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引种到克拉玛依地区的四翅滨藜的生态适应性及其饲料价值进行了研究,认为四翅滨藜具有耐干旱、耐寒冷和耐盐碱等多种优良特性,是适合在新疆乃至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栽培的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一种饲料灌木,将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畜牧业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研究结果为今后克拉玛依及生态环境相似地区引种栽培四翅滨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属藜科滨藜属常绿或准常绿灌木,是优良的盐碱地改良树种。通过时张掖市引种四翅滨藜的生长状况调查、物候观测.重点对其耐寒、耐盐生理生化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四翅滨藜的耐逆性机理并进行适应性评价.从而为该树种在荒漠地区的引种与治沙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藜科滨藜属,原产美国中西部地区,是一种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具有耐干旱、耐盐碱、速生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牧场改良和水土保持[1].1989年,中国林科院首次引进四翅滨藜[2].四翅滨藜的引种成功,为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增加了造林树种,同时因其枝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将会成为宁夏退耕还林工程中不可多得的理想饲用灌木植物.近几年来,对四翅滨藜引种、繁殖、栽培等有较多研究,但对幼苗形态与叶解剖结构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幼苗形态指标是苗木活力和质量的外在表现,通过对苗木形态特征的分析,研究其相关性,可以确定评价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从而为生产壮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四翅滨藜在宁夏引种栽培情况的调查,以及近10年生产上的验证,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为今后四翅滨藜及其他同类树种的引种和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微咸水灌溉下耐盐植物胡杨、柽柳和四翅滨藜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主要光合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了观测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光强在0~2 000μmol.m-2.s-1范围内,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随光强变化均表现为柽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胡杨次之,四翅滨藜较小;(2)光强为400~2 000μmol.m-2.s-1时,3种耐盐植物的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大小顺序为柽柳>胡杨>四翅滨藜,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却表现为四翅滨藜>柽柳>胡杨;(3)光强在0~400μmol.m-2.s-1时,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WUE)表现为胡杨较高,柽柳次之,四翅滨藜较小,但是四翅滨藜的胞间CO2浓度(Ci)高于胡杨和柽柳。综合比较3种耐盐植物中,四翅滨藜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蒸腾耗水较少,属于节水型树种;而胡杨和柽柳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蒸腾耗水较高,属于相对耗水型树种。此外,四翅滨藜、胡杨和柽柳能适应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逆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四翅滨藜在宁夏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四翅滨藜引种栽培的生长状况,抗旱性、耐盐性的测试试验,得知四翅滨藜在无灌溉条件下生长在年降雨量300~400mm的地区为宜;在有灌溉条件下可以生长在年降雨量200mm左右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四翅滨藜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仁地区最佳的四翅滨藜育苗方法为地膜覆盖法,为四翅滨藜的育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张家口地区跨区域引入四翅滨藜这一抗旱耐盐碱树种,从播种育苗、容器育苗和扦插育苗3个方面分别进行试验研究,就播种育苗时间、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和播种方法;容器育苗时间、容器类型、种子处理和育苗方法;扦插育苗扦插时间、扦插材料和扦插方法分别进行总结论述,为四翅滨藜的跨区域引种育苗提供了技术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四翅滨藜在国内的引种表现及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引种优良的荒漠化和盐碱地治理树种美国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已有十多年的时间,本文从生长表现及应用研究的角度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四翅滨藜的生态学特性,育苗、造林以及改良盐碱地的效果、饲料价值,死亡因素、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3种滨藜属植物幼苗叶片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灰白滨藜变种1、灰白滨藜变种2和四翅滨藜的1年生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土盆栽试验,对不同质量浓度(0、0.1%、0.3%、0.5%、0.7%和1.0%)NaCl单盐胁迫条件下3种滨藜属植物幼苗叶片盐害指数、耐盐阈值及生理特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提高了3种滨藜属植物幼苗各器官Na+浓度,降低了K+浓度,灰白滨藜变种2较其他2种植物各器官保持了相对较低的Na+和较高K+浓度,有利于维持较高的K+/Na+平衡;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增加,灰白滨藜变种2叶片受盐害起始浓度、耐盐阈值及耐盐极限浓度均高于灰白滨藜变种1和四翅滨藜,最终确定出灰白滨藜变种1、灰白滨藜变种2和四翅滨藜的耐盐阈值分别为0.59%、0.68%和0.63%;叶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增加。经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认为3种滨藜属植物耐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灰白滨藜变种2(0.686)>四翅滨藜(0.532)>灰白滨藜变种1(0.102);与灰白滨藜变种1相比,灰白滨藜变种2和四翅滨藜各项生理指标特征对盐土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1.
四翅滨藜是一种引种的多年生草本,具有良好的抗旱和水土保持能力。通过测定四翅滨藜草本地表植被的持水能力、土壤抗冲性指标,对该种草本的水土保持能力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四翅滨藜持水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土壤抗冲性,在环境较为恶劣的、缺水的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方面有广泛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为选育出适应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气候条件的杨树新品种,对引进的16个杨树品种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进行区域造林试验,对2、4、10 a等不同林龄的树高、胸径生长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抗寒性、抗病虫害等性状的系统分析表明:各品种间树高、胸径、抗寒和抗病虫等性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品种选择是有效的。经过主要性状的多重比较及综合分析,选取银中杨、碧玉杨和京2杨为速生、抗逆优良品种,其树高、胸径生长量与生长较差的863品种相比银中杨分别提高97.27%、90.31%,碧玉杨提高76.27%、66.43%,京2杨提高69.51%、70.19%。这些品种可抗风沙、干旱、冻害、土壤瘠薄,可在轻度盐碱土( pH值为8.0左右)上正常生长,尚未发现病害、虫害等。因此,将上述品种确定为内蒙古中西部区应引进和栽培的优良品种,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灰毛滨藜叶解剖结构与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灰毛滨藜叶解剖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灰毛滨藜的叶具有旱生形态及结构特征,是一种抗旱、耐盐植物,适宜于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区生长。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区仁用杏冻害问题,于1997-2003年在试验区对引进的4个仁用杏品种设点观测,分别对物候、树体生长情况、产量、出仁率、杏仁品质等进行调查,着重从抗霜冻方面进行了分析.选出了适于陕北地区栽培的优一、一窝蜂2个仁用杏品种,并于2005年通过了陕西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伊犁不同类型野生杏花期冻害及座果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探明影响野生杏花期冻害率、败育率和座果率高低的因素,对伊犁不同地区(四个县)及不同类型的野生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冻害率在4个不同纬度地区间有显著差异。位于较低纬度的新源县冻害率最高(达57%),位于较高纬度的巩留县冻害率最低(仅4.4%),败育率则是巩留县最高,与其他地区间差异极显著;(2)海拔高度为1300 m时的冻害率为21.4%,而其他高于或低于海拔1300 m的地区则都显著高于1300m处的冻害率,败育率在较低海拔(900 m)地区显著低于其他各海拔高度地区;(3)野生甜仁杏的冻害率显著低于野生苦仁杏,且其败育率也低于野生苦仁杏。座果率则是野生甜仁杏显著高于野生苦仁杏。综合分析得出野生杏花期受冻程度与纬度、海拔高度和杏树的类型有关,败育率和座果率则与纬度和海拔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而与其类型有关。野生甜仁杏的抗冻性较野生苦仁杏强。  相似文献   

16.
Intereropping maize with the prostrate variety of mungbean, Vigna radiata (L.) Wilczek which grows flat along the ground China, by 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 Che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behavioural responses of T. ostriniae to plant volatiles emitted from whole plants, leaves, and flowers of prostrate and erect varieties of mungbean in a 4-armed olfactometer. Female parasitiods were significantly attracted to the odours from some varieties of prostrate mungbean when the visit duration and the number of visits were considered, but were not attracted to the odours from any erect varieties. The attractive odours were shown to emanate from the leaves, rather than from the flowers of prostrate mungbean plants. Thes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augmentation of Trichogramma parasitoids in bio-control of O. furnacalis and other crop pests.  相似文献   

17.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唯一能在中国西北部半干旱地区存活和形成森林的高大乔木树种,对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有较强的耐受力。本研究以胡杨愈伤组织作为材料,检测了胡杨愈伤组织在低温锻炼过程中抗寒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SOD、CAT、P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温锻炼(2℃)不仅提高了胡杨愈伤组织的抗寒性及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且增强了SOD、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植物的抗旱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温室内模拟自然干旱条件,通过测定灰叶铁线莲、柠条、花棒、醉鱼木4种旱生植物幼树叶片的永久萎蔫系数,对其进行抗旱能力比较。[结果]灰叶铁线莲、柠条、花棒和醉鱼木分别在土壤含水量为3.49%、3.59%、3.63%、3.38%时叶片开始萎蔫,在土壤含水量达到1.51%、1.53%、1.68%、1.57%时产生永久萎蔫。说明灰叶铁线莲表现出与其他旱生植物花棒、柠条、醉鱼木相同的耐旱性。[结论]灰叶铁线莲、柠条、花棒和醉鱼木幼树叶片的永久萎蔫系数分别为1.51%、1.53%、1.68%、1.57%,4种植物的耐旱性相近。  相似文献   

19.
印楝农药原料林优树选择方法与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31个样区、5-7年生印楝人工林全林普选基础上,提出了印楝药用原料林优树选择方法,优树选择的标准:(1)种子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总含量>0.8%;(2)株产果实数与林分优势木平均株产果实数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株产果实数的106%;(3)地径与林分优势木平均地径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地径的16%;(4)无病虫害、旱害和冻害症状。  相似文献   

20.
旱灾、涝(湿)灾、(霜)冻灾害是安徽省小麦的主要灾害,冰雹灾害也时有发生,故着重介绍了小麦的旱、涝(湿)、(霜)冻及冰雹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对提高安徽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其稳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