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露地西瓜上市都集中在每年的6、7月,而其他各月基本是西瓜供应淡季;调运西瓜又环节多,损耗大,质次价高,不受消费者欢迎.为此,我们引进"9216"品种,发展本地淡季西瓜生产,解决西瓜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2.
小型西瓜果实单瓜重在1.0~2.5kg.由本中心与合肥华夏西瓜甜瓜育种家联谊会联合选育与开发的小型西瓜"春光"新品种,果形美观小巧,肉质细嫩,汁多味鲜甜,品质极佳,深受市民欢迎.近年来,上海地区小型西瓜快速发展,据2002年统计:小型西瓜种植面积达11.2万亩,约占西瓜种植总面积的1/3.而"春光"种植面积达6.1万亩,占小型西瓜种植面积的54.9%.5年来,针对小型西瓜"春光"幼苗弱,前期长势较差;果形小,果实发育周期短;对肥料反应敏感;结果周期性不明显等生育特性,以及上海地区春季栽培过程中往往出现早春低温、潮湿多雨、弱光照等气候条件,围绕安全卫生、标准化生产要求,开展小型西瓜"春光"新品种大(中)棚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选准西瓜优良品种的前提下,以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规范西瓜栽培技术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探索,制订和实施"卫星西瓜"省级地方系列标准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安新县西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种植面积333.3公顷,因连作重茬问题,制约着西瓜的生产.自2003年以来,推广了用葫芦做砧木进行嫁接育苗,并采取大棚、中棚、地膜即"三膜"覆盖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西瓜嫁接育苗及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型西瓜"拿比特"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型西瓜"拿比特"系日本育成,我市于1998年引入,1998~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分别为50、200、1500和6000亩,2002年已成为我市小型西瓜生产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占同类西瓜面积的60%以上."拿比特"西瓜在我市春季作大棚早熟栽培,亩产1500~2000kg.夏秋季大棚遮雨栽培亩产1000~1500kg.其中2001年嘉兴市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春季种植"拿比特"面积12亩,亩产高达3800kg,亩产值超8000元;秋季种植面积6亩,亩产为1600kg,亩产值超3000元.  相似文献   

6.
千阳县大寨村瓜果协会,通过注册西瓜"满寨红"商标,申请认证无公害西瓜,2010年,发展西瓜390亩,亩均纯收入3800元,人均纯收入2200元.严格执行无公害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创立"满寨红"西瓜品牌,提高产品公信力,此经验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同一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西瓜的果实总糖含量之间的差别很大.本文详细介绍了提高西瓜甜度的"五技巧".  相似文献   

8.
"龙太子"属小型红肉西瓜,1997年从江苏正大种子有限公司引入,因其小型、优质成为西瓜中的精品.1997年嘉兴市种子公司通过试验,"龙太子"品种作夏秋季栽培,采用避雨半遮光栽培技术,在高温气候条件下,具有结果率高、抗病强、品质优、耐贮运等特点.经1999~2000年示范,已成为我市夏秋季西瓜主栽品种.2000年全市种植面积在2500亩以上,占夏秋季西瓜面积50%以上.其中嘉兴市秀城区步云乡种植面积500亩以上,该乡花园村蒋子根农户种植1.3亩夏秋季西瓜,亩产1750kg,果品市场批发价每kg1.8~2.0元,亩产值达3538元,亩净收入3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创意农业的热潮中,北京大兴西瓜已形成一个远近闻名的品牌.普通的西瓜被"镶嵌"在晶莹剔透的玻璃球中,摇身一变为"水晶西瓜",身价从几元翻涨到几百元.从事中国创意农业理论研究的章继刚在<2010-2011年中国创意农业美学经济发展报告>中写道:"培育-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创意农产品品牌,能形成-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创意农业龙头企业."中国创意农业正在形成风起云涌之势.  相似文献   

10.
阆中市地处浅丘,位于嘉陵江畔,有"一江四河"环绕。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使农民很早就有种植西瓜的习惯,但主要是自给。自1997年乐山西瓜种植大户到我市连续几年承包河滩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东海县桃林镇近年来推广保温性良好的"四膜一苫"(地膜、大棚膜、小拱棚膜、畦上塑料膜、草苫)大棚西瓜新型高效种植技术,使大拱棚内温度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天上市.他们栽植的166.7hm2西瓜,每667m2平均产量达5 500kg,纯收入9 000~11000元.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反季节果蔬货多压市,产品滞销,让众多赶早或延迟的农户叫苦不迭.2002年,江苏瓜农大面积种植大棚西瓜,结果都集中在4、5月份上市,批发价最低时每千克只有0.7元,比种植成本还低.2003年,一些瓜农又自发扩大延迟种植面积,待瓜成熟时,正好遇到连续水灾,结果延迟的西瓜又"泡汤".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东海县桃林镇近年来推广保温性良好的"四膜一苫"(地膜、大棚膜、小拱棚膜、畦上塑料膜、草苫)大棚西瓜新型高效种植技术,使大拱棚内温度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 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 天上市。他们栽植的166.7hm2西瓜, 每667m2平均产量达5 500kg,纯收入9 000-11 000元。  相似文献   

14.
《农家顾问》2001,(8):6
7月2日,日本一农民开始出售他精心培植出来的"正方形西瓜”.这位农民在西瓜刚长出时套上方形的玻璃容器,到西瓜成熟时就成了"正方形西瓜”.今年他只培植400个,卖给消费者既可吃又可作装饰品.但价格不菲,每只要82美元(折合人民币600多元).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西瓜品种结构,提高种瓜效益,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我市1999年大面积推广种植"暑宝"无籽西瓜,每亩比有籽西瓜增收1000~2000元.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棚西瓜"1+1+1"栽培技术是在大棚条件下,早春一次种植、秋季一次剪蔓再生、翌年利用同一大棚进行嫁接种植的方法,通过温、湿、肥、水等技术调控措施,可以使西瓜提前上市,延长采收期,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早结、丰产、高效的栽培目标.试验表明,2008、2009年应用"1+1+1"栽培技术,平均产量达到8 000 kg/667 m2以上、产值10 000元/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详细介绍了静海县台头镇"弘历福"牌冷棚西瓜的育苗没施建设、生产冷棚的建造、嫁接苗培育、早春及秋延后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春茬保护地栽培的西瓜多于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成熟.当头茬瓜采收后,7月份炎热多雨的天气尚未到来,西瓜植株仍保持较多的功能叶,可在同一植株上续继留瓜,使其分批座瓜,陆续采收,即留"二茬瓜".为了提高"二茬瓜"的产量和品质,管理时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一起因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吡效隆"导致农户种植西瓜产生损失的案件。嫌疑人凌某将"吡效隆"通过代理商销售给瓜农,瓜农使用该农药导致西瓜坐果率降低,产量损失严重。通过书证审查和田间试验调查等方法,认定农民的经济损失与使用"吡效隆"农药有因果关系,并用科学的方法估算出农民的经济损失。鉴定意见质证后被法院采信。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上海市场上的小型礼品西瓜"早春红玉"、"拿比特"、"春光"等均为有籽瓜,吃口虽好,但因有籽,食用总觉不便.所以,若有无籽礼品瓜代替有籽礼品瓜,则不仅将会受到消费者的更大欢迎,也更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