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气相催化反应,使双戊烯合成对异丙基甲苯即对伞花烃,选择了适宜的催化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活性组分浓度等因素对产物中对伞花烃含量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考察,得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产物中对伞花烃的含量为79.6%,通过精馏可得到高纯度(97.8%)的对伞花烃.  相似文献   

2.
农民文化素质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平山县农户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采用关联性检验、度量和相对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民文化素质对退耕还林工程工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文化层次间的人群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农民文化素质越高.对退耕还林工程意义理解越深,对退耕还林技术接受能力越强,对退耕还林技术掌握越容易。分析还表明,退耕还林技术在基层需要的基本文化铺垫并不太高,初中文化基础即可基本掌握,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数量化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忌乱用农药 在喷施农药时,要根据果树不同的病、虫害,有的放矢,对症用药。果树病、虫害不同,对农药的抵抗能力也不相同,如果别人用啥药你就用啥药,则会给果树造成药害。如桃树对磷胺极为敏感,猕猴桃对乐果、氧化乐果特别敏感,砀山酥梨在幼果期对福星、波尔多液很敏感,葡萄、李、桃的幼嫩组织对多量式波尔多液很敏感,如果喷药时不加选择,盲目施用,就会造成药害。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澄海红树林旅游资源的调查,提出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构想,实现对红树林资源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促进红树林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蕊兰是兰科最原始的孑遗植物,是世界上唯辽宁老秃顶子独有物种。腐生习性,终生不具绿叶,腐生小草本,与真菌共生,它的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种群数量出现逐年减少现象,对其特殊生境应采取保护措施。双蕊兰的发现,对于双蕊兰进行生物习性观测、调查,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扩大种群数量有重要意义,对开展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老秃顶子地区水、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对第四纪冰缘气候和燕山运动期间植物消长有着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当前人们对室内装修材料的要求,本文对木材,人造板这两大类木质装修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述,并针对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这对人们在室内装饰,装修过程中进行合理选材,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尾叶桉芽苗不同真叶分床上袋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苗田对尾叶桉芽苗不同真叶期分床上装试验表明;在同样育苗时间内,不同真叶的幼苗分床上袋对培育的苗木高生长量,有着极显著的影响,4对真叶的小苗,移载后培育出的苗木,在高度和质量上,明显优于6对、5对、3对、2对真叶小苗移栽所培育的苗木。  相似文献   

8.
无纺布衬垫处理对木纤维—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的处理剂对无纺布进行预处理,考察其对木纤维-合成纤维复合材料的内结合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对无纺布预处理,可以消除无纺布衬垫对木纤维-合成纤维复合材料的不良影响,处理剂的用量以无纺布重量的100%为佳。  相似文献   

9.
豚草卷蛾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豚草是从北美传入我国的恶性杂草,传播广,繁殖快,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对豚草的防治主要用化学除草除和连根拔除的方法,对豚草生物防治鲜见研究,据调查,江西首次发现豚草卷蛾能使豚草枯心,萎蔫,枯顶,这对用生物方法控制豚草蔓延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圆圆的叶伞,遮住幽静的池塘,浓绿的枝叶里,露出羞羞的微笑,你的脸儿红了,大地醉了……你对蜻蜓说,请站到我的身上来吧,为大自然添一点美。你对蜜蜂说,你对蝴蝶说,采吧,我有甜甜的花粉和乳汁。你对夏风说,轻轻地吹吧,让土地也能吻到一点清香荷  相似文献   

11.
滩地杨树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在编制洞庭湖滩地杨树立地指数表的基础上,根据影响杨树树高生长的立地项目的选择和类目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应用数量化理论I,编制出滩地杨树数量化地位指数得分表,旨在为滩地有林地和无林地的杨树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统一的标准,为滩地杨树造林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经检验其精度较高,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杨树修枝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树修枝是杨树速生丰产后期经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本文综述了修枝对杨树生长、材质以及林下经济的影响。修枝对杨树树高、材积生长量的影响因树种、立地、修枝强度的不同规律不同;修枝会降低胸径的生长量,提高萌枝数量,但可以提高材质。修枝对材质的影响表现在尖削度减小、节子减少、形数和形率增加等。修枝可以增强林下作物光合作用,促进林下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实践中,修枝强度、起始年龄、修枝季节应因树种而异。目前,对于杨树修枝的研究多为短期的、单方面的,系统综合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福建省桉树调查的资料,对影响桉树生长的主导因子进行等级划分,建立数量化地位指数模型,编制数量化立地质量评定表。该表不仅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而且精度高,为福建省桉树选择理想造林地提供了依据,对促进桉树的栽培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全省杨树主栽品种混系造林的生产实际以及南方型杨树品种(品系)间高生长过程的相似性,利用31块标准地优势木树干解析资料,把方程lgH=0.730+0.6011lgA作为导向曲线数学模型,编制了湖北省南方型杨树立地指数表。该表对于指导杨树的分类经营、定向培育,以及配套经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树高生长过程与南方型杨树相似的其它杨树品种(品系)也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安徽沿江洲滩地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沿江洲滩地调查57块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龄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型杨树人工林标准地.根据各林分优势木材料,选用公式H=0.374 155 3.037 824A-0.091 17A2作为树高导向曲线数学模型,编制了安徽省沿江洲滩地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该表对安徽省沿江地区杨树定向培育、丰产栽培、生长预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UAV高分影像的杨树冠幅提取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无人机高清影像为数据源,结合样地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杨树冠幅提取及其与胸径和林分蓄积量的相关性,为无人机森林调查技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及实地调查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法,对杨树林木冠幅进行分割与提取,通过实地测量数据建立冠幅-胸径模型,利用一元材积表计算样地蓄积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精度检验。[结果]影像分割效果良好,但提取得到的冠幅比实际值偏小,研究区最适宜的杨树冠幅分割尺度为10,平滑度0.1,紧致度0.5。杨树冠幅与胸径建立相关模型,其中一元线性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为0.75。通过模型计算的样地蓄积与实测样地蓄积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 sig=0.0580.05,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面向对象法,通过无人机高分影像能自动分割并提取了杨树林木冠幅信息,提取效果良好;利用影像提取林木平均冠幅,通过冠幅-胸径相关关系模型得到林木胸径,进而推算林分蓄积的方法可以满足森林资源调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方面的数表陈旧,一直沿用苏联20世纪60年代初编制的通用地位级表(不分树种和地区)之现实,本文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复查固定样地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奥期本(Osborne)和舒马切尔(Schumacher)法,试编了秦巴林区栎类天然萌生林地位级表,其相关系数在0.95以上,表明所选生长函数的形式基本符合栎类的生长规律。文章还探讨了秦巴林区树种地位指数表和苏联萌生林地位级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立地质量,用155块油松人工林标准地,用三个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最后选定用模型1gH=0.1429+0.51531gA编制地位指数表,基准年龄为25a,用变 异系数法导出6,7,8,9四条地位指数曲线。经用相关指数检验和优势木解析木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该地位指数表适用于晋中东部册区的油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19.
杨树新品种生长性状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性状生长性状间相关表明,6个变量之间具有高度的遗传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变幅在0.710212~0.999434;通径分析表明:对材积起首要作用的树高和胸径均具有直接的正作用;逐步回归表明:树高和胸径对单株材积贡献最大,决定系数0.97828,可作为杨树遗传改良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西部地区小叶杨人工林成熟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小叶杨林地地位质量的划分 ,编制了标准木树干解析表 ,人工林地位级表和立地条件分类表 ;并据此确定了小叶杨的各类成熟龄。为小叶杨近、成熟林地的经营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