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简易移虫针     
过去我们都用鹅毛移虫针和弹簧牛角片移虫针移虫。由于鹅毛管移虫针带浆少,幼虫接受率差,对初学养蜂者或视力减退的养蜂员感到退虫困难、速度慢。弹簧牛角片移虫针虽克服了上述缺点,但由于弹簧针的活动芯质地坚硬,稍不小心极易擦伤幼虫而降低幼虫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15,(6):44-45
<正>蜂王浆是纯天然的滋补佳品,数十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国是蜂王浆生产大国,蜂王浆年产量达到3200多吨,占世界蜂王浆总产量的90%多。但是目前蜂王浆生产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尤其是移虫环节,更是需要大量的操作时间。我国目前养蜂队伍逐渐老龄化,随着操作者年龄的增大,体力逐渐衰退,视力逐渐下降,使得移虫操作越加困难。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有人提出免移虫蜂王浆  相似文献   

3.
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模仿蜜蜂生物学特性,设计了一种免移虫蜂王浆生产器,然后系统研究了不同方法处理台基条对蜂王产卵率、不同取浆时间对免移虫生产蜂王浆产量和质量、免移虫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免移虫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的效率.结果表明:蜂王在免移虫的王台内产卵率高达(90.1±7.3)%;蜂王产卵后6.5 d台王浆量达到(1.072±0.189)g;免移虫生产蜂王浆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相比,蜂王浆产量提高了32.6%,蜂王浆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比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的效率提高了150%~280%.  相似文献   

4.
1.选择适龄幼虫,掌握好移虫取浆时间移虫时虫龄大小是否得当,对台内的泌浆量有一定的关系。幼虫过小,移虫时速度慢也较麻烦。若过大时,虽然移虫速度快接受率高,但因虫龄过大,消耗的王浆也较多。实践证明,移24~26小时左右的幼虫,接受率高而泌浆量大。因100小时以上的幼虫,食量会迅速增加。所以,移24~26小时的幼虫,取浆时间控制在移虫后的68小时左右比较适宜。 2.奖励饲喂: 奖励饲喂,能刺激蜜蜂出巢采集,调动其全群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热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3,(12):49-49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多功能移虫取浆机将取代原始的手工操作,经过多年在蜂场的试用和改进,达到移虫98%以上、取浆97%的效果,获得了广大养蜂者的好评。澳大利亚农业部养蜂代表团,今年5月到葆春交流时见到了多功能取浆机,代表团团长Doug博士说:“多功能移虫取浆机的应用将会推动世界养蜂业的发展”。该机使用简单方便,改善了中老养蜂者视力差移虫困难的难题,同时也避免了王浆生产过程中用移虫针的安全卫生问题,节省劳动成本,是转地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6.
《蜜蜂杂志》2014,(1):I0011-I0011
<正>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多功能移虫取浆机将取代原始的手工操作,经过了多年的在蜂场的试用和改进,达到移虫100%、取浆97%的效果,获得了广大养蜂者的好评。澳大利亚农业部养蜂代表团,今年5月来葆春交流时见到了多功能取浆机时,代表团团长D oug博士说:"多功能移虫取浆机的应用将会推动世界养蜂业的发展"。该机使用简单方便,大大的改善了中老养蜂者,视力差移虫困难的难题,同时也避免了王浆生产过程中用舌头舔移虫针的卫生安全问题,也大大的节省了王浆生产过  相似文献   

7.
"詹特盒"是一种促进育王过程中移虫工作的精巧设备,初养蜂者使用"詹特盒"可以克服移虫常遇到的困难.使用方法:将种蜂王限制在塑料巢脾盒里,置于蜂群约12小时.巢脾盒背面由活动的塑料巢房活塞组成,蜂王可在上面产卵.3天后卵孵化成幼虫,取下巢房活塞,开口朝下排列在育王框的王台条上,移入哺育群.此方法可以知道蜂王产卵的精确时间以及幼虫的准确日龄,能比较确定地在卵孵化后36小时内移虫,这个日龄的幼虫比较适合于培育蜂王,幼虫在移虫过程中也不易受损伤.幼虫由哺育群的饲喂蜂照料,在蜂王羽化出房前把王台转移到核群,进行交配及产卵.  相似文献   

8.
人们服用蜂王浆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要想获得更多蜂王浆就必须人工取浆.取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移虫.把巢中的虫移走,才能把蜂王浆取出来.对于年岁较大的养蜂人来说,移虫非常困难,因此在这十几年的养蜂实践中我一直在寻找让蜂王在浆碗里产卵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黎 《中国蜂业》2013,(11):53-53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多功能移虫取浆机将取代原始的手工操作。经过多年在蜂场的试用和改进,达到移虫100%取浆97%的效果,获得了广大养蜂者的好评。澳大利亚农业部养蜂代表团今年5月来葆春交流,见到多功能取浆机,代表团团长Doug博士说:“多功能移虫取浆机的应用将会推动世界养蜂业的发展”。该机使用简单方便,大大改善了中老年养蜂者视力差、移虫困难的难题。同时,也避免了王浆生产过程中用舌头舔移虫针的安全卫生问题,大大节省了王浆生产过程的劳动成本,是转地蜂场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0.
割脾移虫法     
老年养蜂者因眼花移虫育王有困难。房孔小而深,移虫针伸进去很陡,与房壁夹角不到30°,很难挑起幼虫,速度慢还会伤及幼虫,影响接受率。割脾移虫就方便多了。先选择一张适龄的幼虫脾,要将幼虫所在的巢房割掉2/3。这样巢房变浅,移虫针与房壁夹角可达70°,可轻松地将幼虫挑起,就像在平地用铁铲铲砂子一样。割坏的巢房很快被工蜂修复,不会改造成雄蜂房。  相似文献   

11.
"詹特盒"是一种促进育王过程中移虫工作的精巧设备,初养蜂者使用"詹特盒"可以克服移虫常遇到的困难。使用方法:将种蜂王限制在塑料巢脾盒里,置于蜂群约12小时。巢脾盒背面由活动的塑料巢房活塞组成,蜂王可在上面产卵。3天后卵孵化  相似文献   

12.
李树荣 《蜜蜂杂志》2005,25(5):17-17
传统的取浆方法是:在继箱中两幼虫脾之间,插入一个5条33孔台基移好虫的浆框,于移虫后的64~68小时(约3天),一次性地取出所有王浆。笔者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发现:a.一个60群的继箱群,3天取一次浆,很难保证在上午10~12时蜜蜂泌浆的高峰期取出王浆和在最佳移虫时间移虫。b.从取出浆框到再次插入移好虫的浆框这段时间,所有的哺育蜂都受到干扰,且无事可做。c.移虫后第一天哺育蜂负担太轻,第三天又负担太重,很不合理。d.养蜂员取浆的当天,从早到晚疲惫不堪,而第二三天又无事可做。业内人士都知道,蜂群分蜂前王台中的蜂王哺育日龄不同,有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取浆时间与王浆产量的关系,为王浆生产中取浆,移虫的时间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对比和统计分析表明:上午取浆和下午取浆在王浆产量和移虫接受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在生产中可根据具体条件和时间选择取浆时间。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养蜂生产蜂王浆,必须走机械化道路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近几十年来,养蜂界的科学工作者和广大的蜂农为此做了很多工作,研制出了不同种类的移虫机械。但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推广使用这些移虫机械呢?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供机械移虫的虫源脾。用"移虫机"移虫,对虫源脾要求很高,即在"移虫机"移虫的范围内必须有成片的适龄幼虫,没有或者  相似文献   

15.
自制移虫针、取浆匙目前,养蜂员多用弹力移虫针移虫,在使用时有不少缺点:牛角片厚不容易移虫,过薄则易折断;有时牛角片因受潮反张,移虫针与推虫舌形成间隙,常常夹住虫。因此,一个蜂场每年需损耗十几支移虫针。而自制的移虫钉既简单、又耐用,制法如下:取一支鹅毛...  相似文献   

16.
李凤田 《中国蜂业》2007,58(10):28-28
笔者在移虫时,用木架作成三角架作移虫试验,将巢脾和浆框放到架子上面,进行移虫,其结果移虫时速度加快了,再也不用左手拿着脾低头移虫。可调整高低远近和角度。远输时也方便。两腿一并放到空隙地方就可以了。移虫时要高些时,将  相似文献   

17.
FJ-YC-1型移虫针是我室新近研制的一种笔形弹簧式移虫针,已向中国专利局申报了专利。它由八个部件组成(见图),除弹簧外全部采用无毒塑料原件。弹簧装在移虫针的杆内,整个移虫针象一支笔。移虫针的关键部分——移虫舌选用优质塑料注塑成型,由舌  相似文献   

18.
二次移虫养王法就是在一个王台内移虫两次。即在第一次移虫后,隔1—2日再进行第2次移虫,将第一次移的幼虫换出,用第2次移的幼虫让蜜蜂养育成蜂王。我现在谈一谈二次移虫养王法的几点体会。(一)王台的粗细和长短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曾看到不少移虫或取浆的蜂农,有用舌舔移虫针和挖浆勺的毛病,每移几个虫就将移虫针放在嘴里舔一下.我问他们为什么舔移虫针?他们都说习惯了.这种很不卫生的坏毛病,无论是南方蜂农还是北方蜂农均有,不知从那位师傅那里学来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遗留下来的.用舌舔移虫针或挖浆勺,易将操作者唾液带入蜂王浆中,如果操作者患传染性疾病,就会造成交叉感染,将疾病传染给顾客(消费者).另外,从卫生角度看,用舌舔移虫或挖浆工具也是一种不讲卫生的习惯,因此舔移虫针是一种坏毛病,应坚决改掉.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们都用移虫针或弹力移虫针进行移虫育王;移卵则用移卵管切下有卵的巢房衣,用弯头针将卵放在王台浆里.近年来,我利用茧衣进行移虫、卵育王,方法简便,虫、卵安全可靠,接受率高,育出的王产卵力强,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