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米青山  宋建华等 《蔬菜》2001,(11):19-20
双孢蘑菇色质白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菌类之一。其栽培原料丰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栽培双孢蘑菇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而当前栽培双孢蘑菇所用的菇房、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设施造价较高。据调查,建100m2菇房约需2-3万元,200m2日光温室约需3000-4000元,200m2塑料大棚800—1000元,不便于在农村进行大面积推广。为进一步提高菇农经济效益,寻求一种更经济、实惠的栽培方法,结合我市特点,扶沟、西华等地设计推广了一种小拱棚栽培法,通过两年来的大面积实践,我…  相似文献   

2.
目前栽培双孢蘑菇多采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或蘑菇房进行栽培.而蘑菇房、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设施造价均较高,不便于在农村进行大面积推广.据调查,建100 m2菇房约需2~3万元,200m2日光温室约需3 000~4 000元,200m2塑料大棚800~1 000元,一般农户难以接受,为进一步提高菇农经济效益,寻求一种更经济、实惠的栽培方法,结合周口市特点,扶沟、西华等地设计推广了一种小拱棚栽培法,通过两年来的大面积实践,我们认为此法造价低(每600 m2只需500 600元),产量高,效益好,深受菇农欢迎,值得大力推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法暖 《食用菌》1997,19(6):25-26
北方地区,冬季栽培双孢蘑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既保证出菇房的温度在7~22℃,又不能直接受太阳光的曝晒,以满足双孢蘑菇的正常生长.1995~1997年我们利用冬暖式塑料大棚在冬季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建菇棚 与北方普遍使用的冬暖式塑料大棚基本相同,只是在顶部和后墙留通气孔,孔距2m,顶孔和墙  相似文献   

4.
邵建宁 《食用菌》2007,29(1):41-42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在栽培设施无加温条件下,从12月一翌年2月双孢蘑菇受气温下降影响,出菇处于停止期,经过越冬,到第2年3-6月继续出菇。本文介绍了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和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株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冬季双孢菇不出菇的缺点。甘肃省内应用该技术在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至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方式产量提高30%,栽培周期缩短了3个月,提高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山西省阳泉市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生产面积已发展到56万m~2,年产值达3495万元。食用菌已经成为阳泉市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栽培食用菌有平菇、香菇、杏鲍菇、双孢蘑菇、黑木耳、秀珍菇等,其中双孢蘑菇栽培面积少,生产基地分布较散[1],工厂化生产程度低。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快双孢蘑菇标准化规  相似文献   

6.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坝上地区,属蒙古高原南缘。年平均气温2.6℃,平均海拔高度1400m左右,年降水量400mm,6~9月为无霜期,昼夜温差10℃左右,7月份最高气温不超过25℃,7~9月为双孢蘑菇适宜出菇期。此时,全国主要产菇区正是高温季节,不适合双孢蘑菇的生长发育。坝上高寒地区栽培蘑菇正好填补蘑菇生产淡季这一空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991年,我们依据该地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引进双孢蘑菇生产技术。在坝上及气候特点相似的内蒙邻近旗县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于该地区气候较特殊,所引进的技术不完全适应该地区气候特点,蘑菇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从而制约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从1995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坝上高寒地区蘑菇栽培的高产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蘑菇单产11.5kg/m~2,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温蘑菇属双环四孢蘑菇,在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上与双孢蘑菇有较大的区别。目前本地区主要栽培品种有“夏菇93”、“新登96”。因其耐高温、菇质好、产量高、抗病、耐运输、味道鲜美等特性,深受广大菇农的喜爱。去年杭州地区试种396m2,平均单产46kg/m2,单价20元/kg,共获产值36000元,今年栽培面积在4400m2以上。现将高温蘑菇栽培中的几个主要技术环节探讨如下。1 培养料的配比和堆制11 培养料的配比和用量 高温蘑菇出菇时期相应较短,所以必须保证足够的氮素营养,在配比上,适当增加氮素含量才能夺取高产。一般C/N比以27~28∶1为…  相似文献   

8.
每年四月末,浙江平湖市新庙镇秋浜村菇农胡志宏卖完最后一点春菇,就腾空菇房等候种秋菇.1998年听说杭州常青园食用菌研究所搞了一只新登96高温蘑菇,他相信科学,决心试一试,种了500m~2.当年天气特别热,盖草的菇房气温达38℃,7月21日居然出了菇.他拿着头潮菇到上海找老客户,客户吓了一跳,不敢收购,这么热的天哪来的蘑菇?只好4元/kg低价卖掉.由于菇的味道好,后来客户找上门要货.结  相似文献   

9.
苏北地区棕色蘑菇大棚层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华秀红  林金盛 《食用菌》2008,30(5):34-35
传统的白色双孢蘑菇,出菇温度在10~25℃。苏北地区,在无加温措施条件下,从12月底至翌年3月底受气温低的影响,基本停止出菇,菌丝进入休眠期:棕色蘑菇具有低温出菇能力,出菇温度在2~26℃。在冬季,塑料大棚白天可以采集一定的太阳散射光,夜晚有一定的保温效果:温度通常比砖瓦菇房高2-4℃。层架栽培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并避免了大棚地栽时地温低的问题。在此种模式下栽培的棕色蘑菇品种,基本上可以达到冬季持续有鲜菇供应12006年笔者在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埠子镇,利用塑料钢架大栅层架栽培模式,示范栽培耐低温的棕色蘑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传统栽培的双孢蘑菇为中低温型蘑菇,适合于秋春季栽培。高温蘑菇是指适合于我国夏季高温期栽培的蘑菇,由于栽培出菇季节正值淡季,鲜菇价格高,栽培效益好。当前栽培的高温蘑菇品种有"夏菇93"和"夏秀2000","夏秀2000"是最近育成的高温蘑菇新品种,出菇率高,产量比"夏菇93"增产15%。由于高温蘑菇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栽培,容易发生病虫害,栽培过程中病虫杂菌的发生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蓁 《上海蔬菜》2003,(6):38-38
蘑菇肉质鲜嫩 ,美味可口 ,是一种人们普遍喜爱的传统食用菌品种 ,但一般的蘑菇品种为双孢蘑菇 ,出菇温度在16℃左右 ,只有秋冬、初春季节才可在市场上见到。我站于1998年引进栽培的高温蘑菇品种 ,为四孢蘑菇 ,出菇温度为26~31℃ ,子实体在7、8月份气温高达26~38℃时仍生长良好 ,并保持持续批次生产能力 ,获得较高的产量 ,彻底改变了夏季无新鲜蘑菇上市的历史 ,且使菇农周年栽培生产蘑菇成为现实。下面简要介绍高温蘑菇的栽培技术。1菌种制作1.1菌种高温蘑菇新登96引自杭州市常青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菌蕈研究所。1.2培养基母种采用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菇农都知道,一间菇房连年栽培蘑菇,如果消毒不彻底,就会出现“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垮”的结局。在实践中,有些菇农采用室外搭塑料大棚栽蘑菇,由于每年可更换场地,从而可避免在室内连年栽培消毒难的问题。我厂原料基地年栽培蘑菇面积达100万米~2左右,近年来约有50%采用冬闲地露地塑料大棚栽培,其特点是栽培面积不受限制,进出料方便,一户有4个劳动力的每年可栽菇700~1000米~2,且产量高而稳,一般每米~2产菇5.5公斤以上,最高可达16公斤。现将蘑菇露地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简述如下:(一)整地与作畦选背北向南、地势较平、  相似文献   

13.
蘑菇肉质鲜嫩,美味可口,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传统食用菌类。一般栽培使用的蘑菇品种为双孢蘑菇,出菇温度在16℃左右,只在秋冬、初春季节才可在市场上见到。2010—2011年度,徐州市贾汪区食用菌研究所引进栽培的高温蘑菇品种"夏秀2000",为双环蘑菇,分类上有别于双孢蘑菇,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要比双孢蘑菇高出5℃,适宜出  相似文献   

14.
大肥菇制种和高产栽培技术黄建春(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103)大肥菇是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出的中偏高温型类蘑菇菌株,菌丝生长和子实本生长比双孢蘑菇分别高3~5℃和4~6℃,栽培要求和双孢蘑菇基本相同。上海和邻近上海的江浙一带栽培大肥菇,一般...  相似文献   

15.
陈天泰 《食用菌》2007,29(4):41-42
试验表明在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应选用半地下式菇棚栽培。主要是因为半地下式菇棚投资少,保温保湿效果好,表现在栽培上,出菇时间长,单位面积的产量高,可在冷凉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荷兰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先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荷兰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基本情况荷兰是世界上栽培双孢蘑菇最先进的国家,并且在不断向国外输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荷兰生产食用菌95%的品种为双孢蘑菇,棕色蘑菇占3%,其余2%为平菇、香菇等。每平方米产量,双孢蘑菇33~35千克(二潮菇),棕色蘑菇30千克(二潮菇)。近10年来,荷兰双孢蘑菇栽培面积变化不大,稳定在75万平方米左右,产量约23万吨,产值约23亿元(表1)。双孢蘑菇鲜菇平均  相似文献   

17.
陈玉先  陈国朱 《食用菌》1996,18(1):18-19
近年来,我市蘑菇栽培从零星分散,每户栽培50、100m~2的小户经营,迅速转变为400m~2至2000m~2的大户栽培,最多的户栽培面积17000m~2。经济效益极为可观,每户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最多的超百万元。发生如此大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在田间搭盖塑料菇房。这种菇房建造易、密封性好,培养料可在菇房内进行后发酵,菌丝生长顺利,单产大幅度提高。但需注意的是后发酵技术,若掌握不好,不但单产没提高,甚至还会减产、绝收。本试验主要介绍试用稻草料自身的热量(不加热)来进行后发酵栽培蘑菇。  相似文献   

18.
平湖市是浙北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基地之一 ,通过推广优良品种 ,无粪合成料配方 ,双膜覆盖等新技术 ;抓好长效管理 ,均衡上市 ,使栽培蘑菇的效益大幅度提高 ,每平方米的经济收益从过去的平均 31 5元 ,提高到 4 0 5元 ;最高的栽培户达到每平方米 81元 ,菇农种菇的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9.
大肥菇栽培中胡桃肉状杂菌发生和防治技术黄建春(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201103)大肥菇是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出来的中偏高温型类蘑菇菌株,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比双孢蘑菇分别高3~5℃和6~8℃,栽培要求和双孢蘑菇基本相同。上海和邻近上海的江浙一带...  相似文献   

20.
温斌生 《食用菌》2003,25(2):33-34
巴西蘑菇(姬松茸)是我市新引进的“菌坛新秀”。1998年生产至今每年示范推广面积20.000m~2左右,成为本地区新的食用菌出口创汇产品。巴西蘑菇春栽常受高温影响,采菇期短,单产明显比秋冬6~9kg/m~2低,全料栽培效益不佳。利用秋料春栽再利用,可节约50%料,单产4~5kg/m~2,接近全料栽培产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全年栽培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