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武威市环保局的检测资料为依据,将城镇化对该区地表水质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本区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地表水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并就本区地表水质量恶化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与措施,最后指出适当的城镇化对绿洲水资源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期鄂尔多斯沙化的气候因素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以鄂尔多斯历史时期气候波动对沙化进退过程影响为主线,提出了本区沙化孕育的环境不仅是冷干时期,而在暖干时期沙化也会发展。人类活动是沙化进退的诱导和加强因素,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为活动的的加剧,本区沙化有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农业持续综合发展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资源丰富,但自然降水馈乏,资金短缺和劳动力素质低下。针对本区特点,开展了以提高自然降水生产潜力为核心的种植业务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提高饲养效益为核心的农牧结合技术体系和“两高一优”持续农业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确定适宜品种,最佳播期,科学经济施肥,保证合理密度和伏前深度中耕等五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确定了玉米在本区的主栽作物地位。在畜牧业方面,通过牛羊品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1429-1900AD中,青海东部的旱灾、冰雹、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数量和频率显著增多,明显分为两个时段,在1429-1709AD,相对平稳,在1709-1990AD,自然灾害发生数量和频率骤增,旱灾、冰雹、洪灾发生的频率分别较前一时段增加了1.9倍、8倍和17.6倍,洪灾的增长最快;相关分析表明:从1429-1900AD,本区人口数量和冰雹、旱灾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594,屯田垦殖与洪灾相关系数达0.967。明清以来,青海东部大量的人口增长、和垦殖活动,改变了区域的LUCC状况,是致使本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发现因此气候变化对本区的自然灾害有影响,尤其是对旱灾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占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一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又是我国的资源宝库。当前,无论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还是就社会经济状况而言,本区的资源优势异常突出,但也有不少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随着四化建设的深入进展,这里已经成为我国亟待开发的地区之一。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本区总面积310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8亿亩,占全国耕地总数的13%;森林6.7,亿亩;草地35.4亿亩;人均耕地4亩,人均草地30亩,而全国人均耕地仅2亩,人均草地也只有5亩;本区还有可垦荒地3.5亿亩,可利用的放牧草地10亿亩,堪称我国土地资源的“后备库”。本区光热资源:光照时数多,每年日照总量2500—3000小  相似文献   

6.
甘肃中部地区雨水蓄集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雨水蓄集利用机理,降水特征及雨水利用状况分析,结合本区开展“121”雨水集流情况,论述了雨水蓄集利用技术对该区农村不仅解决了300万人的饮水问题,而且成为农业经济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盐渍化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详细地叙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盐渍化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其分布规律;(2)从化学机制上对本区盐渍土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3)从本区的几种积盐过程出发分析了盐渍土形成的原因;(4)对本区的盐渍土改良利用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石羊河流域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最东部,是古代沟通西域的咽喉要道,“丝绸之路”必经地区,灌溉农业有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本区灌溉农业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武帝时期。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二次出击河西匈奴,为防止其卷土重来,采取了设郡、徙民、军屯等措施开发河西,灌溉农业开始发展。由于这里是干旱地区,“地尽水耕”,“非灌不殖”,“水贵胜金”,“朔方、西河、  相似文献   

9.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毛乌素地区沙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历史时期毛乌素地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沙漠化过程的综合分析认为,历史时期毛乌素地区的沙漠化呈逐渐加速的趋势;唐朝之前本区沙漠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控制,之后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不论是冷湿还是暖湿气候,良好的水分条件总是有利于沙漠化的逆转,而农业活动总是会造成沙漠化的扩展。今后本区的沙漠化是扩展还是逆转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变暖对毛乌素地区降水量的影响以及农业和牧业所占的份额。  相似文献   

10.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区的一部分,存在着诸多环境问题,其中以土地沙漠化问题最为突出,要保护和改善其生态环境,首先要防治土地沙漠化。在实地考察及沙漠化图件编制工作基础上,本文对沙漠化土地指征确立、类型划分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根据对本区各种类型沙漠化土地量测的结果,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860.9km ̄2,按沙漠化发展程度,本区可划分轻度、中度、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530.5km ̄2,752.8km ̄2,578.6km ̄2。根据地表物质组成的不同,本区可划分为砂质和砂砾质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916.4km ̄2和944.5km ̄2。从分布规律看,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尤以雅鲁藏布江宽谷段的面积分布最大,并从河谷的江心洲延续至山前冲洪积扇及山坡等不同地貌单元上。同时,文章对本区非沙漠化土地及潜在沙漠化土地问题作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滨州地区常年的棉花种植面积 6万hm2 左右。近年来 ,随着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 ,棉铃虫的抗性不断上升 ,人们开始普遍种植抗虫棉品种 ,本区主要为菏棉 1号和中棉所 2 9号。由于受气候及抗虫棉自身的影响 ,本区 1 999年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严重。据调查 ,病田率 50 %左右 ,病株率 4 0 %左右 ,严重地块 90 %以上 ,造成棉花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从而降低了棉花产量和品质。1 症状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凋枯病、红叶枯病、死花棵 ,是棉花生长期的重要病害。据调查 ,红叶茎枯病在本区 7月 1 0日始见病株 ,花铃期为为害盛期 ,叶片大量枯焦死亡。发…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加兴地区系我国毛竹重点产区之一。1970年突然暴发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为害毛竹。1972年以来,日趋严重。据1976年加兴地区的安吉、长兴、吴兴、德清四个县统计,被害毛竹达40万亩,当年新竹枯死250万株。竹织叶野螟,群众称为“竹螟”、“竹苞虫”。此外,本区尚有竹绒野螟Crocidophora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农业的气候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分不足是限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地农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等农业气候因子的动态分析,发现5、6月间降水低谷与7-9月丰水季交替重复出现是本区正常的天气现象。这一降水低谷引起土壤水分低值槽现象,造成夏粮作物的“卡脖旱”,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4.
西藏山南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南地区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土地沙漠化强烈发展的地区之一。研究表明,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宽谷大面积河滩地中存在的大量沙源以及本区稀少的林地植被,加之本区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为本区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长而导致的草场严重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垦荒又加速了本区沙漠化的发展。在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下,本区沙漠化土地将以平均每年约4000公顷的速度扩展,预计到2000年和2025年,山南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将由目前176000公顷增加到200000公顷和296500公顷,分别比目前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3.6%和68.5%,使人类经济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变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新疆喀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粮棉基地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区内有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两大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是径流量年内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相对短缺,限制了本区工农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阐述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的埋深、富水性及水质变化规律的同时,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结合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开发利用本区地下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对农业环境地质状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特点,从农业发展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本区农业发展对环境地质系统状态的影响方式和具体表现,总结了该系统状态变化的基本历史规律,对本区各类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机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正确认识和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以农牧业为主体的区域性综合开发,是国家“八五”和十年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对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以科技为先导和依托,是进行综合开发,提高投资效益的必然要求。根据当地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推广先进造就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加强科技教育,充实科技力量,以充分利用本区自然和社会资源,促进农村生产要素最佳配置,提高农村各业技术水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改  相似文献   

18.
作物生长模型ALMANAC的验证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作物生长模型ALMACNAC的结构和功能,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修订,验证了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用性,该模型可用于本区作物生物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最后,指出了模型在探查资源生产潜力,优化作物栽培方案和研究环境变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地处黄士高原北部,面积计有16万多平方公里。本文分析了该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特点,历史上人类开发本区资源所诱导成的一系列环境退化问题,特别是广泛而严重的沙漠化问题。指出了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半干旱草原地理系统中,现状沙漠化及其它环境退化问题对开发本区地下能源及交通建设中的影响。探讨了目前及将来交通能源开发中所要造成的以沙漠化为特色的一系列环境退化问题。最后,提出了交通能源开发中沙漠化防治之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基础上,重点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上分别分析了这些河流序列内部结构特征,通过分析初步认为本区河流水量是基本稳定的,各河流的年径流序列基本呈独立随机序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随机模拟模型,从而为模拟本区河流径流变化规律,以及本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