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是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温室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综合利用体系,是适合我国北方地域的新型农业模式,是“两高一优”生态、安全生产技术模式。通过沼渣、沼液的施用,既节省化肥,还能防治病虫害,生产出的油桃能达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九五”国家重大产业工程专题“新型节能日光温室与连栋塑料温室设计”项目 ,已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验收。  该项目主要研制发展我国设施园艺生产和工厂化农业生产的硬件设施。其成果主要包括 :(1 )开发出了系列新型节能日光温室。该类温室采用 80 %以上的多种新型材料 ,提高了节能保温性能 ,节省建材 30 %。 (2 )设计开发出了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栋塑料温室 ,并建立了温室光照、保温、受力的设计程序软件 ,特别是在双层充气止回装置与充气卷膜倒窗装置 ,强化太阳能地中热交换贮能加温 ,遮阳网采用双层镀铝膜干复…  相似文献   

3.
邸淑姣 《果农之友》2013,(8):10-10,32
简易温室是乐亭人民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创建的一种适合桃树生长的温室结构。利用简易温室(竹木骨架,东侧、西侧、北侧三面山墙主要是双层草帘,里外包裹塑料保温的温室结构)栽植桃树,实现鲜桃的错季生产,填补普通温室(砖墙、土墙结构的温室)鲜桃在五月上中旬到六月下旬期间上市量极小的空缺,延长设施鲜桃的市场供应期,增加设施鲜桃  相似文献   

4.
温室高效利用“五差法”如何提高温室的利用率,一直是从事蔬菜生产者的研究课题。我们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了提高温室高效利用的“五差法”。一、空间差:利用温室的有效空间的温室的立柱,进行高矮作物、蔓性作物的配套生产,主要方式有:1.黄瓜的隔畦套种芹菜...  相似文献   

5.
正利用塑料日光温室进行越冬茬黄瓜生产是立足于不加温或基本不加温,因此对温室的建造和管理要求严格。无论采用什么结构形式的高效节能塑料日光温室,严冬季节的温度条件,必须满足黄瓜生长最基本的需要。依据黄瓜的生物学零度的概念和黄瓜根系所忍受的最低下限温度,在正常管理下,温室的最低温度不宜低于10℃。根据高效节能塑料日光温室的结构性能、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6.
温室遮荫材料瑞堵索的引进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温室、大棚已广泛应用于花卉、蔬菜、果品生产.但是,夏季气温高、光照强,在温室、大棚中栽培作物,必须采取一定的遮蔽措施,目前国内普遍推行遮阳网或撤除塑料棚膜来调节温室、大棚的气温.  相似文献   

7.
随着塑料日光温室的推广普及,极大地丰富了冬春淡季市场的花色品种,基本上实现了蔬菜的周年供应。但是,随着面积的增加,就单栋温室而言,效益是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栽培品种过分集中,供市后市场竞争激烈,温室空间利用不充分,产量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病虫危害严重,温室产品损失较大。根据陇东的生产现状,现介绍几种提高温室生产效益的措施: 1 温室蘸菜品种多样化 在温室中可种植的作物有:①瓜类;西瓜、甜瓜。②蔬菜:黄瓜、韭菜、芹菜、菜花、南瓜,莴笋、蒜苗、茄果类作物。③果类:草莓、葡萄、鲜桃。为了提高效益,在同一  相似文献   

8.
连翰安 《长江蔬菜》1987,(5):42-42,44
利用园艺设施,进行保护地栽培,在世界各先进国家早已应用,如北美50年代和60年代温室业已广泛发展;日本从60年代初,温室发展速度加快,至70年代为最高潮,但逐步向投资省、结构简单的塑料大、中、小棚栽培方向发展;荷兰1903年即有设施园艺栽培,至1978年温室面积达12万亩,但以玻璃温室为主;我国简易温室早在20年代已有应用,但大面积发展温室和塑料大、中、小棚栽培是70年代后期才新兴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肖波  饶贵珍 《北方园艺》2013,(12):30-32
以双屋脊玻璃温室和双脊窗圆拱型薄膜温室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春季4个典型晴天和4个典型阴天下2种温室内的光照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晴天下,玻璃温室、塑料温室的透光率日平均值分别为50.13%~57.92%、48.52%~54.11%;不同阴天下,玻璃温室、塑料温室的透光率日平均值分别为46.33%~52.58%、47.13%~51.33%;比较2种温室的光照分布均匀性发现,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塑料温室内不同区域的光合有效辐射变异系数均比玻璃温室小15个百分点左右。由此可见,2种温室的透光率差异不大,但塑料温室的光照分布均匀性要好于玻璃温室。  相似文献   

10.
《中国蔬菜》2001,(1):56
“现代化温室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科技项目,在上海通过专家验收。 该项目抓住温室园艺作物的工厂化生产、现代化育苗和盆花生产灌溉设备和控制系统、多功能长寿命转光温室覆盖薄膜等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研制和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温室工程装备及其技术。其中“现代化温室育苗灌溉设备和控制系统”、“温室盆栽植物营养液智能灌溉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PWM脉冲灌溉系统”、“多核、转光粉及其薄膜研制与应用”等两项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1.
史旖旎  解恒燕 《蔬菜》2021,(10):41-46
针对我国北方寒区塑料大棚广泛存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棚闲置的原因及其危害,对我国北方寒区闲置大棚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其中闲置大棚主要用于种植蔬菜、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光伏结合温室等方面,并提出了闲置大棚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开展规模化开发利用闲置大棚关键技术研究是加速闲置大棚利用的有效手段;对现有大棚进行加固是增强大棚骨架荷载及其可利用性的方法;对大棚内部环境设施及控制系统进行设置及改造是塑料大棚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不同覆盖模式对番茄产量和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文臣  张微 《长江蔬菜》2015,(12):17-19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2种方式对温室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理化性状、番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筛选出有利于温室番茄生长的最佳覆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有效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该处理下的番茄商品性和产量与地膜覆盖处理的相比显著提高,是适宜日光温室番茄生长的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武汉地区几种厚皮甜瓜品种春季大棚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春季大棚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黄皮9818和金海蜜生长速度适中,外观美,质地脆,风味佳,糖含量高,适宜武汉地区大规模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应用在塑料大棚番茄种植中的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对比了不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材质、PBAT+聚乳酸(PLA)混合材质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的性能以及其对番茄长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AT材质降解膜在抑制水分蒸发、降解性能、提高番茄产量及效益方面,均比PBAT+PLA材质降解膜的效果好,故在塑料大棚番茄生产中可以选用PBAT材质的生物降解膜。  相似文献   

15.
设施黄瓜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天水设施黄瓜品种不良、效益不高的现状,引进国内目前推广前景好的“津优”系列黄瓜在当地自然状态下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中栽培,以期筛选出经济性状优良的主栽品种和配套品种.结果表明:主栽品种为“津优35号”和“津优30号”,搭配种植“津优1号”、“津优3号”、“津优12号”和“津优11号”,适宜在天水自然生态条件下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6.
南充是四川省第二大蔬菜主产区,深度了解当地蔬菜保护地的栽培现状,提供相应的改善性建议,对促进该区域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调研分析了南充市各区县蔬菜保护地栽培的现状,结果显示:栽培设施主要有塑料小中棚、塑料大棚、连栋温室及日光温室,塑料棚面积高达设施总面积的99%;设施数量及面积在各区县具有显著差异;蔬菜种类以茄果类、瓜类、豆类为主;生产组织模式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为主。总结了当前南充蔬菜保护地栽培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增加机械化程度、打造地方特色蔬菜、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连栋温室黄瓜生产环境模型中温度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塑料连栋温室的环境认识水平及管理技术,以研究塑料连栋温室黄瓜生物学特性为基础,运用能量平衡原理,研究塑料连栋温室黄瓜生产环境数学模型中的变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取值域。研究表明:在塑料连栋温室黄瓜栽培生产环境的诸多因素中,空气温度为决定性的主因素;且在以天为单位的最小生长周期内,将温度分为4个阶段较为合理,即第一阶段促进光合作用期(18~55℃);第二阶段促进光合作用期和光合产物运输共生期(15~25℃);第三阶段促进光合产物运输和抑制呼吸消耗共生期(15~18℃);第四阶段抑制呼吸消耗和相对休眠期(9~15℃)。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设施蔬菜专家系统开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蔬菜专家系统是提高设施蔬菜栽培管理和设施环境控制智能化水平,实现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农业专家系统的结构及其开发平台,对目前国内设施蔬菜栽培管理专家系统和温室环境控制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我国设施蔬菜专家系统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防治番茄晚疫病、灰霉病等的绿色控病技术,采用大棚滴灌控病、大棚膜下滴灌控病、大棚膜下滴灌配套uvc(杀菌消毒灯)控病进行试验,结果3种技术都能减轻番茄晚疫病和灰霉病的发生,但以大棚膜下滴灌配套uvc技术对番茄2种主要病害的控病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景权 《中国蔬菜》2011,1(2):11-23
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发展极其迅速,生产面积以每年10 %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形成了不同区域特色的设施类型、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本文分析了近五年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特点,并从设施装备研发、设施蔬菜生物学与基因功能研究、设施蔬菜育苗技术、资源高效利用与连作障碍克服技术、抗逆与调控技术、优质与安全生产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最后在分析我国当今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今后设施蔬菜产业和科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