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嘉浙173A所配组合进行品比试验,考查嘉浙173A配制的12个组合F1代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嘉浙173A配制的组合F1代穗形较大,12个组合的穗形均大于对照协优7954,表现出穗形方面的一致性,且平均每穗粒数比对照增加47.3%,在穗粒数上有极显著优势,每丛穗数与对照相仿,在12个嘉浙173A组合中,有5个产量较对照协优7954增产,增幅为3.2%~19%。详细介绍了表现突出的4个嘉浙173A组合。嘉浙173A不育性稳定,且具有大穗及强分蘖兼顾米质优的特性,在生产中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嘉浙102A所配组合进行品比试验,考查了嘉浙102A配制的9个组合F1代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嘉浙102A配制的组合F1代穗形较大,每丛穗数9个组合均强于CK协优7954,表现出一致性,且平均比CK增加22.6%;生育期较CK协优7954略有缩短;9个组合的穗形均大于CK,平均每穗粒数增加10.9%;产量较CK协优7954增产0.26%-9.53%。嘉浙102A不育性稳定。且具有大穗及强分蘖兼顾的特性,在生产中利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11个单季杂交籼稻品种的区试,结果表明位居产量前3名的品种是钱优7954、越优2号、浙辐优111,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64%、12.69%和9.09%,尤以钱优7954产量性状表现突出,可重点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11个单季杂交籼稻品种的区试,结果表明位居产量前3名的品种是钱优7954、越优2号、浙辐优111,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64%、12.69%和9.09%,尤以钱优7954产量性状表现突出,可重点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以温敏亚麻雄性不育系1S为母本配制的6个杂交组合F1、F2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F2代在株高和工艺长度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为负向超父本优势,而各产量性状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出很强的正向超父本优势;但与F1代相比,F2代平均优势明显下降.产量性状构成因素平均优势大小顺序为: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千粒重>每果粒数.不同组合间F1、F2代杂种优势表现差异较大,其中1S×黑亚15号组合产量性状的超父本优势最强,F1、F2代均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超级稻Ⅱ优795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Ⅱ优7954是浙江省农科院用自育恢复系浙恢7954与Ⅱ32A组配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米质较优、产量性状表现良好。其高产栽培需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水以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措施,确保丰收。  相似文献   

7.
Ⅱ优7954是浙江省农科院用自育恢复系浙恢7954与Ⅱ32A组配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米质较优、产量性状表现良好。高产栽培必需采用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平衡施肥、科学管水以及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8.
钱优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核作所采用钱江1号A×浙恢7954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9014).2009年引进上杭县作双晚种植,经两年试种表明,该组合生育期与汕优46相同,产量高于汕优46;株型适中,群...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第1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浙恢7954是杂交稻育种中综合性状优异的恢复系,但其直链淀粉含量偏高(约25%),食味品质较差。多年来,通过传统育种手段改良该品种的稻米品质,收效甚微。利用Wx基因第1内含子剪切处的SNP位点,设计分子标记,以综合性状优异且直链淀粉含量中低的93-11为供体,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中等,食味品质明显提升,而粒型、粒重、精米率等其他综合性状近似于亲本浙恢7954的品系L2和L9,表明成功地改良了浙恢7954的稻米品质。SNP分型结果显示,除Wx位点外,L2和L9在浙恢7954背景下导入的93-11片段均不到7%。这些中间材料的获得,为高产优质的杂交稻亲本及其杂交组合选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20个性状特征差异显著的朝天椒自交系为亲本,组配成34个杂交组合,研究朝天椒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及其性状表现.结果表明:调查的29个性状的平均优势指数为125.93%,其中小区产量的平均杂种优势指数为133.01%,具有正优势的杂交组合占91.18%,超高亲优势的组合占61.76%,杂交组合较亲本平均产量增产32.26%.同时对果实、开花结果习性、茎秆特征等性状在F1代的表现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栽培稻再生性的遗传规律,为创新再生稻育种材料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把普通野生稻再生性导入栽培稻和籼粳杂交诱变,获得再生性强的材料,考查其F1和F2中与再生性相关的性状表现,分析栽培稻再生性的遗传规律.[结果]在野栽交品系96-82的两个F1中,再生稻的株高、分蘖数、每穗粒数及产量均为部分显性,两个组合的再生性分别达2级和3级;3个籼粳杂交组合F1再生稻的株高、分蘖数、每穗粒数及产量均明显超过双亲,再生性均达1级.把普通野生稻再生性导入栽培稻和籼粳杂交诱变,育成地下再生分蘖性较强的3个新品系,再生稻1号(桂D1号/96-82)、再生稻2号(明恢63//桂99/96-82)及以陆稻中旱3号作亲本育成再生稻3号(桂99/中旱3号/明恢63).[结论]野栽交品系96-82再生性的遗传传递力较强,表现为部分显性,再生性从F2起出现分离,属于数量遗传.选育的3个新品系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生理特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特性的对比考查与测定,研究和探讨甬优6号超高产的生理特性。【结果】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突出的生理特性是:①"源足",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功能期较长、叶绿素含量多、叶片光合速率高、比叶重和粒叶比较大;②"流畅",为齐穗期单株茎鞘物质向成熟期的穗部输出量大、输出率和转换率高;③"库大",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有效颖花量多、库容量大、穗重5g以上;④"根强",为次生根发达、根量大、根活力强、根冠比值高,为地上部生长健壮抗倒、活熟到老并实现超高产提供根本保障。【结论】从重穗型的甬优6号优良生理特性得到启示:为实现籼粳杂交稻的超高产目标,育种者在选择亲本,尤其是筛选F1代时,应着重鉴别亲本、新组合物质生产过程中"源、流、库"的协调性,以及根冠比值的适宜大小。  相似文献   

13.
优质不育系嘉浙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嘉浙A是用优质早籼嘉浙B(代号Y33)作轮回亲本,与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连续回交育成.1999年7月通过浙江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嘉浙A的主要特性如下:①米质优: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化验的十项米质指标中,嘉浙A有六项达国家优质籼米一级标准,四项达二级标准.②不育性稳定:嘉浙A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98%,符合籼型不育系的育性标准.③性状优良:嘉浙A穗型大,配合力好,花时早而集中,柱头外露率高,制,繁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在氮肥基础上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丰两优1号、Ⅱ优838、丰两优4号、Y两优2号和Ⅱ优52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硅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千粒重,施磷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有效穗。与对照相比,磷硅互作可提高水稻产量,Y两优2号和Ⅱ优52这2个品种的产量增幅最大,分别达10.06%和10.90%。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磷硅互作处理下明显高于单施磷肥或单施硅肥。[结论]试验结果为优质高产水稻的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晓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19-17821
[目的]研究丰两优系列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及产量,为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汕优63为对照,对丰两优系列的3个代表品种丰两优一号、丰两优香一号和丰两优四号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丰两优系列水稻品种产量比对照高9.7%%~19.5%。丰两优系列水稻品种生育后期功能叶的SPAD较高,剑叶净光合速率强,"光合午休"现象较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对照且下降缓慢,丙二醛(MDA)含量较低且上升缓慢。[结论]丰两优系列水稻品种光合能力强且光合功能的高值持续期长,具备超高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现新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提供依据。[方法]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和株叶形态进行分析。[结果]11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对照,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平均值均比对照低。有效穗数、穴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粒数、单穗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株型优势与产量明显相关,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影响。红莲优6号、88S/747、Ⅱ优明86、88S/0293有明显的株型优势,增产幅度均在25%以上。[结论]超级杂交稻主要增产因子是穴穗重、穗粒数、单穗粒重、二次枝梗数、有效穗数和一次枝梗数,株型优势与产量有明显的关系,株叶形态符合"长、直、窄、凹、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对超级杂交稻国稻1号和杂交稻汕优63的株型特征以及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稻1号的单产之所以显著高于汕优63的,主要因为前者分蘖多且分蘖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多,而且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18.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838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 8 38在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中 ,平均产量为 8.41t/hm2 ,比汕优 6 3增产 6 .46 % ,且抗病性好 ,适应范围广。与汕优 6 3相比具有每穗总粒数多、结实率、千粒重高等特点。在栽培上应注意采用培育多蘖壮秧等方法 ,以增加有效穗 ,使其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量水平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作对照,18个株叶形态较好的大穗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产量水平大穗型组合产量的差异主要受单株穗数差异的影响;(2)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 >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充实度>结实率;(3)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产量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与产量正相关达显著水平;(4)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充实度与产量的偏相关为正,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大穗的基础上,单株穗数的增加、千粒重和充实度的提高可以使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江苏现用主要粳稻品种对氮素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和盆栽试验条件下 ,研究杂交籼稻汕优 63和 4个中粳品种武育粳 3号、951 6、952 2及镇稻 88对氮肥施用期的反应。结果表明 :基肥、分蘖肥和穗肥 3种施肥方法的增产作用及肥料的利用率 ,汕优 63以分蘖肥为最大 ,武育粳 3号以穗肥为最大 ,而 952 2则在 3种施肥方法中差异不大。在等量氮肥作促花肥、保花肥和粒肥的 3种不同施肥时期中 ,氮肥的增产作用及肥料的利用率 ,汕优 63以粒肥为最大 ,促花肥为最小 ;武育粳 3号和 951 6以促花肥为最大 ,粒肥为最小 ;952 2和镇稻 88等则以保花肥最大。并对不同品种对氮肥施用期反应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