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福建省长汀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  万军伟  黄琨  肖攀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192-196,201
长汀县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等,其中以滑坡为主。多数地质灾害点个体规模小,稳定性差,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分布的特点。该文主要阐述了长汀县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详细地分析了长汀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得出了以下结论:地形地貌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在主要控制因素;地层岩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是其形成的内在主要控制因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同时,提出了监测、避让搬迁、工程治理等防治措施,为当地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西陵峡水田坝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斜坡结构、岩性特征、分布高程、地形坡度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运用统计学进行梳理分析。[结果]研究区发育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危岩)和不稳定斜坡,其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且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度300~800m的区域,坡度20°~40°斜坡区域,并沿主要构造、断裂呈条带状发育;绝大多数灾害发育在侏罗系蓬莱镇组(J3p)、遂宁组(J3s)和沙溪庙组(J2s)岩性段中,以顺向结构岸坡中发育地质灾害居多;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降雨集中汛期6—9月。[结论]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岸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外在因素为降雨、库水波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3.
桂东南容县地质灾害发育与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为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0a余的详查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地质灾害的发育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4种类型,数量百分率分别为40.57%,26.87%,32.30%和0.26%,规模以小型为主。致灾体多为表层残坡积土,滑坡以牵引式为主,崩塌以滑移式与牵引式为主,不稳定斜坡有坡面局部崩塌型、坡面冲蚀型、高陡型。地质灾害受局地强降雨与台风降雨影响显著,在6—8月集中发生,稍滞后于降雨,具有夏汛突发的特点。地质灾害地域分布呈全县整体分散而部分乡镇高密度聚集的特点,主要发育于低山丘陵地貌区和块状坚硬花岗岩岩组区。沿地质构造带呈局部线状分布,但受地质构造的影响不大。[结论]容县地质灾害发育与分布主要受岩土体类型、降雨与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4.
燕子河流域崩塌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燕子河流域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及诱发因素的基础上,对燕子河流域崩塌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流域内3种主要的崩塌地质灾害破坏模式及演化过程,并选取典型崩塌进行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燕子河流域崩塌地质灾害以岩质、小型、复合式、中低位、不稳定崩塌为主;崩塌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燕子河干流、主要支流河谷斜坡地带及康县—阳坝公路沿线人类工程活动密集的"一路一带"上,时间上主要集中于降雨较为集中的7—9月;崩塌的破坏模式主要有碎裂—坠落式、弯折—倾倒—滑移式、碎裂—滑移式,每种破坏模式经历4个阶段演化后形成灾害;典型崩塌稳定性计算得出暴雨是崩塌发生的主导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康定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岁海  刘爱平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26-229,233
康定县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及滑坡变形体)等。康定县境内现有地质灾害107处,其中滑坡41处、泥石流42处、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和滑坡变形体)24处。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占67.29%,其次为中型和大型,有少量巨型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高山峡谷区和西部高原深谷区,东部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主要沿大渡河两岸及其支流展布,西部高原深谷区地质灾害主要沿雅砻江及其支流展布。在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图幅调查的六盘山镇孕灾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小流域孕灾地质环境背景,是分析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完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性区划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的重要依据。以泾河流域六盘山镇幅地质灾害调查为实例分析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工程地质岩组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的地貌单元和格局较明显地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不同地貌单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等都有差异性,统计表明滑坡主要发育在剥蚀构造丘陵区及低山区地貌,泥石流主要发育在侵蚀中低山区,崩塌主要分布在河谷斜坡地带和断裂带内,地质灾害一般沿地貌边界带密集分布发育,尤其是沿断裂呈线状展布;(2)软弱的泥岩岩组是研究区内主要的易滑地层,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在不同工程地质岩组区间内滑坡面积的多寡与滑坡分布密度相关性不大;(3)区域地质构造不仅控制着区域地层的展布,也控制着区域地质灾害的发育,不同断裂也凸显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建瓯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以便进一步做好建瓯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方法]在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建瓯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规模、分布以及危害性等特征,总结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针对地质灾害的地形条件、地层岩性以及典型致灾土体的土工试验研究,结合对典型灾害点的讨论分析,确定建瓯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土体抗剪强度特征。[结果](1)建瓯市地质灾害以小规模滑坡为主,数量众多,普遍表现为表层堆积土顺基岩面滑塌的发育特点;(2)区内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是由于多期次构造运动导致岩体破碎,易构成不稳定结构面组合,加之表层风化土体抗剪强度较低,在人为切坡及强降雨条件诱发下,导致了斜坡的变形破坏。[结论]建瓯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不合理的切坡易诱发滑坡。  相似文献   

8.
禄劝县位于云南高原北部,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发育,是云南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县区之一。通过地质灾害调查发现,该县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岩溶塌陷等5种类型367个灾点,具有点多面广、群发性、密集性和短时成灾、损失严重的特点。分析地质灾害形成条件,金沙江、普渡河等河流强烈切割形成高差悬殊的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育最主要的基础条件;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寒武系的砂岩、泥岩、粉砂岩等软岩、较软岩类,是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地层;地质构造特别是活动断裂对灾害的发育起控制作用;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地质灾害调查和资料分析,该区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边)坡和崩塌(危岩)。研究了昭觉县地质灾害致灾因素包括内在条件和外部诱发2个方面。县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包括3个方面:空间分布上具区域性、岩土体性、坡度和高程性;时间上具显著的季节性和演变性;地质灾害的威胁程度以小型为主,危险性大和中等的灾害点以滑坡点数最多。并对昭觉县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防灾减灾措施方面应该加强宣传、落实责任、技术研究、科学管理及增加投入等。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13年灵宝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资料,从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方面阐述了灵宝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归纳了灵宝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空间上沿河流、沟谷呈条带状分布,受地形地貌控制,在低山区灾害发育密集,在乡镇人类活动强烈地区较发育;在时间上呈现出在雨季集中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在充分研究区域自然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解译结合地面调查为技术手段,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完成了彭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彭阳县地质灾害主要发育类型为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具有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典型特征;从时空分布规律上来看,彭阳县地质灾害具有条带性与集中性;形成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查明2020年5月25日云南省贡山县“5·25”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为该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灾后应急排查一手资料,在系统收集区域地质及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过程开展了深入分析与研究。[结果] 贡山县“5·25”群发性地质灾害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规模多为小型,主要沿怒江两岸公路沿线分布,滑坡多以浅表层为主,泥石流多以土力类泥石流启动模式为主,地质灾害表现出典型的高位远程及链式灾害特征,滑坡或崩塌发生后进入沟道转化为泥石流的现象极为普遍。[结论] 贡山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需充分考虑高位地质灾害的排查,同时科学评估地质灾害引发的链式效应及其影响区范围;由于境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泥石流发生后会携带大量的漂木冲出,在沟道狭窄处或沟口桥涵处易形成堵塞,对泥石流的瞬时流量会起到放大作用而翻越沟道造成灾害。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堵塞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建议对贡山县城开展大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融合,从源头上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管控,同时提高县城后山已有泥石流防治工程设防等级和标准。  相似文献   

13.
大关县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关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该县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关县滑坡灾害的发育与地应力及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现有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有较大的耦合关系,人类既是灾害的创造者又是灾难的承受者。加强区内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掌握滑坡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及成因,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预警体系,编制防灾预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以便做到有效防灾减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宾川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省宾川县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依据2008年宾川县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的主要种类、发育特征以及在行政区划、地层构造、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为有效预防灾害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泾川县境内黄土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地形、地貌、岩性、植被等影响着灾害的发育和分布,降雨和人类活动是主要诱发因素。在2010年1∶5万地质灾害调查图的基础上,对泾川县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以期为当地地质灾害防治及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兴文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省兴文县地质灾害发育频繁,在对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调查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较长时间的降雨和境内矿产开发是兴文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从而为兴文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延安地区12县1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遥感技术,总结了区内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区内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越小,反之则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越大;植被覆盖类型中林地覆盖率越高的地区地质灾害密度越小,而草地覆盖率与地质灾害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城镇、工矿及交通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占比与地质灾害发育密度之间总体上呈正比关系。该研究对延安地区防灾减灾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受地形、地貌、构造、岩性、降雨、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勐腊县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在2011年地质灾害规划调查的基础上,对勐腊县地质灾害分布、发育、易发性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易发性分析结果划定了灾害防治区划,提出了各分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8种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砂岩外,其余母质上发育的红壤稀土元素总量都低于中国土壤平均含量,其中又以Q2粉砂岩、Q1砂岩、老红沙3种母质的红壤表现最为突出。除了铥、镥和铈外,11种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都低于中国土壤平均含量。广东红壤轻组镧系元素(LREE)和重组镧系元素(HREE)的比值较大,其平均值为15.6。各母质土壤中的Eu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δEu值与中国土壤平均值相接近;而Ce表现出明显的正异常,δCe平均值为1.48,明显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偶数稀土元素含量均明显高出奇数稀上元素。广东红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受母质、成土过程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5—2008年浙江省对全省48个山区县市的泥石流进行了全面调查及评价,查明有42个山区县市共发育过486处泥石流,其中沟谷泥石流347条,坡面泥石流139处。并对泥石流的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泥石流主要有沟谷型泥石流(灾害规模小,危害程度大),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暴雨型泥石流等类型特征。在分布上主要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及降水的控制,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区域,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的构造规律有沿深大断裂发育区域呈带状分布特点。在降水上受梅雨及台风交替控制,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