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 农户贮粮常遭受玉米象、米象、麦娥、大谷盗、绿豆象等仓虫危害,损失严重。据在信阳地区调查,一般损失率为8~12%,重者15~20%。我省农户每年因为仓虫危害损失粮食约15~20亿公斤。粮食受虫蛀食后,不仅影响品质,降低经济价值,而且影响种子发芽。因此,广大农户对于贮粮害虫的防治,要求迫切,反映强烈。近年来,通过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使用磷化铝熏蒸贮粮害虫,具有杀虫效果好,无残毒,无污染,操作简便,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是当前较为理想的仓贮杀虫剂。经过多点抽查和取样分析,投资效益比:小麦为1∶150,稻谷为1∶110,大麦为1∶200,豌豆为1∶250。用药量:稻谷每250公斤用磷化铝1片(3.3克),大、小麦每200公斤1片,豆类每100公斤1片。施药  相似文献   

2.
常德县是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每年入库的稻谷有2亿公斤以上,由于贮粮害虫种类多、危害重,每年贮粮损失达150多万公斤,价值六十多万元,为了挽回这笔损失,防治虫害,历年采用磷化铝等有机化学农药来控制。这些年来,随着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药剂量不断增加,粮食受药剂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由于以上原因,本县粮食外调一般不合标准,销售时降级降价,品质低劣,给国家造成损失,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县粮食部门采用沼气防治的办法,通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农村改革形势的发展,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农户贮粮逐步增多。据调查,全年大约有70%左右的粮食零散贮藏在农户中,包括农民的口粮、余粮、种子、饲料粮等。由于农户贮粮保粮条件差,环境条件有利于仓库害虫滋生繁殖,加上防治工作跟不上,农户贮粮普遍遭受仓库害虫为害,有的损失严重。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表  相似文献   

4.
贮粮害虫是一种危害贮藏及其它流转过程中的粮食、油料、贮粮包装物、装具、器材和仓厂建筑物的昆虫和螨类.贮粮害虫可以造成贮粮重量损失,降低贮粮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危及仓房,传播疾病,对安全贮粮危害很大.搞好贮粮害虫防治工作,对减少收获后粮食损失,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和商品量大幅度增长。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高达7700多亿斤,由于粮食大幅度的增长,随之带来了农民“卖粮难”,国家“贮粮难”、“调粮难”等一系列新问题。为此,国家在1984年提出了“民代国贮”。目前农村贮粮已占全部贮粮的60%左右,高达1400亿斤上下。因农村仓房简陋,贮粮又比较分散,再加上管理和贮藏技术运用不当,贮粮损失为2~10%,按平均5%计算,农村每年贮粮损失高达70亿  相似文献   

6.
自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近一年的口粮、饲料稻麦等谷物均留在家里,由于贮藏设施简陋,因贮粮害虫为害,每年仅上海市就损失谷物4万吨左右。为了妥善保管好农民的自留粮食,现将农户贮粮害虫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日光暴晒法除虫夏季太阳直射水泥地温...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农户贮粮设施及损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不同生态区20个县312个农户贮粮情况的调查表明,农户储粮已占粮食产量的70%以上。但储粮1年后,因害虫造成的损失,小麦为12.8%,大麦9.4%,水稻2.6%,玉米10.5%,绿豆18.8%,豌豆11.2%,蚕豆9.1%。加上鼠害及霉变、全年农户贮粮损失一般在10%-30%,麦类,玉米损失最大。  相似文献   

8.
贮粮害虫不但可以造成贮粮重量损失,而且降低贮粮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甚至危及仓房,传播疾病,对安全贮粮危害很大。搞好贮粮害虫防治工作,对减少收获后粮食损失,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意义十分重大。常见贮粮害虫主要有玉米象、米象、谷蠢、麦蛾、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等、防治贮粮害虫,应当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把“防”作为防治工作的基本手段,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全面开展综合防治,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市近郊区县农户贮粮的基本情况及仓虫种类、数量和为害损失程度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贮粮害虫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贮粮害虫是指在粮食的收获、贮藏、加工及运输等多个领域中,危害粮食及加工产品的昆虫与螨类的统称。由于贮粮害虫具体躯体小(一般都在1-5毫米)、栖居隐蔽、繁殖力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特点,因而对粮食安全贮藏危害很大。可根据害虫的传播途径和生活习生,采用多途径、多方法对贮粮害虫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户粮食生产量不断增加,农户的贮粮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小型贮粮装具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相继出现了一些性能好、贮量多、适合农户贮粮的专门粮仓。这些粮仓,设计科学,修建容易,造价低廉、使用方便,适合向农户家庭推广。  相似文献   

12.
耿秉晋 《世界农业》1989,(11):45-47,49
据统计,世界各国贮粮(不包括食品)每年由于仓库害虫危害造成损失约5—50%,而且使粮食品质严重降低。因此,研究和开发安全、高效、简单易行的仓库害虫的防治方法,是世界各国在不断寻求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农户贮粮增多,给鼠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农村室内鼠密度逐年增高。据调查,1984、1985、1986、1987年春季依次为为15.3%、27.9%、28%、24%,最高达75%。估计我省现有鼠3亿只,每年有9.27亿公斤粮食被鼠吃掉,被其糟塌、污染的更多,加上对畜、禽的危害和生活用具的损坏,平均每农户经济损失达132元。因此,如何解决农户贮粮过程中的防鼠灭鼠问题,已成当务之急。根据外地经验和我们的实践,介绍几种经济有效的农户贮粮灭鼠技术。一、改变鼠类生态环境条件目前,一般农户室内、外卫生条件较差,防鼠设备简陋,给害鼠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因此,  相似文献   

14.
1.世界贮粮问题的严重性及其新动态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粮食在贮藏过程中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50个国家所作的调查,全世界贮粮的损失率平均达8—10%左右(其中虫耗约占5%,霉变约占3%),在一些热带国家甚至高达50%。粮农组织还指出,现在全世界每年在贮藏过程中白白地损失掉的粮食,可供4亿5千万人整整吃一年,数量惊人。  相似文献   

15.
贮粮中常见的害虫有玉米象、大谷盗、麦蛾和谷蛾等。这些害虫能将粮食咬碎蛀蚀,使虫粪和碎屑增多,引起发热霉变;象蛾类幼虫还会吐丝结网,使粮食串连结块变质。那么,怎样防治这些贮粮害虫呢?1.清囤消毒粮囤或粮缸等在装粮前,要清扫干净,用1%的敌百虫或敌敌畏喷洒消毒,密闭2~5天,晾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地块蛀孔、折秆、折穗率达70%左右,一般使玉米减产10-15%,严重年份减产20%以上.全省损失粮食10亿公斤左右。以乾安县为例,玉米面积近10万公顷.每公顷按最低产量7500公斤.如因玉米螟的为害而减产8—10%.每公顷就减产600—750公斤,全县玉米将减产6000-7500万公斤。因此,搞好玉米螟防治.虫口夺粮,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谈如何减少农村储粮损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是农业大省,稻谷是我省的大宗农产品,仅稻谷(早、中、晚稻)的年产量就高达175亿公斤,除满足省内消费外,每年还可向外提供50亿公斤左右的商品粮。粮食增产是好事,同时也给粮食储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么多的粮食,国库储粮仅占少量,有近四分之三的粮食掌握在农民手中,农户储粮条件差,技术落后,粮食在储藏期间的损失相当严重。据有关报道,农户储粮损失率在5-10%。我省曾调查17个县市区147个乡镇的357户农户,储粮平均损失率为4,37%。  相似文献   

18.
<正> 80年代以来,农户贮粮普遍增多,但因仓贮设备简陋,加之仓虫防治工作跟不上,导致贮粮害虫发生危害十分猖獗,每年大约有10%左右的粮食葬于虫口,使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遭受巨大损失,出现严重的“贮粮难”问题。为了澄清我省农民在贮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搞好产后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河南省植保植检站于1990年采取重点抽查、  相似文献   

19.
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随着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大部分粮食存放在农民家中。由于农民缺乏必要的贮粮技术和贮粮环境,致使虫蚀、鼠咬及霉变造成损失5~15%左右,是国家贮粮损失的25~50倍。针对这种情况,介绍几种较为实用的农户贮粮方法。 1.三灰覆盖贮粮法所谓三灰即通常所见的草木灰、麦秸灰和稻壳灰。具体做法是:将贮粮器具清扫干净,在底部垫一层三灰,用纸盖严,然后装入晒干的粮食,装到快满时,平整粮面,并铺一层纸,纸上再盖一层三灰,厚10公分左右即可。这种方法简便易行。 2.花椒防虫花椒是一种香料,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有驱虫和微弱的杀虫作用。具体做法是:用纱布将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的农业政策使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同时,由于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户贮粮已成为粮食贮藏的主体。新都区作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常年粮食总产量在28.4万吨以上,许多农户都储有2~3年的余粮,平均每户在1500~2000公斤。但由于缺乏科学安全的储粮技术和专门的技术部门指导,全区农户储粮因虫蛀、鼠盗、霉变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400万公斤。另外,随着我区二、三产业的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单靠加强产前、产中管理,提高粮食单产是有限的。探索和推广一套适合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