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椒的胞质基因雄性不育最早是Peter-son提出的,当时认为遗传是单隐性基因引起的,在他的材料中,还指出了应用于杂交中的不同品种的花粉粒产生和花药形态的变异,同时还发现了对生长条件特别是对温度高度敏感的特性、Novak应用Peterson的雄性不育材料,发现了两性遗传,他们也指出了从完全不育到部分可育的不育性变异程度。本文报道了雄性不育品种间和品种内雄性不育水平的变异。 材料与方法 最早的胞质基因雄性不育是Shifriss和Frankel通过 6— 8代回交育成几个甜椒品种,雄性不育型品种Bikura, yellow-yolo-y和Zohar做母本A系(S)msms yolo-…  相似文献   

2.
作为遗传育种的有效工具,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述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三系配套在我国辣椒品种选育中的应用现状,提出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对策,为进一步探索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辣椒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水 《辣椒杂志》2009,7(4):24-25
辣椒为常异花授粉植物,其不同品种或类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通常辣椒一代杂交品种比常规品种增产30%以上,且抗病性、抗逆性等优势明显。辣椒具有繁殖系数大的特点,其杂种优势能在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目前,我国鲜食辣椒品种已经实现了杂种化。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通常有4种:常规途径、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功能性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4.
《辣椒杂志》2003,(2):41-43
对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cms)CCA-4261与恢复系Pantc-1的杂交组合的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Pantc-1的育性恢复遗传属于单基因控制性状。对全部属于C.annuum的48个辣椒品种(系)和5个甜椒品种(系)进行筛选,以查明它们是否存在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保持基因,并根据雄性不育细胞质是否转移到比较理想的辣椒品系讨论了这些品种(系)究竟属于保持系还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5.
辣椒CMS型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期叶片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比较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W9A与保持系W9B花期叶片蛋白质组,发现不育系与保持系花期叶片存在蛋白质(多肽)的差异,可能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cms)CCA-4261与恢复系Pantc—1的杂交组合的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Pantc—1的育性恢复遗传属于单基因控制性状。对全部属于C.annuum的48个辣椒品种(系)和5个甜椒品种(系)进行筛选,以查明它们是否存在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保持基因,并根据雄性不育细胞质是否转移到比较理想的辣椒品系讨论了这些品种(系)究竟属于保持系还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7.
1 利用模式 根据已报道育成的辣椒雄性不育遗传资料,辣椒雄性不育在生产上能够利用的模式有两种:①核基因不育型,雄性不育只受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可育对不育为显性,在生产上可用两用系制种,即制种田亲本中有50%植株可育,应拔除,50%植株不育,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8.
辣椒育性恢复的遗传及恢复系和保持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cms)CCA-4261与恢复系Pantc-1的杂交组合的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Pantc-1的育性恢复遗传属于单基因控制性状.对全部属于C.annuum的48个辣椒品种(系)和5个甜椒品种(系)进行筛选,以查明它们是否存在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保持基因,并根据雄性不育细胞质是否转移到比较理想的辣椒品系讨论了这些品种(系)究竟属于保持系还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9.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的选育及利用概况;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和相关分子标记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洋葱雄性不育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辣椒上同时存在细胞质不育和细胞核不育两种遗传类型的雄性不育,是研究植物雄性不育育性表达很好的试验材料。介绍了辣椒雄性不育的小孢子败育机理、育性与生理生化指标昀关系、育性相关基因遗传特点以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辣椒雄性不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植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生产应用与基础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利用CMS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是当前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F1纯度高、制种简单、亲本不易流失等优点。本文综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叶绿体基因组(cp DNA)及线粒体基因组(mt DNA)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为以后植物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辣椒雄性不育研究进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雄性不育基因的多效性Peterson(1958)调查了(S)Msms X(N)msms杂交后代家系不育株和可育株单果种子数发现,不育株的种子数显著减少,可育株平均单果种子数为85粒,而不育株仅44粒。此外,他还调查了8个不相  相似文献   

13.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SSH-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1、A5为驱动方(driver),以其相应的保持系B1、B5为测验方(tester),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1个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表达基因的正向差减cDNA文库。从差减文库中筛选到189个阳性单克隆,经高密度点阵膜杂交筛选和测序分析,共获得了42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BLAST比对分析后,得到了35条有比对结果的序列,其中包括26条已知功能基因序列和9条未知功能基因序列,已知基因功能多与基础物质代谢、胁迫应答、信号转导等方面有关;有7条ESTs没有比对结果,可能代表一些新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准确、高效地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进行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基因的选择,本试验利用36份已知基因型(Rf Rf或rfrf)的辣椒自交系对11对已报道的辣椒恢复基因连锁标记进行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显性标记CRF3S1S和CRF-SCAR的适用性最广,其准确率分别为91.67%、88.89%;在6对共显性标记中Ca Rf-FL-M2的适用性最广,其准确率为80.56%。育种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标记CRF3S1S或CRF-SCAR对辣椒材料进行初次鉴定,对其中含有Rf基因的辣椒材料利用标记Ca Rf-FL-M2进行再次鉴定。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编码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和同型保持系9704B为试验材料,克隆了2个线粒体编码基因CaORF240和CaORF301,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这2个基因在保持系9704B不同组织间的表达量,以及在同型保持系9704B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花蕾四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CaORF240基因编码序列长度为723 bp,编码240个氨基酸,CaORF301基因编码序列长度为906 bp,编码301个氨基酸,两个基因在不育系9704A和保持系9704B中的扩增序列一致。CaORF240和CaORF301基因在保持系9704B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CaORF240和CaORF301基因在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蕾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CaORF240和CaORF301在9704A和9704B中存在时空表达差异,可能造成能量代谢紊乱,影响小孢子发育,从而导致辣椒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6.
雄性不育性状被用在植物育种中,以降低种子生产成本。雄性不育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GMS)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2种类型,在辣椒商业育种中都有应用。因为缺少恢复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在诸如甜椒等一些辣椒品种上并不适用。因此,细胞核雄性不育对于甜椒的种子生产而言就非常重要。本研究构建了一个F:分离群体,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获得了一个与甜椒细胞核雄性不育连锁的标记。我们分析了1024对AFLP引物,发现EcoRIACG/MseIGTF引物扩出了多态性。对多态性AFLP标记所扩增的395bp片段重新设计引物,进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在92个Fz单株中,有87个单株的性状和HRM标记表型相一致。这个HRM标记被定位在AC99连锁图的第5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7.
辣椒8021A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三系配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辣椒一代杂交种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但由于杂交制种需要大量的人工去雄。制种成本高。为了解决杂交制种人工去雄问题,保加利亚1974年育成了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并选配了杂交组合,相继又育成了细胞质与细胞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应用于杂交制种。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其他单位有关辣椒雄性不育系选育方面的报道。 我们从1978年开始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工作,到1981年已育成AB14—12、AB832、AB154雄性不育两用系,并选育出优势较强的一代杂交种,在生产上进行试种和推广。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的育成,虽然解决了杂交制种的人工去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简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近年来,我们在甘蓝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在继续进行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与利用的同时,开展了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这一工作除了利用萝卜不育系与甘蓝进行远缘杂交选育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外,还进行了R1萝卜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的转育。 Bannorot(1974)Heyn、Williams (1978)利  相似文献   

19.
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辣椒雄性不育的类型以及其在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分析了辣椒雄性不育在杂优利用中的应用,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摘     
<正>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由雄性不育细胞质与核雄性可育恢复基因座纯合隐性基因型决定,属于母性遗传。雄性不育是线粒体与细胞核相互作用失衡的结果,其雄性不育表型可以被细胞核的育性恢复基因Rf所抑制。现介绍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综述了已克隆的CMS基因及恢复基因的功能特征,重点阐述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洋葱杂交育种及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