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七份苎麻野生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及Giemsa C-带带型研究.结果表明:七份材料中1-1、1-2的染色体数目众多,分别为56和42,其余5份材料为28,均为近端着丝点型,核型公式1-1为2n=56=56st,1-2为2n=42=42st,其余5份材料均为2n=28=28st.臂指数均大于75%,N.F.值与染色体条数相等,1-1,1-2,1-3的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核型属4B类型,2-1,2-2,2-3,2-4的染色体长度比小于2,核型属于4A类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长臂均为着丝点带,且染色区段较长,短臂均为全带.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1-1、1-2、1-3的分别为2n=56=8L+16M2+22M1+10S、2n=42=2L+22M2+14M1+4S、2n=28=2L+14M2+6M1+6S,其余4份材料均为2n=28=2L+12M2+12M1+2S.本文还对苎麻染色体的基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七份苎麻野生资源的核型及Giemsa 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 F- 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对七份苎麻野生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及 Giemsa C-带带型研究。结果表明 :七份材料中 1 - 1、1 - 2的染色体数目众多 ,分别为 5 6和 42 ,其余 5份材料为 2 8,均为近端着丝点型 ,核型公式 1 - 1为 2 n=5 6 =5 6 st,1 - 2为 2 n=42 =42 st,其余 5份材料均为 2 n=2 8=2 8st。臂指数均大于 75 % ,N.F.值与染色体条数相等 ,1 - 1 ,1 - 2 ,1 - 3的染色体长度比大于 2 ,核型属 4B类型 ,2 -1 ,2 - 2 ,2 - 3,2 - 4的染色体长度比小于 2 ,核型属于 4A类型。 Giemsa C-带带型单一 ,长臂均为着丝点带 ,且染色区段较长 ,短臂均为全带。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 1 - 1、1- 2、1 - 3的分别为 2 n=5 6 =8L 1 6 M2 2 2 M1 1 0 S、2 n=42 =2 L 2 2 M2 1 4M1 4S、2 n=2 8=2 L 1 4M2 6 M1 6 S,其余 4份材料均为 2 n=2 8=2 L 1 2 M2 1 2 M1 2 S。本文还对苎麻染色体的基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  相似文献   

4.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 F-BSG 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_(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 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 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苎麻(Boehmeria nivea L.)是我国特产,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国内外对苎麻栽培、育种、生理生化、形态解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苎麻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极少。我们对苎麻染色体形态及染色体结构特征及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将为苎麻遗传变异,新品种选育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根尖细胞用铁矾一苏木精染色压片。选择较好的分裂中期相的细胞,分别测量各染色体的长度,计算臂比指数及相对长度,排出染色体组型图。染色体长度最长的为1号,长6.85微米,最短的为18号,长2.67微米。2n=36。10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8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各对相邻的染色体的长度差异不大。5对染色体在长臂上有较显著的次缢痕。4对染色体有随体。11号染色体往往与核仁相连。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苎麻品种芦竹青为材料,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有丝分裂以墩稍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iemsa带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的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的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减数分裂以2%醋酸洋红压片,发现同一株上幼蕾着生的部位不同,其发育进度不一致,以着生在茎的中、上部的幼蕾发育快,同一枝梗上以着生于下部的幼蕾发育早,而同一幼蕾的PMC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后期Ⅰ,末期Ⅰ以及后期Ⅱ、四分体等阶段同步程度高,同时观察到存在一定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产麻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麻类作物的产量,苎麻、麻居世界首位,大麻、黄麻分别居世界第二、三位,其他如亚麻、红麻、热带麻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麻类作物的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国内还涉及不多,更没有见到有关染色体组型分析的资料,在国外文献中,也没有查阅到各麻类作物完整的染色体组型分析报导,至于近年来新兴的染色体 Giemsa 分带研究,用于麻类作物的则更少见。  相似文献   

8.
甘蔗核型及其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郑成木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1):47-51,T001,2
5个甘蔗栽培品种的核型均为2B 类型,染色体数目为2n=106~114,绝对长度为1.52~6.31μm;主要是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少量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未见端部或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同一品种不同个体以及不同细胞之间,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变幅为4~9个染色体。推测甘蔗栽培品种退化与体细胞染色体数量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肖瑞芝 《中国麻作》1986,(3):1-4,F003
本文研究圆果种黄麻品种不同形态特征与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带型的关系。实验表明,供试圆果种黄麻不同品种的体细胞染色体2n=14,具有一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均为中部着丝点。主要带型是着丝点带(即c带)、全带(即w带)。有腋芽品种的随体位于第四对染色体上,无腋芽品种的随体位于第二对染色体上。随体的大小,以红茎、红叶柄品种的随体大,绿茎、绿叶柄品种的随体小,  相似文献   

10.
木薯体细胞染色体银染显带的带型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东方一号”种质为材料,对木薯体细胞染色体银染显带的带型特点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木薯体细胞染色体银染显带不存在核仁组织区域(NOR)的特异性,木薯体细胞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36条)均能显示银染带,每条染色体上有2-5条银染带:根据银染带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区分为端粒带、次缢痕带、着丝粒带、居间带4种类型。因此,可将银染带作为木薯染色体的识别标记。对木薯中NOR区的数目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产麻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麻类作物的产量,苎麻、茼麻居世界首位,大麻、黄麻分别居世界第二、三位,其他如亚麻、红麻、热带麻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麻类作物的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国内还涉及不多,更没有见到有关染色体组型分析的资料,在国外文献中,也没有查阅到各麻类作物完整的染色体组型分析报导,  相似文献   

12.
七份苎麻野生资源的核型及Giemsa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七份苎麻野生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及GiemsaC-带带型研究,结果表明:七份材料中1-1、1-2的染色体数目众多,分别为56和42,其余5份材料为28,均为近端着丝点型,核型公式1-1为2n=56-56st,1-2为2n=42=42st,其余5份材料均为2n=28=28st。臂指数均大于75%,N.F.值与染色体条数相等,1-1,1-2,1-3的梁色体长度比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分析野生大豆16份,半野生大豆5份和栽培大豆2份的核型。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染色体数目为2n=40,核型为2n=24m+14sm+2st(SAT)。虽然三者的核型相似,但单倍染色体组长是有差别的,经X~2测定表明,这种差异是由于种间差异引起。因此,大豆核型的研究,对探讨大豆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野生大豆中观察到一具有四随体类型,从进化观点看,具四随体类型较具二随体类型物种原始,同时为确定大豆是二倍体还是多倍体植物、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Giemsa—C带分析表明,三种大豆的带型极其相似,基本带型为:第一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着丝点带;第二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中间带;第三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端带;第四组4条染色体有二条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圆果种黄麻品种不同形态特征与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带型的关系。实验表明,供试圆果种黄麻不同品种的体细胞染色体2n=14,具有一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均为中部着丝点。主要带型是着丝点带(即 c 带)、全带(即 w带)。有腋芽品种的随体位于第四对染色体上,无腋芽品种的随体位于第二对染色体上。随体的大小,以红茎、红叶柄品种的随体大,绿茎、绿叶柄品种的随体小,其中以红茎、红叶柄、无腋芽品种的随体最大(1.090μ×0.926μ),绿茎、绿叶柄、有腋芽品种的随体最小(0.722μ×0.660μ)。结构异染色质百分含量,以有腋芽品种的含量平均值高,无腋芽品种的含量平均值低,其中以绿茎、绿叶柄、有腋芽类型品种最高,平均为71.14%,红茎、红叶柄、无腋芽类型品种最低,平均为51.78%。初步认为圆果种黄麻品种间染色体的核型和 Giemsa 带型与其外部形态特征有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青叶苎麻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8,与前人报道的数目不同。核型属于4B 类型,核型公式:2n=28=8(L)st 14(s)st 6(s)t。Giemsa带型公式为2n=28=28W/C。  相似文献   

16.
用改良 ASG法在黑麦 ( Secale cereale)有丝分裂早中期、中期对染色体进行了 G-带分析 ,并作了G-带带型和变动性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是早中期还是中期 ,黑麦染色体都显示了清晰的 G-带 ,而且带纹数目多、细窄而大小较相近 ,分布较密集而均匀 ;同源染色体带纹的数目、分布位置基本一致 ,可较为准确地配对。随着分裂时期的推进 ,G-带带数减少 ,从早中期至中期单倍染色体组 G-带带数减少了 2 9.0 %,单倍染色体组的长度缩短了 2 5.0 %,带纹减少幅度与染色体长度缩短幅度相近。对黑麦 G-带的特征与变动性、G-显带技术及其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 BSG 法,研究了6个茶树品种花蕾的染色体 C-带。结果表明,各品种多数染色体皆具有着丝点带,只有少数染色体同时具有端带或中间带。各品种染色体 C-带有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带纹的有无,位置和宽狭上。每个品种的同源染色体间的带纹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还对不同作者对茶树染色体 C-带研究结果上的差异和品种间 C-带带纹的差异原因、研究 C-带的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Carv.  CR 李洪杰 《杂粮作物》1993,(6):12-14,19
C-带技术被广泛用于显示玉米根尖染色体基本的异染色质。一些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可把玉米异染色质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从细胞学上讲,玉米异染色质分为5类:(1)着丝点异染色质;(2)NOR(核仁组织区)异染色质;(3)染色节异染色质,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压片的方法制备16个红掌品种的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6个红掌品种的染色体数目比较恒定,均为2n=2x=30。染色体主要由m染色体(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和sm染色体(亚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组成;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1.83~3.07,平均臂比为1.95~2.29,臂比大于2的比例为43%~83%,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4.04%~68.17%,从核型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2B型和3B型,只有‘紫公主’为1A型。从核型分类上看,这些种类都属于较对称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压片法对4种文心兰的染色体数和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Oncidium RenlendⅡ为2n=2x=56=30m+26sm,Oncidium Wilson Tropic Breeze‘ Everglades为2n=2x=72=38m+ 34sm,Oncidium Alohi‘ Hawaii’为2n=2x=56=36m+20sm,Oncidium Gower Ramsey‘Gold#3’为2n=2x=106=88m+22sm,即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核型分类均为2B型.此研究结果为文心兰的遗传变异、种间亲缘关系及杂交育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更多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