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仁莉  张珠明  何生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33-15235
[目的]研究牛心朴子的抑菌作用,为开发利用牛心朴子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牛心朴子全草烘干粉碎后,用乙醇溶剂浸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研究其抑菌活性,并测定其相应最小抑菌浓度(Mc)。[结果]牛心朴子生物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12.500、1.563、3.125及L6.250mg/ml;但对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结论]牛心朴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动物致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牛心朴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是我国草地危害较大的毒草之一,属于萝摩科鹅绒藤属植物,民间用于镇痛、杀虫、退烧和止泻,也用于治疗胆囊炎.近年来的国内研究表明,牛心朴子的化学成分除含有一些无机元素外,还含有生物碱、挥发油、黄酮醇类、糖类、甾体及其甙、脂肪酸及脂肪酸酯、芳香族化合物等.因此,对该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和结构测定,以及进一步进行生物活性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对牛心朴子的生物学特性、资源状况、地理分布、危害以及近年来在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以沙生植物牛心朴子为材料,对其细胞分裂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作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牛心朴子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染色体为二倍体,全组染色体总长度为51.75μm,核型公式为2n=24=24m,有1个随体,其染色体核型属于对称的1A型。  相似文献   

4.
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牛心朴子生物碱原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试验。该受试物对大鼠经口LD50雄性为>5 000 mg/kg,雌性为>5 000mg/kg;对大鼠经皮LD50雄性为>2 000 mg/kg,雌性为>2 000 mg/kg;对试验兔急性皮肤刺激、眼刺激平均刺激指数均为0;对豚鼠致敏试验致敏率为33.33%。因此,该受试物急性经口、经皮均属低毒性,皮肤刺激、眼睛刺激试验为无刺激性,致敏试验属中度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5.
张楠  刘翠英 《农技服务》2009,26(4):164-165
牛心朴子是毛乌素沙区一种分布广、用途多的野生蜜源植物,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素有"西北蜜库"之称。通过对牛心朴子的形态特征、生境、泌蜜习性、影响因素、蜂群管理等方面的介绍,为蜂农充分了解和合理利用牛心朴子蜜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牛心朴子的研究现状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耐旱、耐高温沙生植物牛心朴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及作为无公害农药利用的研究进展,在介绍资源分布与生物学特性的同时,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牛心朴子复配药液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分别用3 g/L的3种生物碱水溶液单剂及复配方药液为试药,在6种经济作物,2种害虫上进行毒杀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单剂对蚜虫均有生物活性,其复配方药液对害虫的毒杀增效作用显著,药后3~5 d防效达90%以上,田间持效期长,延长到7~15 d。它们是理想的防治枸杞蚜、蔬菜蚜和菜青虫的无公害药剂。  相似文献   

8.
张珠明  汪仁莉  何生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17-15719
[目的]研究牛心朴子生物碱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2只小鼠,按灌药剂量分为12、24、48H影kg.bw3个试验组和1个蒸馏水对照组(0.5ml/a),连续给药30d,分别观察牛心朴子生物碱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3个浓度牛心朴子生物碱后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及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数量均有所降低。[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一定浓度的牛心朴子生物碱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豆瓣绿中提取挥发油,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1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021%。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良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或产地木犀科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不同品种或产地的小叶苦丁茶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共鉴定55个化合物,7个不同批次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的成分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以芳樟醇(48.34%~79.25%)为主的单萜类成分,其他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α-松油醇、香叶醇何橙花醇等。[结论]该方法为小叶苦丁茶的质量控制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从黄皮果核、黄皮果皮、黄皮枝叶3个部位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峰面积归一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黄皮果核挥发油中鉴定出4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78%;枝叶中检索出3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91.36%;果皮中检索出3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95.10%。3个部位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烯类、醇类等,但主要成分类型及含量差异很大;果核和果皮中的很多成分都有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橙叶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共分析并确定出橙叶油中的56种成分,占橙叶油挥发性成分的97.471%。主要成分为乙酸芳樟酯(30.685%)、芳樟醇(22.166%)、α 松油醇(9.040%)、乙酸香叶酯(5.696%)、月桂烯(3.716%)、乙酸橙花酯(3.573%)、柠檬烯(3.263%)、β 蒎烯(2.943%)、橙花醇(2.314%)、(E) β 罗勒烯(1.941%)、β 石竹烯(1.851%)、γ 松油醇(1.557%)、α 蒎烯(1.332%)、(Z) β 罗勒烯(1.300%)。通过保留指数来鉴别顺反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天然香原料中化合物定性的准确性。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橙叶油产品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苦槛蓝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苦槛蓝Myoporum bomiodes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GC分离出56个组分,按MS谱图初步确认了其中的4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9.98%.鉴定的化合物中,44.71%为倍半萜类,其他为单萜类、脂肪酸、醇类、酮类、醛类及醚类等.  相似文献   

14.
甜樱桃叶片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GC- MS对甜樱桃叶片的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 ,从甜樱桃叶片的精油中共检出 35个成分 ,确定了 2 9个成分的化学结构。其主要成分是沉香醇 (8.5 1% )、萜品烯 (12 .36 % )和 4 -丁烷基 (2 ,6 ,6 -三甲基 -二环 [4 ,1,0 ]- 1-庚基酮 ) - 2 -酮 (11.13% )。甜樱桃叶片精油的回收率为 10~ 2 0 m g/ g干叶片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山松树脂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 S)方法对该精油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测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华山松树脂主要是α-蒎烯,莰烯,α-非兰烯,罗勒烯,小蠹二烯醇,3-蒈烯,4-蒈烯,杜松二烯,β-蒎烯,月桂烯,β-非兰烯等萜烯(96.482%)类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α-蒎烯(52.494%)和β-蒎烯(39.269%)。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挥发油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池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11%和0.657%。从池杉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410%,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0.149%)、α-松油醇(7.072%)、4-蒈烯(2.025%)和β-蒎烯(2.012%);从池杉球果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85%,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8.609%)、铁锈罗汉柏醇(4.276%)、4-蒈烯(3.355%)、柠檬烯(2.324%)和β-萜品烯(2.179%)。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中相同的成分只有4种,分别是(1R)-α-蒎烯、4-蒈烯、柠檬烯和冰片。池杉球果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34.5±2.3)mm,而池杉叶片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0±1.2)mm。【结论】池杉球果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叶片,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1R)-α-蒎烯,池杉球果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17.
苣荬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苣荬菜挥发油成分,为苣荬菜功能性研究提供基础。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法检测苣荬菜挥发油,鉴定了27个峰,十六烷酸相对百分含量为34.208%、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相对百分含量为14.060%、棕榈酸甲酯相对百分含量为10.913%和7-十八碳酸甲酯相对百分含量为9.117%等。酸、醇和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含量关系为:酸类>酯类>醇类。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通过溶剂提取法、萃取和蒸馏获得不同极性段的老瓜头提取物。以枣飞象、粘虫、小地老虎和山楂叶螨为试虫,采用小叶碟法和玻片浸渍法对不同活性段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测定并对活性提物段进行柱层析获得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物对枣飞象、粘虫和小地老虎的杀虫活性较好,胃毒处理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4%、72.3%和68.2%,触杀处理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4.8%、63.9%和42.4%。采用柱层析法对老瓜头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分离,表明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X4组分,胃毒处理48 h,对枣飞象、粘虫和小地老虎的校正死亡率大于90%,触杀处理48 h,校正死亡率为70%~80%。研究表明老瓜头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杀虫作用,为开发老瓜头植物源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鱼腥草挥发油,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从鱼腥草中提取挥发油,同时利用GC/MS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了22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甲基正壬酮(23.56%)、癸酸(15.65%)、4-松油醇(13.97%)、乙酸龙脑酯(9.95%)和乙酸香叶酯(4.56%)等,鉴定的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2.19%。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辣蓼挥发油,对蒸馏时间、萃取溶剂、叶片碎度进行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蒸馏时间为150 min,最佳萃取溶剂为乙醚,最佳叶片碎度为完全剪碎.将得到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各化学成分含量分别为:烯(7.19%)、酮(40.79%)、酸(2.56%)、醇(9.87%)、醛(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