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源性雌二醇添食可影响五龄家蚕生长发育.五龄前期处理,可显著促进蚕体生长和丝腺生长,并且后者更显著;中、后期处理对体重似乎没有影响,/中期处理对丝腺生长有轻度抑制效应;激素处理后,雌蚕全茧量低于对照,雄蚕则高于对照,茧层量除中期处理区与对照区无差异外,均高于对照水平,同样茧层率除中期处理区,余均较对照区增加,平均高于对照10%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7·湘和9·芙2个原种作为研究对象,五龄期蜕皮激素添食时间分为五日添食区、见熟蚕5%添食区,以不添食区为对照,探讨添食蜕皮激素对原蚕及其杂种一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早添食蜕皮激素对原蚕的熟蚕体重、上茧量、死笼率、产卵量有不良影响,越后添食蜕皮激素,对蚕儿的各项生理功能影响越少;原蚕添食蜕皮激素对其杂种一代的养蚕成绩没有显著影响。7·湘五日添食区的熟蚕体重、上茧量比不添食区分别低11.56%、38.78%,9·芙分别低9.46%,10.00%;7·湘和9·芙五日添食区的死笼率比不添食区分别高38.78%和60.37%;单蛾产卵量五日添食区显著低于不添食区,7·湘×9·芙低16.18%、9·芙×7·湘低8.74%;而见熟蚕5%添食区和不添食区之间,除9·芙×7·湘的单蛾产卵量比不添食区低3.89%,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家蚕“蚕农乐”添食农村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验证“蚕农乐”对家蚕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农村实证试验。结果表明:(1)促进生长,提高茧重,增加产量。500g熟蚕头数和茧粒数分别减少4.0%和4.5%,张种产茧量提高7.1%。(2)提高干壳量、茧价和张种产值。与对照区相比,添食区干壳量提高2.7%,茧价相应提高2.1%,张种产值增加8.9%。(3)发育经过稍有延长(增1.1%),食桑快,食欲好,行动活泼,蚕体健康。(4)改善缫丝检验成绩。添食区比对照区茧丝长增加8.5%,茧丝量提高7.1%。试验表明“蚕农乐”添食具有增产、增丝、增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磁处理水添食对家蚕若干数量性状影响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生海  宋亚英 《蚕业科学》2001,27(4):329-331
研究了用不同强度磁处理水添食对家蚕生长及若干数量性状影响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 ,从 3龄起连续添食磁处理水后与对照区比较 ,蚕体增长率提高 ,健康性和生命力有所增强 ,龄期经过缩短 1~ 2d ,茧质调查表明 ,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性状也都不同程度表现了正向效应 ,其中以场强为 2 0 0~ 30 0mT的磁处理水添食 ,作用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姚祥 《江苏蚕业》2002,24(2):9-10
为研究生理活性物质Ab-01对提高家蚕生产性能的效果,给5龄蚕作添食试验。结果:添食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干壳量分别比对照区提高了6.3%、7.7%、1.3%和2.2%,处理间全茧量、茧层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试验表明5龄添食Ab-01具有增产、增丝和增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一代植物营养液农佳肥对提高家蚕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喷施叶饲蚕和添食的方法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龄逐 日添食区、5龄隔日添食区、100倍液喷施叶区与对照区相比,收茧量分别提高8.0%、6.1%和6.9%,全茧量分别提高8.1%、5.2%和5.2%,茧 层量分别提高7.8%、5.3%和5.7%,显现出良好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对正在培育中的多丝量品种添食保幼激素的增茧效果,实施了添食增丝剂的实验。 1、这次试验用的品种是HN87×HC8号,对照区的雌雄平均茧层量是0.724克,而添食增丝剂的试验区达到了0.841克。 2、在个体调查中添食增丝剂的雌茧茧层量超过1克,雄茧也出现了茧层量超过0.90克的个体,添食区的雄茧茧层率超过了30%。 3、根据这次试验结果,对添食保幼激素的效果以及造丝能力和品种选育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设饱食添食区与饱食对照区、吊食Ⅰ添食区与吊食Ⅰ对照区,吊食Ⅱ添食区与吊食Ⅱ对照区共6个处理,为5龄蚕起蚕添食营养饲料,每处理区再设一个重复区,每处理区蚕头数200头。添食区添食营养饲料,自5龄饷食开始到见熟蚕为止,每天3次,每次给桑前将营养饲料与冷开水按1∶10配兑的稀释液用喷雾器喷于桑叶上混匀后再稍晾干喂蚕;对照区则饲喂用清水进行同样处理的桑叶。试验结果表明添食桑蚕营养饲料可以增强蚕儿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且能强化蚕的各种生理功能,促进蚕儿对桑叶的消化吸收,提高叶丝转化率等。  相似文献   

9.
以6个现行家蚕原种为材料,探讨了5龄期添食“蚕用营养饲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原蚕添食营养饲料对发育经过无影响,虫蛹生命率比对照区有所提高,全茧量和茧层量略有降低,对造卵数、产卵数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日系品种优于中系品种,残留卵率均比对照区显著降低,对蚕种质量无影响,5龄食下量显著减少,叶卵转化率平均比空白对照提高16.9%,比清水对照提高9.0%,单位面积桑园的制种量可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10.
在隔离了的柞栎树上放养柞蚕(品种为“依常”)在每龄蚕眠后和未熟蚕之前用铁、铜、锌等盐类及抗生素溶液喷射。短杆菌肽添食区的五龄蚕体重显著较对照区重(6.61~7.17克,对照区为4.09—5.34克)。短杆菌肽添区(0.002%),青霉素添食区(1立方公分100单位)和链霉素添食区(1立方公分100单位)的大全部蚕儿提早1~2天热蚕,而0.01%硫酸鉄、硫酸锰和异茁长素溶液以及0.5%米克罗席(抗生物质之一)溶液等添食区则提早4~6天熟蚕。链霉素区的健蛹率为100%,青霉素区94%,异茁长素90—92;硫酸铁与硫酸锌区89%,对照区为78—80%。短杆菌肽区的最大全茧量为12克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母猪繁殖性能、泌乳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4头胎次、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大白猪母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Ⅱ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和100 g/t的低聚壳聚糖。试验从母猪妊娠第85天时开始,至分娩后第21天时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可显著增加母猪的健仔数和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母猪的产程(P0.05),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母猪的便秘和降低母猪的背膘厚损失;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仔猪的初生窝重显著增加(P0.05),试验Ⅱ组母猪的哺乳期泌乳量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Ⅱ组母猪初乳中乳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组初乳中尿素氮(UN)含量和常乳中精氨酸、总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3)试验Ⅰ组和Ⅱ组母猪的血浆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血浆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总蛋白(TP)、白蛋白(AL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本研究结果,50 g/t低聚壳聚糖为母猪饲粮中的最佳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母猪日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哺乳仔猪生长、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24头胎次、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大白猪母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组饲喂分别添加50和100 g/t低聚壳聚糖的基础日粮,试验从母猪妊娠第85天开始至分娩后第21天时结束。结果显示:①Ⅱ组哺乳仔猪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组(P < 0.05),Ⅰ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仔猪21日龄体重显著提高(P < 0.05)。②Ⅰ组仔猪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甘油三酯(TG)浓度,Ⅱ组α-淀粉酶(α-AMY)、LDH活性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③Ⅱ组哺乳仔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皮质醇、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 < 0.05),而丙二醛(MDA)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④低聚壳聚糖组母猪初乳中免疫球蛋白G(IgG)、IgA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Ⅰ组仔猪血清IgG和IgA含量、Ⅱ组仔猪血清Ig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综上所述,母猪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低聚壳聚糖能够提高哺乳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腹泻率,从而提高哺乳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夏秋用家蚕新品种“钱塘×新潮”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健、稳产作为育种目标,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经特定高温多湿环境的定向培育及严格的后代选择,育成了夏秋用家蚕新品种钱塘×新潮。经浙江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新品种具有稳产、好养、茧丝质优良的特点:4龄虫蛹率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高2.84个百分点,万蚕茧层量、茧丝长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3.14%、4.18%,万蚕产茧量略高于对照品种。新品种在农村生产多点鉴定的综合经济性状成绩优于当地饲养品种,在气温较高的中秋蚕期饲养能够稳产高产。2008年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于长江中下游蚕区夏、秋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14.
“杀菌灵”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中元  丁农等 《蚕业科学》2002,28(3):219-223
高效、广谱家蚕细菌病防治新药剂“杀菌灵”可兼治由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引起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 6 2 5 μg/mL的“杀菌灵”给药 6h可防治由黑胸败血病菌引起的黑胸败血病 ,2 5 0 μg/mL的“杀菌灵”在 3d内给药 2 4h +6h +6h ,可防治由黏质沙雷氏菌感染引起的灵菌败血病。“杀菌灵”对家蚕无明显毒副作用。农村养蚕试验也证明“杀菌灵”对家蚕细菌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杀虫剂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蚊蝇醚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新型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为明确蚊蝇醚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否对家蚕产生慢性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研究蚊蝇醚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较小,96 h的LC50值大于1 000 mg/L,幼虫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吐液、头胸部肿大以及身体扭曲呈"S"形等;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慢性毒性较大,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体色变黄、不食不动、生长缓慢;添食75~1 000 mg/L蚊蝇醚药液处理的桑叶,均可导致幼虫龄期延长,眠期体质量增加,发育不齐,最终无法正常结茧、化蛹。依据试验结果认为: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缓慢而持久,在推广应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时应远离桑园。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家蚕对NaF的代谢机制,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材料,从5龄起蚕开始分别添食50、100、200、400 mg/kg NaF溶液处理后的桑叶,检测蚕体中肠微粒体酶液中的黄素蛋白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和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CR)的活性变化。氟物化敏感品种734的4个NaF处理组第3天的中肠CPR活性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几乎都高于对照组,400 mg/kg NaF处理组在第4天的CPR活性最高,且各NaF处理组的CPR活性差异显著(P<0.05);耐氟品种T6 NaF处理组和对照组的中肠CPR活性整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几乎都在第2天达到最高值,各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氟化物敏感品种734的4个NaF处理组的中肠CR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耐氟品种T6的50、100、400 mg/kg NaF处理组在第1~2天的中肠CR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之后的变化相对较小,对照组的CR活性仅在第3~4天略高于NaF处理组,而其余时间NaF处理组的CR活性较高。2个家蚕品种添食不同浓度NaF后的中肠CR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显示,耐氟品种T6在NaF作用下中肠的CPR和CR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对照组的0.4~2.0倍和0.3~2.9倍)远小于氟化物敏感品种734这2种酶的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对照组的0.6~9.3倍和0.4~4.6倍)。初步推测CPR和CR与家蚕对氟化物代谢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天王星农药对桑蚕的毒力和残效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天王星农药对桑蚕的毒力和残铲期,结果表明:天王星对桑蚕有很强的触杀作用,秋季3000倍液喷桑叶对桑蚕的安全间隔期10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8.
柞蚕白茧品种华白一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用德花4号为母本、德花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出现淡白色茧新类型,通过系统分离,人工选择,利用ZBD白度仪测试,精选白度,于1990年,育成了柞蚕白茧品种华白一号。该品种属青黄系统,二化性,早熟,幼虫体色为青黄色,蛾色为棕色。茧层白度40.5度,生丝白度52度,比青六号生丝白度提高12.8度,解舒率52%,回收率68%,丝质优,染色性强,好养、抗病、稳产,生产上适应二化二放及二化一放。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400、800、1200、1600保万灵杀虫剂释液喷于桑树,以清水桑为对照,桑叶饲蚕后查明了蚕的中毒症状及万灵杀虫剂不同浓度的残毒期。为确保养蚕安全,喷药2周后方可采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杂交选育和定向选择的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效、好养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川蚕23号。经四川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养表明,新品种具有体质强健、耐高温多湿、龄期经过短、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特点,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品种春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9.11 kg,比对照品种871×872提高8.58%;在实验室鉴定的成绩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虫蛹率96.20%,解舒率79.86%,鲜茧出丝率17.72%,洁净97.91分。新品种秋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7.54 kg,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3.98%;在实验室鉴定的虫蛹率93.05%,万蚕产茧量18.77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1.74个百分点、2.46%,一粒茧丝长1 150 m,解舒丝长932 m,解舒率81.04%,洁净94.82分,鲜茧出丝率16.90%,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41 m、83 m、4.50个百分点、3.06分、0.38个百分点。新品种在饲养条件和气候环境较差的蚕区饲养,能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