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若赋予“内足以震已,外足以感人”的题名点景(注:有人叫命题,也有人称景题,还有人称题名,亦有称命名。我认为用题名点景较妥。至于究竟用何词恰当,有待盆景艺术界论讨统一),可以引发欣赏者浮想联翩,进入意境,情思飞越于景外,从而达到“诗入景中,意在盆外”、“景中寓诗,诗中有景,诗外有诗,景外有景”的艺术感染及欣赏效果。  相似文献   

2.
更正     
盆景的诗化,是形象艺术向意象艺术嬗变的过程。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使诗与景交相辉映,互作补充,可谓“诗情随景发,画意入景来”。诗化的盆景,乃盆艺中之逸品,作者须具相当的文学艺术修养,非浅薄者所能为。  相似文献   

3.
山水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它移山缩地,小中见大,在小小盆中能创作出“咫尺之内而看万里之远”的意境,给人以“盆中有景,景中有画”的艺术感染。艺术是相通的。您想制作有情趣的作品吗?如能经常面对自然山水画作品,认真钻研画理,吸取画家丰富的创作经验,那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林冲夜奔》的初作,刊于《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三期。事隔一年零四个月,又发表了修改作。两相比较,足见作者在追求艺术中的苦心。但以修改作图版视之,似乎在盆景的背后,衬有一幅明月当空的挂图,对此,发点议论。一、盆景艺术不同于戏剧舞台。戏剧舞台可以借助布景来言明天时,地利,渲染情节,烘托气氛,显示出舞台美术特有的功能。盆景之所以是盆景,顾名思义即盆中之景,以盆外之景来补充盆内之景,实非盆景之本义。二、“林冲夜奔”是《水浒》中“林教头风雪山  相似文献   

5.
《俗尘高洁》文人树盆景,是今年3~4月间完成的一件习作。作品命题,是根据“虚景”与“实景”相结合的构图特点而来。“虚景”就是题意中的“俗尘”。是一种“盆外之声”、“弦外之音”,全赖人们各自的联想和想象来实现。“实景”就是题意中的“高洁”。“虚景”的意境、内涵,要靠“实景”来烘托来实现。因此在制  相似文献   

6.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想用“马”作为树桩盆景中的配件,制作一件格调高雅,情景交融的盆艺作品。一次外出中,见到一种紫砂泥质的“宝马”配件,它们神形兼备,形态各异,制作考究中更存风韵。笔者甚是喜爱,毫不犹豫地购得一套。但回家后。和在日后的盆艺制作中,此套“良驹宝马”却迟迟未能登盆入景。究其原由,此种“宝物”早已步入赵庆泉先生制作的《八骏图》之中。但我创作《马放南山》  相似文献   

7.
1986年11月期间,山东梁山盆景协会成立,并举行了首届盆景展览。有一百多盆参展作品,其中根据《水浒》创作的“梁山雪望”、“夜奔梁山”、“朱贵酒店”、“义军夜营图”等盆景,制作精美,新颖独特。目前,该协会正积极准备,制作大型盆景——水泊梁山八大景。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盆景艺术就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说。一件好的盆景作品,不仅要布局合理,制作精细,还要有比例适宜、造型优美的盆、架配置,以起到烘托主题、突出意境的作用。一、盆钵的选配盆钵不仅是盆景景物的容器,同时本身也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盆景所用的盆钵种类很多,按  相似文献   

9.
树桩盆景《似有闲情独探幽》(见照片),是全国绿化劳模、湖南马王堆疗养院园艺技师张国森老人的作品。乍看上去,象是任其自然,仔细琢磨却能发现构思巧妙,意在景外,留给观赏者以多层次的联想……  相似文献   

10.
去年某刊物上发表的《盆景四味》一文中谈到:作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都是由景、盆、几座、题名四个部分组成,这就是盆景艺术的“四味”。还说称得上优秀的作品必然是“四味”俱全。我认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不能局限于“四味”,它还有五味、六味甚至更多的味。因为盆景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晓潘同志在《中国花卉盆景》89年11—12期合刊中,强调了“几架不应列入盆景的品评范围”,并讲了一些理由。本人不敢苟同,谈点看法,以供参考。对盆景的品评,之所以讲究“一景二盆三几架”,是因为景、盆、架三者必须协调一致,才能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一景二盆三几架”不仅是人们品评盆景的序列,同时也成了盆景品评的范围。然而,所谓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一景二盆”自然在盆景二字之内。那么几架,是否也应列在盆景品评的范围之内呢? 毫不否认,几架对于提高盆景的观赏价值关系很大。“精隽之盆栽,如不配合几座,则如同一个人衣冠齐整,而不穿鞋”(《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13.
优秀的盆景作品,不但要求景物匠心别具,盆钵、几架幽雅别致,搭配得当,而且命名必须富有诗情画意,发人遐想,以扩大对盆景意境的想象。好的命名恰如画龙点睛。闻其名就能吸引着人们,观后又能把人们带入景物之中,达到景中寓诗,诗中有景,景外有景的效果。盆景的命名常采用的形式有: 一、某些盆景艺术家喜爱用古代诗人名句来为盆景命名。如用唐代杰出的诗人和画家王维的著名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表现冰天雪地北国风光的盆景命名。用古代诗词给盆景命名,必须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使景诗贴切。二、亦有人用名胜古迹地名给盆景命名。如“漓江晓趣”意境深远,游览过漓江的人会忆起漓江两岸,  相似文献   

14.
将树桩攀扎修剪定植在盆内,一般只能称为盆栽。要想使作品传神有韵,必须在“景”字上下工夫。 1985年全国盆景大奖赛上,获一等奖的《横绝碧空》(见1986年本  相似文献   

15.
一景二盆三几架,是盆景艺术表现的完整形式。作为盆景艺术发祥地之中国,在唐代,因结合盛世诗坛,盆景意境的表现方式之一的题咏也随之出现。故现时也有一景二盆三几架四题咏之说,井将题咏列为盆景的品评标准之一。作为一种要求,题咏(名)似乎是少不了的,因而出现了大量以“无题”为题的题咏,算是对诗坛手法的彻底借鉴,真可谓师出有名却也实属无奈了。目前很多盆景作者,除在作品上精心制作外,为题咏而煞费苦心的确实不少。很多作品本身质量很高,然题名却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犹如蛇足,有的与盆中造型风马牛不相及,真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的则以古诗词典硬套,实属效颦有术;还有的以地方景色冠之,全然不顾张冠李戴;更有的专以冷僻字组合,以示艺术功底的不同凡  相似文献   

16.
盆景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因材施艺、因形赋意的造型艺术。盆景就其词意而论,可理解为:盆中有树(或石料等),树(或石料等)能成景,景中有情,情中寓境,而且这些环节一脉相承,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合艺术法度,得自然真趣,才能算为名副其实的盆景。简言之,即是由景——情——境。一、盆景艺术中的“工”这是相对于“意”而言的。就象国画中的工笔画对于写意画一样。盆景中“工”的艺术特点是整齐划一,法度严明,姿态端庄,具有鲜明的具像美、装饰美和通俗之美(见右上图)。人们在盆景创作过程中常常有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诗、书、画、印“四绝”和盆景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它们之间历来互相影响和借鉴,使华夏文化艺术更加绚丽多姿。今就篆刻值得盆景借鉴之处谈点管见。艺术不同于技术,盆外功夫不可忽视。近代孔云白在《篆刻入门》有段话:  相似文献   

18.
“俯临清泉涌,仰观嘉木敷。三人遗形骸,忘痊有诗文。”讲的是晋朝僧人慧远做庐山东林寺住持时,常与隐士陶渊明、道士陆静修三人在寺中和山林间聊天.史上有“虎溪三笑”之美谈。去年夏天,我便想利用本地虎刺来制作一盆《虎溪三贤》的水旱盆景,以立意为先的创作理念去打造一种图画式的盆盎形式。在构思设计中,对静态诉求中的理性、诗情、画意、自然几种元素加以融合,那盆中之景、盆外之象感动我们的仿佛不单单是内心的愉悦,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犹如在阅读一篇美文,在聆听一首诗歌,在观赏一出妙舞、一幅图画……  相似文献   

19.
“昭彰盆景形神,提领观众入胜”。作为中国盆景的闪光一点,题名的重要意义已为人所共识。潘仲连先生的《刘松年笔意》,贺淦兹先生的《风在吼》,赵庆泉先生的《小桥流水人家》,许介文先生的《欸乃一声山水绿》等等,不但作品形神光彩照人,题名亦炉火纯青,堪称一代风范。但是,我们的另一种现状是:相当一部份作品的题名(包括艺术创作水准)还在低起点上徘徊。这是中国盆景提高环节中不应忽视的一环。下面,让我们剖析几个作品(均见《中国花卉盆  相似文献   

20.
“月点波心一颗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句诗。其中的“点”字是诗眼,一个“点”字,诗境全活。盆景中的小配件——人物、动物、舟、桥、亭、塔等,在盆景构图立意中,起“点景”和“渲染”作用。“画龙点睛”,才能全景皆活。一、点染主题借重小配件来表达盆景的主题思想。如树桩盆景《归牧》(本刊88年1期插三)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