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酵床垫料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发酵床养猪后发酵床垫料的无害化堆肥技术研究,对垫料堆肥过程中堆肥温度、pH值、电导率、总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养分(有效磷、速效钾)、堆肥腐熟度(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系统中产生的有机垫料经过堆肥化处理后的产物达到了有机肥料标准,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不仅解决了畜禽...  相似文献   

2.
针对规模化奶牛场的粪污处理问题,利用了固液分离技术,对奶牛场内环境治理,尤其是圈舍内的清粪环节进行减量化改进。从技术角度上优化畜舍内的环境质量,从而弥补国内外现有畜禽养殖业中粪污治理模式中的弱项。本文以天津和润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化奶牛场为试验点,对其产生的粪污进行技术化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粪便经发酵、晾晒后可作为奶牛的卧床垫料而重复利用。污水经稀释匀浆后储存于贮水池,在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后,每天的产污水量下降了22%,粪污总量约下降21%。通过技术改进,固液分离处理后的粪污中,总悬浮颗粒物占比降低,污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降低60%以上,水质得到提升。固液分离技术可为规模化养殖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处理粪污、降低污染物含量的产业化排污模式,使规模化养殖产品更加安全健康,同时也可以使人民的日常饮食得到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可为藏东南典型草原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青稞农田(HC)、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EAG)和围封草地(EG)为研究对象,以未开垦天然草地(NG)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HC、EAG和EG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升高;HC和EAG样地真菌群落香农指数显著降低。各样地差异标志物种数量变化排序为HC(9个)>EAG(6个)=EG(6个)>NG(4个)。土壤容重、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密切相关。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和pH值是真菌门水平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属水平为土壤pH值、铵态氮、容重、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因此,草原开垦为农田和人工草地后长期利用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提升,围封技术适合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对青藏高原东缘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夏季休牧(TG)和连续放牧(CG)4种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NG显著增加了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RG和TG显著增加了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2)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草原0~30cm土层全氮含量和20~30cm土层速效氮含量,而降低了0~10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3)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草原0~30cm土层全磷和速效磷含量;(4)不同模式放牧对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总体上,NG,RG和TG高于CG;NG,RG和TG降低了0~10cm土层速效钾含量,而显著增加了10~30cm土层速效钾含量。连续放牧使土壤养分流失严重,从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而禁牧和季节性休牧能有效增加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原土壤的养分含量,是该区和类似区域草地放牧管理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白娜  王立  孔东升 《草业学报》2017,26(5):15-28
通过对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野外调查、土样采集、实验室分析,利用空间分布格局代替时间演替序列,应用描述性统计及线性回归和相关性的分析方法,对该湿地的速效养分、有机质和土壤全盐含量及pH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速效氮(AN)含量垂直分异明显且整体趋势先减少后急剧增加;土壤中速效磷(AP)、速效钾(AK)、全盐含量空间分布存在表聚现象,上高下低的分布格局明显;pH值含量空间分布差异不大但该地区土壤呈碱性和强碱性。pH和SOM存在弱负相关性,pH通过抑制植被的生长来间接影响SOM含量;全盐含量和AK含量具有强烈的乘幂和正线性相关性。全盐、SOM、AN、AP、AK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pH为弱变异。黑河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正处于退化阶段,脆弱性和敏感性使该保护区在干旱半干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性减弱,建立当地自然条件特征基础上长期持续的试验研究,保护与恢复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甘肃省栽培羌活主产区药材品质的优劣及土壤因子对羌活药材品质的影响情况,对甘肃宽叶羌活主产区的栽培宽叶羌活及土壤进行调查采样,采挖两年生宽叶羌活鲜样,测定其羌活醇、异欧前胡素含量。同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测定了土壤容重、pH、土壤中粘粒、粉粒、砂粒的比重。通过Pearson相关、冗余分析(RDA)方法分析化学成分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产区宽叶羌活中羌活醇与异欧前胡素总含量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不同产地宽叶羌活中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含量相差较大,药材品质呈现区域性,武都地区、康乐县和卓尼县样品中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总量较高。羌活醇与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异欧前胡素与容重、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土壤容重、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是影响羌活化学成分积累的主要因素,土壤容重大有利于化学成分的积累。在一定范围内,全氮、有机质含量越高,越能促进化学成分积累,同时还需合理控制速效钾的含量。研究结果可对甘肃省栽培羌活的推广及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pH值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以重庆市开县竹溪镇选取4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作为研究对象,依次为坡耕地(PG)、人工林(RG)、荒草地(HC)和经果林(JG),在每种土地利用方式上选取3块10 m×10 m样地,每块样地内采用“S”形布设采样,取0~20 cm土样,运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在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显著差异,有机质含量情况:人工林(24.99±2.34 g/kg)>经果林(19.71±1.89 g/kg)>荒草地(13.72±1.79 g/kg)>坡耕地(10.20±0.69 g/kg),坡耕地土壤pH值最高达到7.19,人工林最低达到5.67。2)全氮含量范围为0.55~1.38 g/kg之间,人工林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碱解氮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的变化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C/N没有显著的差异。3)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全磷含量范围为0.41~0.59 g/kg之间,经果林全磷含量和人工林有显著差异,两种林地利用方式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全钾含量差异显著,含量范围为3.73~21.43 g/kg之间。4)pH值与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显著负相关,与全磷、全钾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于在三峡库区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施肥方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及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土地生产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草地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加剧,高寒草甸草地的土壤pH值逐渐增加;全氮、全磷、速效锰和速效铁含量逐渐减少;有机质、速效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有机质含量以重度退化草地最低,速效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以中度退化草地最低;全钾和速效铜含量并未因草地退化而改变,且极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20~30 cm土层反而高于表层。总体上,随土层加深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和速效锌含量下降,速效铁、速效铜和速效锰则增加。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不同生育期甜高粱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对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本研究以8种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养分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全钾含量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与CK(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全磷,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有机质含量成熟期达到28.58 g·kg-1,比苗期增幅度为44.61%。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1.5M)处理全钾、速效氮含量比CK分别提高为49.31%,67.65%。成熟期有机肥(M)处理全磷、速效磷、全氮含量比CK分别提高为271.20%,40.65%,17.39%。NPKM或者M处理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还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肥料具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植物种植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能力,综合运用改良功效系数法、地统计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定量化评价体系。对四种植物改良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改良评价值差异最大的指标是碱化度,最高和最低相差将近5000分,改良值相差1000~2000分之间的指标为pH值和Cl-含量,改良值相差最小的是速效P含量(86.7),其他值相差在100~999之间(改良值差值全盐量>CO23-含量>全P含量>Mg2+含量>速效K含量>有机质含量>Na+含量>全K含量>HCO3-含量>全N含量>碱解N含量>Ca2+含量)。籽粒苋改良能力最强的指标为全N含量(403.13)、碱解N含量(419.89)、碱化度(4910.23)、全盐量(986.07)、Na+含量(686.02)、Mg2+含量(950.61)、CO23-含量(929.97);披碱草改良能力最强的指标为全K含量(559.56)、pH值(1908.84)、HCO3-含量(731.40);小叶锦鸡儿改良能力最强的指标为全P含量(822.11)、有机质含量(641.75)、速效K含量(639.65)、速效P含量(89.26)、Ca2+含量(308.86)、Mg2+含量(1020.3)。改良能力综合评价值,籽粒苋(841.15)>披碱草(721.47)>小叶锦鸡儿(180.67)>千屈菜(429.77)。评价体系应用的地统计学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区别了指标间权重差异,并综合所有指标的得分,对植物改良能力的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白刺沙丘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类型白刺沙丘的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白刺沙丘的成土过程,为绿洲生态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粘粒、粉粒、细砂粒、粗砂粒含量差异较大;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粘粒、粉粒、细砂粒等细沙物质含量呈正相关性,与粗砂粒含量呈负相关性,表现为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壤颗粒的增大,相关性减弱。2)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在半固定沙丘明显高于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3)过渡带土壤均处于偏碱性状态,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和CaCO3含量随沙丘发育年代的增加逐渐增加。4)不同年代沙丘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因子均具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细菌和放线菌与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三大菌群数量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祁连山高寒牧区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特征、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以山地草原、高山草原、高寒草甸草原草原3个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3个类型草地的植被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差异明显,均为高山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甸草原(P<0.05);群落多样性、草本植物高度差异明显,均为山地草原 > 高山草原 > 高寒草甸草原(P<0.05);小灌木平均高度差异明显,为高寒草甸草原 > 高山草原 > 山地草原(P<0.05);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较大,其中以高寒草甸草原最为丰富;pH值变幅较大,变化趋势与有机质相反,即有机质含量越高,则土壤pH值低,反之亦然;全氮含量较高,都为1~2级(> 0.2%);全钾含量居中,山地草原为2级(2.5%~3.0%),高山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为3级(2.0%~2.5%);全磷含量最低,均为3~4级(0.05%~0.10%),全量养分表现出以低磷高氮富钾为特征;速效养分以贫磷为特征;土壤保肥能力较强;各类型草地土壤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各有特点;总体看来,高山草原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群落的生产力也最高,但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低。磷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很缺乏,建议在进行草原管理和人工饲草种植时补充磷素。  相似文献   

13.
牛粪堆肥不同处理全N、P、K及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了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法]以新鲜牛粪、玉米秸秆和生物腐熟剂作为堆料,分别向鲜牛粪中添加0.05%、0.5%、1%的生物腐熟剂和5%的秸秆,以未添加任何物质的鲜牛粪为对照制定五种不同处理的好氧堆肥体系,研究了堆肥过程中全氮、全磷、全钾以及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结果]堆肥结束时,全氮的相对含量增加,其中向牛粪中添加1%的生物腐熟剂可以减少牛粪中氮素的流失;不同处理对全磷、全钾含量影响不大,相对含量略显上升趋势。[结论]有机质含量呈阶段性变化,整体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发展有机畜产品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有机畜产品,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是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改善我国牧区的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扩大出口与就业,一定程度上解决现代畜牧业的环境污染,并可充分利用我国辽阔的天然草地资源,同时也可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丰富市场的畜产品供应.发展有机畜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要注意两个关键环节,即牧业生产系统的无机环境与过程的全面控制.我国有机畜产品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也面临许多问题.目前发展我国有机畜产品面临很好的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发展有机畜产品.  相似文献   

15.
放牧对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成霞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0,19(4):204-211
综述了放牧对草地土壤物理特性(容重、渗透率)和化学特性(有机质、全氮、全磷等)的影响。由于草地土壤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弹性,放牧对草地土壤特性的影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一般而言,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的践踏作用变强,土壤容重逐渐增加,土壤的渗透性降低,导致土壤的含水量下降,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其影响减弱。但在有机质含量很低的沙质土壤中,超载过牧造成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的团粒结构减少,稳定性团聚体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使得土壤容重降低。放牧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降水、植被、土壤和管理措施(持续放牧、轮牧、围栏等),所以有机质的动态转化过程十分复杂,已有的文献放牧管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有3类结论:无影响、增加和降低。放牧家畜通过采食、践踏、排泄等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中氮的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呈现出降低、不变和增加等。土壤磷对放牧的响应也有不同的研究报道,有的认为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全磷下降,而速效磷增加,也有研究认为长期放牧对草地的全磷和速效磷变化不大。不合理的放牧是造成土壤退化的最普遍原因,故认识不合理放牧导致草原土壤退化的过程和机制,对遏止草原退化、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海南省澄迈县主要蕉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估其土壤肥力状况,为澄迈县植蕉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76.19%的土壤pH大于5.5,适合香蕉生长; 90.48%的蕉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0~30.0g/Kg,66.67%的蕉园土壤全氮含量中等,比较适合香蕉生长,仅有9.52%的蕉园土壤全氮含量偏低,76.19%土壤有效磷在10~40 mg/K,54.76%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250.0 mg/Kg,仅有11.9%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100.0 mg/Kg,有效铜含量均高于0.2 mg/Kg,61.9%%蕉园土壤有效铜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59.52%%蕉园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目前澄迈县蕉园养分含量适中,适合香蕉生长,因为还有小部分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为了实现蕉园合理施肥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在施肥用机肥建议使用含铜、锌含量低的有机肥,在施用化肥时,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7.
种植苜蓿改良培肥地力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胡发成 《草业科学》2005,22(8):47-49
通过对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后土地地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种植苜蓿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颗粒结构更趋合理,水分渗透性土壤通气状况改善,提高了保肥蓄水功能.土壤养分发生变化,全N、有机质含量提高,速效K含量略有下降,全P含量较少.因此在生产中要增施P肥和K肥,提高产草量.  相似文献   

18.
沈艳  马红彬  赵菲  谢应忠 《草地学报》2015,23(2):264-270
以宁夏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管理方式(放牧、补播改良和封育)对土壤养分及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对荒漠草原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封育和补播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积累,中等强度的自由放牧较封育降低了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不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5~15 cm土层高于表层,而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0~5 cm最高.不同管理方式下的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阶段,相比之下封育5年和7年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较高;群落稳定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养分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省不同区域人工草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12个不同区域[民乐县(ML1、ML2)、安定区(AD)、通渭县(TW1、TW2、TW3、TW4)、宁县(NX1、NX2)、靖远县(JY1、JY2、JY3)]人工草地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结果表明:AD的p H值最大,JY3的pH值最小;TW2有机质含量最高,AD有机质含量最低,TW2较AD提高了78.95%,在TW2种植陇东苜蓿对土壤有机质影响大;TW2、TW3速效氮含量较高,约为AD速效氮含量的3倍,在TW2、TW3种植陇东苜蓿对土壤速效氮影响大;JY2速效钾含量是AD的3倍,TW2速效钾的含量最低,在JY2种植陇东苜蓿对速效钾影响大;ML1、ML2速效磷含量较高,NX1、NX2速效磷含量较小,在NX1、NX2种植陇东苜蓿对土壤速效磷影响小;TW2全氮含量最高,较AD提高了85.07%,在TW2种植陇东苜蓿对土壤全氮影响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TW2土样的关联度值最大(0.787 9),综合肥力最好,为最优土样;NX2土样的关联度最小(0.500 7),综合肥力最差。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甘南草原"黑土滩"型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特征,本研究分季节连续采集甘南州碌曲县4种退化程度(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SD)和极度退化(ED))高寒草甸土壤,分析其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8月份显著低于6月份和10月份,脲酶活性在6月份最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10月份最低;随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脲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上升趋势。8月份土层深度和退化程度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和全钾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甘南"黑土滩"型高寒草甸表现出显著的土壤退化特征,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呈降低趋势,而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