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NaOH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试验按照玉米秸秆风干重的0、2%、3%、4%的量添加NaOH作为4个处理,即对照组、1组、2组、3组,并且处理后的玉米秸秆水分均为45%。室温下处理48h后,对各组试样进行感官评定和营养成分分析,测定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OH添加水平的提高,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添加4%NaOH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处理组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4%NaOH处理具有降低玉米秸秆的纤维成分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研究小麦秸秆青贮后,通过不同的切碎长度及加工程度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奶期在70 d的荷斯坦奶牛24头,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试验全混合日粮为4种,每组日粮饲喂6头奶牛,每头奶牛为1个重复。对照组切碎长度为0.95 cm(未做任何处理),处理1组切碎长度为0.95 cm(1 mm碾压),处理2组切碎长度为1.45 cm(1 mm碾压),处理3组切碎长度为1.90 cm(1 mm碾压),试验共进行28 d。处理1组和处理2组小麦秸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较对照组和处理3组低。处理1组小麦秸秆淀粉含量最高,达到25.8%。处理1组小麦秸秆乳酸和乙酸含量高于其他各组。小麦秸秆的切碎长度显著影响奶牛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及每千克体重中性纤维采食量(P0.05)。处理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产奶量、4%脂肪校正乳及乳脂含量(P0.05)。青贮小麦秸秆的切碎长度显著影响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其中处理1组最低(P0.05)。青贮小麦秸秆切碎长度和加工程度显著影响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对照组最高(P0.05),处理1组最低(P0.05)。对照组和处理3组较处理1组和处理2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丁酸含量(P0.05)。综上所述,小麦秸秆的切碎长度对奶牛产奶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切碎长度为1.9 mm时可以改善瘤胃的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复合酶制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试验Ⅰ组:玉米秸秆+0.6kg/t复合酶制剂;试验Ⅱ组玉米秸秆+1.0 kg/t复合酶制剂;试验Ⅲ组:玉米秸秆+1.4 kg/t复合酶制剂;对照组:玉米秸秆。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除酸性洗涤纤维和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2)试验Ⅱ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H值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氨态氮、丁酸含量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试验Ⅲ组的粗蛋白质、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评价,添加复合酶制剂能改善玉米秸秆青贮品质,并以1.0 kg/t水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翟静娟  曹威荣 《饲料研究》2023,(21):109-113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量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高粱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CK组不添加添加剂青贮,A组、B组、C组、D组分别添加0.1、0.2、0.5、1.0 mL/kg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高粱秸秆。在地窖中室温(13℃)青贮50 d后开袋,测定高粱秸秆青贮的营养成分、感官评定、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霉菌毒素含量和瘤胃消化率。结果显示,各添加剂处理组高粱秸秆青贮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其中C组(5.18%)粗蛋白含量最高,比CK组提高了32.14%,各处理组高粱秸秆青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C组和D组高粱秸秆青贮感官评定得分最高。各处理组高粱秸秆青贮pH值、氨态氮/总氮均显著低于CK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各处理组高粱秸秆青贮有氧稳定性均优于CK组(P<0.05),霉菌毒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各处理组高粱秸秆青贮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高于CK组。研究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能够改善高粱秸秆青贮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新鲜麦秸感官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为秸秆饲料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新鲜麦秸分别用2.5%碳酸氢钠、4%尿素以及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处理)厌氧处理,时间为10、20、30、40、55、70 d,分析不同处理对麦秸感官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氢钠组有霉变现象,尿素组及复合处理组感官指标良好;尿素组、复合处理组较碳酸氢钠组极显著提高了粗蛋白(CP)含量(P0.01),复合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尿素组(P0.01);尿素组和复合处理组较碳酸氢钠组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半纤维素(HCEL)含量(P0.01),复合处理组的效率优于尿素组;3种处理对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CEL)影响较小。综上可知,碳酸氢钠-尿素复合处理鲜麦秸可改善秸秆营养品质,提高尿素处理秸秆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真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二级分子结构和纤维组分的影响。试验以Lentinus edodes菌株的3个亚种和Pleurotus eryngii为试验菌株,分别与玉米秸秆共同培养,处理0、1、3、6、9、12周,分别使用ANKOM 2000全自动纤维分析仪分别测定4种菌株处理玉米秸秆后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等纤维组分,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二级分子结构,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真菌处理对玉米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与木质素吸收峰的峰高(LH)及峰面积(LA)、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吸收峰的峰高(STCHOH)、纤维素吸收峰的峰高(FH)及峰面积(FA)、总碳水化合物第一亚峰峰高(TCHO1H)及峰面积(TCHO1A)、总碳水化合物第二亚峰峰高(TCHO2H)及峰面积(TCHO2A)、总碳水化合物吸收峰的总峰高(TCHOH)均呈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Lentinus edodes处理效果极显著优于Pleurotus eryngii,且Lentinus edodes处理中Lentinus edodes-513最优,不同处理时间对饲料NDF、ADF及ADL含量与FH、FA、TCHO1H、TCHO1A、TCHO2A、总碳水化合物第三亚峰峰高(TCHO3H)及峰面积(TCHO3A)、TCHOH和TCHOA影响均极显著(P<0.01)。ADL和NDF均与FA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尤其ADL与FA相关系数最高,达0.806,说明真菌处理能通过改变FA的结构来影响秸秆纤维成分含量。研究表明,真菌处理会对玉米秸秆的二级分子结构产生影响,改变玉米秸秆的二级分子结构和纤维组分,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提高其营养价值,其中,Lentinus edodes的处理效果比Pleurotus eryngii更佳。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海拔对西藏地区4种主要饲料秸秆(青稞、玉米、燕麦和油菜)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别对生长在不同海拔(3000~4300 m)的4种作物秸秆中粗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粗蛋白在青稞秸秆中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玉米和油菜秸秆中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燕麦秸秆中含量变化无规律性;可溶性糖在这4中秸秆中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在青稞秸秆中含量变化无规律性,在玉米和燕麦秸秆中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油菜秸秆中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酸性洗涤纤维在青稞秸秆中显著增加(P0.05),在玉米、燕麦和油菜秸秆中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说明,海拔对秸秆中粗蛋白、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对同一种作物秸秆,海拔对不同营养组分的影响不同,对同一营养组分,除可溶性糖外,海拔对不同种作物秸秆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麦秸品质、活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其中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菌悬浮液,秸秆黄贮组喷洒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秸秆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结果表明:秸秆微贮组、全株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与秸秆黄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及秸秆碱化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219.21%(P<0.05)、16.75%(P>0.05)、112.81%(P<0.05)、13.79%(P>0.05);全株微贮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约是其他处理组的1/2(P<0.05);与秸秆黄贮组相比,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秸秆碱化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8.24%、13.01%、9.09%,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17.67%、17.68%及15.61%;产气量: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其他处理组;秸秆黄贮组比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体外消化率降低了56.39%、24.03%;与秸秆微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体外发酵液NH3-N、TVFA、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含量分别提高41.29%、20.99%、10.48%、41.99%、14.61%、166.67%、43.75%及64.71%(P<0.05)。由此可知,秸秆氨化处理和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均可提高其感官性能,提升产气量、挥发酸及消化率,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性能优于各秸秆处理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青贮用多种微生物发酵菌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分析评价了7种青贮用微生物发酵菌剂处理玉米秸秆后的各营养成分,以及与饲用品质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组间秸秆水分(MC)、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可溶性糖(WSC)、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蛋白(CP)等含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与饲用品质相关的4个性状变异程度不同,以可溶性糖(WSC)含量变异系数最大.而以利用sila-Max200、郑州益加益、西安新天地等3种微生物发酵菌剂处理后的玉米秸秆饲料可溶性糖(WSC)含量高而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纤维(CF)含量降低.[结论]sila-Max200、郑州益加益、西安新天地等3种秸秆青贮用微生物发酵菌剂是最优发酵菌剂,适宜在玉米秸秆开发利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平菇处理小麦和水稻秸秆对纤维成分和体外瘤胃发酵特征的影响。选用未处理和平菇处理的小麦和水稻秸秆作为发酵底物,通过瘘管采集3只成年湘东黑山羊的瘤胃液,进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72 h试验。结果表明:平菇处理小麦秸秆显著降低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P0.05),显著提高72 h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和甲烷产量(P0.05);平菇处理水稻秸秆显著提高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和氢气产量及含量(P0.05),显著降低半纤维素含量、72 h总产气量、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甲烷产量及含量(P0.05);此外,平菇处理小麦和水稻秸秆显著降低乙酸比例(P0.05),显著提高丙酸比例(P0.05)。由此得出,平菇处理小麦秸秆可降低木质素含量,有助于瘤胃纤维降解和丙酸生成;平菇处理水稻秸秆会增加木质素沉积,抑制瘤胃纤维降解以及挥发性脂肪酸和甲烷生成,造成氢气累积和丙酸生成。  相似文献   

11.
在高海拔地区对西藏青稞秸秆进行氨化(A)、碱化(B)、复合(C)和微贮(D)处理,与未处理秸秆组(对照组)比较,评定其物理特性、测定处理前后营养成分及饲喂藏绵羊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组秸秆色泽、气味、质地和温度等物理特性均较好.氨化和复合处理组粗蛋白质含量较其他2个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显著提高,碱化和微贮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灰分含量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除了微贮组,其余各组间及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组比未处理组藏绵羊对粗饲料采食量分别提高22.12 %、20.19 %、25 %和35.58 % (P<0.05),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提高36.60 %、29.28 %、41.58 %和63.54 %.其中,以微贮处理组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与碱化处理组及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粗饲料效率分别提高0.78 %、0.49 %、0.87 %和1.35 %.经济效益以微贮处理组明显,每天纯收入2.14元.  相似文献   

12.
摘穗和收获时间对甜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SBS903和脆王两个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a)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摘穗和收获时间对甜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SBS903甜玉米品种秸秆从摘穗当天收获到摘穗7 d后收获,随收获时间的延迟,钙、磷、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都呈减少趋势,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总糖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受粉后20 d摘穗当天与26 d摘穗当天收获的秸秆相比,随收获时间推迟,钙、粗灰分、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蛋白质、磷、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总糖都呈减少趋势;脆王甜玉米品种秸秆的情况也与此相类似。可见,甜玉米摘穗后推迟收获能够提高秸秆营养价值,但生理状况一致时,推迟收获会降低秸秆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复合制剂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发酵效果。运用均匀设计试验,以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为目的指标,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接种量、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添加量及发酵天数4个因素进行筛选,并对发酵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酶复合制剂发酵玉米秸秆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秸秆(P0.05),酸性洗涤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未发酵秸秆(P0.05)。本研究所获得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2 g/kg,木聚糖酶添加量0.1 g/kg,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量20%,发酵天数19 d;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分别达到了23.47%和20.13%。  相似文献   

14.
郭云霞  周霞  高嘉豪 《中国饲料》2021,1(24):119-122
文章旨在评估蚕豆秸秆作为粗饲料对绵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胴体性状的影响。将体重为(20.01±0.19)kg的30头绵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饲喂小麦秸秆水平为8%的全混合日粮,处理组饲喂蚕豆秸秆水平为10%的全混合日粮。试验为期10 w。结果:蚕豆秸秆组绵羊日增重、饲料效率及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显著高于小麦秸秆组(P<0.05)。与小麦秸秆组相比,蚕豆秸秆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2.26%和2.63%(P<0.05)。蚕豆秸秆与小麦秸秆对绵羊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秸秆组绵羊屠体重、背膘厚度、肾脏和大肠重量分别显著提高4.64%、6.31%和27.16%(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全混合日粮中用蚕豆秸秆完全替代小麦秸秆可以通过改善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提高体重和饲料效率,同时提高了屠体重和背膘厚度,降低了增重成本。 [关键词]蚕豆秸秆|绵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波尔山羊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以小麦秸秆、梨渣、大豆皮和混合(小麦秸秆和梨渣)为主要纤维来源的等氮等能等纤维4组日粮,日粮纤维的添加量为35%。试验分为4期,每期15d,其中预试期10d,正试期5d。结果表明:(1)与小麦秸秆组、梨渣组以及混合组相比,大豆皮组提高日粮中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以及能量(GE)的表观消化率,大豆皮组的D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梨渣组(P0.05),与日粮小麦秸秆组、混合组差异不显著(P0.05)。大豆皮组的O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小麦秸秆组和梨渣组(P0.05),与混合组差异不显著(P0.05)。大豆皮组的NDF、A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小麦秸秆组、梨渣组和混合组(P0.05)。大豆皮组的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小麦秸秆组、梨渣组和混合组(P0.05);(2)与小麦秸秆组、梨渣组以及混合组相比,当饲喂大豆皮组日粮时,山羊的氮保留率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最高,显著高于小麦秸秆组(P0.05)。混合组的钙保留率与大豆皮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小麦秸秆和梨渣组(P0.05)。大豆皮组的磷保留率显著高于小麦秸秆组和混合组(P0.05),与梨渣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当饲喂大豆皮为主要纤维来源的日粮时,山羊对其营养物质的利用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日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以及能量的消化率,并且能有效提高氮的生物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体外模拟瘤胃法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体外瘤胃产气、营养成分体外降解率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将油菜秸秆粉碎(A组)、高压处理(B组)、酶菌协同发酵(C组)、固态二次发酵(D组)。以3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成年黑安格斯阉牛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模拟瘤胃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C、D组的总能、粗蛋白均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C、D组饲草分级指数显著高于A、B组(P<0.05);B组酸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显著提升(P<0.05),C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提高55.29%、43.20%、256.62%;D组的粗蛋白体外降解率达到79.31%。D组的12、24、36、48、72 h体外累计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组慢速产气部分、潜在总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组慢速产气部分、潜在总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组体外产气的甲烷(CH4)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青贮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共设计了4个处理组:菌种组、酶制剂组、混合组、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组干物质(DM)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酶制剂组与混合组粗蛋白(C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菌种组(P0.05);粗脂肪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混合组酶制剂组对照组菌种组;3个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添加乳酸菌制剂和复合酶均能提高玉米秸秆青贮营养价值。综合营养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定,混合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5,(4):67-70
采用单因子分析法,研究肠健乐秸秆发酵剂、秸秆发酵活杆菌、利多菌和纤维素酶4种微贮处理对稻草、玉米秸秆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并根据现有干物质采食量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估测模型对4种秸秆发酵剂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稻草及玉米秸秆各处理组的粗蛋白(C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玉米秸秆的活杆菌组与纤维素酶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的低于利多菌组与对照组(P0.05);稻草的纤维素酶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利多菌组与对照组(P0.05),玉米秸秆4种处理组的AD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稻草4处理组的NDF干物质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秸秆的纤维素酶处理组与活杆菌组NDF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利多菌组(P0.05)。稻草中添加肠健乐时CP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添加纤维素酶可提高稻草的ADF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玉米秸秆中使用纤维素酶与肠健乐均能有效提高CP、NDF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但对ADF表观消化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方法处理棉花秸秆的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HC)在绵羊瘤胃中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处理过的棉花秸秆和未经处理的棉花秸秆相比,三化复合处理后的棉花秸秆CF、NDF、ADF分别下降20%、17%、6%;KMnO4溶液处理的棉花秸秆CF、NDF、ADF分别下降21%、20%、15%。经处理后,棉花秸秆体内消化率(瘤胃尼龙袋降解)均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不同青贮添加剂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采用体外产气法并结合扫描电镜,对比添加剂Sila-max(MAX)、Sila-mix(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以及空白(CK)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微观结构、体外消化率及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添加剂组体外48 h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CK组(P<0.05);MAX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DFD)最高,分别达51.59%、31.06%,MIX组体外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ADFD)最高,达31.50%,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MAX组体外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下NH3-N浓度、pH均在瘤胃适宜的范围内;MIX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最高,与MAX组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加入添加剂对秸秆纤维结构有明显破坏作用.综上,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的作用不同,其中MAX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产气效果较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