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马铃薯/玉米套作体系不同行比对马铃薯商品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筛选适宜与
玉米套作的马铃薯品种,以4 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单作为对照,设置2∶2 和3∶2 两种马铃薯/玉米套
作 的行比,研究套作条件下马铃薯商品性和总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极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单个商品
薯质量、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商品薯率和商品薯质量占总薯质量的比率(商
品薯≥ 50 g)。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数量和单株块茎质量3∶2 行比套作极显著高于2∶2 行比套作,
单株商品薯数和商品薯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的差异随马铃薯品种而不同,单个商品薯质量和商品薯质量占
总薯质量的比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无显著差异。马铃薯生物产量(干质量和鲜质量)、块茎产量和商品薯
产量套作明显低于单作,2∶2 行比套作低于3∶2 行比套作。套作条件下费乌瑞它商品性较好,中薯5 号
商品性较差,鄂薯5 号、米拉中等。套作总产值的高低并不总与马铃薯的商品性成正向关系。套作总产值
高于单作玉米产值,但与单作马铃薯产值相比存在品种及套作行比间的差异。适合与玉米套作的品种与行
比依次为:费乌瑞它3∶2 行比、中薯5 号3∶2 行比、米拉3∶2 行比、费乌瑞它2∶2 行比。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玉米套作行比2∶2为基础,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海拔950m)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窝距、马铃薯品种、马铃薯小行距及带宽的不同配置下套种作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在光胁迫时叶片内抗性指标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套作处理促进了马铃薯株高及茎粗的增长;株高主要受品种和窝距因素影响,其次为带宽因素;茎粗则主要由品种决定,‘渝马铃薯1号’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茎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马铃薯的主茎数仅由品种决定而不受田间配置影响;叶面积系数受窝距和带宽因素影响,且上位叶叶面积系数明显大于下位叶,占全株比例为64.59%~83.69%。2.马铃薯随着窝距的增加,单株叶片、茎和茎叶干重增加,但随着带宽的增加反而降低;叶干重先于茎干重达到峰值;在块茎中的干物质积累呈现前慢后快的趋势,在不同品种中茎、叶、块茎的积累差异较大。3.影响群体复合产量的因素为窝距>品种>马铃薯小行距>带宽。以处理5和处理6最为接近,折粮复合产量分别为797.62kg/667m2、788.94kg/667m2。处理5为‘渝马铃薯1号’+窝距25cm+马铃薯小行距30cm+带宽180cm,其马铃薯密度2963株/667m2;处理6为‘鄂马铃薯5号’+窝距25cm+马铃薯小行距50cm+带宽160cm,其马铃薯密度3334株/667m2。试验中套作各处理的LER(土地当量比)介于1.32~1.51,套作优势明显。4.不同叶位间马铃薯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上位叶大于下位叶,胞间CO2浓度则为下位叶大于上位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上位叶蒸腾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套作促进了下位叶净光合速率的增加,处理6净光合速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5.套作促进了POD活性和SOD活性的增加,降低了MDA含量。  相似文献   

3.
在重庆北碚槽上(海拔650m),研究了马铃薯/玉米套作2∶2和3∶2行比下,4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中薯5号、鄂马铃薯5号和米拉)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2∶2较之3∶2行比,马铃薯平均株高更高,LAI偏低,HI、单株主茎数和分枝数差异因品种而异,单株结薯数和薯重偏低;套作条件下单株结薯数以‘中薯5号’最多;套作生物产量2种行比均以‘费乌瑞它’和‘鄂马铃薯5号’较高,‘中薯5号’和‘米拉’较低;复合产量和总产值均较高的组合为费乌瑞它3∶2行比;套作LER(土地当量比)>1,套作优势大小依品种和行比而不同。2.中、下位叶PAR截获,米拉群体高于中薯5号群体;两品种冠层群体平均PAR3∶2行比高于2∶2;随着叶位从高至低,马铃薯群体中、下位叶PAR呈下降趋势,降低幅度套作高于单作。3.套作提高了马铃薯叶片Chla、Chlb、Chla+Chlb含量;2种行比套作之间叶绿素含量、SLW的差异因品种和生育时期不尽一致,但LAI和叶绿素a/b值3∶2行比套作高于2∶2行比套作;套作降低了马铃薯Pn、Gs、Tr,提高了WUE。两品种3∶2行比套作Pn、Gs、Tr均高于2∶2行比套作;套作降低了马铃薯上位叶Pn、Gs,提高了中、下位叶Pn、Gs,不同叶位Ci、Tr、WUE存在品种间差异。4.马铃薯叶、茎、块茎干物质积累及全株干物质积累总量2∶2行比低于3∶2行比;套作中薯5号干物质积累总量高于套作米拉。5.套作降低了马铃薯SPC(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叶片Pro(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套作提高了中薯5号MDA含量和CAT活性,降低了米拉MDA含量和CAT活性;两品种套作CAT活性3∶2行比高于2∶2行比;套作中薯5号SPC高于套作米拉,SOD活性低于套作米拉。6.适合与玉米套作的马铃薯品种和套作行比为费乌瑞它/玉米3∶2行比和2∶2行比、中薯5号/玉米3∶2行比、米拉/玉米3∶2行比。  相似文献   

4.
舒进康 《西南园艺》2013,(Z1):123-125
试验采用不同马铃薯品种与播期组合,研究海拔800m和900m下"薯/玉/苕/薯"四熟制套作中秋马铃薯产量。结果表明:两海拔点均表现早熟品种为优选。最佳播期均为玉米蜡熟末期;但最差播期不同,海拔800m处以最晚播最差,而海拔900m处以最早播最差。综合评价各处理组合产量,海拔800m处品种费乌瑞它搭配各种播期均可获得高产;海拔900m处则以品种费乌瑞它搭配玉米蜡熟末期播种最利于产量建成,因此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于玉米蜡熟末期播种在两个海拔处均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光合与结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蓝、红蓝(7︰1)、红蓝(5︰1)和白光5种光质LED灯作为光源,其中白光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植株叶片发育、叶片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蓝光(5︰1)处理条件下,水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前期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气孔导度(Gs)均高于其他处理,P_n、Φ_(PSⅡ)、q_P、和ETR等显著高于白光处理,块茎形成和膨大最快。且定植60 d时叶绿素含量下降,P_n和PSⅡ活性中心开放程度显著下降,成熟期提前,微型薯产量和成薯率最高。在单色红光处理下,植株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G_s、P_n、F_v/F_o、Φ_(PSⅡ)和q_P下降,NPQ升高,块茎的形成和膨大缓慢,产量最低。在单色蓝光处理下前期叶片生长较快,块茎形成早,但不利于匍匐茎的形成,并引起叶片早衰,制约了块茎产量的提高。基于上述结果,光质调控前期可增加红光比例,诱导匍匐茎形成,后期增加蓝光比例,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提高块茎的数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荷兰15’原种一级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6种种植密度对马铃薯‘荷兰15’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 858.4 kg和2 581.4 kg。其中,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3 97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4 540株/667 m2,与6 35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商品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3 970/667 m2,与4 540、6 350株/667 m2的商品薯产量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纯收入经济效益最高,为1 466.5元,比3 180、3 530、3 970、4 540和6 350株/667 m2分别增效549.6、354.3、266、166.5和278.6元。综合考虑,马铃薯‘荷兰1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该密度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7.
在海拔1200m高山地带利用耐寒性较强的生菜品种与白肋烟进行套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月20至4月10日均是生菜与白肋烟套作生菜的适宜播种期;套作不影响烟叶和生菜单作时的特征特性,且烟叶产量高、质量好;与单作相比,套作单位面积纯收入显著高于单作生菜或单作烟叶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的脱毒种薯为材料,对种薯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芽眼朝上和芽眼朝下),研究其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种薯播种深度10cm、以芽眼朝下的播种方式,马铃薯植株长势健壮,薯块品质好;收获的马铃薯产量(2150.7kg/667m2)与商品薯率(90.5%)高于芽眼朝上播种收获的马铃薯产量(2002kg/667m2)与商品薯率(80.4%)。湖南地区适合采用种薯芽眼朝下播种方式进行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9.
采用抗旱棚盆栽试验,以‘中薯18号’‘中薯28号’为材料,设定3种施氮与灌溉水平(低氮、中氮、高氮;水分亏缺、水分正常、水分过量),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株高、块茎形成、光合特性、块茎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水氮组合。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低氮促进了匍匐茎次顶端膨大,使块茎形成期提前,但最终未能形成高产。正常和过量水分下,两品种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株高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水分处理下,地下部(地下茎和根)鲜质量、茎和叶的鲜质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两品种在水分正常高氮处理下单株块茎质量为711.1 g、637.2 g,且此处理下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块茎淀粉与粗蛋白含量均达到最高水平。因此,马铃薯生育期宜采用水分正常高氮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品种粉和平和分蘖洋葱品种绥化为试材,研究分蘖洋葱伴生减磷处理对番茄生长、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洋葱伴生减磷(常规施肥量的50%)处理的番茄植株茎粗在定植后30 d显著高于对照(番茄单作,常规施肥量),全株干、鲜质量在拉秧期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开花期和盛果期均明显高于对照,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分蘖洋葱伴生番茄可以减少磷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秋季烟草垄上膜侧套种马铃薯的薯块大小和产量的影响,从长势和验收结果来看,种植密度为4 446株/667 m2时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经济效益最大,各处理的经济效益从高密度到低密度与对照相比,667 m2增效分别为806.16元,1 326.9元,1 100.82元。这充分说明了秋季留茬膜侧马铃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封闭式槽培黄瓜产量、品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农26"黄瓜为试材,采用封闭式槽培循环供液系统,设定低密度33 330株·hm~(-2)(T1)、中密度49 995株·hm~(-2)(T2)与高密度66 660株·hm~(-2)(T3)3个种植密度处理,通过测定黄瓜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指标,结合叶片显微结构、叶片衰老速度及叶面积指数等分析,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黄瓜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种植密度,以期为黄瓜封闭式无土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黄瓜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及产量增高,而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单株产量降低。与T3处理相比,T2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群体光合速率较高,栅栏组织较为发达,表现了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T2处理果实的果形指数、含水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且T2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T3处理提高了黄瓜总产量,但果实单株产量与品质显著低于T1、T2处理。综上,中密度49 995株·hm~(-2)处理的叶片结构较好,植株上下层叶片光合能力强,能提高黄瓜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3.
费乌瑞它是一个早熟、高产的马铃薯品种,全生育期90d左右,株高60cm左右,株形直立,分枝少,茎粗壮繁茂,叶片大,早期扩展迅速,块茎形成早,膨大快,结薯集中。适宜密度为每667m^2种植40004500株,一般667m^2产量2000kg左右,高产可达3000kg,商品薯率90%。薯块长椭圆形,块大整齐美观,芽眼浅、表皮光滑、淡黄皮、黄肉,耐贮藏。2005年冬在容县容州镇峤北村试种,获成功。2006年冬在容县石头、松山、罗江、县底、自良、十里、容西、石寨、黎村等乡镇大面积种植,表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4.
植物营养剂对菜用马铃薯生理指标及块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薯6号"马铃薯为试材,对马铃薯叶面喷施植物营养剂,在不同时期测定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光合速率及块茎产量。结果表明:第1次喷"全佳福"、"海绿素"对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增加比较明显,随后再喷施"全佳福"、"海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增加量比较少;"全佳福"、"海绿素"均能提高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增加了马铃薯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15.
遮阴对日光温室柑橘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枳砧砂糖橘为试材,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温室柑橘树冠微环境、柑橘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遮阴的日光温室条件下,中午光合有效辐射强、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柑橘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遮阴可显著降低光合有效辐射,降低柑橘树冠温度,增加树冠相对湿度,柑橘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遮阴处理对新萌发夏梢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透光率的降低,柑橘枝长、枝粗、枝条数降低。遮阴处理使柑橘叶片单叶面积增大,叶片变薄。遮阴使叶绿素b含量增加,随着透光率的降低,叶绿素a/b值变小。一层遮阴柑橘幼果坐果率比对照提高了16.44%,二层遮阴处理坐果率为0。  相似文献   

16.
银杏雌雄株叶片光合特性、蒸腾速率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汝  陶俊  陈鹏 《落叶果树》2000,28(1):14-15
银杏雌雄株叶片的光合能力,蒸腾速率及构成叶片产量的部分因子存在明显差异,银杏雄株叶片光合速率高于雌株15 .19 % ~20 .88 % ,蒸腾速率高于雌株41 .91 % ~52 .92 % ,银杏雄株的叶面积与鲜重均高于雌株,故在选用叶用银杏时,应优选雄株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赵碧芬 《花卉》2016,(14):102-103
马铃薯是长顺县的重要作物之一,费乌瑞它属于马铃薯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已在我县推广了几年,很受农户欢迎,所以提高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的产量有着重要作用[1]。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的产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播种密度作为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自然不可忽视。由于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的生长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所以当播种密度不同时,相应的生长条件也会存在差异,养分吸收的能力不同,所以最终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也不同,进而对产量造成影响[2]。本文对不同密度的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进行了试验,对产量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线辣椒玉米套作的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谢宝英  卢涛  程智慧 《园艺学报》2010,37(8):1247-1256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和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种情况下,线辣椒/玉米套作体系的产量优势,套作与单作在成熟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的差异,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套作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论施氮肥与否,线辣椒/玉米套作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呈现产量优势,但生物产量套作优势比经济产量更明显。套作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比单作高出16.4%~22.1%、26.1%~30.5%和27.0%~51.5%,而套作的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降低4.0%~14.1%、4.4%~9.4%和4.3%~15.9%。套作优势在养分资源方面主要是因为吸收量的增加,而非利用率的提高;套作线辣椒的养分收获指数高于单作。不施氮肥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套作体系经济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93.2%和6.8%,生物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8.8%和11.2%;施氮肥时,对经济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5.2%和14.8%,生物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4.6%和15.4%。  相似文献   

19.
蔡汝  陶俊 《落叶果树》2000,32(1):14-15
银杏雌雄株叶片的光合能力,蒸腾速率及构成叶片产量的部分因子存在明显差异,银杏雄株叶片光合速率高于雌株15.19% ̄20.88%,蒸腾速率高于雌株41.91% ̄52.92%,银杏雄株的叶面积与鲜重均高于雌株,故在选用叶用银杏时,就优选雄株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施氮水平对湖南地区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费乌瑞它’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对马铃薯出苗率无明显影响;随施氮量增加,马铃薯株高、SPAD值、净光合速率总体先增加后趋于平稳;随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施氮量150 kg·hm~(-2)达到最高,较不施氮处理提高60.17%;马铃薯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呈下降趋势。随施氮量增加,马铃薯块茎中总糖及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马铃薯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块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提高,湖南地区‘费乌瑞它’秋种推荐施氮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