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西走向地势高度差较大,丘陵漫岗地块较多,坡耕地已经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耕地地形。农业生产离不开施肥措施,其必然增加着坡耕地土壤的养分含量,然而,受到降水影响,坡耕地不免受到地表径流的冲刷,使大量N、P养分元素流失。本文重点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现状、过程、影响因素及整治措施进行详尽调查和表述,以期为坡耕地养分流失的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思路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阴山北麓后山地区处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急需治理。本区地形以缓坡丘陵为主,坡耕地占很大比重,因此加强坡耕地的治理显得十分必要。根据研究区的自然条件及生产特征,建立了光、温、水和土壤条件对丘陵坡耕地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分析模型和综合模型,表明制约阴山北麓缓坡丘陵坡耕地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风蚀引起的土壤肥力的变化,其次是地势造成的土壤水分的不同,再次是光、热、水配制结构不平衡。通过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分析,得出丘陵顶部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最低,其次是北坡,最高是南坡,因此,要加大对坡顶和北坡的综合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3.
<正> 分布于山地、丘陵起伏地形上的土壤统称为坡地土壤,其中的耕地称为坡耕地,坡耕地是丘陵山区人民的口粮田,但由于存在着旱、薄、瘠、粗、蚀等障碍因素,限制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产量低而不稳。在坡耕地的利用和保护上应做到:  相似文献   

4.
经济植物篱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四川丘陵农区坡耕地农作物的平衡施肥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作物高产施肥的配方;另一方面,采用经济植物篱的形式研究了四川丘陵坡耕地的治理,提出了经济植物篱果树+黄花农作模式,为四川丘陵坡耕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5,(10):14-18
坡耕地土壤侵蚀不仅是大量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而且使山区丘陵土层变薄,养分流失,保水能力变差,使大多数坡耕地生产力低下,严重阻碍山地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坡耕地土壤侵蚀包括从耕地土壤表面分离土壤物质以及搬运这些土壤物质两方面,简言之,坡耕地土壤侵蚀的过程就是分离和搬运的过程。降雨和土壤抗蚀性是影响坡耕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坡耕地由于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的不同,其侵蚀类型也呈现多样性,但就世界范围看,其主要侵蚀类型为雨滴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三种类型。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坡耕地土壤养分的流失,而且破坏土地资源,制约粮食生产增长,引起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河流湖泊淤积。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治理措施主要为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华南地区水土资源概况,指出了耕地减少,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和水域污染等将是华南地区水土资源持续利用的最大障碍;分析了后备水土资源潜力,现有耕地潜力,坡耕地尾潜力和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长江中下游区的特点 长江中下游区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6省(直辖市).平原与丘岗相间,河谷与丘陵交错,平原区河网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以及江淮、江南丘陵山地.大部分耕地在平原区,坡耕地不多.土壤类型以水稻土、黄壤、红壤、潮土为...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小兴安岭,现有耕地24.2万hm2,其中坡耕地18.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7%,平均坡度1/20~1/100,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近几年来,我们针对高寒地区丘陵慢岗地水土流失特点,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以小流域为单位,对综合治理模式进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经济植物篱主要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耕地资源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迫切需要,耕地中坡耕地问题最多,潜力也最大.本文介绍了经济植物篱(埂)技术的属性、定义、主要品种、应用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该技术在坡耕地的利用和保护中,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阜新县绝大部分耕地是丘陵和风沙地,是我省典型的低产区。近年来,由于推广了招束沟治理坡耕地、毛岭沟封山育林和塔子沟河边造林的经验(统称“三沟”经验),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土壤里缺乏有机质,满足不了作物生长对氮磷钾养料的需  相似文献   

11.
连山区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全区现有耕地4.3万hm2左右,全区16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分布在山区.其中坡度大于6°的坡耕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6%以上.如何提高山区坡耕地土地的生产效益,是直接关系到提高山区农民种粮热情和提高该区粮食生产的关键.针对该地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农业科研部门先后引进了"吨谷一号、承谷九号、金谷2401、中华谷王2408、日本132"等谷子新品种,在该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2.
华安县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多为中低山地和丘陵地区,山地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水源和灌溉条件有限,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限制,导致全县耕地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华安县应重视加强丘陵山地地区坡耕地的水利和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全县农田的灌溉保证率。本文主要讲述耕地地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丘陵区的概况南阳盆地位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型气候带,其丘陵区为伏牛山和桐柏山余脉所组成.据统计全区大的丘陵就有20多条,除新野平地和西峡、浙川、南召纯山地外,其余9县(市)有丘陵的公社60多个,面积为7942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有耕地500万亩,(其中坡耕地300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4.2%,人口约200万,人均耕地约二亩半.土质多为徽酸性黄粘土和砂质粘土、粗骨土.年平均气温14°-15℃,年降雨量500-800毫米.这里不仅农业增产潜力很大,而且还具有发展林牧业和多种经  相似文献   

14.
四川旱耕地的特征、问题及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耕地在农业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耕地中旱耕地比重大,旱耕地特征明显,生产、生态问题突出,土壤养分贫乏,水土流失和与之相关的旱、洪灾害严重,导致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低下.因此,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旱耕地,特别是旱坡耕地(6~25°)的综合治理和持续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15.
以岔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耕地现状和权属数据,借助GIS技术与FRAGSTATS4.0软件,分析不同耕地类型破碎化的内部差异性,为未来的土地整治及农业规模化经营服务。结果显示,耕地的权属破碎化大于自然破碎化,总体破碎化程度表现为沟坝地坡耕地沟川地梯田;空间分布上呈现为:梯田大面积集中于北部村庄,沟坝地、沟川地沿沟河呈条带状延伸,坡耕地则呈小片状分散布局;耕地适度破碎化益于水土保持,辩证地分析各耕地类型破碎化的影响效应利于土地整治的开展;4种耕地类型的边界褶皱度低。该区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整治及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坡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贵州省坡耕地的利用情况,对贵州省坡耕地的整理潜力进行了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资料对比分析法,对贵州省6°~25°坡耕地的整理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坡耕地主要集中在6°~25°,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3.44%.其中,梯田总面积80.39万hm2,旱坡地总面积205.42万hm2.通过工程整理措施,梯田整理新增耕地率6°~15°为3%,15°~25°为4.5%;旱坡地整理的新增耕地率为6%,15°~25°为5%.经整理后的耕地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确定了6°~25°耕地整理折抵新增耕地的折算系数:梯田为0.6,旱坡地为0.42.  相似文献   

17.
阿荣旗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阿荣旗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地形地貌以中低山、丘陵漫岗为主,大面积耕地分布在丘陵漫岗的坡地上,全旗现有大于3°的坡耕地14.18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5.4%,加之降水量较大且集中的气候特点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低山、丘陵漫岗中上部的坡地大面积开垦为耕  相似文献   

18.
采用类型划分结合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吕梁山生态功能区24县的耕地利用与抛荒情况.结果表明,在吕梁山南部,基本不存在耕地抛荒问题;在吕梁山中部,主要表现为红枣经济林的抛荒;在吕梁山北部,耕地抛荒比较普遍,耕地利用的限制因子主要为海拔高带来的热量资源不足和坡耕地带来的机械耕作困难;究其原因,耕地抛荒、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是边际耕地的3种可替代利用状态,物质服务成本实现、人工成本实现、平均利润实现是耕地抛荒、老年人自给农业、年轻人农场农业的决策临界点.在吕梁山中部和北部,在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和农业结构调整后经济效益很低的区域,宜增加退耕还林指标,核减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把耕地抛荒发展为生态服务价值高的生态林地.  相似文献   

19.
董丽 《吉林农业》2011,(9):12-12
坡耕地是指地表自然坡度大于2°且能够种植农作物的自然土地。坡耕地的坡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块或多块组合在一起的坡耕地倾斜面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它是表示坡耕地表面(地表)形态倾斜程度的一种数量指标,也是衡量和测定坡耕地质量、利用潜力、适宜性和利用方向等最为明显的指标,对坡耕地的合理利用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耕地坡度分级调查的最终目的,是准确掌握坡耕地的数量、质量、权属及其空间分布等利用状况,分析研究坡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出坡耕地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和建议、措施,为坡耕地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及生计资产出发,为解释丘陵山区农地弃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本文以地处重庆 渝东南翼的酉阳县为例,利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RA)对6个典型村进行农户调查,得到246份有效问卷,利用经 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及农户生计理论进行综合研究;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解释该地与农地弃耕的影响 因素.研究结果:(1)酉阳县存在大量弃耕现象,调查结果显示,撂荒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7.72%;转出耕地面 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0.09%;(2)在县域尺度来看,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务农机会成本中短 暂的务工、打零工等形式的工资性收入较高;务农机会成本上升程度也存在地域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槽谷平坝 区,低山区和中山区;(3)务农机会成本的变化是丘陵山区尤其是中低山地区农户弃耕的重要原因;(4)农户的生 计资产中,自然资产、物质资产和社会资产对农户弃耕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农户务农机会成本及生计资产能够较好 地解释丘陵山区农地弃耕的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丘陵山区农地边际化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