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消化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组织化学性质,观察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的异质性。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O(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和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等4种组化染色法。用阿利新蓝-沙黄O染色法显示日本鳗鲡消化道的肥大细胞效果较好;甲基绿-派洛宁(MG—P)、和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染色效果一般,被染的肥大细胞数量很少;改良甲苯胺蓝甚至观察不到肥大细胞。日本鳗鲡肥大细胞数量不多,主要分布于食管、胃和肠道等部位黏膜层的黏膜上皮下方、固有层结缔组织,少量分布在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并且有沿血管周围分布的特点;肥大细胞体积小,且多呈圆形、椭圆形、梭形及不规则形。AB/SO染色法效果最好,适用于日本鳗鲡肥大细胞的鉴定;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不适合于日本鳗鲡肥大细胞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应用常规甲苯胺蓝(RTB)、改良甲苯胺蓝(MTB)、醛品红-阿利新蓝(AF- AB)、阿利新蓝-高碘酸雪夫氏反应(AB - PAS)等组化染色法证实,在广西三黄鸡胸腺、腔上囊的实质中存在大量的肥大细胞,不同器官中的肥大细胞各有其分布特点,并且在形态大小、异染性、颗粒的黏多糖成分、染色特性等方面具有异质性,表明鸡胸腺和法氏囊中的肥大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的亚型.  相似文献   

3.
鹧鸪脾脏、盲肠及盲肠扁桃体肥大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阿尔新蓝-藏花红染色法、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长效甲苯胺蓝染色法等三种不同染色方法观察鹧鸪脾脏、盲肠、盲肠扁桃体肥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在鹧鸪脾脏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红髓和边缘区,在白髓脾小体中未见肥大细胞,在被膜上、小梁内未见肥大细胞分布;2.盲肠扁桃体分布在盲肠壁内的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内,在盲肠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内未见肥大细胞分布;3.盲肠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突向肠腔形成的皱襞中轴,肌层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在形态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马立克氏病患鸡与正常鸡部分器官中肥大细胞的分布、数量和脱颗粒率,了解鸡马立克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变化情况,为肥大细胞作为免疫调节细胞参与鸡马立克氏病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提供依据。试验采集黑脚麻鸡病理组织,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发现阳性组黑脚麻鸡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  相似文献   

5.
肥大细胞是乳腺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乳腺的免疫防御、发育与重建.对不同发育时期山羊乳腺内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用卡诺氏液固定乳腺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呈蓝紫色.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在乳腺发育的青春期和退化期数量较多,妊娠期数量明显少于青春期(P<0.05).泌乳期内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最少,与其他时期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吉林农业科学》2014,(6):81-84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尔新蓝-藏红O(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等4种组化染色技术进行染色,并用小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l通过Eli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虎纹蛙舌头肥大细胞进行染色。结果表明:虎纹蛙舌头中的肥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虎纹蛙舌组织中分布有大量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固有层的结缔组织中和舌头腺体之间,肌层也可见到大量的肥大细胞,并且有沿血管分布的特点。在用Eli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中,单克隆抗体AAl与虎纹蛙舌头组织中肥大细胞中的类胰蛋白酶有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分布于舌组织固有层和腺体之间。而人胃癌间质中可见多量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7.
恒河猴免疫器官中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甲苯胺蓝,阿尔辛蓝-藏红组化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恒河猴胸腺,淋巴结和脾脏中的肥大细胞在形态,大小,染色特性和超微结构等方面存在异质性,胸腺实质和间质中的肥大细胞均为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淋巴结和脾脏间质中的肥大细胞也为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但其实质中的肥大细胞多呈小圆形,这些器官中的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均表现出异染性;但阿尔辛蓝-藏红染色绝大多数呈蓝色(阿尔辛蓝阳性),偶见呈红色(藏红阳性)或红蓝混合色的(双阳性),电镜下,细胞表面光滑或有少许突起,胞质内含较丰富的细胞器,以及均质状高电子密度和中等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AB-S)、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特、硫堇及PAS-HE等6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虎纹蛙消化道肥大细胞(MC)的组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虎纹蛙消化道中食管、胃贲门、胃体、胃幽门、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直肠等部位均有MC分布;MC呈长梭形、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主要存在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内,有沿血管和腺泡周围分布的趋向.在6种染色法中,用MTB染色效果最好,MC易定位,组织结构清晰可辨,胞质呈紫红色;其次为AB-S染色,而MG-P及天青Ⅱ—伊红—瑞特的染色效果一般,硫堇染色效果差,PAS-HE染色则不着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甲苯胺蓝(TB)染色法和Alician蓝·藏红(AB—S)染色法研究了甲基胆蒽诱发的小鼠宫颈鳞癌间质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和组化特征。结果显示,癌旁间质和深层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多,颗粒致密。癌巢之间的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少(p<0.05),颗粒稀疏,似为功能活跃的脱颗粒肥大细胞。宫颈鳞癌间质肥大细胞对Alcian蓝,藏红的亲和力随Alcian蓝染色时间的不同而变化。Alcian蓝染色时间延长,Aician蓝阳性肥大细胞所占百分比增加,本实验结果表明,Alcian蓝阳性或藏红阳性并不能说明肥大细胞颗粒中含有生物胺还是肝素。影响肥大细胞颗粒中糖胺多糖和Alcian蓝和藏红结合的因素可能是颗粒中的蛋白质,并非肝素或生物胺  相似文献   

10.
空怀期黑白花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分布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空怀期黑白花奶牛乳腺内肥大细胞分布,结果显示,乳腺肥大细胞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分布于小叶间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称为小叶间肥大细胞,分布于小叶内的肥大细胞称小叶内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准确、快捷地追踪目标基因在水稻中的表达,并提供在不同植物中基因表达的研究基础,优化了水稻RNA原位杂交体系。以卡诺固定液处理材料,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细胞边界清楚,标本背景清晰,检测信号强。设置了0、15、25、35和45 min 5个消化时间梯度,消化时间是25 min的试验结果显示:杂交信号分布于整个受检表面,信号可检测性强,并在不同组织结构中信号强弱不同。以根尖为材料,杂交液A的检测信号符合分布规律,杂交液B验证反义探针检测信号较弱,杂交液C验证反义探针检测信号进一步减弱,并伴随着验证正义探针信号增强。以叶片为试验材料,杂交液A和B的原位杂交结果差异不大,而杂交液C验证反义探针信号减弱,验证正义探针信号增强。结论:水稻RNA原位杂交体系的固定液为卡诺固定液,最佳消化时间为25 min,杂交液为杂交液A。  相似文献   

12.
雌性牛蛙卵巢·输卵管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雌性牛蛙卵巢、输卵管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方法]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结果]卵巢中肥大细胞分布在卵泡之间,卵泡的白膜上亦见;肥大细胞的形状多样,大小不等,在白膜上的以呈长椭圆形为多见,在卵泡之间的呈圆形、锥形、椭圆形等。输卵管中的肥大细胞均在黏膜层、肌层及外膜层分布,肥大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论]为丰富和发展两栖动物的生殖内分泌学理论及其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月龄羊驼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不同月龄羊驼的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分布规律,本实验分别选择3月龄、12月龄的各3头羊驼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结果:随年龄增长,羊驼十二指肠肥大细胞数量增多,空肠和回肠肥大细胞数量则减少,十二指肠、空肠肥大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回肠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未达极显著(P>0.01);3月龄羊驼十二指肠、回肠之间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回肠、空肠之间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未达极显著(P>0.01);12月龄羊驼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之间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显示:不同发育阶段的羊驼小肠肥大细胞数量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皮下注射卵白蛋白(OVA)致敏的大鼠为模型,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CD34免疫组化法,研究黄芪多糖粉针剂对大鼠皮肤组织内肥大细胞与微血管的影响。结果显示:皮下注射OVA刺激后,大鼠皮肤内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分别从33.6和77.2个/mm2升高至67.2和180.0个/mm2,肥大细胞出现脱颗粒现象,且多聚集在微血管周围;黄芪多糖(APS)对OVA诱导的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升高有显著下调作用,分别降至39.7和99.7个/mm2;且显著降低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结果表明,通过下调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D34的表达、减少肥大细胞在微血管旁的聚集与脱颗粒,从而抑制炎性细胞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可能是黄芪多糖(APS)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文心兰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制片法,对染色体制片的取样时间、预处理液、固定液、解离时间、染色液及染色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心兰组织培养苗培养温度为25℃;适宜的取样时间为5~6月的上午10:00;材料放入1g·L^–1的秋水仙素+0.002mol·L^–1的8-羟基喹啉混合液中室温预处理4h的效果最好,用卡诺氏液固定12~24h,可获得较多的细胞分裂相,1mol·L^–1的盐酸60℃水浴锅中恒温解离8min的效果较好,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色制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幼鸡发育阶段中肺脏肥大细胞组织结构和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选用1日龄贵州矮脚黄按免疫程序进行主要传染病预防接种,剖取肺脏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高倍镜下观察。[结果]对不同日龄幼鸡肺脏肥大细胞数量变化的研究表明,35日龄组比30日龄组和25日龄组肥大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30日龄组比25日龄组数量略有上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随幼年鸡日龄增长,肺脏肥大细胞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