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4种暖季型草坪草的固土性能进行了力学试验比较。对根系抗拉强度和土壤抗剪强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草坪草根系具有不同的抗拉强度,百喜草根系平均抗拉强度34.64 MPa假俭草27.58 MPa狗牙根26.31MPa结缕草22.82 MPa;不同坡度与植物种类影响着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强化作用;运用加权平均法综合评价分析4种暖季型草坪草土体抗剪强度,排序为百喜草假俭草结缕草狗牙根。  相似文献   

2.
香根草产于我国南乡,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非常奇特的水土保持及恢复土壤肥力的功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绿色屏障”。专家认为,以种植香根草草篱取代传统的地埂,是一种科学的防治水土流失方式。香根草生长迅速,一旦按合理的距离成行栽植,则能很快形成茂密的绿篱。这带孔隙的“活篱芭”可以减缓、分散径流水,阻截泥沙,大大减少土壤侵蚀,使滞留水分缓缓地渗入、保存在土壤中。同时香根草庞大的网状根系将土壤牢牢地固结在一起,形成防止地下水流失的“保护埂”。有关实验表明,用香根草草蓠围起的农田还能调节农田温度和湿…  相似文献   

3.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禾本科香根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它根系发达,且向地下纵深发展,以及它所具有的其他诸多特性,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的亲睐,成为知名的水土保持和斜坡固定植物。香根草由于根系十分发达,主要被应用于农业和非农业保护,同时,香根草的修剪物或干植株作为副产品可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下施草法与地面覆草法对比其改良土壤,促进果树生根结果的效益,地下施草法较地面覆草法增根106条,土壤有机质增加0.64%,容重减少0.28g/cm^3,空隙度增加11.7%,根系主要分布层土壤不板结,使果品增产增收,明显提高果的经济效益,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每公顷每年可增加产值2722元。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植物根系对阜新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和孙家湾煤矿矿区坡面土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在相同径流冲刷强度与相同冲刷时间条件下,表层根系丰富的坡面提高土壤抗冲性能的效果.针对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增强效应的研究表明 :植被是引起坡面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的最主要因素,且植被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抗冲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盆栽的矮化效应○梁仰贞环境能对植物的整个生活过程和生长发育状态发生影响,植物也对环境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和多样的适应性。将果树进行盆栽,改变其野外生长环境,主要是缩小立地土壤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根系只限于盆钵内生长,根系的长度、粗度、幅度、吸收面积均...  相似文献   

7.
盆栽的矮化效应及利用环境能对植物的整个生活过程和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而植物对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反应也是多种多样。将树苗进行盆栽,改变其野外生长环境,缩小其立地土壤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根系只限于盆钵内生长,其根系的长度、粗度、幅度。吸收面积均会比野外的大大缩...  相似文献   

8.
《绿色大世界》2010,(6):86-86
1.覆草防旱。夏季气温高,蒸发快,浇水量多于其他季节,但仍要坚持“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樱花属浅根系植物,而生长的根接近于土壤表层,容易干燥,可用稻草覆盖树根部,这样既保湿抗旱,又能防止樱树的毛细根被冲刷暴露出来,同时大大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地上部分生长与根系部分生长是一个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土壤含水率的高低决定了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范围.通过对土壤含水率与植物根系的调查,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树种根系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该地区造林地水分管理及干旱、半干旱植被恢复区的造林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讨论了火烧对羊草群落土壤性状的影响及其与群落特征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对土壤含水量及其垂直分布、土壤硬度具有明显影响,同时,火烧增加羊草等根茎植物的比例,抑制大针茅等地面芽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于火烧对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而杂类草比例的提高,可能是由于这些植物的根系特点和火烧增加下层土壤的有机质和水分含量,改善下层土壤结构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苗木选择种植杨梅要选择粗壮的嫁接苗木,接穗的粗度要在07厘米以上,并带有3-4个20-30厘米长的分校。起苗时带土球,少伤根系,并剪去部分叶片。国地选择与种植杨梅种植宜选用砂质土壤。这类土壤有利于根系深入,枝条生长充实粗壮,光合作用物质容易积累,使幼树提早开花结果。从植被而论,一般藤类、杜鹃等植物占优势的山地,种植杨梅容易获得早结果早丰产。而单子叶植物占优势的土壤,往往系粘重土壤,杨梅种植在这类土壤上多生徒长技,不易形成花芽和结果。选好园地后,种植前应开掘大穴,在坡度较大的山地,还应修筑等高梯地,以利水…  相似文献   

12.
研究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效应可为在华东地区推行葡萄园生草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机械刈割、行内覆盖与行间行内均清耕进行对比,测定其对结果部位温度,土壤表层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生草降低了结果部位的温度,对照最高温度为37.5℃,而生草处理仅为33.8℃,有效避免了果实日灼的发生;自然生草行内土壤表层温差降低3.2℃,最高温度降低2.9℃,改善了表层土壤温度的稳定性;自然生草使春秋干旱时期行内土壤含水量升高;显著增加了行间和行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行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改善了根系生长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荒山植树造林离不开雨水、植树造林中,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对苗木、种子成活率的影响很大。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是由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的水势梯度引起的,而土壤水势的大小,与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土壤本身对水分有吸力,有一定的能态。当土壤含水量较小时,水膜薄,受土粒吸力的影响大,水  相似文献   

14.
抚顺龙岗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生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对抚顺龙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8种药用植物进行了根系系统调查。首先对所调查植物生长的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植被情况等生长环境条件进行调查,然后掘开根系周围的土壤,露出根系,绘制根系图,量测根系各项指标。从中选取两个比较完整,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所调查8种药用植物对光照、土壤、水分的不同要求,可否进行根系无性繁殖及繁殖能力的大小等根系的生长习性。在林药经营时如何选择良好的适生环境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对增加经济植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植物价值具有一定意义,为龙岗山自然保护区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系是植物在地下所有根的总合,也是植物吸收、运输和储藏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根际微生态是指受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以及根系周围各个因子相互作用的土壤区域。根系的分布和走向会对根际微生态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样根际微生态也会影响植物根系分布。本文主要对植物根系分布与根际微生态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解决植物根系分布与根际微生态方面研究较少的问题,促进国内外学者在植物根系与根际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吸水剂是一种高分子树脂,也叫保水剂.通过高吸水剂的作用,使苗木根系表面形成一种胶体膜,从而保护苗木根系,同时吸收周围土壤中的水分,使苗木根系处在较好的水分和营养环境中,保持苗木的活力,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高吸水剂可以提高根系附近土壤水分.高吸水剂吸水能力非常强,能把水分吸收到根系附近的土壤中来.经调查,雨季栽植的松柏树,根系附近土壤含水量比对照高3%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不同封禁保护措施对沙化土地含水率、粒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禁保护是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和自然修复手段,土壤理化性质在沙化治理过程中的变化是表征治沙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定结县封禁保护区试点项目为例,设置6块样地及样方,通过对采集的土样进行称重、处理及指标测定,以天然植被为参照,分析了不同封禁保护措施对沙化土地含水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积极进行人工干预能改善土壤含水率,其中纯植物措施的改善效果优于工程+植物措施和自然恢复,纯草模式比灌草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土壤含水率; 2)适度干预有利于土壤粒径的良性改变;工程+植物措施在对土壤粒径改变方面明显优于纯植物措施。藉此提出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措施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吸水剂在造林中的应用与技术要点高吸水剂是一种高分子树脂,也叫保水剂。通过高吸水剂的作用,使苗木根系表面形面一种胶体膜,从而保护苗木根系,同时吸收周围土壤中的水分,使苗木根系处在较好的水分和营养元素环境中,从而保持苗木的活力,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  相似文献   

19.
起垅覆草对苹果园土壤温、湿、气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a生新红星苹果采取行内起垄覆草处理.结果表明:起垅覆草对果园土壤具有改善其物理性状、调节温度和保持水分等多种作用。处理区表层土壤孔隙度提高6.5%,土壤含水量增加4.7%.冬季增温4.6℃.夏季降温达13.7℃。由于综合改善了根系生态条件.从而明显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表层土壤中的根系分布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植物生长过程的根系固土机制及Wu模型参数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提高植物根系固土效果模型量化的准确性,针对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受破坏的不同方式,基于植物生长过程的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利用根的拔出与抗拉试验,分析根系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受力机制,定量评估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加固效果。【方法】在原有直剪仪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分离式、可测定盆栽植物根系固土效果的装置。将12棵3年生山矾幼树样本直接种植于直剪盒,针对移植后1个月、4个月和1年后山矾根系的单根抗拉强度、拔出强度和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进行测定,建立植物单根直径与单根抗拉强度、拔出强度的关系曲线。在时间尺度上,研究影响其根系固土的相关参数变化,分析根系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根系的破坏情况,并优化现有Wu模型,并尝试评估动态生长过程中的根系固土效果。【结果】1)植物根系固土效果受抗拉强度与拔出强度的共同影响,在植物的生长的过程中,拔出强度对固土效果的影响比抗拉强度更加显著;2)随着植物种植时间的增加,4个月后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切强度显著增加,1年后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切强度较前4个月增长放缓。根土复合体发生剪切破坏后,根系发生断裂破坏的概率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将根系抗拉和拔出强度2个参数加入到植物根系固土模型的计算中,可以更好地反映植物根系固土效果,特别是对于植物移植生长过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平均相差仅为8.13%。【结论】植物根系在1年的生长周期内,根系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根系抗拉强度由其材料属性决定,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而根系与土壤间的键合则变得更加紧密,根系的拔出强度增加显著,更多的根系在土壤发生破坏时发生断裂,最终提高根系加固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