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区蚕茧质量经过几次蚕品种更新换代,夏蚕品种茧层率由13%提高到19.5%,茧丝长由300米增加到750米,出丝率由6%提高到12%,生丝品位由G级提高到2A级。春秋蚕品种茧层率由19.5%提高到21.75%,茧丝长由750米增加到950米,出丝率由12%提高到14.5%,生品位由A级提高到2—3A级。存在问题是蚕品种比较单一,大多数地区全年均养夏蚕品种“桂夏二号”,春蚕茧质量低,养蚕技术粗放,消毒防病差,养蚕批次密,蚕病多、产量低,喂桑不足,簇具不良,蚕茧收烘处理不合理,影响到蚕茧质量低、烘折大,解舒率和出丝率低。提高我区茧丝质量和出丝率,必须改变蚕品种单一,全年饲养“桂夏二号”的状态,加强选育和推广春、夏、秋不同季节的优良蚕品种,提高蚕种生产技术和蚕种质量。狠抓消毒防病,改革养蚕批次,推广小蚕共育,全面采用花簇,逐步扩大推广方格簇,改进原料茧收烘处理。通过以上努力,就能把我区蚕茧质量和出丝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蚕茧收烘工作,既是一个蚕茧干燥过程,又是一个保全茧质、补正茧质的过程,关系到农、工、贸三者的利益,影响着茧丝最终的质量、效益。若收烘处理得当,鲜茧干燥后既可减少解舒率等鲜茧指标的下降,又可对蚕茧的清洁、净度、丝胶溶失等质量指标具有一定的补正作用;若收烘处理不得当,虽然同样把鲜茧烘干了,但会大幅度影响干茧质量,降低经济效益。所以,做好蚕茧收烘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站认真贯彻落实《烘茧规范》,加强收烘现场管理,干茧质量有所提高,较好地保全、补正了茧质,2001年解舒率65.9%,适干率100%,无霉蛹,干毛茧出丝率全年平均40.42%,洁净都在92分  相似文献   

3.
7月10日,山东蚕学会收烘茧丝学组在周村召开了2001年春茧质量研讨会议。来自工业、农业、教学、科研、检验等部门的收烘茧丝学组成员和部分县市公司负责蚕茧收烘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会议,省丝绸总公司副总经理姬德武、山东蚕学会秘书长汪嘉霖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主要总结交流了春茧质量特点和收烘、试样、试缫等有关情况,纪要如下。一、春茧基本情况全省春蚕出库蚕种40.09万张,生产蚕茧1389万kg,收购1258.7万kg,平均张种收茧30.34kg,比去年同期降低2.56kg,是1991年以来最低水平。鲜茧茧形较小,kg茧粒数约为580—640粒,较常年增加60粒左右;生产上车茧率偏低,双宫、硬绵茧偏多;但茧层率明  相似文献   

4.
鲜蚕茧烘干和干茧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南  曾国新 《广西蚕业》2003,40(4):42-44
目前我区部分蚕区由于烘茧技术没掌握好,致使干茧质量较差,鲜茧的平均烘率仅为37%左右,干茧解舒率也只有60%左右,而且丝质品位低,只能缫3A以下的生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蚕茧加工业的发展和降低了我区干茧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提高蚕茧干燥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蚕茧的质量,降低烘茧成本,对我区的蚕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关键。要取得好的干茧质量,就要掌握好烘茧的技术。我公司自实行蚕业产业化经营以来,一直注重蚕茧加工这一环节,在蚕茧干燥技术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此总结一下,与同行们共同探讨。1 严格控制好烘茧时的温度,避免高温急烘…  相似文献   

5.
高启斌 《北方蚕业》2005,26(3):85-86
<正>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到蚕的品种、蚕种制造、桑园管理、养蚕技术、上蔟处理及收烘技术等各个方面,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才能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大幅度提高蚕农收入。笔者根据实践就蚕桑生产中提高蚕茧质量的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1 影响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缫丝企业生产反映出来的原料茧质量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两个生产加工中形成的质量问题:一是农村养蚕生产出售时的鲜茧基础质量;二是鲜茧经过收烘初加工处理后成为干茧的质量。通过收烘处理,并不能提高鲜茧原来的基础质量,只是最大限度的保护鲜茧的基础质量。使鲜茧经过收烘加工,不受损伤或少受损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目前存在的茧质问题,蚕农交售蚕茧时的鲜茧基础质量差是主要原  相似文献   

6.
徐火观 《江苏蚕业》2000,22(3):37-38
提高蚕茧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蚕茧收烘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受蚕茧大战的影响,一套科学的办法受到严重冲击,导致茧质急剧下降,就拿我们镇来说,1988年年平均出丝率13.83%,解舒率62%,上车茧率88.57%。近几年治理整顿茧丝秩序把收烘质量工作作为突出重点来抓,取得了很大的效果,蚕茧质量逐渐回升,目前已达到出丝率14.7%,解舒率70.3%,上车率91.4%,分别比1988年提高了0.87%、8.3%和2.83%,1989年以来蚕茧收烘连续获奖,蚕茧质量获市一等奖和省冠军奖,蚕茧质量总…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由于“蚕茧大战”恶果没有消除,加之蚕茧收烘经营管理混乱,导致蚕农的蚕茧质量意识淡薄,蚕茧质量严重下滑,直接影响我市茧丝绸行业的经济效益。 为提高蚕茧质量,增加收入,巩固蚕桑生产,徐州市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近两年采取综合措施,实施配套技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春期全市发种21.4万张,生产蚕茧7625吨,平均张产35.75公斤,比1995年同期增长4.4%,蚕茧质量大幅度提高。1995年春全市从13个最好庄口抽样送省蚕茧检验所检测,只有5个样茧解舒率达60%,上茧率达95%,解舒丝长700—750米。而1996年春从7个庄口抽样送省蚕茧检验所检测,干茧出丝率平均达41.36%,茧丝长平均达1252.1米,解舒丝长平均达864.6米,解舒率达68.48%,上车茧率平均达99.16%,上述指标比1995年同期全面增加(抽样庄口试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高、适、低三种不同的烘茧温度,将春、夏、秋蚕鲜茧烘至适干,经还性后进行试样和一粒缫。试验结果表明:适温烘茧,茧的解舒和茧丝净度均比高温或低温烘茧好。也就是说,高温或低温烘茧对解舒、茧丝净度均会造成不良影响。试验结果还表明:对含水量较多的春、夏蚕鲜茧,可在适温范围内稍偏高,对含水量较少的秋蚕茧可在适温范围内稍偏低。  相似文献   

9.
加强蚕茧收烘管理 全面提升广西茧丝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广西蚕茧收烘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监管扶持力度、倡导执行“按质论价、优茧优价”、禁止收售“毛脚茧”、切实加强蚕茧收后处理及烘烤管理、积极创建蚕业专业合作组织等规范广西蚕茧收烘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奕华 《北方蚕业》2000,21(2):48-49
蚕茧收烘是从蚕茧生产到蚕茧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收烘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干茧质量优劣和生丝品位.因此,开展蚕茧收烘技术培训是提高茧质、丝质的一项有效措施.笔者通过近几年从事培训教学经验,结合对培训情况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多年的蚕茧收烘管理经验并结合收烘生产实际,提出了通过宣传引导、计划售茧、强化考核等一系列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蚕茧收烘质量与效益,推动淳安蚕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对换取外汇支援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很大作用.但外贸中,质量很重要,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而丝绸的质量取决于原料茧的品质,有好茧才能缫好丝,有好丝才能织好绸,所以整个丝绸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蚕茧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提高蚕茧品质的试验研究,认为蚕茧品质主要是上茧率、解舒丝长、蚕茧色泽和茧丝的匀净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是蚕品种、上簇环境、蚕茧收烘工艺.目前我国蚕品种特别是春用品种的  相似文献   

13.
提高重庆市涪陵区春茧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处西部长江三峡库区的重庆市涪陵区,由于春期多雨高湿,春茧质量差,解舒率一般超不过40%。通过不同类型蚕品种的比较和不同蔟具的上蔟试验表明.采用秋种春养,方格蔟营茧和改善蔟中环境管理,适度提高涪陵春茧质量是可能的。同时对改进收烘技术和管理在提高茧质上的作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孟春燕 《江苏蚕业》2000,22(2):38-39
在收烘政策的引导下,提高茧质的关键在茧站,基层茧站严格按照国家的收购政策及标准去执行,真正做到优茧优价,蚕农就会自觉地重视提高蚕茧品质。如何抓好茧站管理,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1与蚕农组成共同体稳定蚕桑生产蚕桑生产是行业的基础,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生产占70%,茧处理与烘茧占30%,所以提高蚕茧质量的第一车间在农村。为强化农民的质量意识,必须使蚕茧质量与蚕农的经济效益挂钩,较好的办法是由茧站与蚕桑重点专业村组建蚕业生产合作社,围绕“保桑园、上质量、争效益、脱困境”的指导思想,制定合作社章…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蚕茧的解舒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茧解舒成绩是评价蚕茧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近几年来,我省蚕茧质量严重下降,尤其是解舒成绩低下,与浙江、江苏、山东等兄弟省份比较有着较大差距,从而严重制约了我省蚕业生产的发展.解新成绩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在养蚕、蚕茧收烘、干茧贮藏等过程中有许多因素都要影响解舒成绩的好坏,本文就解舒成绩的影响因素作详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措施,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市的蚕桑生产春蚕茧占全年35-40%,夏、秋蚕产茧占55-60%,夏秋蚕蚕茧生产是全年总产茧量的重要组成部份。在生产过程中,蚕病成了蚕茧生产丰收的最大威胁,直接影响着蚕茧的产量、质量与经济效益。据典型调查结合产茧量估算,我市近年蚕病损失约 15%左右,张种结茧率不到80%,其中传染性蚕病损失约70%,非传染性损失约占30%,传染病中病毒病约占70-80%,特别是在高温干旱,桑虫较多的早、中秋蚕期为害更甚,秋蚕期如遇多雨、阴、凉和相对湿度大,往往多发真菌病。非传染病中主要是化学农药中毒、绳、鼠敌…  相似文献   

17.
陈万荣 《北方蚕业》2001,22(1):41-42
收烘管理是茧站管理的主要内容。茧站的主要任务是收购烘炕蚕茧,收烘管理则是茧站管理内容的重中之重。收烘管理最终结果体现在蚕茧质量上,收烘管理好,蚕茧质量必然好。蚕茧质量好,就有市场、有竞争力,蚕茧站效益就好,同时也是提高生丝质量,保证丝绸加工企业效益的基础。因此,蚕茧收烘就是丝绸工业的第一车间。为了有效地提高蚕茧质量,茧站必须加强收烘管理。   1 增强质量意识   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前提。蚕茧质量是茧站的永恒主题,是茧站的信誉和效益。任何劣质商品在市场上都是没有竞争力的,更谈不上经济效益。没有市场、没有效益的企业当然要“停摆”、“下课”。茧站必须增强质量意识,把蚕茧质量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丝绸行业经过改革、整顿、调整,国家给了一些优惠政策,行业发展出现了新局面,市场有所转好。因此,茧站务必把强化质量意识放在首位,彻底摒弃“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旧意识,反对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反对只顾自己利益,不顾行业利益。  相似文献   

18.
加强收烘管理提高蚕茧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烘管理是茧站管理的主要内容。收烘管理最终结果体现在蚕茧质量上 ,收烘管理好 ,蚕茧质量就好 ,经济效益就提高。因此 ,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生产经营思想。严格执行收烘技术管理规范 ,落实质量管理措施 ,最大限度的保全茧质 ,提高经济效益。1增强质量意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前提。蚕茧质量是茧站的永恒主题 ,是茧站的信誉和效益 ,务必把质量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分析研究蚕茧各项质量特性的形成路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根据规律重视每项质量的每个环节 ,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 ,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实现保全茧质 ,提高…  相似文献   

19.
解舒率的高低不仅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和原料茧的利用价值,也影响到缫丝工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整体效益,并且影响到生丝的品质。对近年来淳安县的蚕茧解舒率实绩进行分析认为,影响蚕茧解舒的主要因素为蚕品种、蔟具、上蔟环境等;为此,淳安县采取了合理布局养蚕生产、选择优良蚕品种、使用优良蔟具上蔟、加强蔟中环境管理和蚕茧收烘管理等提高蚕茧解舒率的措施;2015年淳安县各庄口蚕茧的解舒率在68.54%~74.02%,平均解舒率为71.11%,创近10年来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20.
1946—1985年日本共育成指定蚕品种178对,据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统计1946—1975年春蚕3龄起蚕比蛹率从91%提高到96%;夏秋蚕从87%提高到94%左右。春蚕万头收茧量从18公斤提高到21.8公斤;夏秋蚕从14公斤提高到17.5公斤。春蚕茧层率从21.7%提高到24.9%;夏秋蚕从20%提高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