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3.
柱花草炭疽病是严重影响柱花草生产的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是减轻该类病害的有效措施.室内药效和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进口百菌清、杜邦克露和澳美加对炭疽菌苗落和分生孢子都有抑制作用,其中进口百菌清和杜邦克露的浓度与菌落抑制率呈正相关,药后6 d,百菌清1000倍和杜邦克露700倍的抑菌率都达到100%,百菌清1500倍与2000倍的药效都达到95%以上,澳美加3个浓度的抑菌率都达到100%:3种药剂的浓度与孢子抑制率呈正关,药后36 h杜邦克露700倍、澳美加1500倍完全抑制了孢子的萌发,进口百菌清1000倍也达到90.56%的抑制率;盆栽药效试验中百菌清防效最高.药后7 d百菌清800倍防效为45.84%,杜邦克露600倍和澳荚加1000倍防效分别为33.67%、28.43%.杀菌剂盆栽试验的防效明显低于室内试验.供试的3种杀菌剂的防效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百菌清、杜邦克露和澳美加. 相似文献
4.
5.
6.
7.
几种新型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种新型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米西达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EC50为0.0623μg/mL。氟吗·锰锌和氟吗·锰锌 克露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其它2种单剂和1种混剂田间防治效果在64.3%~83.6%。各处理均有增产作用,其中阿米西达增产效果最显著,达到21.8%。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4种药剂(咪鲜胺45%水乳剂、福美双50%可湿性粉剂、唑醚代森联55%水分散粒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花椒炭疽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花椒炭疽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喷施福美双50%,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达到了80.5%,有效地解决了花椒炭疽病对花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就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咪鲜胺锰盐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乳油1 000倍液防效均在67%以上,显著优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且对草莓安全无害。从防治效果、对草莓的安全性和抗药性治理方面综合考虑,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是防治草莓病害比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0.
11.
香蕉内生炭疽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蕉内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测定,确认香蕉内生炭疽菌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对香蕉果实具有致病性,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果皮致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果实腐烂。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内生炭疽菌是香蕉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源。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获得小叶九里香枝干中抑制炭疽病菌的活性成分,在活性追踪指导下,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小叶九里香枝干进行了研究。经追踪分离鉴定到1个活性化合物 XY-01,利用质谱、核磁共振谱鉴定化合物为九里香甲碱 (Koenidine),该化合物可有效抑制香蕉炭疽病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生长,EC50 值分别为34.28和45.88 μg/mL,表明九里香甲碱抑菌活性较好、结构简单,具有开发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在价值,九里香甲碱系首次从小叶九里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集安徽田间典型发病症状的样品,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无花果病叶和病果上分离获得10个菌株,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所分离的10个菌株均为胶胞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中K7菌株的致病性最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多菌灵、苯甲·丙环唑、苯甲·嘧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等7种杀菌剂对无花果炭疽病菌K7菌株的抑制作用。其中苯丙甲环唑和咪鲜胺对K7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011 2和0.013 0μg/ml。该研究为无花果炭疽病菌的鉴定和高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离了两个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25-1和25-17,均对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et Curt.)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培养出现明显的抑菌环;以凹玻片法,用两菌株培养滤液处理病原菌分生孢子,其孢子萌发率降低53%~ 69%;将细菌培养滤液和孢子悬浮液涂布于PDA平板上,则两者均能抑制香蕉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两菌株均可抑制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造成菌丝分支增多,顶端和中央膨大,随着时间的延长畸变结构增加,菌丝成念珠状或菌丝分支显著增多,且顶端细胞变形膨大聚集成簇,菌丝壁穿洞,内含物质泄漏,终使细胞崩解和消融,变成球状的空泡。 相似文献
16.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杀菌剂丙环唑对香蕉炭疽病菌和香蕉黑星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丙环唑对2种病原真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 1976±0 0148)μg/mL和(0 0092±0 0006)μg/mL. 相似文献
17.
64种植物提取物的离体抗真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64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和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Berk.et Curt.)Arx)的离体抗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01 g/mL时,对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30种,对霜疫霉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26种;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18种,对香蕉炭疽病孢子萌发的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6种;对两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大于50%的植物有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和苍耳(Xanthinum sibiricum Patrin).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环唑、克瘟散、使百克等几种常用杀菌剂对分别来自安徽省歙县、宁国、黄山、休宁等县市的 4个稻瘟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药剂对稻瘟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 (EC50 )有显著差异 ,三环唑对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 在12 4.3 2~ 160 .2 0 μg/ml,克瘟散对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 在 6.42~ 15 .78μg/ml,使百克对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 在 0 .0 3~ 0 .12 μg/ml;克瘟散和使百克对不同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也有所不同 ,歙县菌株对使百克的抗性较其他菌株要高 ,但对克瘟散却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 ,黄山菌株对克瘟散较其他菌株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抗药性 ,对使百克却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9种湘西植物甲醇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植物病原真菌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和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为供试菌,对采自湖南湘西地区的9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0.01 g/mL的条件下,荔枝草(Salvia pleseian)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4.16%,对稻瘟菌和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也分别达到74.86%和64.84%;对稻瘟菌抑制率较高的植物分别是豆薯子(Pachyrhizus erosus)(90.41%)、荔枝草(74.86%)和泽漆草(Euphorsia helioscopia)(66.32%). 相似文献
20.
香根草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测定了香根草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gsporium)和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这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室内抑菌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部分萃取物对上述5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1.844和3.470 mg·mL-1。室外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石油醚萃取物在浓度为0.025 g·mL-1时对水稻纹枯病菌保护防治效果达到66.70%,治疗防治效果为14.16%。该研究为植物病害防治和新型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