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亚麻——云南绿色经济的新支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亚麻产业的光明前景,分析我国亚麻发展趋势,认为我国亚麻主产区南移将成事实,而云南在南方诸省中最具有发展亚麻的优势条件,因此将成为未来中国亚麻的生产中心,亚麻因此将成为未来云南绿色经济的新支柱.  相似文献   

2.
亚麻—云南绿色经济的新支柱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阐述亚麻产业的光明前景,分析我国亚麻发展趋势,认为我国亚麻主产区南移将成事实,而云南在南方诸省中最具有发展亚麻的优势条件,因此将成为未来中国亚麻的生产中心,亚麻因此将成为未来云南绿色经济的新支柱。  相似文献   

3.
纤维亚麻杂交育种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殿奎 《中国麻作》1997,19(2):18-20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国最大的原料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亚麻种植和原料加工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目前黑龙江省亚麻原料生产中存在着种植技术严重滞后、原料供给短缺等严峻问题.因此,应重点从实施种子工程,加大企业改革和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5.
纤维亚麻品种“高斯”引种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7.
天亚7号油纤兼用型亚麻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高产、抗亚麻枯萎病和油、纤两用的育种目标,利用复式杂交选育出了天亚7号亚麻新品种,并且在自然和人工病圃内进行了抗亚麻枯萎病的鉴定。在品比和区试过程中,天亚7号表现显著增产,籽实含油率达41.9%,工艺长度50.7cm。在自然病田内苗期死亡率0.19%,在病圃内成株期发病率为3.2%,其它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8.
9.
10.
用组织培养法繁殖野生亚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野生亚麻是优异的种质资源,由于其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性,用常规方法繁殖难度较大,本试验利用组织培养方法,通过对实生苗幼嫩的茎杆及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苗的途径,对野生亚麻的试管苗扩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定数量的野生亚麻再生无根苗。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亚麻愈伤分化成苗对培养基的选择性不强,用组织培养法快速繁殖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高产、高纤、多胚特征亚麻新品种,本试验对7个利用多胚亚麻获得的品系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全麻率、多胚性等4个指标进行了测试,并采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出1-6Ha-3为参试品系中的最佳多胚亚麻品系;H06116为高纤多胚亚麻品系;H08014、H08015为高产多胚亚麻品系。  相似文献   

12.
13.
14.
黑龙江省亚麻原料生产的发展历史与现存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全国最大的原料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亚麻种植和原料加工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目前黑龙江省亚麻原料生产中存在着种植技术严重滞后、原料供给短缺等严峻问题。因此,应重点从实施种子工程,加大企业改革和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亚麻自1993年在云南省文山州引种成功以来,其经济地位不断上升,原茎产量和纤维品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全州已投入五条剥麻生产线,年可加工亚麻原茎40000吨,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3万hm2,亚麻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经济的重点项目,被列入"十五”规化.本文详实地阐述云南文山低纬高原山区亚麻种植、加工、生产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大兴安岭亚麻发展的原因,即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家庭农场大面积种植方式,从而使该区亚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且发展势头强劲;并就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Sing.  V 路颖 《中国麻作》1993,(1):47-48,F003
  相似文献   

19.
赴捷克亚麻科研及生产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捷克亚麻生产及科研水平、亚麻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亚麻科研机构设置、亚麻科技发展动态、共同进行的亚麻转基因实验和单倍体育种实验.借鉴捷克有关经验,对我国亚麻的科研与生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亚麻属于亚麻科、亚麻属、栽培亚麻种,是亚温带喜冷凉长日照、直根系作物。按其经济特征,可把有栽培价值的亚麻划分为纤用亚麻、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三大类型。纤用亚麻从原茎到种子都可以加工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实施冬季农业开发,发展秋播亚麻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