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研究在翻耕、免耕两种耕作模式下,不同的稻草覆盖量对秋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效益的影响,以此探寻在开县特定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秋马铃薯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翻耕、免耕模式下,稻草适量覆盖可以明显提高秋马铃薯的产量和效益;免耕模式秋马铃薯的株高、产量高于翻耕模式,差异极显著,且在稻草覆盖量为2.5kg/m2时,秋马铃薯的产量高达45.9kg/15m2,效益最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稻草覆盖对稻田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7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对免耕稻田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 500 kg/667 m2整稻草加薄膜覆盖方式产量最高,达1 547.3 kg/667m2;对照处理(裸地)的产量最低,为995.6 kg/667m2.因此,在安徽省江淮地区稻田马铃薯生产采用厚稻草(整)+薄膜覆盖的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3.
大棚马铃薯一甜叶菊一秋甘蓝三茬三熟栽培是近年来江苏东台市唐洋镇大面积推广的高效栽培模式。一般每667m2马铃薯产量1500-1750kg.收入4500元以上;可产甜叶菊干叶200-300kg,收入3000-4000元;秋甘蓝产量4000kg以上,收入2500元以上,全年每667m2收入超万元。  相似文献   

4.
德阳地处四川西北部,农业生产以稻——麦茬口为主,一年两熟,水稻收获后至小麦播种有近2个月的空闲时间。马铃薯属菜、饲、粮兼用型作物,耐贮运,1998年以来我市开展了稻田秋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试验示范,一般667 m2产量达1000 kg左右,增收1000元左右,因此得到迅猛发展,2001年全市栽培面积达到5000 hm2以上,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敏  孟爱红  何池 《蔬菜》2011,(5):8-9
大棚马铃薯—甜叶菊—秋甘蓝三茬三熟栽培是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一般马铃薯每667m2产量可达1500~1750kg,收入4500元以上;甜叶菊每667m2可产干叶200~300kg,收入3000~4000元;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地产出率,平阴县蔬菜局积极推广"早春马铃薯-春玉米-秋大白菜"三作三收种植模式.2003年全县该生产模式栽培面积达到1 730 hm2,平均每667 m2产马铃薯2 500 kg、春玉米500 kg、秋大白菜6 000 kg,按当年蔬菜市场平均价格计算,三茬每667m2总产值5500元.仅此一项,全县产值达1.43亿元.现将其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稻草综合利用新路,提高蘘荷产业节本增收效果,连续3a实施了林下蘘荷覆盖稻草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覆盖稻草1~3 a,蘘荷产量提高102.6~221.3 kg/667 m2,效益增加943.92~2035.96元/667 m2。  相似文献   

8.
脱毒马铃薯‘冀张薯8号’冬种最佳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冀张薯8号’冬种不同密度对其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大其商品著率减少,不同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冬种马铃薯‘冀张薯8号’栽培最佳密度为4 2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8月份舂玉米收获 后,下茬栽培秋马铃薯,可实现堵 淡增收。秋马铃薯一般每667 m2产 量1000-1200 kg,收入1000元 左右。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连用早熟品种 选用早熟、高产、商品性好的脱 毒马铃薯品种,如克新4号、东农303、 鲁引1号等。严格去杂,每667 m2备 种125-150kg。 2.种薯催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贵州遵义县洪关乡实施脱毒马铃薯‘宣薯2号’不同栽培密度比较试验,探索遵义县西北部高海拔镇乡的种植适宜密度,挖掘其增产潜力。结果表明:脱毒马铃薯‘宣薯2号’在遵义县海拔1 100~1 250 m地区,种植密度以4 500~6 000株/667 m2为宜,田间长势较好,增产效益明显,每667 m2产2 5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旱地应用马铃薯一年两茬栽培模式,马铃薯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春季采用地膜覆盖栽培,6月上旬收获上市,平均每667 m2产量在3 300 kg;秋季实行露地栽培,10月底开始收获上市,每667m2平均可产马铃薯3 000 kg.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荷兰15’一级种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马铃薯‘荷兰15’磷肥4种施用量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磷肥(P2O5)施用量,可以提高出苗率,增加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 513.3 kg和2 254.5 kg,极显著高于不施磷肥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显著高于磷肥(P2O5)施用量12 kg/667 m2的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的经济效益最高,为2 965.9元,比不施磷、磷肥(P2O5)施用量4、12 kg/667 m2分别增效1 175.4、805.3和646.4元。综合考虑,承德中南部区域种植马铃薯‘荷兰15’,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最适宜。此水平磷肥(P2O5)施用量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荷兰15’原种一级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6种种植密度对马铃薯‘荷兰15’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 858.4 kg和2 581.4 kg。其中,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3 97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4 540株/667 m2,与6 35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商品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3 970/667 m2,与4 540、6 350株/667 m2的商品薯产量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纯收入经济效益最高,为1 466.5元,比3 180、3 530、3 970、4 540和6 350株/667 m2分别增效549.6、354.3、266、166.5和278.6元。综合考虑,马铃薯‘荷兰1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该密度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14.
济优10号母本99070来源于"绿野秋丰",父本98114-2来源于"日本春绿"。瓜条顺直,单瓜质量约195 g,瓜长28 cm,瓜把长4 cm,瓜皮深绿色,密瘤白刺,品质优;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产量5 300 kg/667m2,适合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洛番12号’在大棚内不同氮磷钾肥力水平条件下的需肥规律以及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以氮、磷、钾三因素为供试因子,番茄产量为目标函数,对洛阳市农林科学院新选育的番茄‘洛番12号’进行施肥、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根据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方程获得极高产量为667 m27 551.42kg,同时得出‘洛番12号’最佳氮、磷、钾需肥配比667 m2为N肥施用量19.44 kg、P2O5肥施用量11.11 kg、K2O肥施用量31.94 kg。  相似文献   

16.
秋番茄通过半棚避霜栽培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种植时在番茄植株上方搭建竹片拱棚并覆盖薄膜的避霜栽培方式,可作二茬再生栽培,实现一种二收。每667 m2产量可达10 000 kg以上,产值2万多元,效益倍增。  相似文献   

17.
青岛地区利用大拱棚进行蔬菜周年栽培获得良好收益,春季种植大白菜,每667m2产量约为8000kg,采收后定植大葱,于8月下旬收获,每667m2产量约为5000kg,随后播种秋萝卜,于11月下旬收获,每667m2产量约为5000kg,这种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双冠王"是自交不亲和系‘8426-7-3-7-8’ב9506-5’组配的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抗抽薹性极强;"双冠王"的育成使云南滇中等地高海拔地区棚外大白菜栽培可在最冷的季节播种进行,产量5 500kg/667m2,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棚周年栽培且具有较好的丰产、抗病特性;适宜在云南、贵州、川西等地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9.
2001-2004年,在重庆市潼南县进行了丘陵旱地1~5台土“果树//大豆”间套作大区对比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新品种(系) ‘9769’和‘9753’的农艺性状表现明显优于对照(渝豆1号),随丘陵旱地台位升高,各品种产量都陆续下降,以‘9769’降低幅度最低.1~2台土, ‘9753’表现最优,第3台土‘9753’表现略优于‘9769’,667 m2产量差异小,4~5台土‘9769’跃居第1,表现最优.这2个优良新品种(系)从2005年开始在潼南县陆续示范推广,2013年达到年种植‘9769' 1540 hm2、‘9753' 2160hm2的规模.适宜净作、间套作(含“果树//大豆”、“麦//玉+豆//苕”、“菜//玉+豆∥苕”、“麦//玉+豆”、“玉+豆∥苕”、“麦-豆∥苕”、“油菜-豆//苕”等熟制).  相似文献   

20.
刘丽 《西南园艺》2011,(Z1):62-65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薹肥施用量、摘薹高度等4个方面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油菜籽产量、油菜薹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薹肥施用量4kg、摘薹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667m2产量达136.67kg、油菜薹667m2产量达541.67kg,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667m2产值最大达1201.67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