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稻生产区域变化及其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85-2011年中国各省份水稻生产情况的面板数据,运用水稻生产集中度和比较优势指标,分析我国水稻生产区域变化以及水稻主产区比较优势情况。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生产集中度在48.00%左右,东南沿海地区水稻生产集中度从1985年的27.21%下降到2011年的17.36%,而东北三省水稻生产集中度则由1985年的3.16%上升到2011年的15.87%。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水稻生产比较优势显著,东北地区比较优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述三大稻区应利用各自的生产优势,保障全国的水稻供给和需求均衡,从而确保我国的水稻生产以及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1999年~2009年辽宁省水稻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的趋势是面积显著增加,总产量不断提高。这其中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稻作技术发展、稻米加工和产业化是促进水稻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辽宁水稻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即加强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水稻先进实用技术研究与推广、水稻生产环境监控与质量标准建设、优质稻米种植规模化与开发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友谊农场 1999年水稻种植面积 3 3万hm2 ,占全场总播种面积的 1/ 3,总产 2 5万吨 ,在友谊农业生产中占有重大比重。 1997年提出了发展水稻“六化”建设 ,即种子产业化、旱育秧田规范化、本田建设标准化、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高新技术普及化和家庭经营规模化。通过两年运作 ,已初见成效 ,基本实现了友谊农场水稻生产由面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为今后水稻生产高标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种子产业化1 1 水稻种子产业化就是建成以种子公司为龙头的生产→加工→供应一条龙的种子生产制度 ,目的是实现水稻早熟、高产、优质、多抗…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杂交水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是水稻育种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技术革新,它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1981年,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1974年选育出强优组合,1975年研制出一整套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从那以后,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目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4.95亿亩,而杂交水稻将近占四分之一(表1)。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只要栽培措施得当,杂交水…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7,(6):64-74
简述了越南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种植区域分布,并以越南多年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越南各区域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越南水稻单产、总产、收获面积及种植品种的变化可以看出,越南自1986年实行政策改革以来,尤其是1992年越南成功引进种植中国杂交水稻以后,水稻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越南从一个缺粮国家转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通过对中越水稻生产的互补性分析,以期为指导越南水稻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在我省大面积推广以来,为我省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全省的情况看,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不够平衡,为了进一步发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加快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速度,本文着重对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回顾与研讨。 (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回顾杂交水稻从1974年开始在我省试种,到1977年全省九个地、市种植面积达240.96万亩:1978年全省发展到800万亩,占稻谷播种面积2533.7万亩的31.51%:平均亩产262公斤,比年报稻谷亩产239.5公斤,高22.5  相似文献   

7.
王文强  付玲玲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1):1562-1564
以11个圭亚那柱花草种质为试材,热研2号柱花草为对照,用电解质渗透法作为指标,比较其抗寒性.结果表明,圭亚那柱花草半致死温度(LT_(50))范围在-0.17~-2.33℃之间,圭亚那柱花草种内抗寒性差异较小.CIAT11362、USF873004、GC1528、Mineirao和GC1576的半致死温度(LT_(50))低于热研2号柱花草.其它种质的LT_(50)高于热研2号柱花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发展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几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高速增长,成为我国北方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和商品率最高的省份.本文的目的是在分析水稻生产发展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水稻生产面临的新形势,以便实现水稻生产稳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来,中国水稻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将我国水稻生产分为波动阶段、快速增长、调整下降和恢复提高四个阶段。文章阐述了四个阶段的水稻生产及栽培技术特点;分析了单季稻和双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针对水稻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展望了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于1986年12月26~29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了年会。会议交流了各省(区)、市一年来杂交水稻生产、科研和种子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形势与发展趋势,研究了 “七·五”期末可能达到的目标和1987年杂交水稻生产规划,讨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1986年全国杂交水稻生产情况 1.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创历史最高纪录。据这次会议统计,1986年南方13个省市加辽宁、北京等15个省(区)、市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36亿亩,不但恢复了1985年退下来的面积,而且比最高的1984年超过200万亩。现在面积超过2000万…  相似文献   

11.
<正>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位于佳木斯东部,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水稻专业学科数齐全的科研机构。1997年建成国家水稻新品种草原种扩繁基地。2002年建成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05年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2008年建成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佳木斯分中心,2011年建成农业部寒地粳稻冷害科学观测实验站,现有在职职工60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7人,博士3人,硕士30人。主要开展水稻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耕作栽培、品种资源、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及优质水稻原种的生产与开发。共育成水稻品种69个,取得获奖成果101项,发表论文599篇。2011年育成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45.8%。为黑龙江省水稻科研和生产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北方及世界同类稻区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2.
<正>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位于佳木斯东郊,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水稻专业学科较齐全的科研机构。1997年建成国家水稻新品种原原种扩繁基地,2002年建成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05年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2008年建成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佳木斯分中心,2011年建成农业部寒地粳稻冷害科学观测实验站。现有在职职工60人,其中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17人,博士3人,硕士30人。主要开展水稻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耕作栽培、品种资源、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及优质水稻原种的生产与开发。共育成水稻品种69个,取得获奖成果101项,发表论文399篇。2011年育成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43.8%,为黑龙江省水稻科研和生产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北方及世界同类稻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在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肥水利用效率、保持耕地持久丰产能力成为水稻生产的迫切要求。本研究以辽宁省3个水稻生产区为划分依据,于2020年水稻生长季调查了14个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县(市)的水稻生产情况,走访了254家水稻生产主体,对比了传统模式和优化栽培模式的应用效应,最后依据不同经营者的生产特点提出了技术优化途径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稻生产的成本效益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我国三大主要粮食品种水稻、小麦、玉米中 ,水稻的总产量位居第一。我国农村改革开始的1978年 ,全国粮食总产量3.0477亿吨 ,其中水稻总产量为1.3643亿吨 ,占总产量将近45 % ;而1999年 ,我国粮食总产量增至5.0839亿吨 ,水稻为1.9849亿吨 ,仍占大约39 %的比例。因此 ,水稻生产成本效益情况 ,与我国农民的收入以及由此而来的负担密切相关 ,本文希望通过对20余年我国水稻生产的成本效益的分析研究 ,以展望未来若干年水稻生产的前景。一、我国历年水稻生产成本效益情况1978~1999年 ,我国水稻生…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发展及其对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高速增长 ,成为我国北方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和商品率最高的省份。本文的目的是在分析水稻生产发展原因的基础上 ,探讨水稻生产面临的新形势 ,以便实现水稻生产稳步持续发展。(一 )水稻生产发展现状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可大概分为两个阶段。 1 982年以前为低产不稳产阶段。当时 ,每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3% ,总产量 70万 t左右 ,人均大米占有量 1 7~ 1 8kg。此阶段每公顷平均单产2 845.2 kg,年间波动幅度也大 ,大灾年比历史最高产年减产 64.5% ,变异系数达到 2 4 .1 %。尽管大米供应短缺 …  相似文献   

16.
美国水稻栽培始于 17世纪 ,目前种植面积约2 0 0万hm2 ,主要分布在路易斯安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亚、密西西比、密苏里和得克萨斯州。其中阿肯色州占全国水稻生产面积的 4 0 %。美国用于水稻生产的地域优越 ,大部分种植水稻地区气候温暖 ,且多为粘质性土壤 ,土层深厚肥沃 ,同时这些地区很少发生水稻病虫害。美国水稻种植制度为草田轮作制 ,或与大豆轮作 ,即种稻一年后种草 1~ 3年 ,然后再种水稻。如此周而复始。美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高 ,水稻已实现规范化生产 ,每块稻田十几公顷至几十公顷 ,稻田面积大 ,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从田地平整…  相似文献   

17.
低温冷害对黑龙江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黑龙江省属寒地稻作区,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一直是影响黑龙江省水稻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2002年和2003年的低温冷害给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低温冷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入手,探讨水稻生产上对低温冷害的防御对策,以减轻冷害的危害程度,促进黑龙江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1979年世界稻谷产量达37,500万吨,亚洲各国生产并消费了其中的90%。1979年全世界人口增长了九亿,其中大部分居住在亚洲并以稻米为主粮。因此,必须重视水稻科研,努力提高水稻产量。 1.水稻新品种我认为,高产、株型好、抗病虫害、生长期短,易于加工,食味好并能适应当地的  相似文献   

19.
开发“五稻”前景广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省是全国的主产稻区,总产居全国首位。1992年全省稻谷总产248.2亿kg,占全省粮食总产的92.6%。由此可见,水稻生产在我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粮食的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粮食市场放开后带来的供求变化,要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粮食的多样化需要,就必须在水稻生产领域进行新的改革,大力调整水稻朴植结构和品类结构,逐步开发优质稻、再生稻、饲料稻、特种稻和旱稻,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水稻生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新闻集锦     
《中国稻米》2010,(3):75-75
<正>●农业部:提出水稻生产目标稳定面积0.293亿hm2以上4月23日,全国水稻生产暨大棚育秧现场会在三江平原召开。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稻生产总体目标:2010年,我国水稻面积要力争稳定在0.293亿hm2以上,粳稻面积0.087亿hm2以上,比2009年增加13.34万hm2以上。力争到2015年水稻面积稳定在0.300亿hm2以上,稻谷产量保持在2 000亿kg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