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40种木本植物水分逸出强度与燃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水分逸出强度与含水率,绝干比重相关分析认为,水分逸出强度为木本植物生评价的独立因子和重要因子。应用水分逸出强度和含水率两个因子,对40种木本植物的燃烧性分析后认为;化香,山桐子为难燃性乔木胡颓子,火棘为难燃性灌木。  相似文献   

2.
植物水势是植物水分生理研究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作者对植物水势的研究与应用状况进行了综述,提出利用植物水势,结合气孔导度、相对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对我国主要物种,特别是森林树种的等水/变水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为确定合理灌溉指标、人工林营造及生态系统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P-V曲线的制作及其在树木抗旱性研究中运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北方地区优良抗旱造林树种P-V曲线的不同测定、绘制方法及如何更好地运用P-V曲线研究植物体内部水分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证实P-V曲线所得部分水分参数与植物的抗旱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以作为鉴别植物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P—V曲线的制作及其在树木抗旱性研究中运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北方地区优良抗旱造林树种P-V曲线的不同测定,绘制方法及如何更好地运用P-V曲线研究植物体内部水分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证实P-V曲线所得部分水分参数与植物的抗旱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以作为鉴别植物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木蓼属6种植物7个主要水分关系指标的生理意义,并对这些种进行了耐旱性排序。结果表明:蒸腾强度、水势、水分饱和亏和持水力4个指标可综合反映该属植物的水分代谢过程;束缚水和自由水比,相对含水率和细胞液浓度三指标可粗略反映该属植物水分与物质的比率关系。6种植物耐旱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布尔津木蓼、拳木蓼、刺木蓼、额河木蓼、东北木蓼、沙木蓼。  相似文献   

6.
对以灌木为主的沙地植物水分生理特征及其研究内容、方法进行了简述。沙地植物耐旱性评价指标由植物形态解剖学特征向生理生化特征发展。研究表明,不论是形态解剖学表现,还是水势、蒸腾等其他水分生理表现,沙地灌木都有着适应干旱条件的特点,并通过多种途径达到避旱的目的。传统理论和方法仍有许多应用。SPAC理论为人们系统地定量研究水分的运输及能量转换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这一理论提出的各种尺度上的动态研究和模拟方法在干旱区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7.
物候现象与森林防火密切关连。各种物候现象、气象指标与森林防火有密切关系。我们从一九八二年秋开始进行森林防火物候观测,共观测植物和动物三十三种,并将物候资料与相关的气象因子资料,同防火工作相结合,编制成《护林防火自然历》,用于指导护林防火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水分利用特征研究领域,以δ^13C值和△值为分析指标的稳定同位素技术以其快速、简便的特点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测定林木的δ^13C值来鉴定林木水分利用效率应用于遗传育种和节水生理方面的研究是目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碳稳定同位素,虽然是由遗传控制的,但环境效应仍然存在,光照和水分的可利用性是控制植物叶片δ^13C值的主要环境因子,影响上述2个因子的其他环境因素则会对δ^13C值产生间接影响,研究环境对δ^13C值的影响对于我们了解不同树种的水分利用特点,并根据生境选择合适的树种具有指导意义。与在作物上应用相比,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林木上应用还处在探索时期,进一步加强对碳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提高育种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雄 《内蒙古林业》1995,(10):14-15
浅谈生物防火张雄生物防火是利用生物间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对火的不同抗性,不同植物群落不同的燃烧性及不同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对森林植物燃烧性的影响,开展的森林防火工作,其意义在于通过生物手段达到森林防火的目的。具体作法是,营造防火林带,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渗透压和毛细现象的定量研究表明:在植物体内水分运输过程中,毛细上升只能说明小型植物水分向上移动的范围,而对高大植物(几十米高的大树)来说,渗透压起重要作用。植物生理学中认为,植物体内水分上升的动力来自“根压”和“蒸腾拉力”。“根压”的产生是由于植物细胞内存在着渗透压,“蒸腾”则是由于植物顶部水势高,而顶部大气水势低,致使水分向上渗透而产生拉力。因此,在植物体内水分运输过程中,可认为渗透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梭梭、杨柴与沙地水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广大沙区干旱缺水的生态环境,对多数植物的生长造成威胁,也是形成沙区植被稀疏种类单纯的根本原因。因此,搞清沙地水分状况与植物水分生理动态、对探讨植物的耐旱性,选择其最佳的水分生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1980年开始,在磴口实验局选用生长在半固定沙地上的沙生灌木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杨柴(Hedysarum mongdicum)进行沙地水分及主要生理指标综合研究,为今后沙区大面积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PV技术对油松、侧柏等8种针叶枝的抗旱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测定植物的某些水分参数,8种针叶树抗旱性排序为:侧伯〉油松〉杜松〉圆柏〉云杉〉柳杉〉雪松〉水杉,要全面研究植物的抗旱性,应在SPAC系统中研究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及解剖学特点。  相似文献   

13.
干旱地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一直是困扰国内外林业界的一个难题,其中影响成活率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对国内外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一些早期研究工作,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与内涵的发展给予了追踪,进而重点就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及技术方法、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方法的发展和改进以及今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阐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我们利用科罗拉多西北地区Piceance流域半干旱地的植被测试了有关竞争与非生物胁迫关系的几种假说,研究了3种灌木、2种乔木。根据坡度、坡向和海拔,我们计算了每个地点的非生物水分胁迫的几个指标。竞争是用相邻植物间距与树冠面积之和的回归来测定的,回归曲线的斜率(如果回归关系显著且是正的)表明竞争的强度,其决定系数(r2)度量了相关植物之间竞争的重要性。在大多数地点我们分析了所有供试植物的竞争,但限于某两种植物间的组合,在乔木组合中,竞争强度的差别不明显,而就竞争的重要性而言,3种灌木中的一种组合及乔木3种组合有显著的差别是存在的。竞争强度及重要性与各种非生物水分胁迫的任何指标没有显示出任何一致的关系,由此水分胁迫与竞争之间不存在假设的关系,我们的数据也说明竞争强度和重要性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这支持了我们的假说,即竞争强度和重要性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15.
沙区五种珍稀濒危植物水分生理指标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测定沙区5种珍稀濒危植物的水分生理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抗旱性,意在探讨适应干旱环境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矮沙冬青保水能力与吸水能力强,对干燥炎热的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银沙槐蒸腾强度大,失水快,但吸水力强,补偿水分快;裸果木通过强的保水力适应干旱;绵刺以强的吸水力和抗脱水力适应环境;准噶尔无叶豆以体内水分自我调节作用适应大气干旱。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93种树种的枝为试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可燃性气体逸出百分率及其变化的测定表明,可燃性气体逸出百分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符合v=abx模型,并且在240℃条件下可燃性气体逸出百分率变化幅度大,可燃性气体逸出相对于150℃、190℃明显,用此指标选择抗火树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单株平衡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孙长忠  黄宝龙 《林业科学》1996,32(4):378-381
单株平衡法的建立孙长忠,黄宝龙(西北林学院林学系杨陵712100)(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关键词黄土高原,蒸腾量,蒸发量,单株平衡法,单株平衡方程,蒸发偏量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分因素对植物生长及生存具有强烈的限制作用。研究植物生长与环境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生物防火林带主要是充分发挥自然力的怍用,利用森林植物之间的抗火性与耐火性的差异,以含水量高的树种组成的林带来阻隔林火的蔓延,防止易燃森林植物的燃烧,减少火灾的损夫,提高林区防火控制能力,达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水分利用效率概念和测定方法的发展、水分利用效率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外在和内在影响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背景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关系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最后分析了今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生物防火林带结构模式的研究,对泰顺县火灾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后,研究和分析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植物种类的抗火性、耐火性和燃烧性,筛选出用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植物种类,并进行生物防火林带造林试验、结构与配置、造林规格及位置的研究.试验表明,由乔木-亚乔木-灌木构成复层结构,配置境界、主、副防火林带,结合山脊、山谷位置的防火林带,能达到理想的生物防火效果;对木荷、杨梅、茶叶等17个树种进行枝叶含水量和抗燃时间的测定的结果表明,杨梅、木荷、女贞、山杜英、甜槠、广玉兰、红花油茶、油茶、茶叶等树种可选为生物防火林带造林,其防火和阻燃性能比较理想.开展生物防火林带造林,经检查造林保存率与成活率均在85%以上,幼树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