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在凌海市实施,即保护性耕作技术,它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保护性耕作技术由4个部分组成,其中秸秆残茬覆盖技术是主要一项技术。凌海市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保护性耕作实验项目,2004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通过几年来的推广实践,它的优越性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本文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张晶 《现代农业》2013,(5):56-57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通过机械化手段以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化学除草和深松技术为核心,以减少土壤耕作次数,降低生产成本,避免水土流失,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优点是:一是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秸秆残茬覆盖、秸秆残茬处理等环节详细论述了保护性耕作农田秸秆残茬管理技术,对我国当前保护性耕作实施地区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是指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耕作,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必须取消铧式犁耕翻,这是保护性耕作的首要特征;②免耕或少耕播种,尽可能少动土(即使是播种时也要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③播种时必须要有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秸秆全部还田或高留茬(畜牧业发达地区可高留茬),秸秆还田量要在30%以上,播种后秸秆覆盖率不低于30%。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常规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并利用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深松、免耕播种、控制杂草及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等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耕作技术,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在当今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本试验历时2年,对秸秆残茬覆盖深松免耕播种、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和传统翻耕播种3种模式进行对比,测定每种模式下的土壤含水率、秸秆残茬覆盖率、出苗率、地温、冬前分蘖率、返青分蘖率、作物产量等性能指标,从数据层面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增效机理,以期总结出一套适合庄浪县地形地貌、种植制度的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薛英会 《农业科技通讯》2010,(8):126-126,216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种植方式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它是指通过机械化作业,将秸秆或作物残茬覆盖在地表上,实施免耕播种,用农药控制杂草生长和防治病虫害。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以免耕或者少耕代替传统的铧式翻耕,避免细碎表土遇风起尘,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以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代替传统的裸露休闲,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利用根茬秸秆固土、保护土壤,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免少耕播种,合理深松,用化学药物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尽可能减少田间的耕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主要内容是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化学防治杂草和病虫害、合理深松,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该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主要技术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秸秆及残茬覆盖、杂草及病虫害控制与防治、深松四项内容。该技术具有保水、保肥、保土作用。其技术能增加了土壤入渗能力,提高了雨水利用率,明显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本文就如何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常规地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耕作,并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等作物残茬覆盖在地面,尽量减少耕作,最好免耕或少耕,来减少对土壤的搅动量,增加地面粗糙度,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种现代耕作技术,它运用农业机械的作用完成了玉米从种到收的保护性耕作。本文从保护性耕作优势入手,通过分析玉米保护性耕作所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推广措施,希望对研究玉米保护性耕作有所帮助。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国内外都比较受推崇,是比较现代、先进的耕作技术,它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它是将作物残茬覆盖在地表,来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抗旱能力的一项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锐 《现代农业》2010,(6):22-23
保护性耕作被农民称之为"懒汉种田法",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5.
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是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秸秆残茬覆盖地表达到保护土壤、减少降水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径流,从而大面积控制土壤水蚀的发生和无效水分的蒸发,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此项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保证种子发芽既可,并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及病虫害。它不仅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还是实现节本增收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分析常见的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如秸秆覆盖技术、免耕少耕耕作技术、等高耕作技术等,并对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为广泛推广该项技术奠定基础,旨在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效益。按照国外的定义,保护性耕作是指利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的程度,同时利用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而按照我国农业部所给的定义,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更、秸秆覆盖及等高耕作等措施,达到保护耕地,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土流失的一种措施,以  相似文献   

18.
<正>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和应用优势1.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保水保土、免耕少耕、防治土壤侵蚀,包含了免耕播种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深松技术、杂草控制技术等,在操作措施上融合了残茬覆盖、生物覆盖、作物轮作,可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解决土壤失墒严重、耕层变浅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玉米单产,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中,作物秸秆的残茬覆盖面积需要达到耕地总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采用机械化手段将大量秸秆残茬粉碎还田并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它具有保土、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的效果。笔者经过10多年的试验研究和效果监测,认为高茬覆盖模式、碎杆少耕覆盖模式及整杆覆盖模式适合北票市种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丽 《农技服务》2003,(10):57-57
<正> 旱地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以免耕为主要内容、被相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懒汉种田”的耕作模式。 旱地保护性耕作与强调深翻,深松、加深活土层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迥然不同,它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耕作,将作物秸秆残茬留于地表。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尽量不翻耕,留下秸秆残茬覆盖田面;使用茬地播种机播种,随种子播种深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