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于提升我国糖业竞争力、确保产业和食糖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广西、云南、广东三大主产区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60.41%、39.65%和46.55%。广西作为我国最大的甘蔗和蔗糖生产基地,2017/2018榨季糖料蔗种植面积为1140万亩,收获机械化率却仅为11%。作为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环节,机械化收获一直是甘蔗机械化中最难以突  相似文献   

2.
2021年12月2日,崇左市农机中心在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园区和扶绥县农机中心举办2021年甘蔗收割机驾驶技术暨甘蔗高效机收基地建设及机械化作业补贴培训班,崇左市农机中心相关科室、各县(市、区)农机中心分管副主任及业务骨干,各县(市、区)有意向建设糖料蔗高效机收基地的业主、甘蔗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甘蔗收割机销售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班.  相似文献   

3.
正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于提升我国糖业竞争力、确保产业和食糖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广西、云南、广东三大主产区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60.41%、 39.65%和、 46.55%。广西作为我国最大的甘蔗和蔗糖生产基地,2017/2018年榨季糖料蔗种植面积为1 140万亩(1亩约等于0.067 hm2),收获机械化率却仅为11%。作为甘蔗生产  相似文献   

4.
2021年12月16日,2021年广西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现场会在柳州市召开,同步举办“2021年糖料蔗机收减损降杂技能大比武”活动。凯斯A4000甘蔗收获机在糖料蔗机收减损降杂技能大比武环节中,凭借其优良的作业效率和低含杂率,获得了专家和用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料蔗和蔗糖生产基地,产量连续十多年占全国的60%以上。但广西90%以上的蔗田为旱坡地和丘陵地,糖料蔗收获一直主要由人工完成,机收水平低,蔗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2014年广西开始推进“双高”基地建设,致力于经营规模化、水利现代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  相似文献   

6.
<正>2月5日,中联重科甘蔗生产收获机械化推广演示会在广西崇左举行。为促进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广西加快推进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的建设,以中联重科"谷王"AS60甘蔗收割机为代表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产品,将为未来广西500万亩"双高"基地的实施推广,提供高适用性农机产品。据了解,广西甘蔗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十分不平衡,机耕率在90%以上,而机收率仅有1%左右。业内人士指出,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7.
韦丽莉 《农业机械》2012,(26):57-59
甘蔗是广西最主要的糖料作物,是我国食用糖的主要来源。从广西甘蔗生产的实际出发,在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等多方面协调解决甘蔗生产机械化问题,研究破解问题的关键环节,找到适合广西甘蔗生产特点的技术途径,使全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步入快速发展轨道。1生产特点(1)种植面积大,但经营规模小。广西是甘蔗生产大省,是我国的产糖中心,甘蔗常年种植面积9834万hm2,产量941  相似文献   

8.
正甘蔗和甜菜是两大主要糖料作物,目前我国种植面积分别达到约150万hm~2和14万hm~2。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和广东等省(自治区),收获机械化水平不足5%,而甜菜收获机械严重依靠进口。"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研究成果的实施运用解决了甘蔗收获在宽窄行种植等带来的机械收获适应性和甜菜收获国产机型短缺等问题,实现机收率较快增长;提升行业产品制造水平,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节本增效,促进糖业平稳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食糖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受广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的委托,由广西农业机械化协会负责的自治区项目验收工作专家组,于2021年11月30日到崇左市江州区左州镇柳工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组织开展2021年甘蔗高效机收项目验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双高"基地建设是指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双高"基地"四化"建设中的生产机械化,为甘蔗生产提供耕、种、管、收、运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本文针对影响糖料蔗"双高"基地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的因素进行论述,介绍了以高效机收为中心的"东亚现代农场模式",为推进甘蔗机收,加快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创建高效机收基地建设,可以有效促进甘蔗更好地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目标。在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需要明确相关关键技术,具体涉及甘蔗高效全程机械化管理、联合种植、土地整理、种植规划、高效机收等,需要认真总结与分析生产过程和工序,并明确影响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的因素,有效建设高效机收基地,从而更好地推广相关生产机械,使机械化作业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促进我国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影响甘蔗机械收割蔗蔸质量的农艺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大田生产机械收获条件下,甘蔗品种、种植行距和倒伏甘蔗等农艺因素对机收蔗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品种对机收蔗蔸质量有明显影响,表现为品种脱叶性较好的蔗蔸留茬高度较小、品种纤维分含量较高的蔗蔸破头率较低,品种的脱叶性对蔗蔸破头率、纤维分含量对蔗蔸留茬高度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在1.0~1.3m种植行距范围内,随着行距加大,蔗桩开裂长度明显减小,蔗蔸的地下总芽数、低位芽数和活芽数则显明增加,1.2~1.3m种植行距的机收蔗蔸质量优于1.0~1.1m种植行距;与不倒伏甘蔗比较,倒伏甘蔗的蔗蔸留茬高度和蔗蔸破头率都显著提高,提出了选用抗倒性强品种和增强蔗株抗倒力,有利于提高机收蔗蔸质量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正>食糖生产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蔗糖产量占食糖总产量的九成以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六成以上,甘蔗产业是广西经济发展、脱贫致富、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支柱产业之一。甘蔗种业是糖料蔗生产的根基,近年来,广西甘蔗种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但也面临着各方面挑战并提出新要求:品种更新换代对良种种源数量、质量,生产方式向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方向转变,甘蔗种业产业化程度提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8~19日,约翰迪尔CH530新型甘蔗收割机演示推广活动在广西成功举办。这是约翰迪尔为解决甘蔗机收这一突出难题、助力中国甘蔗全程机械化发展而推出的又一适合中国国情的甘蔗收割机新产品,充分体现了约翰迪尔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决心。甘蔗产业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全区种植面积达1600多万亩,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甘蔗收获人工成本持续快速上涨、收获效率低,成为制约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瓶颈,更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的主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扭转国内外食糖价格倒挂,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共管理视角下,基于线性约束条件,通过开展甘蔗人机比对试验,科学验证比较甘蔗机收与人工收获两种不同模式下的作业质量、生产效率、收获成本及经济效益,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甘蔗收获环节是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对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发展甘蔗机收提供参考。甘蔗机械化收获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仅关注解决其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足以推动其稳步向前发展。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当前甘蔗机械化收获所遇到的问题,剖析其中原因,并从农机技术、农艺技术、管理技术、制糖工艺、适度规模化种植生产、行业标准、市场环境和运营主体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一、分步式机收为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广西加大了分步式机收技术路线和机具研制,于2022年4月19日召开了分步式收获机具装备研发推广工作研讨会,随后又召开了几次现场演示会。据广西农机中心有关报告,2022/2023榨季期间,在武鸣区、兴宾区、南宁市选取了多个示范点开展作业质量跟踪,  相似文献   

18.
甘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广西重要的糖料作物。中耕施肥是甘蔗等经济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以广西甘蔗中耕施肥机械为例,简要探讨中耕施肥机械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甘蔗产业是武鸣县农民经济收入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种植面积1.9万hm^2。随着甘蔗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迫在眉睫,而甘蔗收获机械化是实现武鸣县甘蔗生产机械化的“瓶颈”。根据自治区农机局的统一部署,引进广州协安农机租赁公司12台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按照“政府扶持,部门配合,协会组织,群众参与”的模式,由县政府协调农机、糖办、糖厂、财政、交通等部门形成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合力,开展甘蔗机收服务,使甘蔗收获机械化得到有效突破。预计2011/2012年榨季全县甘蔗机收面积可达800hm^2。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广西将实现500万亩糖料蔗基地全程机械化生产,其余蔗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其中耕作机械化水平90%左右,种植机械化水平80%左右,收获机械化水平50%以上。同时,按照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全程机械化技术内容要求,深耕深度要求30cm以上,深松深度要求40cm~60cm,甘蔗联合种植:开行(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