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大竹苎麻产业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是我国的特色经济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世界面积和产量的9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2004年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苎麻之乡",成为中国第一苎麻大县,其产品主要销往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印度、美国、南洋群岛等国家和地区.大竹种植苎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历代均有所发展,并以其种植面积、产量、品质蜚声中外,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87万hm2,年产原麻3.32万t,产值达3亿元,麻农人均收入375元.拥有加工企业20家,加工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年消耗原麻1.5-2万t左右,加工产值近5亿元.由此可见,苎麻产业是大竹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是广大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竹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土地面积2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5万公顷,农业资源丰富,拥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农产品.苎麻种植业是大竹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提出的"中国苎麻产业集群地"理念,有效地推动了苎麻基地建设的发展.至2005年底,苎麻面积1.87万公顷,占全县旱地面积的80%,年产原麻3.22万吨,占全国苎麻总产量的13.6%,产值达3亿元.特色经济日益显现,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按照"精品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的要求,我县苎麻基地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仁军  张维风 《中国麻业》2006,28(5):254-255
苎麻是我国的特色经济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世界面积和产量的9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2004年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苎麻之乡”,成为中国第一苎麻大县,其产品主要销往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印度、美国、南洋群岛等国家和地区。大竹种植苎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历代均有所发展,并以其种植面积、产量、品质蜚声中外,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87万hm^2,年产原麻3.32万t,产值达3亿元,麻农人均收入375元。拥有加工企业20家,加工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年消耗原麻1.5—2万t左右,加工产值近5亿元。由此可见,苎麻产业是大竹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是广大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71岁,种苎麻几十年了,从1956年开始到现在,进行了一些苎麻科学试验,使苎麻产量不断提高。70年代我村苎府单产在150公斤以上,80年代初期开始,单产已提高到200公斤以上。我在生产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浦江县是一个苎麻新发展区,1986年苎麻面积超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岩头镇飞轮村18个农户连片的二龄麻园10.28亩,平均年亩产210.01公斤,其中头麻亩产79.17公斤,二麻亩产65.95公斤、三麻亩产64.89公斤,最高  相似文献   

6.
我县麻农历来习惯于冬春两季采用分蔸繁殖法扩大苎麻面积。但近几年来,冬季栽麻所占比重愈来愈大,有的大队甚至完全采用冬栽。如阳城公社去冬今春新发展苎麻1100多亩,其中冬栽700多亩,占63%以上;花桥公社上屋何大队,苎麻面积由1971年的45亩发展到1979年的315亩,都  相似文献   

7.
苎麻速成、优质、高产栽培,即通过采用推广良种、早育苗、早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及时收获以及搞好病虫防治等综合栽培技术,达到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当年丰产(亩产40公斤以上),翌年高产(亩产90公斤以上)的目的。1985、86两年,全县推广该项技术2349亩,占发展总面积的11.5%。当年亩产分别达到46.6、48.0公斤,比未推广该项技术的亩产分别增加22.7、33.0公斤,增长率为99.6%、220%;翌年平均亩产达到92.3公斤,比未推广该项技术的亩产增加14.3公斤,增长率  相似文献   

8.
我今年71岁,种苎麻几十年了,从1956年开始到现在,进行了一些苎麻科学试验,使苎府产量不断提高。70年代我村苎麻单产在150公斤以上,80年代初期开始,单产已提高到200公斤以上。我在生产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县麻农历来习惯于冬春两季采用分蔸繁殖法扩大苎麻面积。但近几年来,冬季栽麻所占比重愈来愈大,有的大队甚至完全采用冬栽。如阳城公社去冬今春新发展苎麻1100多亩,其中冬栽700多亩,占63%以上;花桥公社上屋何大队,苎麻面积由1971年的15亩发展到1979年的315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信阳地区苎麻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了指导苎麻生产,提高其经济效益。我们与光山县共同协作,为突破“种麻三年穷”的传统种植方式,开展了苎麻种子育苗技术及当年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小面积试验亩产75公斤,大面积(3万亩)亩产30公斤。1986年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