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冻精配种是加快黄牛改良的良好途径。受胎率问题是推广冻精配种技术成败的关键。我县从1980年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颗粒对本地黄牛杂交改良。桥子改良点1980年冻配输精127头,受胎66头,受胎率52%。1981年产杂种牛犊58头,产犊率45.7%;1981年又授配92头,经多次调查预计受胎68头、受胎率74%,情期受胎率60.87%。两年来,本人在该点搞冻配,为受胎率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在技术操作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掌握母牛发情规律,做好发情鉴定,适时输精,是确保受胎率高的关  相似文献   

2.
积石山县1978年以来,坚持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牛,至1984年底累计授配母牛19311头,繁殖成活杂种牛6901头,其中冻配杂种牛占30%,居全省首位。据在大何家等13个乡,200余个农户中,随机选定226头冻配一代杂种犊牛,进行的“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牛效果观察”表明:12月龄西秦黄、西犏、西黄、本地牛公母牛平均体高分别为100.61±5.12、98.51±5.05、94.45±13.16、  相似文献   

3.
<正> 本地黄牛属华北型,但体小、力弱、生长慢。1981年起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牛,到1987年底,已配4.4万头母牛,1981年受胎率42.3%,1987年达76.1%。现已产杂交牛2.5万头。 抽样测定了104头西杂一代牛体重、体尺,它们的毛色(多黄白,红白,头、尾尖及四肢  相似文献   

4.
砀山县从1979年以来,先后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抗旱王、荷兰等品种的冷冻精液,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1979至1989年10年间共用冻精输配母牛89859头,1979~1988年受孕母牛59752头,受胎率为76.74%,1988年全县授配母牛20113头,受孕16885头,受胎率由1979年的25.9%上升到1988年的83.7%。其中县站和唐砦站受胎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和田地区地处新疆最南端,是以农为主的地区。黄牛是和田地区家畜的主体畜种之一,但和田黄牛个体小,生产性能低,为改变这种状况,1979年开始引进新疆褐牛、西门塔尔、黑白花、夏洛来等冻精颗粒改良本地黄牛,10年累计受配母牛10.7万头次,产改良牛6.2万头。为验证改良效果,确定改良方向,我们对和田市肖尔瓦克乡的2600头牛进行了调查,现将西门塔尔和黑白花杂交牛与本地牛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省黄牛改良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就引用荷兰牛、爱尔夏、短角、拉脱维亚等外国品种和秦川牛、南阳牛、广丰牛等国内良种牛来改良。到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进西门塔尔公牛,在瑞安县进行改良试点、发现了黄西杂种牛的优势。随着我省冻精技术的推广采用黑白花和西门塔尔公牛的精液,冷配母牛二万六千一百六十八头,已培育犊牛一万六千二百四十二头,其中西门塔尔改良牛四千另十头,扩大了黄牛的改良面。  相似文献   

7.
我区从1976年开始应用“冻精”改良山地牛,累计受配母牛4万余头,受胎率由试点时的42.2%提高到全区平均65.2%。为了探讨冻配中影响母牛受胎率的因素,努力提高受胎率,1980年以来,我们先后在洛南县的古城、石门公社配种站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配种技术与受胎率输精方法、发情鉴定、输精时间、输精  相似文献   

8.
在牛冻配改良过程中,由于引进冻精的种公牛与本地母牛之间在体格、体重上存在较大差异,以及部分养牛户的饲养管理水平不高,造成本地母牛难产较多,严重地阻碍了牛冻配改良的进展。从2003年开始,我县通过总结经验,找出引起本地母牛难产的原因,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我县母牛的难产率,增强了农户实行冻配改良的信心,推动了我县肉牛改良工作的发展。现将引起我县母牛难产的原因、采取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介绍如下,与同行探讨。1本地母牛难产的原因1.1品种选择不当选择的种公牛品种与本地母牛之间在体格、体重上差异较大,胎儿相对较大而…  相似文献   

9.
建三江分局从1985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在全局15个农场先后开展了黄牛改良工作。到1996年末,冻精配种共计71356头次,受胎58316头次,受胎率由1985年的43.6%提高到84.4%,累计产活犊牛34768头,现存栏27687头。为了全面了解全局黄牛改良效果及掌握杂交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997年6~9月我们对全局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调查。1西杂牛的体型及外貌特征西杂牛在体型上明显倾向于父本。表现出父本良好的兼用型:头短、额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紧凑,肌肉丰满、后躯发达,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行动迅速。母牛乳房发育良好,毛色多…  相似文献   

10.
<正> 灵璧县共有17万农户,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2.7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0.4%,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4.1%.该县黄牛属华北牛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止目前共冷配母牛40520头,近3年冷配头数连续突破万头,受胎率由1981年的42.3%提高到72.5%,已繁殖西门塔尔杂交牛2.1万头,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发育快,役用性能强,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交优势,我县黄牛改良冷配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关于黄牛冻配最佳输精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三江分局从 1985年开始引进肉牛冻精 ,在全局先后开展了黄牛改良工作 ,黄牛冻配技术已被各农场广泛应用。输精部位的选择是提高母牛情期受胎率的重要环节 ,我局通过几年的实践 ,研究探索了输精的最佳部位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母牛的选择1999年以来 ,每年随机选用七星农场 (距离站点较近的连队 )养牛户可繁母牛为研究对象。2 冻精液选择1999年以来 ,选用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引进的北京西门塔尔冻精 (96 0 6 ) ,活力在 0 .4以上。3 方法从 1999年以来 ,每年将选用 16 0头可繁母牛 ,分成 4组 ,每组 4 0头 ,饲养管理相间 ,按常规时间配种 ,…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围绕冷配受胎率,设置5km以内、510km和10km以上等3个不同受配母牛配种距离,以受配母牛品种(本地牛和杂交牛)作为影响冷配受胎率的因素为因子,在曲靖辖区随机选取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6个基层牛冻精改良站点开展了牛冻精改良到户输精技术应用研究,发现与配母牛品种对到户输精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这对基层大力推广到户输精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的养牛业,自1979年开始黄牛冷配改良以来,发展较快。冷配技术大面积普及,黄牛改良取得了可喜成效。全省已在63个县(市)建立冷配点749个,10年累计冷配母牛82.67万头,产活西黄、利黄、黑黄等改良牛40.63万头。黄牛冷配改良工作,1986年后进入大面积丰产丰收阶段,从冻精生产到冷配服务,布局合理、三站配套(冻精站、液氮站、基层冻配点),以当年授配母牛13万头、翌年产活改良牛8.5万头以上的速度向前推进。冷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观察试验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效果.[方法]选择胎次、膘情和年龄接近,健康无病、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经产西杂母牛80头,随机分为Ⅰ和Ⅱ两组,每组40头.Ⅰ组的40头基础母牛选用南德温牛冻精授配改良,即:南德温(♂)×西杂(♀)杂交组合(简称南西杂组);Ⅱ组的40头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授配改良技术,即:西门塔尔...  相似文献   

15.
<正> 为改良四川的黄牛和牦牛,1978—1980年,我省从西德、奥地利引进了西门塔尔种牛123头,其中:种公牛45头;妊娠小母牛78头。种公牛分别饲养在省家畜冷冻精液站和绵阳冻精站;母牛饲养在省阳平种牛场。目前,种公牛已正式投产两年;母牛已完成两个以上的繁殖周期。本文就这些种牛在四川的适应情况,作一简略报告。  相似文献   

16.
<正> 推广应用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是加快农村黄牛改良步伐,开展牛的综合利用的重要措施,但受胎率低是当前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主要难题。为此,我们调查分析了1980年以来我县加义,长寿等乡镇改站1965头黄母牛发情及冻精配种登记资料,以摸清役用黄牛配种受胎规律,提高冻配受胎率,促进牛冻配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富锦市从 1985年开始肉牛改良 ,经过 10多年的发展 ,我市的肉牛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制由最初的政府出头牵动 ,到现在的以市场为导向 ,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我站 1999年引进省站比利时兰牛冻精 ,对二元杂交牛进行三元杂交。为了掌握牛的生长发育实际效果 ,2 0 0 2年 2~ 7月我们对全市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抽样调查。1 西本杂交1 1 西本杂交牛的体型及外貌特征西杂牛在外型上倾向父本 ,头短、额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肌肉丰满、后躯发达、四肢粗壮 ,母牛乳房发育良好 ,毛色黄白花 ,白额 ,尾端、四肢均为白色。1 2 西杂牛生长发育西杂牛…  相似文献   

18.
利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地方黄牛,国内已有不少省、区、市正在进行,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我省从1978年引进西门塔尔牛在省家畜品种改良站生产冻精,10年来已在鄂北、鄂中、鄂西等地用于改良  相似文献   

19.
牛焦虫病和腐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以来,粤西某品改站先后从国外引进3批纯种黄牛(南德文和利木赞)16头,其中公牛12头,母牛4头;从广西水牛研究所引进摩拉、尼里水牛6头,其中公牛4头,母牛2头。利用这些优良品种研制精粒和细管达5万~8万粒(支)/年,以改良本地黄牛和水牛,对我省的品改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每年4~9月的高温高湿季节,引进的种牛极易发生焦虫病和腐蹄病。焦虫病发病率达50%,死亡率达12%;腐蹄病发病率达100%,造成引进种牛的利用率和淘汰率增加,给牛冷冻精液的生产和品改工作带来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我局从 1985年开始引进肉牛冻精 ,在全局先后开展了黄牛改良工作。黄牛冻配技术已被各农场广泛应用 ,但输精部位的选择是提高母牛情期受胎率的重要环节 ,我局通过几年的实践 ,研究探索了输精的最佳部位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母牛的选择  1999年以来 ,每年随机选用七星农场(距离站点较近的连队 )养牛户可繁母牛为研究对象。1.2 冻精液选择  1999年以来 ,我们选用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引进的北京西门塔尔冻精液 ,活力在 0 .4以上。1.3 方法 从 1999年以来 ,每年选用 16 0头可繁母牛 ,分成 4组 ,每组 4 0头 ,饲养管理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