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2007年门诊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9例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占首位,为109例(占84.5%)。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9例(7.0%),心房纤颤5例(3.9%),房室传导阻滞6例(4.7%),束支传导阻滞7例(5.4%),房性早搏3例(2.3%),窦性心动过缓12例(9.3%)。死亡病例13例(10.1%),其中死于室速、室颤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10例,死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均可发生,但是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也是心肌梗死最主要的卒死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心律失常对心脏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DCM患者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ECG)、24h动态心电图(AECG)及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对患者的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房室大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6例)与死亡组(2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DCM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0.7%,以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为主。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大(P<0.0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DCM患者多伴各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心脏结构与传导功能的改变,确诊时心功能多为Ⅲ~Ⅳ级,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仍是DCM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诱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3月~2006年8月期间的肺癌手术患者2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可能诱发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年龄≥60岁、术前肺功能差(FEV1/FVC〈70%)、全肺切除术、术中失血量≥400ml、术后未安装镇痛泵等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年龄≥60岁、术前肺功能FEV1/FVC〈70%、全肺切除术、术中失血量≥400ml等可能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术前改善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减少出血、避免损伤自主神经,术后纠正低氧、镇痛等可能会有效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病因.方法 收集472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类型及其与性别、基础疾病关系.结果 心律失常类型有12种,其中房性早搏(21.4%)、窦性心动过缓(21.0%)和室性早搏(16.1%)最多见.各型心律失常与性别无显著相关(P>0.05),但60~79岁女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P<0.01).常见基础疾病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结论 早搏和窦性心动过缓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预示着潜在的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 (L VH)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 :32 6例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中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 L VH12 6例 ,非 L VH者 2 0 0例 ,所有患者均行 Holter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情况 ,并随访 2a。结果 :高血压合并与不合并 L 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 76 .2 %和 39.5 % (P<0 .0 1) ,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分别为 4.8%和 1.0 %。结论 :高血压 L VH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并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的临床疗效,对患者心率、血压及QTc的影响和副作用.方法45例患者,按心律失常类型分为室性早搏组、房性早搏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所有病例均给予索他洛尔(120~240)mg/d口服.结果室早组总有效率68.9%;房早组总有效率63.6%;5例阵发性房颤,3例维持治疗未再复发.本组总有效率66.7%(30/45).结论索他洛尔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但用药期间仍应注意观察心率、血压及QTc变化.  相似文献   

7.
用氯化钙致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和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噻苯唑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表明:噻苯唑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对Ca^2+转运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临床常见,特别是妊娠中、晚期孕妇,随着孕周增加,心脏负荷加大,更容易出现各型心律失常,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是否对分娩产生不利影响,是临床较关注的热点。我们以妊娠中、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探讨妊娠中、晚期孕妇合并心律失常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的一种证候。现代医学所谓的心脏功能性(如部分心律失常,心神经官能症)或器质性疾病(如慢性瓣膜病或冠心病)以及其他系统疾患导致心脏功能失调而表现有心悸症状者均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西咪替丁等,对照组使用阿托品等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结果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痊愈率有高度差异性(P〈0.01),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关新 《油气储运》2007,(1):52-52
引起脑中风的因素,除了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外,就是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而这些致病因素,很多会在寒冷的冬春季节特别显现出来。再加上过春节的时候,应酬多,聚会多,饭局多等,很容易使体内的血脂增高和血液黏稠度增高.中风的风险会相应增高。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病人常用的给药方法,但置入后可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感染、血栓、导管破裂、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少见心律失常的报道。我科2008年9月收入1例左侧肺癌病人,行NP方案化疗中,患者突发心律失常,经有效救护后好转。现将其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律平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代表药物之一,已在临床广泛使用。该药对心脏有广泛的电生理作用,能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延长心房、心室肌的不应期。实验结果和临床实践表明,心律平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14.
刘莉  陈灵  柴杰  刘景芳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4):356-356,36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早期QT离散度 (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临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138例AMI住院患者发病 2 4h内作常规心电图检查 ,计算QTd ,并行心电监护 ,记录心律失常。经统计学处理 ,了解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1)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QTd分别为 (39.6 7± 2 0 .0 8)ms与(2 3.95± 15 .99)m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非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组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分别为(2 8.6 7± 11.8)ms、(5 7.5± 17.6 5 )ms,(P <0 .0 0 1)。 (2 )心功能 3~ 4级组较心功能 1~ 2级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AMI时测量QTd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意义 ,与心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2年12月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126例患者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床旁连续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测,每日晨做血电解质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69%,以房性早搏最多.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低氧血症(87.4%),其后依次为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75.9%)、低钾(55.2%)、低钠(43.7%)和低钾低氯性碱中毒(23.0%)。结论:低氧血症、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引起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低钾低钠和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另一因素。  相似文献   

16.
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预源性心律失常,即颈椎病引起的心律失常,由于病因较特殊,因而往往误诊误治,且目前有关颈椎病所致的心律失常文献报道不多,为积累经验,现将作者所遇的33例作初步分析。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33例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8岁,平均年龄51.8岁;其小60岁以上的12例。主要临床症状:心悸、心前区痛27例(81.8%),头晕、颈项肩背痛及上肢指端麻胀感18例(545%),头痛气喘乏力8例(242%),眼胀痛视力障碍1例(0.3%)。1.2诊断标准本组33例患者均符合:()心悸、心前区闷痛和头晕痛颈项…  相似文献   

17.
荞麦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具有生理功能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儿茶素、苦荞多酚等。苦荞麦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比甜荞麦高出几十倍,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冠脉、脑血管流量增加,抗心律失常,软化血管,降血糖、降血脂,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突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抢救的可行性。方法对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6例突发致命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合理用药、电复律、严密监测、胸外按压抢救;治疗组在对照组抢救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分别记录心脏转复时间,心脏转复后测动脉血气,记录此时PO2、PCO2、pH和24h生存率。结果两组心脏转复时间、PO2、PCO2、pH和24h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可提高突发致命心律失常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关系。方法:对9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行l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检查,测定其QTcd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了解其空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QTcd较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大(P<0.01),而缺血性脑卒中组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串较缺血性脑卒中总性期高(P<0.01);脑卒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比较QTc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机理可能与QTcd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袁肇凯教授辨证治疗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规律及遣方用药特色等几个方面介绍袁肇凯教授治疗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疗效显著。袁教授认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心气阴两虚、阳气不足为主,标实责之于寒凝、气滞、痰阻、血瘀,且诸邪每多夹杂,主张补通二法作为本病防治的重要原则。心律失常辨证的关键在于分清寒热属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辨证多为心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阳,镇静安神;缓慢性心律失常辨证多为心阳气亏虚证,或心脾两虚证治以温阳养心,复脉安神;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为心肾阳气虚衰,血瘀水停,临证以强心扶阳、温肾利水为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