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浙江樟引种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种栽培近50年的浙江樟进行了物候观察,并对不同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浙江樟幼苗稍耐阴,成年树渐喜光,在全光照下生长良好,树姿优美,有较好的观赏效果;浙江樟幼苗生长缓慢,成年树生长速度中等至快速,略逊于香樟,而大于其他间期种植的常绿树种.南京早期引种的浙江樟已经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属于完全驯化成功的树种,达到了归化的程度.浙江樟适宜在南京地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2.
龚成忠 《北京农业》2013,(24):79-80
香樟,樟科,樟属,著名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材质坚硬珍贵,是家俱、美术等行业的上等用材,全株都可用于提取樟脑和芳香油,提取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部门。而四川省自贡荣县亦是香樟油的主产区之一。鉴于目前该地区香樟苗木短缺,不能满足当地林农的需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香樟的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入手,总结经验,并将该方法进行生产实践验证切实可行后撰写此文,以期为荣县地区的香樟繁殖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香樟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樟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我国特产,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西南地区,为亚热带树种。香樟树态优美,四季常绿,是优良的绿化品种,在苏中地区的园林、街道、道路两侧等地普遍种植。香樟原本虫害较少,现由于苗木来源较为复杂,食叶虫害多了起来。经实地普查,危害香樟最为严重的是樟巢螟  相似文献   

4.
大叶樟与香樟幼苗耐碱胁迫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大叶樟和香樟幼苗的耐碱胁迫能力,以1年生大叶樟和香樟幼苗为材料,采用0、50、100、150、200、250、300mmol·L-1的Na2CO3溶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大叶樟和香樟幼苗的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大叶樟的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最高值均高于香樟,而MDA含量的最高值低于香樟;大叶樟和香樟的耐碱性综合评价值D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大叶樟幼苗的综合评价值D在150mmol·L-1碱处理条件下达最大值,而香樟在100mmol·L-1碱处理条件下达最大值,大叶樟的综合评价值D的平均值高于香樟.因此,大叶樟和香樟幼苗能耐低浓度碱胁迫,大叶樟幼苗的耐碱能力强于香樟.  相似文献   

5.
樟组植物在上海地区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樟组植物的生态特点,根据初步的引种栽培实践,认为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银木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大叶香樟Cinnamomum  相似文献   

6.
余盛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75-76
香樟又名芳樟,是樟科樟属的常绿大乔木,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是优良的材用树种和工业原料树种,同时亦是园林景观和行道树种.通过设置5个不同基肥施用量处理,研究施肥对香樟造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kg基肥施用量最有利于香樟造林生长,对香樟造林保存率、胸径和树高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香樟为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可用于防护林、风景林、行道树和庭荫树.香樟木材坚硬美观,是制造家具的优质原料;植株可提取樟脑和樟油,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可观.做好香樟育苗造林技术推广工作,有利于发挥香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樟巢螟在泰州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苏泰州对香樟的大力引种,樟巢螟也随之入侵。通过观察分析樟巢螟的生活史及危害特点,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初步调查研究,提出了在健全测报体系的基础上,正确选用人工、药剂、生态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香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樟,古称“豫章”,为樟科樟属亚热带常绿阔叶乔木。香樟材质优良,纹理雅致,香气浓郁,不仅是提取纯天然香料的重要原料,也是城市绿化、园林景观的良好树种。据报道,现在提取樟树香料已由过去砍伐大树提取,改为密植矮林、割取树叶提取的方式。但香樟采用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扩繁较困难,且母株材料来源有限,无法满足规模生产的需要;种子繁殖则实生苗后代分离严重,多数劣变,且育苗时发芽迟缓,苗木参差不齐。而采用离体培养不仅能实现工厂化生产优良香樟,而且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0.
香樟大树移植及养护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樟系樟科樟属植物,常绿乔木,树型优美,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在浙江嘉兴地区属于乡土树种,分布广泛。由于香樟树种适应性强,抗病防虫能力强,故近几年大量应用于城市行道树和厂区、单位绿化。对于大规格香樟树移植,如何提高栽种成活率是每位绿化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提出香樟大树移栽及其养护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完全随机试验,分析了不同的修剪强度(a处理为修剪10cm;b处理为修剪20cm;c处理为修剪30cm;d处理为截干)对樟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树树高的年平均生长量为d处理>b处理>c处理>a处理>CK,说明修剪对樟树树高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冠幅年平均生长量也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d处理>c处理>a处理>CK>b处理;而各处理对地径的影响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不同的修剪强度对樟树叶重和枝重的增加均有促进作用,并呈现正相关,且a处理相似文献   

12.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常会发生叶片黄化现象,既引起树木生长不良,也影响景观的美观度。本试验以张家港市主要街道两旁发生叶片黄化的樟树为研究对象,以叶片颜色正常的樟树为对照,通过采集叶片进行养分含量、SPAD值和酶活性等测定,诊断黄化叶片的营养特征。结果表明:黄化樟树叶片全磷含量比正常樟树的高,而全氮含量、全钾含量、SPAD值、活性铁含量、全铁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含量比正常樟树的低;活性铁与全磷含量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活性铁与全氮含量、全钾含量、SPAD值、全铁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含量表现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香樟优良种源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樟不同种源的生长量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肥料、密度、混交方式及坡位对香樟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湖北宜昌的香樟种源在试验地的生长量较好。不同肥料、坡位对香樟生长有显著影响,施有机肥对促进香樟生长效果较好,山腰位置的香樟地径、冠幅显著高于山顶和山脚的。  相似文献   

14.
以香樟为试验材料,研究碱性土壤条件下,硫酸亚铁铵对香樟黄化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硫酸亚铁铵能提高黄化香樟叶片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促进可溶性糖的利用。外源施用硫酸亚铁铵是解决香樟叶片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红宇  陈超燕  刘晓莉  张欢  孙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02-2802,2805
对樟树黄化病发病程度与树皮电阻值、枝条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化病发生程度与树皮电阻值呈正相关;与树皮含水率呈负相关;树皮电阻值与含水量呈负相关。该研究揭示了樟树黄化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可用树皮电阻值取代树皮含水量,测定树木生长势或病情,从而简化测定程序。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省娄底市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67种彩叶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从叶片观赏特性、其他观赏特性、生态适应性3个层面设置10个具体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鹅掌楸、乌桕、银杏等21种彩叶植物评级为Ⅰ级(优秀级);摇钱树、银鹊树、日本杜英等29种彩叶植物评级为Ⅱ级(良好级);樟树、芒、贵州山柳等17种彩叶植物评级为Ⅲ级(一般级)。研究结果将对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彩叶植物的保护与合理推广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樟树青籽和樟树紫籽为研究对象, 采用浸提法与水蒸汽蒸馏法来提取樟油。结果表明, 用丙酮、石油醚和乙醇作溶剂浸提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2.70 %~ 3.10 %, 紫籽的得油率为0.70 %~ 0.93 %;用水蒸气蒸馏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2.80 %, 紫籽的得油率为0.90 %。樟树青籽提取樟油效果优于樟树紫籽。表3 参4 。  相似文献   

18.
樟树籽提取樟油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樟树青籽和樟树紫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提法征收水蒸汽蒸馏法来提取樟油,结果表明,用丙酮、石油醚和乙醇作溶剂浸提樟树籽,青籽的得油率为2.70%-3.10%,紫籽的得油率为0.70%-0.93%;用水蒸气蒸馏樟树籽,青籽的得油率为2.80%,紫籽的得油率为0.90%,樟树青籽提取樟油效果优于樟树紫籽,表3参4。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缺铁黄化问题,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樟树铁肥硫酸亚铁铵与柠檬酸、硼酸、复合氨基酸、醋酸、生长素A(萘乙酸)+细胞分裂素、生长素B(吲哚丁酸)+细胞分裂素材料配施对樟树铁不同器官含量和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樟树幼苗地上部、根部和植株的鲜重、干重、含水量、鲜基和干基的根冠比及铁含量,发现硫酸亚铁铵的最佳配料为硼酸,其最佳施用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20.
樟树叶片示踪高速路附近大气氮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管束植物组织监测大气氮沉降的可行性。[方法]在距高速路不同距离的地点采集不同树冠位置的樟树叶片及其下方的根际土壤,按照叶片面积大小对叶片进行分类,用元素分析仪分析叶片和土样所含氮量,统计分析叶片年龄、污染源和树冠对樟树叶片的影响。[结果]大叶片氮含量显著低于中叶片和小叶片;叶片氮含量随着离高速路距离的增大逐渐降低,而且差异显著,其与土壤氮含量变化无一致趋势;树冠不同位置氮含量也有差异:树顶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树底和树沿。这说明在土壤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樟树叶片也可以很好地指示大气氮沉降。[结论]维管柬植物监测大气环境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