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翠莲  杨衍菊  王瑞清 《种子》2013,32(2):85-88
为了给南疆地区小麦育种和品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疆内外引进的13个冬小麦地方品种的5个农艺性状和4个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粒重与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或偏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或偏相关。因此,在保证单株穗数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加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来提高小麦的产量。(2)干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蛋白含量之间无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蛋白含量也无显著相关性。(3)除穗长和蛋白含量在0.1水平上显著偏相关,偏相关系数达0.537外,其余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均无显著相关或偏相关关系。因此,在育种中可以适当将高产和优质结合起来,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6个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子粒蛋白质含量、容重、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值及沉淀值等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2)降落值的高值与隐性基因有关,低值与显性基因有关;子粒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性状的高值与显性基因有关,低值与隐性基因有关。(3)除沉淀值的遗传表现为超显性外,其余各性状的遗传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且平均显性度(H1/D)均小于1,表现为部分显性。(4)除沉淀值外,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表现较高,说明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水分胁迫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强、中、弱筋春小麦品种,在防渗池中进行种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筋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沉淀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而膨胀势显著增大。在试验条件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小麦生态育种和调优栽培研究中,需要重视水分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以13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籽粒物理品质性状(包括千粒重、容重)和面粉品质性状(包括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各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容重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干面筋与湿面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干面筋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各指标间均无相关性。供试品种(系)大多数属于高容重、中千粒重、高沉淀值、中等面筋含量的品种。旨在为今后有计划的进行冬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离子束介导小麦变异材料贮藏蛋白及农艺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利涛  谷运红  焦浈 《种子》2016,(12):12-17
离子束诱导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致使植物突变的技术,为提高小麦的品质性状,采用离子束介导外源全基因组的方法,转化选育出一批有价值的小麦变异材料.本研究对这批小麦变异材料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各贮藏蛋白组分进行分析.发现变异材料的株高、千粒重、叶面积、湿面筋、SDS沉淀值、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变化,并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有一些变异材料存在抗病性不好或蛋白含量高但是品质不好的问题,需进一步的改进.变异材料的各蛋白组分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且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束介导技术产生丰富的变异,而且变异情况与基因受体密切相关,需要对这批变异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特定培育,从而选育出种质资源良好、蛋白含量高且质量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从新疆小麦中发掘优异基因资源,拓宽新疆小麦遗传育种选择范围,该文以新疆主栽32个小麦品系为材料,在实验地进行冬、春自然种植,对收获时期、分蘖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剑叶长、千粒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间在各项生理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时期种植各项生理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春种材料的各项生理指标显著高于冬种;对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除千粒重与株高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外,各农艺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小麦几种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早代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彬  范濂 《华北农学报》1990,5(4):29-34
以三个冬小麦单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遗传力、遗传进度和杂种后代品质性状表现在年份间的稳定性等分析方法,对小麦几种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早代选择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值、容重的遗传力较高,蛋白质含量和单株蛋白质产量的遗传力较低.沉淀值、蛋白质产量在各杂种早代的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均在20%以上.不同的品质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但所表现出的稳定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小黑麦产量性状的遗传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小黑麦品种(系)为亲本材料,按GriffingⅡ方法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F1、F2的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的遗传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株高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和穗下节间长除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外,还可能受上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除新小黑麦4号外,其它亲本的大部分性状的显性效应预测值达到了负的极显著水平,预示着这些亲本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将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单株产量、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的加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这两个品种宜作为改良产量性状的骨干亲本。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成对性状的各项相关系数为正值,且多以加性遗传相关为主,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可以有效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11个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按NCⅡ配置30个(6×5)杂交组合,对其F2代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F2代,产量性状组和品质性状组间的相关主要是千粒重、穗粒数与沉淀值和评价值密切相关,其中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与千粒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杂种小麦亲本选配中应该重视千粒重选择。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品质性状早代选择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4个单交组合的亲本F1,F2和F3,对普通小麦6个品质性状杂种早代的选择效果进行了研究,各品质性状遗传力偏中,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的遗传力均大于沉淀值的遗传力,各品质性状在杂种早期世代选择的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均较高,并且以沉淀值的最高,在相关遗传进度的分析中,干面筋的选择对其品质性状有较大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102份光子陆地棉材料为母本,分别与遗传标准系TM-1杂交,获得102个F1群体。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重复,对光子陆地棉材料主要性状进行遗传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11个性状表型差异均较大,材料间产量性状(株高、果枝数、铃数、铃重、衣分和子指)差异大于纤维品质性状(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和伸长率),特别是衣分、铃数等性状差异更明显; 除果枝数、马克隆值、伸长率以外,光子亲本群体其他性状的平均值都小于F1群体。而亲本群体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F1,不同光子材料的杂种优势有很大差别,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种质某些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为负值,其后代性状表现劣势; 纤维品质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与毛子程度均呈负相关,而产量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与毛子程度均呈正相关,说明可利用光子材料杂种优势改良纤维品质,而其后代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受到限制; SSR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与各个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的相关都不显著,说明在光子材料的育种中,杂种优势是不能通过亲本之间的遗传背景相似程度来预测的。  相似文献   

12.
侯静静  晋芳  赵利  王斌 《作物杂志》2022,38(5):42-85
为筛选油用亚麻新品种,提高育种效率,以张亚2号和陇亚13号为对照,连续2年对16个油用亚麻新品系的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相关性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分茎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小,硬脂酸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株果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单株果数、单株粒重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硬脂酸、棕榈酸与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与分茎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工艺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D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得出,6个新品系的相对接近度(Ci)均大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04的Ci大于张亚2号,低于陇亚13号;其余9个品系的综合性状均低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61、R99、R46、R96、R104-1和R41综合性状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西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对229份DH纯系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经济学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等)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单株生物学产量和单株经济学产量等5个性状偏向于父本,而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偏向于母本。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经济学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枝数与株高和分枝高度之间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农艺性状综合为株高因子、一次分枝数因子、主花序角果数因子和分枝高度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0.0%,基本涵盖了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优良杂交水稻新品种供生产应用,特在龙里县冠山街道办事处开展新品种田间鉴定试验。结果表明,5个新品种与对照种中优808在产量表现上的差异没有达到5%的显著水平,但在农艺性状方面存在差异。川农优894、川香优569和C两优华占比对照增产约9%,植株均比对照矮,可示范推广,前两者产量增高的原因主要是穗实粒数较多,后者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来增加产量,但三者的结实率比较低。相对减产的宜香系列的株高比较高,产量构成因子表现中等,米质较好,可作为优质稻品种轮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油菜育种亲本主要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有效评价油菜不同亲本材料,筛选获得可用于油菜育种的优良亲本,并对油菜性状基本遗传规律进行探讨。以国内外18个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对油菜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油菜亲本间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较大,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0.09~0.31之间,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化最大,株高的变化最小;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差异明显,角果数相关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表现较好,而不同部位分枝间距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均较差;在获得的4个主成分中,除第1主成分主要由角果数和单株产量构成外,其余3个主成分均以不同部位分枝间距为主。油菜育种实践中应同时注重对主要目标性状及其相关性状的有效改良,本研究将为油菜种质有效利用和油菜性状改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绿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讨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15 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绿豆7 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因子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单株荚数、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荚粒数、主茎分枝、生育期。因此,在山西高产绿豆新品种选育时,应首先注重单株荚数和株高。  相似文献   

17.
北疆优质杂交棉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纤维品质优良和适宜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的杂交棉新品种,并为杂交组合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指导,选用了10个北疆优质杂交棉新品种(系),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结构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若干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果枝数、株高、单株铃数,其中果枝数与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显著程度;农艺性状与品质的相关性以负相关居多;株高与产量和品质均呈正相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提高株高来同时调控产量与品质。要提高杂交棉产量,除了培育适宜的株型之外,增加果枝数、单株铃数和铃重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豌豆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8份豌豆品种(系)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荚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表现为单荚粒数>单株荚数>生育日数>百粒重>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节数>单株产量;豌豆品质性状与品质优劣的关联度表现为粗蛋白含量>粗淀粉含量>赖氨酸含量>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这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品种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极早熟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裂区设计方式,对5个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及脱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生理成熟时的籽粒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幅度为35.61%~42.17%;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变化幅度为15.49%~28.50%。抽丝后35d至生理成熟前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变化范围为0.5296%/d~0.9007%/d;生理成熟后至收获期籽粒的平均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变化范围为0.4246%/d~0.5935%/d。出苗至抽丝的天数、株高、灌浆期绿叶数、单穗产量等性状与籽粒含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穗长和穗粗等性状对脱水速率有显著影响。另外试验条件下相对湿度对生理成熟后部分品种的脱水速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采用增广NCⅡ设计,以5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为母本,5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为父本组配的2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及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始果枝高、果枝数和果节数的平均中亲优势较小,但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大,均符合加性遗传模型。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株铃数、单株皮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数与株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铃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节数与株铃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呈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联性主要是由果节数与株铃数、铃重的相关引起。研究结果为高品质抗虫棉理想株型性状的选育与调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