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顶果木半年生优势苗作为采穗母株,研究了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截干高度对母株产穗量影响显著,最适宜截干高度为20~30cm;生根促进剂浓度对插穗生根影响显著,采用GGR的适宜浓度为800~1 000mg/kg;扦插时间同样影响插穗生根,一年中适宜的扦插时间为3—7月。  相似文献   

2.
顶果树扦插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顶果树半年生优势苗作为采穗母株,研究了不同截干高度对母株萌发枝条数量的影响,以及适宜插穗扦插生根的 IBA(吲哚丁酸)浓度和扦插时间。结果表明:采穗母株截干高度为20~30㎝时,萌发枝数更多,也就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插穗;不同浓度的 IBA 对插穗的生根影响显著,其中以800~1000㎎/L 为适;扦插时间也影响插穗生根,一年中以3~7月扦插为适。  相似文献   

3.
<正> 绒毛白蜡(Fraxinas velutiwa),又叫津白蜡,以速生、形美、材优而著称,还由于它具有耐盐碱、抗水湿、抗有害气体和抗病虫害较强的特点,被天津市列为主要绿化造林树种之一。连云港市地处黄海之滨,土壤盐碱,质地粘重,给绿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连海路东段曾多次植树,均遭失败,自1976年引种天津白蜡,成效显著。但是,由于种子来源困难,种子育苗远远不能满足绿化需要。为此,我所于1980-1981年进行了白蜡扦插育苗试验。两年来,春、夏、冬三季圃地扦插和大田扦插,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春插白蜡保存率达86%,平均高1.5米,根径1.4厘米,生长最好的高达2.58米,根径2.4厘米。年生长量优于定植、截干苗,更为播种苗所不及。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三年春,我们在何里乡里金大队,用挖大大穴(1米见方),每穴施栏肥100斤,然后定植白花泡桐,并截干。结果,当年生长量最高达8.9米(平均8.35米),根颈最粗  相似文献   

5.
白榆的育苗和造林大多采用播种方法,近年来,我圃采取扦插方法育苗、造林,成活率可达80—90%,且苗木生长较快。据1980年11月对当年生扦插苗和播种苗的生长调查,扦插苗平均高1.05米,平均地径0.85厘米;播种苗平均高0.87米,平均地径0.64厘米。扦插后能保持河南自榆(母树)干形直、抗性强等优良性状。一、种条的选择、采集和处理  相似文献   

6.
池杉劈根育苗是利用池杉萌蘖性强的特点,在冬春将当年生繁殖的小苗掘起后,再在根基以上5—6厘米处进行截于。其茎部供作春插插穗,根茎部用锋利刀具分1/2或1/4劈开。增加池杉繁殖数量。1975年春,我们将85株池杉苗劈成200株。于8月31日调查,成活了162株,成活率达81%,平均生长量为64厘米,苗木长势与一般截干苗没有差别,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桐乡市农林局林业站基地,利用1年生银杏实生苗进行截干培育大苗试验:1年生实生苗留床截干后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为33.9cm,平均粗为0.72cm;1年生实生苗截根移植截干处理后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为25.85cm,平均粗度为0.978cm,苗木质量均与对照苗木质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突脉青冈人工造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突脉青冈经带宿土、切根、截干以及对照四种处理人工造林试验获得成功。带宿土处理造林成活率达100%;对照处理达88.3%;切根和截干处理分别为80%和76.6%。树高生长到11月底,带土处理平均为39.17厘米,平均抽高22.52厘米;切根处理平均为25.27厘米,平均抽高11.78厘米;截干和对照处理平均分别为21.41厘米和25.53厘米,抽高分别为12.33厘米和13.26厘米。同期,带土处理平均地径为0.61厘米,其他三种处理都为0.48厘米。该新种可以作为闽东甚至福建省中山地区重要造林树种。突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elevaticostata Q.F.Zheng)是福建林学院郑清芳教授发现的壳斗科新种。该种属常绿阔叶乔木,树干端直,高约20米,胸径达100厘米。是否可为福建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造林树种?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五日,本课题组在育苗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人工造林试验,试图为该树种的造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一年来试验的阶段成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油茶低产林截干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给油茶低产林截干更新改造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就不同截干高度和修剪方式对低产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截干更新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截干更新处理显著改善了树体的营养状况,提高了叶片中氮、磷、锰、镁元素的含量;不同截干处理的油茶树体其冠幅、树高、萌枝粗度和春梢长度差异显著,50~70 cm高度全部主枝截干或2/3主枝截干处理的油茶树在截干处理3年后即能形成理想的冠型,且其产量恢复较快,其平均挂果数为对照的1.9倍,截干效果优于30和100 cm高度截干处理。  相似文献   

10.
资中县配龙公社三树林场泡桐科研组,在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树雄心,立壮志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决心在泡桐育苗方面做出贡献。1976年,他们对5亩平均苗高2米的泡桐留床苗进行切干培育,精心管理,创造了育苗新纪录。经过实地调查,有苗数534株,平均苗高8.13米,7米以上的苗木占  相似文献   

11.
西南桦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南桦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作为采穗母树,对嫩枝扦插育苗技术作了系统总结。试验表明:截干高度与穗条总产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从母树生长状况与产穗量方面考虑,母树截干高度20~30cm为宜;采穗母树应筛选萌芽力强、侧枝粗壮发达的无性系培育;西南桦扦插生根制剂吲哚丁酸(IBA)的合理使用浓度为0.08%;不同无性系插穗生根数量差异较大;截干高度越低,萌芽条的生根成活率越高。综合分析可知,西南桦嫩枝扦插育苗对于快速繁殖优良无性系苗木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山核桃容器育苗截根培育壮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核桃(Csrya cathayensis)大田育苗受环境条件影响,通常要2~3年才能出圃造林,而且苗木根/干比值偏高,根系结构中直根较发达而侧须根稀少。采用容器育苗结合截根培育技术,大大地提高了育苗效益和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桐乡市农林局林业基地,利用年生银杏实生苗进行截干培育大苗试验;1年生实生苗留床截干后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为33.9cm,平均粗为0.726cm,1年生实生苗截根移植截干处理后的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为25.85cm,平均粗度为0.978cm,苗木质量均与对照苗木质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索如何把花灌木育成树状小乔木的育苗技术,选择了园林常见多花的扶桑、红花夹竹桃、黄花夹竹桃、紫薇等4个树种,采用保留单一中轴主枝,并按主枝全苗、主枝中截和主枝截顶三个处理方法,通过头年密植育干,第二年疏植养干,第三年储冠的育苗技术,育成了树状小乔木,改进了育苗期整形修剪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园林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杜仲栽后截干长得快蒋维焕,刘仕元在发展杜仲生产过程中,笔者初步探索出杜仲栽后截干有加快生长的明显效果。在同一立地条件和整地方式下栽植的杜仲,第一年11月份的对比检查:截干的新生干高达1—1.5米,地径达2.5厘米,未截干的高生长一般维持原状,地径稍有...  相似文献   

16.
龙爪槐也叫垂槐、盘槐。枝干盘旋如伞形下垂非常美观,是一个很受群众欢迎的绿化观尝树种。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强,适于各地栽培,为供应园林绿化,应大量繁殖龙爪槐苗木。但由于繁殖上的困难,使龙爪槐苗木供不应求。为了培育大苗可采取两步嫁接法,第一步用枝接法,第二步用套接或芽接。具体做法和要求分述如下:一、枝接法(一)选择砧木:要选择生长健壮、干形良好、5—6年生的国槐大苗,在春季发芽前,按照要求高度(一般是2—2.5米)截去树头,移栽或原地嫁接。截干处直径一般是2—4厘米为宜。  相似文献   

17.
麻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栎为重要的硬材树种.祁门县2002年3月在海拔500~700米的山地营造麻栎林,成活率97%以上.2004年11月检查,平均树高2.52米,地径2.37厘米,冠幅1.36米.现将麻栎的育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金春 《中国林业》2011,(16):51-51
息烽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苗岭山群北翼,北缘被乌江所截,乌江自西向东而流,河谷深切,河床低洼处海拔609.2米,东缘与南缘地势较高,西南有姨妈山,南有大金山,东南有龚家大岭,海拔均在1450米以上,全县海拔多在1000~12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19.
1975年,由北京植物园提供火炬树种子、种根,开始在我区延安市河庄坪苗圃进行引种繁育试验。当年出苗良好,生长健壮,实生苗最高为1.92米,地径达3厘米。平均苗高1.29米,平均地径1.87厘米。1976年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引种育苗试验,育苗面积扩大到1亩。实生苗最高为1.63米,地径2.17厘米,平均高1.22米,平均地径1.33厘米。亩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栾树采种、低温高温种子催芽等育苗方法以及截干修枝技术,对指导苗木生产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