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双肌臂大白猪生长性能及胴体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新引进双肌臂大白猪的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公猪为908g,母猪为778g,达100kg体重公猪较母猪缩短14天,80-120日龄体重30-70kg阶段生长最为迅速,同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头腱肌发育突出,轮廓清晰,外形呈现出优美的哑铃状的双肌臂,但121-150日龄体重达80kg以上时,生长速度减缓,体形发生变化,双肌臂特征渐不明显,屠宰测定结果表明:胴体肉色鲜红,大理石纹较为明显,胴体瘦肉率达65%,未发现PSE和DFD肉。  相似文献   

2.
南昌白猪选育至第7-8世代时,于2000年引进加系双肌臀大约克公猪与南昌白猪杂交,以改善南昌白猪后躯的丰满度。南昌白猪导入双肌臀血缘后8世代母猪头胎产仔数9.18头,产活仔数8.30头,初生窝重9.6kg,20日龄窝重31.14kg,60日龄窝重115.15kg;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7.37kg,日增重633.27g,三点均膘2.23cm;肥育测定日增重606g,屠宰测定瘦肉率61.63%,肉质优良。通过导入双肌臀大约克种猪血后,在生长发育、胴体性状等重要经济性能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了2002—2010年瑞典长白猪1278头公猪和2426头母猪生长肥育性能,结果表明,达30kg体重日龄、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公猪分别为70.07d、151.01d、9.34mm、878.51g和2.32,母猪分别为71.94d、153.11d、11.18mm、874.28g和2.39。说明瑞典长白猪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4.
湘白猪是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推广的良种猪,此猪种具有生产性能好、遗传稳定、耐粗饲、产仔多、生长快、瘦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母猪窝平均产仔12~12.5头,育肥猪180日龄体重达90kg,胴体瘦肉率57.5%。以湘白母猪为母系与引进的杜洛克公猪杂交配套生产的杂优商品猪在中等营养条件下,生后160~170日龄体重达90kg,育肥期日增重700g以上,料肉比为3.0∶1~3∶2,胴体瘦肉率60%~63%,比三元普杂商品猪瘦肉率高5~7个百分点,现已在湘大面积推广,部分还推广到广东等地。(晓李)  相似文献   

5.
新老美系杜洛克猪生长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初始重为20kg左右的新、老美系杜洛克猪各12头进行肥育试验,体重达90kg左右结束,之后进行胴体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新美系杜洛克猪日增重770g,老美系杜洛克猪日增重728g,差异极显著;不同性别日增重为公猪813.4g、母猪698.1g、阉公猪813.7g,母猪与公猪、阉公猪日增重差异极显著,而公猪与阉公猪日增重仅差0.3g,差异不显著;瘦肉率新美系杜洛克猪64.21%,老美系杜洛克猪61.17%,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双肌臀大白猪生长速度遗传力估计及选择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利用mtdfreml软件包估计双肌臀大白猪达100kg体重日龄和平均日增重这2个代表生长速度性状的遗传力。具体步骤是先用sas软件包对固定效应进行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检验,而后确定固定效应的水平数,最后用mtdfreml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得出双肌臀大白猪达100kg体重日龄和平均日增重2个性状的遗传力估值。结果,双肌臀大白猪达100kg体重日龄和平均日增重2个性状的遗传力估值分别为0.06和0.29。并提出了这2个性状在实际育种中的注意事项。这对于双肌臀大白猪的育种实践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温氏长白猪生长性状的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农温氏水台原种猪场4个年度(1999~2002)共5720头长白猪进行生长性能的测定。分析的主要性状有达100kg体重日龄(DAYS)、平均日增重(ADG)和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FAT)。通过4年的选择,性状DAYS、ADG和FAT的表型趋势变化公猪分别为-15.12d、84.79g和-0.67mm,母猪分别为-8.93d、49.87g和0.66mm;ADG和FAT遗传趋势变化公猪分别为14.38g、-0.13mm,母猪分别为18.93g、-0.04mm。结果表明对生长性状的选择有明显效果,其它性状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性别对关中黑猪胴体性状、肉品质以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选用10头体重为(6.34±0.14)kg的关中黑猪,公、母各半,公猪在7日龄阉割,使用商品日粮分栏饲养至100 kg左右屠宰,试验历时8个月。结果表明:去势公猪的平均背膘厚和胴体肥肉率显著高于母猪,而胴体瘦肉率、皮率和骨率极显著低于母猪;去势公猪的pH24、亮度、红度、黄度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母猪,大理石花纹显著优于母猪;去势公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细胞面积极显著低于母猪,而皮下脂肪细胞面积极显著大于母猪;去势公猪成脂基因PPARγ、aP2和SCD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母猪,而脂解基因ATGL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母猪。以上结果表明,关中黑猪去势公猪的肉品质优于母猪,但胴体品质低于母猪,去势公猪脂肪含量高于母猪与其成脂能力强和脂解能力弱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2009年测定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仔猪0~28日龄时体重、体长的相对生长速度随着周龄增加逐步变慢;同期相比,体重的相对生长速度要大于体长。育肥猪50~80kg体重阶段日增重较25~50kg及80~100kg两个阶段要大。后备种猪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的大小顺序均为:大约克猪杜洛克猪长白猪。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哺乳期背膘损失与其胎次、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1):53-55
对鲁西黑猪原种场初生至8月龄的31头公猪和62头母猪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在不同生长阶段屠宰后进行组织器官的分离测定。结果表明:鲁西黑猪体重和体尺等指标在4月龄前公、母无显著差异,5月龄后母猪体重和体尺逐渐大于公猪。增重高峰公、母猪均在5~6月龄。胴体组织早熟顺位为骨骼—皮肤—肌肉—脂肪,体躯各段早熟顺位是四肢—头—腰—腿臀—颈胸。鲁西黑猪不同器官的早熟性反映了其生长发育的内在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杜洛克猪对梅山猪生长育肥性状的改良效果,选择杜×梅杂交一代猪48头(26公、22母),测定体重20~100 kg阶段的平均日增重、体长、体高、屠宰率、胴体瘦肉率、后腿比例、眼肌面积等。结果:阉公猪的全期日增重为(622.30±20.93)g/d,比阉母猪的低18.2 g/d,阉公猪的全期饲料转化率为2.92∶1,比阉母猪的多0.27;宰前体尺中,阉母猪体长、体高和腿臀围均高于阉公猪(P0.01),不同屠宰体重组所测定的体尺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体尺随宰前体重的增加而增加;阉母猪的胴体指标优于阉公猪,不同屠宰体重组大部分胴体指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杜×梅杂交一代商品猪宜公、母分栏饲养,其出栏体重控制在90~95 kg为宜。  相似文献   

12.
法系大白猪     
1.产地及特点:法系大白猪原产法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其主要特点是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产崽较多,胴体瘦肉率高。2.体型外貌:大白猪体格大,成年公猪体重260~350千克,成年母猪240~300千克。体型均匀,耳直立,鼻直,颜面略凹,四肢较长。被毛白色,双肌臀,后躯丰满。3.生产肥育性能:母猪7~9月龄、公猪8~10月龄身体发育成熟。母猪平均妊娠时间115天,发情周期18~22天,发情持续期3~4天,母猪初产崽数8~10头,经产母猪产崽数10~16头。仔猪增重速度快,省饲料,对饲料营养要求严格,生后6个月体重可达120千克左右。胴体瘦肉率64%~65%…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使用奥斯本种猪性能测定系统收集鄂通两头乌猪30头公猪和60头母猪从出生到公猪220日龄和母猪200日龄体重,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拟合出体重最优增长曲线。结果显示:鄂通两头乌猪体重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绝对生长量随着日龄增加不断增大,达到高峰后开始降低,公、母猪的增重高峰分别在140~160日龄和120~140日龄。同时,鄂通两头乌猪在生长早期的相对生长率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稳。3种非线性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any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猪体重增长曲线(R2>0.92),综合分析得出Gompertz模型更符合鄂通两头乌猪生长过程中的体重变化,在其拟合的生长曲线中,公猪和母猪的拐点日龄、拐点体重、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32.0 d、54.45 kg、599.0 g和120.1d、48.96kg、592.4g。本研究探索了鄂通两头乌猪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评价猪的生长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仔猪断奶体重的均匀性对阉割公母猪保育和育肥期生长性能、屠宰均匀性及胴体特性的影响。试验选择640头三元杂交猪,试验分为两个阶段:保育阶段(7.5~27.3 kg)和育肥阶段(27.3~130.5 kg),采用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以仔猪断奶体重均匀性和性别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2×2因素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在保育阶段,断奶体重均匀高的猪饲料效率较均匀性低的低(P 0.05)。阉割公猪较母猪显著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P 0.05)。在肥育阶段,断奶体重均匀性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 0.05),但阉割公猪较母猪有提高采食量和饲料效率的趋势(P=0.08)。阉割公猪较阉割母猪显著提高了后腿肌和肩肌的鲜重、未修剪和修剪体重(P 0.05)。结果表明,按照断奶仔猪体重的均匀性对其进行重新分组,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质量无显著影响,阉割公猪和母猪的生长性能、背膘厚度相似。  相似文献   

15.
不同屠宰体重美系杜洛克母猪胴体肉质性能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1年从美国引进杜洛克原种第二代种猪群中随机抽取28日龄48头杜洛克母猪,并保育至70日龄,体重达33kg,在生长到肥育阶段饲喂含DE 13.39 MJ/kg,CP 18%~16%的饲粮.分别在100kg、120 kg、150 kg体重级别从48头母猪中随机选择12头(4×3,每个体重级别4头)进行屠宰,检测体重和日龄对胴体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重从100kg增至150 kg时,瘦肉率从66.8%显著降至62.4%,即使在150kg体重,瘦肉率也完全符合市场需求.然而,板油和花油的增加值得注意.此外,肌内脂肪,体重120kg、150kg(3.32%、3.69%)高于100 kg(2.86%).这个结果提示,随着体重增大肌内脂肪提高而改善肉质,但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NRC(1998)生长模型的参数对中国杜×长×大生长育肥猪的适用性并确定其氨基酸需要量,试验选用体重约20kg的杜×长×大公猪和母猪各27头,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了20~35、35~50、50~80、80~100kg阶段猪的生长性能、无脂瘦肉生长指数,并预测其氨基酸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的全期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分别为782、2147g/d和2.739;试验猪全期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为312.1g/d;体蛋白沉积动态模型为公猪Y(g/d)=74.588 1.5375BW-0.0104BW2(R2=0.9085);母猪Y(g/d)=77.753 1.4617BW-0.0119BW2(R2=0.8375);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模型为公猪Y(mg/d)=8951 184.5BW-1.25BW2 36BW0.75;母猪Y(mg/d)=9330 175.4BW-1.43BW2 36BW0.75。  相似文献   

17.
利用mtdfreml软件包估计双肌臀大白猪达100kg体重日龄和平均日增重这两个表征生长速度性状的遗传力。具体步骤是先用sas软件包对固定效应进行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检验。尔后确定固定效应的水平数。最后用mtdfreml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得出双肌臀大白猪达100kg体重日龄和平均日增重两个性状的遗传力估值。这对于双肌臀大白猪的育种实践将起到一不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这两个性状遗传力估值的比较,验证了平均日增重较达100kg体重日龄在猪的育种实践中能更好的代表生长速度,更快的提高育种进展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永新加系种猪选育与配套组合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经6世代选育,大约克体重达100kg背膘厚为12.7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59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1.4头,窝均产活仔数10.8头;长白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为12.5mm,30~100kg的平均日增重为82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1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3头,窝均产活仔数9.9头;杜洛克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12.5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4g,料重比2.3,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2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2头,窝均产活仔数8.5头。3个品种胴体瘦肉率在65%以上。加系种猪适应强,在广西高温高湿条件下具有较强优势,其体形好,四肢粗壮,后躯丰满,繁殖力强,生长快,耗料低,健康程度高,肉质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选择59头高原瘦肉型猪,断奶后每个血统选用5~6头公猪为一组,经育肥达90 kg体重屠宰,测定其胴体性状和胴体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全期日增重均在500 g以上,但各世代有差异.其胴体品质较之互助猪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生长肥育猪胴体品质和瘦肉生长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NRC( 1998)生长猪营养需要模型 ,进而建立我国生长猪营养需要模型 ,本试验在较高营养水平下研究测定了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瘦肉生长指数。全期试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下 ,公、母猪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公猪日增重有高于母猪日增重的趋势。胴体品质上 ,公、母猪热胴体重、瘦肉重、背脂、瘦肉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通过测定热胴体重、最后肋背脂得到瘦肉生长指数为 :去势公猪 2 78g/d ,母猪 2 82g/d ,公母平均 2 81g/d。通过测定热胴体重 ,第 10肋背脂、第 10肋眼肌面积得到的瘦肉生长指数为 :去势公猪 2 56g/d ;母猪 2 72g/d ;公母平均 2 64g/d。将瘦肉生长指数、温度、饲养密度等参数输入NRC( 1998)模型得到的营养需要量估测值有一定实际意义 ,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有待进一步评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