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性强等优点,本文选用已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有代表性的18个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对其米质理化9项指标进行分析,系统地评价辽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结果表明,在辽粳系列品种中,品质性状能够达到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占总数的27.7%,达到2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22.2%,达到国家3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11.1%,未能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占38.8%,垩白度和垩白率为影响目前辽粳系列品种米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性强等优点,本文选用已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有代表性的18个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对其米质理化9项指标进行分析,系统地评价辽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结果表明,在辽粳系列品种中,品质性状能够达到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占总数的27、7%,达到2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22.2%,达到国家3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11.1%,未能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占38.8%,垩白度和垩白率为影响目前辽粳系列品种米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的评价吉林省优质稻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对28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种植试验,结果表明:22个品种在田间生长发育上表现良好,产量表现超过600 kg/667 m2的有吉粳803、平粳7号、吉粳107,接近600 kg/667 m2的有平粳8号、吉粳504号、九稻62。其中一些中早熟品种的产量都在500~550 kg/667 m2。糙米率均达到了国家一级优质稻标准。米粒长宽比全部达到国家1~3级优质稻标准。整精米率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稻标准的有17个品种,占77.3%。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到了国家1~2级优质稻标准的有20个品种,占90.1%。  相似文献   

4.
选用晚熟品种吉粳88和早熟品种吉粳11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生态条件对盐碱地水稻品种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对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影响不同。晚熟品种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胶稠度易受生态条件变化影响,早熟品种的垩白度受生态条件变化影响较大,两个不同熟期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受生态环境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对2001-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及其产量、米质等性状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8年河南省通过审定品种132个,其中籼型水稻77个、占比58.33%,粳型水稻54个、占比40.91%,籼粳杂交稻1个、占比0.76%;育种单位涉及科研、教学及推广单位、种业企业等,种业企业选育或参与选育的品种比例正逐渐增加;审定品种年度间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粳型杂交稻和籼型两系杂交稻产量最高;46.21%的水稻品种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等级,粳型水稻优质达标率高于籼型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限制河南稻米品质等级的主要因素,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根据NY/T 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分析了中国近8 a(1998—2005)育成的267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其达标率。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的米质整体较优,各项米质指标的平均值,除垩白米率接近优质3级外,其它全部达到或超过优质3级标准。优质达标率在75%以上的米质指标有糙米率、精米率、透明度、糊化温度、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等8项,其中前6项的优质达标率在90%以上。全部10项米质指标均达到优质的组合数占测定总组合数的45.4%。在地域上,北方稻区杂交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平均值低于南方稻区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比较,杂交粳稻各项米质指标的平均值除垩白米率高7个百分点外,其它9项米质指标基本相同。改良垩白性状仍然是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吉粳529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07年以吉粳89/吉粳504为亲本配制组合,后代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中晚熟水稻品种,生育期142 d,分蘖力强,活秆成熟,适应性广,适宜于吉林省中晚熟稻区种植;在吉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4.9%和5.4%;对苗瘟、叶瘟均表现中抗(MR),穗瘟表现感病(S);米质达到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8.
水稻优质米生产是以当地安全成熟的优质米品种为前提,以旱育壮苗为基础,依据叶龄跟踪,以肥水管理为手段,以安全成熟为中心,确保结实率和粒重,达到安全成熟,改善稻米米质。水稻优质米的引进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工作,水稻生产要增收,前提就是米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通过2018年对23个优质水稻品种的对比展示试验结果分析,综合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推荐优质米主栽品种:表现较好的是育龙粳1号(熟期偏晚)和绥粳18。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加速优质稻育种进程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年来我国优质稻育种取得较大进展 ,广东省 1999年常规早稻的优质品种比例占 89 6% [1] ;湖南省 1999年优质稻面积达 12 2万hm2 ,占水稻播种面积的30 6% [2 ] 。已有 10个优质稻品种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 ,即辽粳 2 94、扬稻 6号、中香 1号、吉粳69、佳禾早占、胜泰 1号、中鉴 10 0、秀水 63、毕粳 37、宁稻 2 16[3] 。中香 1号、中鉴 10 0、两系杂交稻培杂双七的米质基本上可与泰国优质米媲美[4 ] 。优质早籼佳禾早占已在福建推广 ,福建省水稻品种优…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评价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品种稻米品质现状,选取32个代表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的水稻品种,对品质特性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剖析了各项品质的指标对品质的贡献率及综合评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在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水稻品种综合品质达到部颁优质米二、三级标准的水稻品种所占比例较大,而第三积温带水稻品种的稻米综合品质评价情况相比其他积温带更为优良;外观品质垩白率、垩白粒率和营养品质等相关指标表现较好,但加工品质中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差。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西部水稻耐盐碱品种筛选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2009年吉林省农科院选取了32个水稻品种,在镇赉县盐碱地新开水田上开展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品种有长白22、长白20、长白16、吉粳108、天井5号、吉粳105、吉粳88等7个品种。大部分是中熟和中早熟品种,而中晚熟品种受阶段性低温影响,成熟度不好,只有吉粳88这个品种在盐碱地上灌浆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受到低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耐冷性品种吉粳81和长白9为供试材料,进行不同的磷肥施用量处理(施入磷酸二铵分别为0、40、80、120和160 kg/hm2),对孕穗期低温胁迫下不同磷营养对水稻株高、穗抽出度、穗长、结实率以及单穴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会抑制吉粳81和长白9植株生长,导致穗抽出度、穗长、结实率以及产量下降,且对非耐冷...  相似文献   

13.
沙地衬膜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科尔沁沙地衬膜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特选取吉特639等8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吉特639表现最优,产量高达526.7 kg/667 m2。其次是稻花香2号、吉粳88,平均产量分别为505.7 kg/667 m2和504.1 kg/667 m2。而且米质好、口味佳,均可作为沙地衬膜水稻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近年新育成水稻品种米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辽宁省近几年新育成并参加省区域试验的品种中,早熟品种的米质状况最好,中熟和中晚熟品种的品质相对较差。在主要品质性状中,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有90%以上的品种能够达到国标一级标准,但垩白粒率、垩白度高,整精米偏低仍然是导致辽宁省稻米品质国标一级达标率低的主要原因。从趋势上看,近两年育成的品种的米质壮况较以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盘锦稻区主栽品种品质分析及改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个盘锦稻区主栽品种为试材,选用日本优质粳稻品种作为对照,测定其主要稻米品质指标,揭示盘锦稻区主栽品种品质现状,并通过对比日本优质粳稻及部颁优质米标准,探讨本地区优质米改良方向。结果表明:与日本品种相比,盘锦稻区主栽品种加工品质优于日本品种;垩白性状劣于日本品种;营养食味品质不如日本品种;对应于优质米标准,盘锦稻区品质改良应主要集中于垩白性状及营养食味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辉选98-7、九稻33、超级稻2号、吉粳96号、105号、九稻39号、丰优307号、松粳9号等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九稻33号、105号、丰优307号、松粳9号、吉粳96号产量较好,分蘖力强、米质优、抗病力强、发展前景好,其中九稻33号丰产性最好,产量为844.4 kg/667 m2;其次为105号,产量为833.3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以2010年辽宁省盐碱地研究所试验点省区试中晚熟组部分水稻品种为试材,测定稻米品质及水稻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稻米品质及群体光合速率均存在差异,齐穗后14 d左右时水稻群体光合速率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针对留胚米产业化生产时出现的留胚率低、碎米率高、食味差等问题,以2011年收获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60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SATAKE-TM05试验级碾米机进行留胚米加工试验,筛选留胚率较高的品种,并对留胚率高的品种测定留胚米饭的感官评分和食味综合评分,选出留胚率高且感官评分高的品种;对样品的碾磨品质如糙米率、碾白率及外观品质如糙米白度、精米白度、碎米率、不完善粒率等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60个样品中留胚率较高且感官评分较高的品种有6个,即龙稻10号、牡丹江27、牡丹江28、牡丹江30、吉粳95和松粳9;留胚率与碾白率和精米白度相关性较好,与碾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糙米率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完善粒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品种在米东区的稳定性、丰产性和适应性,为今后应用提供依据,2006年~2007年我们精选出12个在米东区表现良好的水稻品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从生育期、产量表现等方面对各参试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吉粳91、优辽3号、丰优306等品种在成熟期、品质、产量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