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经过农业部批准的"国标渔药"中,有不少中药制剂被定为治疗水产动物的细菌病、寄生虫病甚至病毒性疾病的药物。这主要是因为有一些人认为,中药具有资源丰富、无副作用、无药物残留等优点,不仅可以作为人用药物,也可以做成各种兽药。其实,从事过水产养殖的人大概是知道的,养殖鱼类大多数疾病一旦发生,均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如果采用发挥疗效比较缓慢的渔用中药作为治疗  相似文献   

2.
由于药物防治具有生效快、方法简单、可控性好等优点,被广大的养殖业户普遍采用。但其潜在的风险也最大,养殖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已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定了渔用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渔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禁用渔药。本文主要介绍一些渔药使用的基本知识及渔药使用的一般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渔用中草药制剂是利用中草药加工而成的渔药。在我国现有渔药中,渔用中草药制剂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也能称为我国水产养殖用药物的特色之一。由于中草药中含有各种多糖类物质,对水产养殖动物使用这些药物后,可以达到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最终达到增强水产动物抗病能力的目的。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将中草药渔药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药物是非常适宜的。此外,有一部分中草药中还  相似文献   

4.
我省工厂化养殖牙鲆鱼的疾病种类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养殖是我省牙鲆鱼养殖的主要模式。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 ,即使用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 ,但却影响了鱼类的生长 ,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同时又增加了成本。现就我省牙鲆工厂化养殖中疾病发生的种类、特点、防治研究对策概括总结如下。1 疾病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中药免疫增强剂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养殖中,用以预防疾病、促进生长和改善水产品质量。其作为混饲剂或饲料添加剂尤其适用于当前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便于进行养殖鱼类病害的群体防治。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免疫增强剂在经济鱼类养殖中的具体应用,常见方法介绍如下。一、在鱼饲料中添加单味中药,或单种中药有效  相似文献   

6.
菌特灵是山西争跃化工药业公司新推出的一种渔用内服杀菌剂,其主要成份是痢菌净。由于呋喃唑酮已被兽药部门禁止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据报道,该药物可替代呋喃唑酮用于治疗养殖鱼类的肠炎病。因此,2003年我们对菌特灵防治对水生动物细菌性肠炎病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中草药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尤其在淡水养殖中,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主要分析了中草药的重要成分以及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实际应用。一、中草药介绍中草药,即是中药和草药的合称。在水产养殖中使用的中草药被称之为渔用中草药,主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防治水产动物的疾病,以达到最终促进生产和提高动物产品质量的目的。同时,中草药还具有无抗药性和药物残  相似文献   

8.
渔用中草药复方的药效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军  郑曙明 《水利渔业》2006,26(6):98-100
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价廉、绿色、环保、无药物残留等优点,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的要求。从体外抑菌、药饵防病、水产动物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鱼类免疫功能的影响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渔用中草药复方药效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2007年新的渔用约物国家标准的采用,我国将有一些目标内服杀虫药生产、销售、使用,为了使养殖户更好地了解目标产品,特进行介绍。 1精博肠虫清(通用名:阿苯达唑粉) 作用与用途:①治疗淡水养殖鱼类指环虫、三代虫、绦虫、线虫(嗜子宫线虫)、棘头虫以及粘孢子虫等引起的寄生虫疾病:②治疗海水养殖鱼类三代虫、  相似文献   

10.
张文革 《内陆水产》2007,32(9):15-15
目前,滨城区的渔农可以通过拨打"渔技110"服务热线了解本区以及省内外水产市场行情、水产品养殖、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信息,养殖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也可通过"渔技110"在线请求专家及时得到解决,同时,还可以通过热线了解有关渔业生产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1.
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以双链季铵盐为主要原料制备的“菌敌”,已经在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被证明对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与治疗作用,而且这种产品对水产动物机体的毒副作用比较小,因而被广大水产养殖业者认为是目前的渔药市场上一种良好的渔用药物。为了深入探讨这  相似文献   

12.
刘锰  张亚 《河南水产》2000,(4):18-19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从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来看,它们都不含苯环、硝基和亚硝酸盐之类的致癌物质,避免了西药及一些合成药物给鱼类造成“三变”(癌变、畸变和突变)的危害;另一方面,由于西药和激素的滥用,使许多鱼类致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和苗种的性早熟,给治疗和生产带来了难题。所以,渔用饲料添加剂和鱼病研究正在中草药的研制、应用方面寻找新的途径。1中草药添加剂的种类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微生态制剂可以减少药物残留、促进动物生长、改善健康,保持生态平衡,并且在水产养殖与饲料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刺激和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强抗性和高复活率,在水产养殖和饲料方面有许多研究应用。虽然渔业微生态制剂具有许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渔用微生态制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水产养殖使用的中草药称为渔用中草药,主要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产性能和养殖动物产品质量的天然物质,包括植物性、动物性及矿物性中草药。中草药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淡水鱼养殖,中草药的使用已经比较广泛。中草药具有天然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水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成为水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从总体上讲,水产品质量安全要实施"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但最根本的是"池塘",只有在生产环节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才有可能到"餐桌"全程水产品质量安全.养殖生产上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有:水产苗种、养殖环境、鱼类病害、渔用药物及渔用饲料(添加剂).笔者结合本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际,认为养殖生产中几项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需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6.
在鱼虾蟹等水产品病害防治中,由于我们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或同一类药物而引起病原产生抗药性,治疗效果下降或无效,导致药物用量越来越大,防治次数越来越频繁,所用药物也越来越高档。几年前治疗鱼类寄生虫,用90%以上晶体敌百虫0.3ppm~0.5ppm就可以,而现在用量达到1ppm,有时效果还不理想,同时抗生素也由土霉素用到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品种。长此以往,一方面可能会对养殖品种造成伤害,并可能引起某些疾病无法治疗,例如中国对虾与南美白对虾的一些病害;另一方面某些药物由于高剂量使用,可能会在体内积累,人们一旦食用水产品后也会因药物…  相似文献   

17.
<正>草鱼是草食性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养殖规模大,但容易发生肠炎,并引发多种疾病,死亡率高,养殖产量很不稳定,通常采取生态养殖和化学药物、中草药防治方法预防肠道炎症的发生,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抗生素等化学药物长期而大量的使用及饲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的长期存在,使鱼类自身肠黏膜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抗病能力下降;同时,一些病原菌相继产生耐药质粒,使抗生素等药物失效,寄主细胞对其吞噬能力下降,因而药物治疗疗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系列讲座第十一讲鱼药的使用技术康惠(湖南省水产局药剂研试站410006)鱼类栖息在水中,预防或治疗疾病时,为了使药物尽快被鱼体吸收,并取得疗效,首先要有正确的给药方法,才能确保药物进人鱼体,否则,不但会影响疗效,可能还会得出药物无...  相似文献   

19.
<正>(上接2014年第8期)五、国家标准渔用中药制剂介绍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长期以来为防治养殖动物疾病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应用中草药防治水生动物疾病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草药不但可以解决使用化学药物造成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超标问题,而且符合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业,生产绿色水产品的疾病防治原则,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在加入WTO,兽药实施GMP管理后,国内外的药物,尤其是食用性动物药品,正向低毒、无残留、高效药物方向转变,这正是中草药所具备的优势,所以说,在水产养殖业上大力开发种应  相似文献   

20.
药到病除是防治鱼病的理想结果。一种疾病可以选用多种药物,一种药物也可能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因此,在正确诊断鱼病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选用渔用药物是治疗鱼病的关键。  一、消毒杀菌剂  1.稳定性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预防和治疗水产动物传染病的有效药物,是首选类的高效消毒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二氧化氯为A1级消毒剂,它对各种病原病毒、细菌及其芽孢、霉菌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还可以清除饲养池塘中的蓝藻。  市场上出售的是稳定性二氧化氯,如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三亩灵”、“克病威”、“绿养灵”等。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