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贵涛 《河北农业》2010,(12):10-10
<正> 一、种子处理。西葫芦播种前,最好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或温汤浸种,便于消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原菌。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1、药剂浸种。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防止种子传播病害,可用药剂浸种。防治不同病害所用药剂各不相同:①为了防治病毒病的发生,可  相似文献   

2.
蔬菜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害多由种子带病菌引起,因此。播前对蔬菜种子进行消毒是很必要的。可有效地减轻作物生长期间病害的发生。现将几种主要蔬菜种子带菌种类及种子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09,26(3):73-73
<正>1发生原因1.1种子带菌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新菜田发病的初侵染源,不经检疫的种子随意调运,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病害范围;播种前不注意种子消毒处理工作,也给病害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1.2重茬栽培使土壤中菌源积累,加重了病害发生。保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西兰花种子质量降低苗期病害发生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噁霉灵和精甲·咯菌腈种衣剂对西兰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药剂不同浓度拌种处理后两个西兰花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噁霉灵种衣剂浓度为0.10%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相比噁霉灵种衣剂其他浓度处理高;3 mL·kg-1精甲·咯菌腈种衣剂处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于精甲·咯菌腈种衣剂其他浓度处理,而且也是所有处理中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西兰花高质量种子加工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种子化学处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化学处理技术的应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产前产后工程研究所刘西莉为了控制种传病害的传播,减少或杜绝病害的发生,必须加强对种子病害的防治。世界各国的植保工作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各种防治方法的发展。目前最常用的种子化学处理技术便是众多方法中最经...  相似文献   

6.
<正> 小麦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小麦病害的种类也是较多的,其中种子带菌引起的病害就达十来种,并时常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检验部门,必须严把种子质量关,加强检验,提高供种质量。 一、小麦种子常见的病害种类 由于气候条件及品种间抗性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品种小麦种子发生病害轻重及其种类  相似文献   

7.
水稻种子所带病菌是传播和发生恶菌病(公秧)、稻曲病(灰疱)、稻瘟病、干尖线虫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处理是控制水稻种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是预防种子带菌入田的第一关,进行种子处理既节约成本,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蔬菜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种子带菌和土壤残留病菌,采取播种前种子处理以及苗床、大田土壤消毒,不仅能有效地减少蔬菜病害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减少蔬菜生长期间农药的使用量,对发展绿色蔬菜,倡导健康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辣椒种子表面常带有病源微生物,种子是传播辣椒病原的重要途径,辣椒品种选定后对种子不仅要精选子粒饱满,无霉变、无虫鼠害的种子,而且还需要对辣椒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对辣椒种子消毒,可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可有效预防和减轻病害发生,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幼苗的抗菌性、以期获培育优质、无病、苗壮的辣椒幼苗。其常用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  相似文献   

10.
番茄溃疡病是由密执安棒杆菌番茄溃疡病致病型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Smith)引起的一种种传维管束病害,1987年在北京郊区首次发现,之后在辽宁、山西、内蒙古也相继报道发生此病害。番茄溃疡病主要初侵染来源是种子带菌,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设施蔬菜种植业飞速发展,随着种子的大量无序调运,该病迅速扩展蔓延,成为严重影响设施蔬菜产量的危险性病害。种子处理是防治番茄溃疡病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此我们对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番茄种子携带溃疡菌的杀灭效果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一、实行轮作实行2~3年的轮作,可减少病源的积累,减轻病害的发生。二、搞好种子处理用48℃的温水浸泡种子30分钟,可有效杀死附着于种子上的斑枯病和叶斑病病菌。浸种时应不断搅动使之均匀受热,浸种后用清水淘洗,晾干后播种。如果种子里夹有菌核,可用10%的盐水漂除,随后用水冲洗,以减少种子带菌。值得注意的是,温汤浸种对芹菜种子发芽率稍有影响,播种时用种量应增加10%~20%。  相似文献   

12.
吴凡 《今日农村》2004,(3):40-41
蔬菜病害的初侵染菌源大多来自种子和土壤。在播种育苗前采用化学药液浸种和土壤消毒,可控制或减轻病害的发生。蔬菜种子处理及菜地消毒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蔬菜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一是可培育壮苗,二是可防止病害发生。是一项非常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本文结合兴城市大棚高产栽培茄子播种前如何进行种子处理进行了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4.
1.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 建立无病留种田,避免种子携带根腐病、蔓枯病、疫病等病原,并结合种子处理杀死种子所带病菌,避免部分土壤中病菌的侵染,根据种子的来源及历年病害发生情况可选用温汤浸种、干热灭菌和药剂拌种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连棉花病虫害主要有“三虫、三病”。三虫指棉铃虫、红蜘蛛、蚜虫;三病指烂根病、枯萎病、黄萎病。 一、病害的种类及发生 1.棉苗烂根病的防治棉花烂根病防治目前主要依靠种子处理,最有效的方法是种子包衣。2006年全连使用锦华牌福多甲包衣剂,包衣种子发芽率提高20%,出苗率提高30%,降低烂根病发生率50%,死苗率降低12%,减轻了发病程度和发生面积,基本上达到一播全苗。  相似文献   

16.
郑伟 《河南农业》2020,(4):30-30
近年来,驻马店市小麦全蚀病、黑穗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小麦条锈病连年在全市偏重流行,麦田杂草尤其是野燕麦、猪殃殃等发生程度和地下害虫的危害程度居高不下,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因此,在播种期和苗期要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确保小麦生产安全,意义重大。一、严把种子检疫关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是检疫对象,严禁在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等检疫对象发生区繁育小麦种子;凡未经产地检疫合格的种子不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繁育小麦种子必须进行检疫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一、种衣剂发展历程种衣剂由农药有效成分、成膜剂、乳化剂、分散剂等加工而成,用于种子处理,对作物种子进行保护,有效避免苗期病害的发生,并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进行种子药剂处理的国家,但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种子处理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第一阶段:7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初。主要以福美双、多菌灵、克百威等为主要成分的产品,这些产品在80年代达到高峰,到90年代逐步淘汰。  相似文献   

18.
1.规格播种.确保全苗 (1)播前种子处理。首先精选种子,去除小粒、病粒、秕粒及杂质.提高种子质量。然后晾晒种子。晒种时要注意。种子薄摊、勤翻,防止暴晒。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处理晒后的种子,例如.使用吉林省农科院研制的吉农3号种衣剂.可防苗期病害、地下害虫;吉农4号种衣剂.防治丝黑穗病兼治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为高淀粉玉米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的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主要存在于病残体、种子、土壤和媒介虫体内.然而禾本科、十字花科等短周期作物的细菌、真菌病害大多是通过种子或土壤带菌成为病害发生初侵染源,因此,采取种子消毒办法,铲除种子携带的病源菌.可达到事半功倍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20.
抓好种子处理、控制种传性病害发生。近些年来,少数农民对种子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种子消毒剂选择不当或技术不到位.水稻恶苗病等在种稻区有蔓延的迹象。据去年在有些地调查.少数早稻田恶苗病株发病率高达1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