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动物学报》2014,(2):F0003-F0003
<正>青岛农业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有出国留学或作访问学者经历的3人。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科在学科负责人马泽芳教授的带领下经过近10年的建设,现拥有"特种经济动物营养与饲养"、"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特种经济动物疾病与防治"3个稳定  相似文献   

2.
专家文库     
李长春,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武汉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05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学位,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猪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教育部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任国际动物遗传大会(ISAG)会员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2009-2010年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3.
《畜牧兽医学报》2007,38(2):F0002-F0002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畜牧兽医系始建于1949年,1994年1月撤系建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教授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7人,在读博士14人,具有硕士学位60余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人获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学院设有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及水产养殖学6个系。基础兽医学是山东省强化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动物生物技术与疫病控制实验室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预防兽医学科是山东省泰山学者首批设岗学科。另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和临床兽医学等3个校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4.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农科,即后来的东南大学、是国内较早设立的畜牧科学高等教育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5名。在校本科生近600名,研究生300名。学院下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草业工程系和特种经济动物与水产系;设有农业部牛冷冻精液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江苏省奶牛育种中心等15个研究机构;拥有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草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水产养殖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5个硕士点,动物科学、草业科…  相似文献   

5.
专家文库     
朱猛进,男,1974年2月生,博士,重庆开县人。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导。1997年获西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获扬州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8月-2015年9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6.
朱士恩,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赴日本爱媛大学攻读动物资源生产学专业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7.
正团队简介:东北农业大学家禽遗传育种团队主要依托于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农业农村部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及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家禽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形成了以地方鸡品种资源保护与肉鸡新品种(品系)选育、鸡脂肪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家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功  相似文献   

8.
《草业科学》2006,23(7):109-109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简介:动物科技学院现设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草业科学系,拥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北京市重点学科——草业科学。  相似文献   

9.
《草业科学》2006,23(6):109-109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简介: 动物科技学院现设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草业科学系,拥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北京市重点学科——草业科学。  相似文献   

10.
《北方蚕业》2010,(3):70-7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现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动物科技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93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院现设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3个本科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7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26人;在校本科生1081人、硕士研究生320人、博士研究生97人。  相似文献   

11.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6):F0003-F000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现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动物科技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93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院现设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3个本科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7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26人:在校本科生1081人、硕士研究生320人、博士研究生97人。  相似文献   

12.
专家文库     
黄生强,男,1968年1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2000年12月获湖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12月获湖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7月起至今在湖南农业大学任教,一直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经济动物学报》2012,16(2):F0002-F0002
魏海军,男,1961年生,辽宁西丰人,在读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观赏动物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特产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特产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14.
《北方蚕业》2013,(1):60
<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现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动物科技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93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院现设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3个本科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7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26人;在校本科生1151人、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5.
《北方蚕业》2012,33(3):62-62
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现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动物科技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93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院现设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3个本科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7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26人;在校本科生1151人、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6.
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现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动物科技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93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院现设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3个本科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7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26人;在校本科生1151人、硕士研究生337人、博士研究生172人。  相似文献   

17.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3):F0002-F0002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现有畜牧学、水产学两个一级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水产养殖学5个二级学科。拥有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扬州大学蜜蜂产品研究所、兔业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技术中心、饲料牧草研究开发中心、实验蜂场、实验禽场和扬大饲料厂等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专家文库     
左波 《猪业科学》2019,36(10):4-4
左波,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遗传育种系主任。兼任农业农村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执行专家组成员、中国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中国动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湖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BioMed Research Inter national》杂志编委等。  相似文献   

19.
<正> 吴常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研究会副会长,数量遗传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动物数量遗传和育种学家.1935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1979年—1981年曾到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数量遗传和动物育种。在从事动物遗传与育种工作的30多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他参加的11项科研课题中,“中国美利奴羊新品种的育成”和“中国黑白花奶牛的培育”两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1等奖,“畜禽遗传规律及其应用”、“北京白鸡育种”等3项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吴常信教授在数量遗传与育种理论的研究中,在国内首次提出“混合家系”的概念,从而改进了遗传参数的估计方法,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自1981年以来,吴常信教授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30余篇专业论文,其中10篇分别在8次国际会议上被采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20.
刘榜,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动物遗传育种系副主任,动物分子生物学与育种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标记分会理事。2006-2007作为访问学者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Leif Andersson实验室访问,进行基因位置克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