的相近,且存在4对染色体与父本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极为相近,核型分析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杂交后代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长穗桑与栽培桑的远缘杂交育性,进行了长穗桑×栽培桑和栽培桑×长穗桑2种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远缘杂交类型、同一远缘杂交类型的不同组合在受孕率、结实率和可育性上有较大的差异,长穗桑×栽培桑的杂交受孕率在56.76%~90.20%,杂交结实率在52.06%~81.28%,杂交可育性在17.52%~60.57%;栽培桑×长穗桑的杂交受孕率在31.86%~54.07%,杂交结实率在30.69%~48.53%,杂交可育性在6.78%~20.56%。长穗桑×栽培桑的平均杂交受孕率、杂交结实率和杂交可育性比栽培品种×长穗桑分别提高25.27、28.37和23.21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部分蔷薇属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寒野生蔷薇种质单瓣黄刺玫(Rosa xanthina f.normalis)、刺玫蔷薇(R.davurica Pall.)、野蔷薇(R.multiflora Thunb.)、深山蔷薇(R.marretii Levl.)、突厥蔷薇(R.damascene Mill.)和现代月季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远缘杂交,研究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克服方法。试验共设杂交组合31个,授粉2 026朵,获得杂交果实393个,杂交种子452粒,杂交实生苗121株。结果表明,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花粉萌发率差异较大,花粉萌发率与座果率呈一定相关性。远缘杂交表现出高度不亲和,采用重复授粉、激素处理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现代月季效果显著。正反交杂交结实率差异较大。现代月季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表现也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二倍体栽培种×六倍体野生桑和六倍体野生桑×二倍体栽培种两种杂交类型的F1代性比分析表明2n(栽)×6n(野)主要因杂交母本不同,F1代性比呈现多样化特点,有的雌性比与雄性比接近,有的雌性比或雄性比较高,有的雌性比处于支配地位;6n(野)×2n(栽)的F1代性比则呈现单一化特点,雌性比均接近90%以上,处于F1代性比的支配地位.因此,在远缘杂交时,要根据对F1代的不同目标性状要求,选择不同的杂交类型和选配不同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7个不同野生毛葡萄株系及5个选育的毛葡萄远缘杂交后代196、296、B2、741、213的栽培性状以及果实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毛葡萄远缘杂交后代的物候期均要早于野生株系,杂交后代的果实品质优于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方面,野生毛葡萄表现为免疫,远缘杂交后代遗传了毛葡萄对黑痘病的高抗病性,表现为高抗和抗病。  相似文献   

8.
野生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世玉  姜虹  李尧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15-14316,14319
[目的]探索野生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之间的远缘杂交性能。[方法]通过建立长果桑(母本)×桑树栽培品种(父本)和桑树栽培品种(母本)×长果桑(父本)的2种远缘杂交类型,探讨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的远缘杂交育性。[结果]不同的远缘杂交类型、同一远缘杂交类型的不同组合在受孕率、结实率和可育性上有较大的差异。长果桑(母本)×桑树栽培品种(父本)的杂交受孕率45.35%~71.36%,平均受孕率56.64%;杂交结实率41.11%~60.36%,平均结实率50.45%;杂交可育性12.85%~33.75%,平均可育性22.31%。桑树栽培品种(母本)×长果桑(父本)的杂交受孕率23.06%~57.03%,平均受孕率39.39%;杂交结实率26.48%~50.89%,平均结实率34.04%;杂交可育性4.26%~18.33%,平均可育性9.40%。长果桑(母本)×桑树栽培品种(父本)的平均杂交受孕率、杂交结实率和杂交可育性比桑树栽培品种(母本)×长果桑(父本)分别提高17.25、16.41和12.91个百分点。[结论]为桑树遗传材料的创新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染色体加倍途径克服栽培菊花与二倍体野生菊种间杂交障碍,实现野生菊的优异性状或基因导入栽培菊花,拓宽菊花基因库,获得菊花新种质。【方法】以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二倍体)及其四倍体为父本,与栽培菊花‘钟山紫星’(Ch.grandiflorum‘Zhongshanzixing’)杂交,通过细胞学进行杂种鉴定,并对杂种F1代部分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倍体与四倍体菊花脑的花粉活力均较高,且在母本‘钟山紫星’柱头上能正常萌发,但‘钟山紫星’与二倍体菊花脑杂交不能结实,而与四倍体菊花脑杂交结实率达3.25粒/花序。‘钟山紫星’、四倍体菊花脑及其杂种F1代体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54、36和45,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构型均以二价体为主,分别是27Ⅱ、1.70Ⅰ+13.23Ⅱ+0.03Ⅲ+1.90Ⅳ和5.32Ⅰ+13.84Ⅱ+2.79Ⅳ+0.16Ⅵ。杂种F1代株高、叶宽和叶柄长呈正向中亲优势,而节间长、叶形指数、花序直径、花盘直径和小花数目均呈负向中亲优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二倍体菊花脑通过染色体加倍途径可以有效克服其与栽培菊花间的远缘杂交障碍。  相似文献   

10.
四倍体菊花脑与栽培菊种间杂交及F1杂种的遗传表现#br#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染色体加倍途径克服栽培菊花与二倍体野生菊种间杂交障碍,实现野生菊的优异性状或基因导入栽培菊花,拓宽菊花基因库,获得菊花新种质。【方法】以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二倍体)及其四倍体为父本,与栽培菊花‘钟山紫星’(Ch. grandiflorum ‘Zhongshanzixing’)杂交,通过细胞学进行杂种鉴定,并对杂种F1代部分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倍体与四倍体菊花脑的花粉活力均较高,且在母本‘钟山紫星’柱头上能正常萌发,但‘钟山紫星’与二倍体菊花脑杂交不能结实,而与四倍体菊花脑杂交结实率达3.25粒/花序。‘钟山紫星’、四倍体菊花脑及其杂种F1代体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54、36和45,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构型均以二价体为主,分别是27Ⅱ、1.70Ⅰ+13.23Ⅱ+0.03Ⅲ+1.90Ⅳ和5.32Ⅰ+13.84Ⅱ+2.79Ⅳ+0.16Ⅵ。杂种F1代株高、叶宽和叶柄长呈正向中亲优势,而节间长、叶形指数、花序直径、花盘直径和小花数目均呈负向中亲优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二倍体菊花脑通过染色体加倍途径可以有效克服其与栽培菊花间的远缘杂交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