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8月2日.我县门诊接诊一养殖场奶牛病例.该奶牛场共存栏奶牛13头.陆续发病.严重病例两例,病奶牛消瘦、发热(40.2~40.8℃)、食欲不振、贫血、病重牛产奶停止。已在乡兽医站治疗多日,无任何疗效.现到我站求诊。笔者根据其临床症状,畜主主诉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最后确诊为肝片吸虫病及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经过综合治疗.奶牛已基本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6年8月2日.我县畜牧兽医站门诊接诊一养殖场奶牛病例,该奶牛场共存栏奶牛13头,陆续发病,严重病例2例,病奶牛消瘦、发热(40.2~40.8℃)、食欲不振、贫血、病重牛产奶停止。已在乡兽医站治疗多日,无任何疗效,现到我站求诊。笔者根据其临床症状,主诉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最后确诊为肝片吸虫病及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经过综合治疗。奶牛已基本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月初,乌鲁木齐县萨尔达板乡奶牛养殖户阿某的奶牛发生一种可视黏膜苍白、黄染、高热40℃、静脉血液稀薄为特征的疾病,先后发病7头。后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奶牛肢蹄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的高低又与各牧场的综合防治有关,综合防治好的其成母牛发病率为10%左右,因肢蹄病造成的死亡淘汰率也可控制在10%以下。综合防治差的其成母牛发病率可达40%,因肢蹄病造成的死亡淘汰率也很高。所以说奶牛肢蹄病不仅影响了牛场的生产效益,而且还降低奶牛的使用年限,严重影响到牛场的发展。1病因1.1内因1.1.1选育:人们对奶牛经过长期的高产选育,至今荷斯坦高产奶牛普遍都是皮薄蹄壳软的种群,加上庞大的个体,很易磨损及被外界的尖锐的东西刺破或硬的棱角物撞伤,造成发炎腐烂。1.1.2…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2日,唐河县某奶牛场共存栏奶牛13头,陆续发病,严重病例2例,病奶牛消瘦、发热(40.2℃~40.8℃)、食欲不振、贫血,病重牛产奶停止.笔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最后确诊为肝片吸虫病及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经过综合治疗,奶牛已基本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奶牛单产水平低,综合反映牛群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在新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已经积累的管理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探索提高奶牛单产的理论、技术、管理措施,从而使奶牛单产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光明华侨畜牧场饲养奶牛有二十几年的历史,现饲养奶牛1200多头,年出口香港鲜奶1.2多吨,占香港市场的60%以上。光明华侨畜牧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为 22.4℃,最高36.6℃,最低1.4℃,每年5~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948.4毫米,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奶牛生产极为不利,使奶牛长期处于热应激状态之…  相似文献   

7.
奶牛的正常体温(Core Body Temperature)为38.6℃,也有称38.2℃的,体温的正常变动范围为37.8℃~40.0℃。体表温度通常比核心温度低10℃~20℃。早晨略低,晚上略高。  相似文献   

8.
奶牛要求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为8~16℃,温度高将会对奶牛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在炎热的夏季,外界气温往往在30℃以上,且时间较长。在这种高温的环境下,奶牛表现呼吸加快,体温升高,散热量减少,食欲下降,产奶量降低,生理代谢紊乱,体重减轻,体况下降,繁殖力降低,疾病增加,甚至死亡,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据研究,当气温从10℃逐渐上升到40.6℃时,荷斯坦奶牛奶产量从21.1℃开始明显下降,40.6℃仅剩15%。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夏季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对保证奶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理市暴发奶牛焦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焦虫病也叫巴贝斯虫病或梨形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寄生于奶牛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迅速消瘦和产奶量降低为其特征。其形状有环形、椭圆形、梨形和变形虫形等。梨形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两个虫体常将其尖端成锐角相连,潜伏期为8-15d,有时更长些。首先表现为体温升至40℃~41.5℃,可持续一周或更长。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停止。贫血明显,可有75%红细胞被破坏,通常有血红蛋白尿出现。在病初,红细胞染虫率一般为10%~15%,  相似文献   

10.
夏季热应激对泌乳奶牛造成的危害极大,发生热应激时,奶牛为了减少体热会减少采食量。据测定,气温在22~25℃时,采食量开始下降;超过30℃,采食量下降10%以上;40℃以上时采食量下降50%以上,个别奶牛将停止采食。采食量的下降造成奶牛营养不良。研究表明,在21℃以上时,气温升高会引起体温上升,体温每升高0.6℃,采食量下降1.4kg,产奶量下降1.8kg,  相似文献   

11.
奶牛重症焦虫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重症焦虫病治疗体会省农科院救医所江斌奶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是福州奶牛死亡的主要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百头以上焦虫病奶牛因治疗不当死亡。近10年笔者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重症焦虫病罚例,治愈3。头,获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一奶牛患双...  相似文献   

12.
奶牛蹄病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与奶牛场的管理直接相关。综合防治措施搞得好的其成年母牛发病率仅有10%.其淘汰率可以控制在10%以下,综合防治措施差的成年母牛发病率有40%。淘汰率也很高。总体说来,南方地区的发病率大于北方。舍饲大于放养。  相似文献   

13.
1加强奶牛饲养管理 1,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制牛病”的方针 每年春、秋两季要对奶牛进行防疫。定期对场内外彻底消毒,保证做到牛身、牛舍、周围环境、用具清洁卫生。加强奶牛卫生保健工作。每天给奶牛梳毛,坚持在挤奶前按摩乳房。冬夏季防止乳头冻伤或蚊虫叮咬;气温12℃以下时给牛饮温水。  相似文献   

14.
奶牛蹄病是奶牛最常发生的四大疾病之一,由于各个养殖场的具体情况不同蹄病的发病率也不同.有些养殖场发病率高这40%,它不但影响奶牛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奶牛蹄病的种类包括腐蹄病、蹄变形、蹄叶是、蹄皮炎、指(趾)间赘生、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疾病。  相似文献   

15.
奶牛热应激是指奶牛对于不利于生理条件的高温环境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奶牛正常体温为38.5℃,适宜的饲养环境温度为10-20℃,当环境温度超过25℃时便会出现应激反应。热应激严重影响奶牛采食量,据报道,奶牛在环境温度为22~25℃时采食量开始下降,30℃以上时采食量明显下降,40℃时采食量不会超过正常时的60%,40℃以上时耐热性差的奶牛品种将停止采食。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入夏以来,华北华中地区酷暑难耐。气温屡屡刷新历史记录上线,河北等地更是持续数日气温超过40℃。地表温度50℃左右。持续高温对当地的奶牛养殖户造成了威胁,适合生活于15℃-25℃环境气温下的奶牛无法适应高温,热应激反应严重,有地区甚至出现因热应激导致奶牛死亡的情况。在种种对抗奶牛热应激的方法中。加强奶牛夏季饮水的管理是缓解奶牛热应激最为便捷的手段.但是很多牧场因为牛舍饮水条件简陋,放出的水很快就与室温同温,无法有效达到奶牛通过饮水调节体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奶牛青草搐搦病一例王某的7岁黑白花奶牛,因故牧吃了幼嫩青草后发病,脖子搐搦.产奶量明显下降.体温38.9℃脉搏87次/分.呼吸减少.精神紧张,颈部触诊较为敏感.左测颈臂头肌呈痉挛性收缩,平均3~4次/分,下唇略松驰.初步诊断为青草搐搦病.治疗用25%...  相似文献   

18.
1发病情况河北省定州市某奶牛场,去年6月份发现2头患病奶牛,出现精神不振,饮食减少,肌肉消瘦等症状,经多次对症治疗无效而死亡。接着又有多头奶牛陆续发病,治疗不见效果,4头死亡。通过实验室诊断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确诊为奶牛焦虫病。2临床症状焦虫病,又称血孢子虫病。病原体是多种无色血孢子虫,寄生在红细胞内,引起奶牛发病,本病不能接触感染,必须通过中间媒介(蜱)才能传播,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患病奶牛表现为体温升高,一般为40.5℃~41.5℃,呈稽留热,可持续一周甚至更长,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次数减少或停止。随病程发展贫血、…  相似文献   

19.
临沂市一家庭奶牛场,2003年4月份饲养的29头奶牛有17:5头(11头产奶成年母年,6头犊牛)发生了以高烧不退、流产、死胎、拉稀、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等为主的疾病。发病期间共死亡3头(其中成年奶牛1头,犊牛2头),发病率58%以上,病死率为17.6%。经综合诊断,确诊为奶牛的弓形体病。  相似文献   

20.
奶牛夏季较耐寒不耐热。气温在0℃以下时.奶牛体热散失量明显大于体热产生量,导致部分饲料或部分体内贮存的能量转化为体热,故寒冷引起奶产量下降,但对母牛采食量没有影响,有时还会增加;气温超过27℃,奶牛产奶量下降;超过32℃,采食量约减少20%;40℃时食欲废绝。采食量的减少是导致产奶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