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鱼是我国传统的优良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肉味佳的特点。但草鱼的抗病力和成活率均较低,易患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该“四病”严重影响草鱼养殖生产,务必引起养鱼户重视。 (一)出血病 该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病  相似文献   

2.
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养殖品种。草鱼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草鱼生长速度快、饲料来源广、产量高,但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赤皮病、肠炎病和烂鳃病等疾病,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效益。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了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技术要点,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防治方法最近,四川合川市利泽乡四村二组农户王正中发现他所养的草鱼大量死亡,经有关专家检测,病鱼得的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的并发症。每年夏季的6-9月,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的高峰季节,草鱼肠炎病死亡率较高,有时甚至高达90%以上。现分述这...  相似文献   

4.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食美、价值高等优点,是养殖的优良品种。但是,草鱼多病,尤其是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危害最为严重,致使养殖草鱼成活率较低。每年5-10月,水温20℃以上,是养殖鱼类增重的关键时期,也是鱼病的流行季节。此季节正是草鱼生长旺盛阶段,吃得多、长得快,但是,由于温度高,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烂鳃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重,较难治愈的疾病。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呈现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现状、病原以及发病条件,并通过分析感染鱼体的组织病理变化以及药物敏感性,对该病提出治疗和预防思路。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烂鳃病是池塘养殖草鱼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后常造成草鱼大量死亡,因此,了解此病的发生过程及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证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1致病菌草鱼烂鳃病致病菌为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calumnaris)。该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柔韧、可屈挠的特性。其菌体细长,大小约为0.5μm×4~48μm,在病灶和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体较短,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体较长。其菌落黄色,大小不一,中央较厚,显色较深,由中央向周围扩散成颜色较浅的假根状。2细菌性烂鳃病发病原因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水质良好的条…  相似文献   

7.
草鱼是我国传统的优良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肉味佳的特点.但草鱼的抗病力和成活率均较低,易患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该"四病"严重影响草鱼养殖生产,务必引起养鱼户重视.  相似文献   

8.
浮萍防治草鱼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初步探讨了草鱼的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三病"并发与经络学说和藏象学说的相关性基础上,以二龄草鱼种为试验对象,用浮萍防治草鱼"三病"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并根据中药药理学和浮萍的有效化学成分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有效防治草鱼"三病"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防治草鱼"四病"的几种常用中草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四病”,是草鱼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而严重制约草鱼的生产,直接影响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防治该“四病”主要是采用化学药物,这就引发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药物的残留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且易导致该病的病原体(尤其是病原细菌)产生抗药性而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等恶性循环的现象。中草药毒副作用小,药性残留最低、残留期短而不会污染养殖水体等环境,能抗菌、抗病毒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甚至还能促进鱼类生长,因而具有化学药物无以比拟的优点。所以,中草药在今后的无公害水产养殖中将成为预防鱼病主要考虑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草鱼烂鳃病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疗方法,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草鱼生长快、饵源广、肉味美、营养。好,但抗病力弱,易发生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和病毒性出血病,成活率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现介绍一种治疗草鱼“四病”的有效药饵。  相似文献   

12.
第二讲 草鱼烂鳃病的种类及防治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鳋引起的各种鳃病。 一、鳃病症状: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13.
草鱼 ,易得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 ,俗称草鱼“三病”。现将这几种鱼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赤皮病 又名出血性腐败病 ,擦皮瘟。此病多由于拉网或在运输过程中操作不慎 ,擦破鱼的皮肤 ,使赤皮致病菌 (荧光极毛杆菌 )侵入鱼体而引起。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 ,鳞片脱落 ,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 ,严重时鱼鳍基部充血 ,鳍条末端腐烂 ,鳍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预防方法 :1元旦前后放养 ,因为这期间气温、水温比较低 ,鱼的活动力弱 ,鳞片紧闭 ,鱼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鱼体不易受伤。 2放养前鱼池一定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放…  相似文献   

14.
了解常见鱼病的流行季节、掌握可见主要症状、防治鱼类疾病是养殖业应当重视的问题,是减少渔民损失、提高养殖效益的措施之一。 1 细菌性烂鳃病 (1)流行情况。每年4~10月为流行期,7~9月为盛期,水温在20℃以上开始流行,28~35℃为最适流行温度,主要危害草鱼,其次是青鱼。常与肠炎、赤皮、出血等病并发。  相似文献   

15.
草鱼九江头槽绦虫病的诊断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6月27目西安草滩一精养草鱼池塘的草鱼发生疾病,根据发病特点、病理解剖和显微镜观察,确诊为草鱼九江头槽绦虫病并继发感染赤皮、烂鳃病。经用晶体敌百虫配合其他药物辅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经肉眼观察,取鳃粘液镜检和剖检诊断确诊为草鱼烂锶病的鱼场,按敏闩1-3g/100kg鱼重混入饲料中投喂,连喂3-6天的治疗烂锶病的试验,其结果:痊愈率为81.67%,有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6.67%,。同时以呋喃唑酮作疗效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7.
烂鳃病,是草鱼常见三大病害之一,可分为粘细菌性烂鳃病,原生动物烂鳃病和中华鲺烂鳃病3种。病因不同,用药也不一样。在无显微镜检查的情况下,怎样区别3种鳃病呢?根据它们的病灶部位、发病鳃丝颜色、发病时间各不相同,可通过以下“三看”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8.
正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常并发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及赤皮病,统称草鱼"三病",各养殖场在养殖季节都有可能发生。2017年6月,靖远县东湾镇瓜园村刘某渔场发生草鱼"三病",发病草鱼100尾,死亡33尾。为了更好的防治鱼病,笔者将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病原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原是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赤皮病的病原是荧光假单胞菌,3种病害的病原都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病原菌适宜水  相似文献   

19.
经肉眼观察,取鳃粘液镜检和剖检诊断确诊为草鱼烂鳃病的鱼场,按每天0.01~0.03g/kg鱼重混入饲料中投喂(以华西鱼炎王主药计算用量),连喂3~6d的治疗烂鳃病的试验,其结果,痊愈率为81.67%。有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6.67%。同时以呋喃唑酮作疹效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0.
草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养殖品种,在池塘养鱼中,草鱼增肉倍数高、生长速度快、增产潜力大,但是草鱼抗病力弱,易患烂鳃、肠炎和赤皮病,简称“三病”。草鱼“三病”在我国许多养鱼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在北京,6—9月份为“三病”流行季节,尤其是7月下旬至9月上旬,盛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