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在马尾松-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3种不同林分中,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26种,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14种,占诱获种类的5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57.3%-69.8%和27.2%-29.3%。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以活动前期(6月下旬前)为最高,分别达16.9粒和41.9%,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在马尾松-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3种不同林分中,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26种,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14种,占诱获种类的5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57.3%~69.8%和27.2%~29.3%.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以活动前期(6月下旬前)为最高,分别达16.9粒和41.9%.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蛀虫种类、主要松蛀虫成虫活动期、种间种群数量比率和种内种群数量垂直分布比率 ,2 0 0 1年 5种松蛀虫成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不同监测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比率。研究结果表明 ,黄山风景区繁衍着 14种松蛀虫 ,主要松蛀虫有 5种 :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松树皮象。其种群数量比率分别为 6 1.6 %、2 7.0 %、5 .5 %、3.8%和 2 .2 %。松墨天牛成虫最高分布区为海拔 16 5 8m的天海景点 ,海拔 318m的白亭景点种群数量分布比率最高 ,达80 .9% ,诱获的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为 2 5 .3粒  相似文献   

4.
松树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用自行配制的松树蛀干害虫引诱剂引诱松墨天牛的试验结果,对引诱剂的诱捕效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诱捕剂单日最大诱捕量为5头/单个诱捕器。雌雄比为1:1.02,所诱捕到天牛雌虫60%-80%腹内有卵,藏卵数各地统计,8-40粒不等。引诱剂引诱距离的测定结果,引诱剂在离松林缘150-200m距离内均能引诱到松褐天牛。诱集的虫种中有两种天牛,其中松褐天牛占总虫量35.7%,短角幽天牛占11.6%。  相似文献   

5.
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金华市松林蛀干害虫种类及种群数量,结果表明:钻蛀性害虫有51种,其中钻蛀松树的蛀干害虫有10种,占钻蛀性害虫种类的19.6%,优势种群依次为立毛角胫象(Shirahoshizo erectus)、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立毛角胫象林间活动期比较长,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松墨天牛成虫林间活动始期5月上旬,末期10月中旬,盛期一般在5-6月,而海拔较高的地区盛期在8月;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活动始期6月上旬,盛期6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末期在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应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分别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马尾松林内监测天牛种类、群落结构,探讨主要天牛成虫的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富阳市东山村马尾松次生混交林和淳安县姥山马尾松种子园分别有20和12种天牛。前者的天牛物种数高于后者,而钻蛀松树天牛物种个体数后者高于前者。蛀松天牛种类有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松幽天牛和薄翅锯天牛。前者松林内松墨天牛为优势虫种,短角幽天牛为亚优势虫种;后者松林内短角幽天牛为优势虫种,松墨天牛为亚优势虫种;樟泥色天牛均为两地松林内的伴生虫种。  相似文献   

7.
APF-Ⅰ型引诱剂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松林和普洱市思茅松林中连续2 a使用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监测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自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主要集中在5—7月,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的雌虫数量显著多于雄虫,林间持效期虽可达30~45 d,但10 d后诱虫量开始减少。APF-Ⅰ型引诱剂可作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墨天牛的种群发生规律,在闽侯县马尾松林内连续3 a使用APF-I型引诱剂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结果显示,闽侯县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高峰集中在5—7月,APF-I型引诱剂诱捕器对青口镇、南通镇和鸿尾乡的松墨天牛具有较好引诱效果。根据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规律,在松材线虫疫情防控工作中,松墨天牛诱捕器适宜在5—11月布设,其中5—7月为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引诱剂林间监测松褐天牛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引诱剂(M99型、FJ-Ma-02型混用)在林间诱捕松褐天牛成虫(Monocha mus alternatusHope),以监测其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发生在畹町思茅松林区内的松褐天牛成虫出现初期为4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高峰期,9月中旬为末期;同时引诱剂也可诱捕到松林蛀干害虫松瘤象、小蠹类4种、马尾松角胫象及其它种类天牛9种、金龟子等以鞘翅目为主的多种昆虫。  相似文献   

10.
M_(99-1)型引诱剂监测松林蛀干害虫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99-1引诱剂监测松林蛀干害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松林间的蛀干害虫优势种群有9种,其中天牛科2种、象甲科3种、小蠹科4种,诱集量分别占总诱集量的22.3%,29.7%和48.0%。不同林龄的林分蛀干害虫诱集量存在显著差异,过熟林中象甲科、小蠹科成虫诱集量显著大于中龄林,但天牛科差异不显著;2006—2008年,连续3 a在同一林地使用M99-1引诱剂诱杀松林蛀干害虫结果表明,不同年份蛀干害虫诱集量存在差异,每年诱集量占总诱集量的比例分别为36.4%,42.6%和21.0%。利用监测结果,对龙游松墨天牛及其它优势种群的成虫动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黄山周边松林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相对虫口数量,探索松墨天牛相对虫口数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在黄山周围中低海拔区域选6片马尾松林设立29个收集点,采用APF-1型松墨天牛化学诱剂和ZM-60型诱捕器诱捕天牛,统计1个月内诱捕数量。以各收集点诱捕天牛数量同7个环境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表明,松墨天牛相对虫口数与林龄、林分郁闭度关系最为密切,与坡位、混交比关系也较密切,而与海拔高度、树高、坡向3个因子关系不很密切。诱捕结果还显示,黄山周围南大门和浮溪林区天牛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老疫区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9年在广州市松材线虫病老疫区系统开展了疑似病死松树的早期诊断、应用引诱剂和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控制松褐天牛、清理病死木套袋熏蒸和疫区松林植物群落结构改造等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疫区内松树枯死木松材线虫的检出率为22.1%~55.4%.诱到松褐天牛成虫19 853头,每个诱捕器的诱虫量为14.06~24...  相似文献   

13.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   总被引:49,自引:8,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连续2a的系统研究,筛选出对松墨天牛引诱活笥最强的M99-1引诱剂,其主要成分为单匝烯、乙醛、丙酮和有机溶剂。在松墨天牛成虫期,每个诱捕器可诱捕151.5头天牛成虫,平均降低下代卵量1204.4粒。该引诱剂对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密度及其携带松材线虫数量和防治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引诱技术对天牛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综合治理措施对天目湖景区的松褐天牛和短角幽天牛等两种天牛进行了连年诱捕试验和监测,数据显示,松褐天牛和短角幽天牛种群密度均有显著下降.2007年松褐天牛平均诱捕量较2005年下降了65.08%,2007年短角幽天牛平均诱捕量较2006年下降了31.69%,表明综合治理技术对松树蛀干类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对松材线虫病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松墨天牛取食为害与松树枯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赵锦年  应杰 《林业科学》1989,25(5):432-438
笔者通过室内外饲养观察,初步掌握了松墨天牛成、幼虫的取食习性;阐明了松墨天牛成虫取食与松树生理衰弱、幼虫钻蛀与松树枯死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研究了松墨天牛幼虫与其它蛀干害虫之间的关系;对成虫产卵习性和幼虫种群分布规律也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松墨天牛成、幼虫取食是造成我国松树枯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止松树的大面积死亡,必须密切注意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墨天牛成虫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成虫羽化逸出规律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在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的监测和综合治理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期和高峰期,平均每年分别为83d和12.3d。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寿命为29.8d。松墨天牛成虫全身均能携带松材线虫,其数量比率顺序为胸〉头〉腹〉触角〉足〉翅。在浙江省富阳市,林间采用引诱剂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每头携  相似文献   

17.
在雨雪冰冻灾后第一年,粤北地区林间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和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等蛀干害虫呈较低密度虫口状态。第二年,这些蛀干害虫的种群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3个试验点60套诱捕器全年共诱集小蠹虫18种,数量达108 937头;其中马尾松角胫象5 599头;松褐天牛367头。从害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动态上分析,全年以6~7月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为最高。可见,灾后第二年起要重点监测主要蛀干害虫的发生量。  相似文献   

18.
Host preferences pine of the sawyer beetle, Monochamus alternates (Hope), during maturation feeding on 8 conifer trees and 40 masson pine provenanc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3 types of laboratory bioassay of consistent feeding preference, feeding area and visitation frequency. M. alternatus adults have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feeding and prefer to feed on the branches of P. massoniana and P. densiflora and had significant host selectivity on 8 conifer trees in the area of Nanjing. The adult feeding visitation frequencies were 1 ~3 adults per branch. Maturation feeding areas were much larger on P. massoniana and P. densiflora than on P. taeda, P. elliottii, Juniperus virginiana and Cunninghamia sinensis. After initial selection tests, 12 provenances of masson pine had smaller maturation feeding areas. The second and third sel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12 provenances and six provenances also had consistent reductions in feeding by M. alternatus. The three provenances Fujian 2, Guangdong 5 and Guangdo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