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麦稻宽窄行(40 cm+20 cm)互套耕作模式下配施有机N无机N穗肥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单独施用有机N促花肥均表现出减产,而无机N与有机N促花肥配合施用的部分处理表现出增产,其中以处理A_6B_3(促花肥为1/2常规量的无机N肥+无机N常规量1.5倍的有机肥,保花肥为常规量无机N肥)的增产率最高,达4.60%;单施有机N促花肥的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显著降低,而保花肥对其无显著影响;混施有机N无机N促花肥处理的每穗粒数显著增多,每穗粒数也随保花肥无机N量的增加而增多;结实率在不同促花肥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在不同保花肥处理间差异较大;单施有机N促花肥可以显著提高千粒重,施用1/2常规量的无机N保花肥可以获得最高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麦稻宽窄行(40 cm+20 cm)互套耕作模式下配施有机N无机N穗肥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单独施用有机N促花肥均表现出减产,而无机N与有机N促花肥配合施用的部分处理表现出增产,其中以处理A_6B_3(促花肥为1/2常规量的无机N肥+无机N常规量1.5倍的有机肥,保花肥为常规量无机N肥)的增产率最高,达4.60%;单施有机N促花肥的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显著降低,而保花肥对其无显著影响;混施有机N无机N促花肥处理的每穗粒数显著增多,每穗粒数也随保花肥无机N量的增加而增多;结实率在不同促花肥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在不同保花肥处理间差异较大;单施有机N促花肥可以显著提高千粒重,施用1/2常规量的无机N保花肥可以获得最高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3.
喷施不同浓度的施保灵液把均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其中以2‰浓度的处理效果最佳,比对照(喷清水)增产20.12%,大田喷施保灵比对照增产14.69%。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及千粒重等。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水稻不同生育期喷施尿素硝铵溶液对水稻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特在东海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中熟中粳品种连粳7号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用尿素硝铵溶液喷施替代相应分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施氮,较配方施肥(C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对水稻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与本试验条件基本一致时,中熟中粳稻基肥减少总氮量10%(即基肥施纯N 81.0 kg/hm2~),在施用分蘖肥(施N 27 kg/hm~2)、促花肥(施纯N 94.5 kg/hm~2)和保花肥(施纯N 40.5 kg/hm~2)的同时,分别用尿素硝铵溶液3 L/hm~2对水450 kg/hm~2喷施,可获得9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水稻上进行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各处理比常规施肥技术各处理平均增产均在15%以上,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施纯N180(C)Kg/hm2,采用基肥N24%,分孽肥N36%,促花肥N24%,保花肥N16%的施用方法产量最高,其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水稻上进行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各处理比常规施肥技术各处理平均增产均在15%以上,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施纯N180(C)Kg/hm2,采用基肥N24%,分孽肥N36%,促花肥N24%,保花肥N16%的施用方法产量最高,其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7.
在总施氮(尿素)量10g/盆的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基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水稻后期叶片衰老,增加灌浆期有效叶面积,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粒重,增加水稻产量.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为5:1.7:1.3:1.3:0.7施用,较全部作基肥施用开花后30d剑叶叶绿素提高1.63mg/g,抽穗后35d丙二醛降低1.6nmol/gFW,每穗实粒数增加10粒,千粒重提高2.6g,增产17%以上.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总施氮 (尿素 )量 6 0 0kg·hm-2 条件下 ,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低基蘖肥的氮肥用量 ,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旱作水稻衰老 ,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粒重 ,提高旱作水稻产量。当旱作水稻的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按 3∶1∶0 75∶0 75∶0 5施用时 ,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较全部作基肥施用的提高 8 4 6 % ,开花后 30d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 1 6 8mg·g-1,开花后 2 4d剑叶丙二醛含量降低 16 2nmol·g -1,每穗实粒数增加 14 3粒 ,千粒重提高 2 3g ,增产 14 %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武运粳27为材料,设置2种施氮总量(370.5、445.5 kg/hm~2)和2种穗肥运筹比例(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4、5∶5),研究不同穗肥运筹对江苏省南通地区膜下滴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膜下滴灌水稻适当增施促花肥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穗数、每穗粒数,但不利于结实率的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穗数、每穗粒数增加与水稻增产关系密切,且各因子中每穗粒数的作用最大;成穗率较低,仅为44.5%~46.2%。  相似文献   

10.
以‘武运粳2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施氮总量(370.5 kg/hm~2和445.5 kg/hm~2)和2种穗肥运筹比例(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施用比例6:4和5:5),研究不同穗肥运筹对南通地区膜下滴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稻促花肥:保花肥为6:4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总颖花量、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5:5处理,但结实率极显著低于5:5处理;单位面积颖花量、穗数、每穗粒数的增加与增产关系密切,且各因子中每穗粒数的作用最大;各处理成穗率不超过50%。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滴灌水稻要获得较高产量,必须在确保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以攻取大穗作为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以2个早熟晚粳超级稻品种扬粳4227和南粳44为材料,设置了不施穗肥(T0),不施促花肥、单施保花肥(T1),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3(T2),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1(T3)、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3∶1(T4)和单施促花肥(T5)5种穗肥处理,观察了穗肥施用方法对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肥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增加了穗分化至抽穗期的氮素积累及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促花肥∶保花肥比例为1∶1处理(T3)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其他各处理。表明适宜的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机插水稻植株生长,并获得较高产量与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生长后期不同施氮量对稻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水稻生长后期不同氮肥水平对稻谷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期增施氮肥,能提高水稻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水稻产量。但保花肥纯氮用量超过10 kg/667m2产量构成因素有下降趋势。后期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的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完善淮安三河地区小麦施肥指标体系,进行了氮肥运筹对三河地区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氮肥总用量为273 kg/hm~2时,采用基肥∶返青肥∶促花肥∶保花肥=2.0∶2.5∶3.0∶2.5的氮肥运筹方式时,冬小麦宁麦13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均较高,综合增产作用明显,相比其余处理增产幅度达2.7%~15.3%,增效达13.7%~211.1%。因此,该氮肥运筹方式可作为三河地区小麦丰产增效主推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稻氮肥运筹按基蘖肥与穗肥6∶4和7∶3两个配比模式下,对分蘖肥分1次和2次、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的不同施用方式进行试验比较,明确了在麦草全量还田机插秧栽培条件下,水稻氮肥运筹按基蘖肥与穗肥6∶4为好;分蘖肥分2次施用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壮秆大穗的形成;穗肥分促花肥、保花肥2次施用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在多年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穗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穗肥对促进水稻颖花分化、增加每穗粒数、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作用,其中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每次每667 m~2施尿素7.5 kg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利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淮麦33为供试材料,设置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拌种+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7个处理,以不施维大利为对照(CK),观察不同时期维大利处理的小麦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期应用维大利,可增加产量,提高苗情素质,增加小麦的抗逆性。有效穗数,拌种效果显著,有效穗数为31.6万穗/667m2,较CK增加1.1万穗/667m2;千粒重,拔节期喷施效果较好,千粒重为45.6 g,较CK增加3.2 g;穗实粒数,拌种+分蘖期喷施效果较好,穗实粒数为45.6粒,较CK增加4.9粒;经济效益,拌种+拔节期喷施效益最高,较CK增收191.7元/667m2。  相似文献   

17.
在肥料总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N肥1次施用,P、K肥料分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4次施用,研究其对水稻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促花肥=2∶8时,分蘖数、叶面积指数、比叶重、穗长、穗实粒数及产量均达到最高水平,水稻产量与其余各处理达到显著差异。基肥∶促花肥=6∶4时,株高、结实率达到最高水平;基肥∶促花肥=4∶6时,有效穗达到最高水平;基肥∶促花肥=5∶5时,千粒重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吉林省水稻生产实践中存在的氮肥施用过多、大头肥、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展本试验研究。氮肥的基肥、蘖肥、穗肥比例设置了3∶5∶2和3∶4∶3的2个处理;另设置了不施氮肥的空白处理。结果表明,在总氮量150 kg/hm~2水平下,增施10%穗氮肥可增加穗数、穗粒数、成熟度和千粒重,增产13%;同时对稻米含氮量和叶龄进展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增施穗氮肥是一种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NDBS增产灵在水稻上不同时期喷施均表现出增产作用 ,对分蘖能力、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都有影响 ,但程度有所不同 ,以“苗期 +分蘖期”喷施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均可提高水稻产量,氮肥是增产的主要因子,远高于磷、钾肥增产效果。产量(y)与施氮量(x1)、施磷量(x2)、施钾量(x3)呈抛物线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21 9x12+18.255x1+5 063.8;y=-0.135 3x22+29.049x2+7 159.4;y=-0.033 7x32+15.238x3+7 057.2。不同肥料因子对水稻产量构成影响不一,氮肥促进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加,而降低千粒重;磷肥促进有效穗数、千粒重增加,而对穗粒数影响不大;钾肥促进穗粒数、千粒重增加,而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氮、磷、钾肥对水稻形态影响不一,3种肥料因子均能增加叶面积,但氮肥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磷肥和钾肥;氮肥增加株高和穗长显著,而磷钾肥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