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鸭舌草生物学特性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稻田恶性杂草鸭舌草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等进行了室内外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鸭舌草分布广泛 ,有较长的生理休眠期 ;种子在 1cm土层内萌发最好 ,在 2~ 4cm土层内则出苗极少 ;土壤饱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 ;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2 0~ 2 5℃ ,土壤水分饱和或薄水条件下生长最好 ,肥料充足则生长迅速 ;鸭舌草在直播稻田、抛栽稻田和移栽稻田均有明显的出草高峰 ;1m2 定植鸭舌草 80株 ,稻、草共生 4 0d水稻减产 14 0 % ,全生育期稻、草共生 ,水稻减产达 19 5 % ;鸭舌草与水稻竞争的临界密度为 1m2 6 0株 ,水稻减产达10 0 %以上。生产中宜采取水旱轮作、减少追肥、科学治虫、保护天敌、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并以群体优势控草、稻田养鸭 ,以及应用除草剂乙苄或苯噻酰苄等综合措施来治理鸭舌草  相似文献   

2.
氯虫·噻虫嗪撒施对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1.5%氯虫·噻虫嗪GR、0.4%氯虫苯甲酰胺GR和25%噻虫嗪WG撒施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5~10 d,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撒施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0.4%氯虫苯甲酰胺GR 42.0 g/hm~2撒施1次,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但对稻飞虱防效较差;25%噻虫嗪WG 37.5 g/hm~2撒施1次,对稻飞虱防效较高,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基本无效。因此,建议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于移栽后5~10 d撒施1次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间隔40 d再补施1次,以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后期的上述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二化螟在江淮单季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群种,近几年连续大发生,已成为单季稻区最主要的害虫。一、二化螟发生为害特点1.越冬场所广、虫口基数大、越冬死亡率低,一代田间卵量高二化螟以冬闲稻田、油菜及小麦田中稻桩为主要虫源田,稻草、油菜秆及杂草也有幼虫越冬。从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每5年冬后加权平均有效越冬茬数由328.4头/亩增至1241.2头/亩,其中2000年达到1689.8头/亩,幼虫和蛹越冬死亡率降为1.07%~9.84%,1代二化螟在秧田中平均卵量高达444~2142块/亩,平均每块卵有48粒。2.发育进度不整齐,…  相似文献   

4.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又名蛀心虫、蛀秆虫、枯心虫。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 1 危害症状 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相似文献   

5.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一)常发病虫逐正加重 1、二化螟一代呈偏重发生 上世纪802E代,信阳市二化螟越冬基数1200~2181头.发生面积5.67~12.93万hm2,螟害率1%~3%;90年代二化螟的越冬基数1250~4338头,发生面积4~11.33万hm2有所降低,但螟害率增加,为7.4%~13.21%;进入21世纪,二化螟的越冬基数、发生面积和螟害率都在增加,越冬基数逐年增加,到2008年休耕田二化螟越冬基数达到1万头,最高田块活虫达5万余头,增加近3倍;近10年间发生面积16.67万hm2,一代螟害率达到2.5%~4.75%.  相似文献   

6.
螟虫(主要指二化螟、三化螟)是稻区的主要害虫。据调查,历年由于螟虫为害对水稻生产影响很大。一般减产5%,严重的达10—20%。特别是水稻三化螟,对麦茬稻、双季晚稻和杂交水稻(生育期长),为害造成大量的枯心和白穗,减产十分严重。历年来在螟虫防治上,长期多使用666粉剂,螟虫对此药产生一定的抗性,致使施药不断增加,防治效果下降,而且有一定的残毒性,影响人、畜健康。1978年进行了呋喃丹新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的药效试验。从结果来看,呋喃丹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杀虫效果为98—100%,较666粉剂具有药效持续时期长、杀虫率高、无残毒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控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邵东县水稻二化螟一般每年发生三代,近年来的暖冬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变化,出现了不完全四代。2016年,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造成迟插一季稻和晚稻田出现大量虫伤株,一般发生稻田虫伤株率20%左右,严重稻田虫伤株率达80%以上。县城以南的乡镇发生严重,县城以北的乡镇发生较轻;砂性稻田重于粘性稻田。经调查和分析,主要原因是杂交水稻品种高杆、粗茎营养丰富,单、双稻混栽桥梁田多,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增强害虫抗药性,持续高气温加快发育进度,三代二化螟发育为四代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等。采取冬季清除田间越冬场所的虫源、化蛹高峰期之前翻耕稻田或深水灭蛹、螟蛾羽化初期开始安装二化螟性诱剂、在精准测报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泸州水稻生产上的三大最主要害虫。在泸州,水稻二化螟1年发生3代,主要为害中稻和再生稻,常造成枯心和白穗;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1年发生4代,幼虫取食叶肉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稻飞虱是泸州的常发性迁飞性害虫,1年可发生7代,常造成"冒穿"(即通火),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福戈在泸州水稻上应用4年以来,对水稻主要害虫的全程解决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此项技术,现将其特点及使用技术总结如下。一、杀虫效果"事半功倍"福戈是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的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人工释放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于2 0 1 4年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放蜂田虫伤株率为2.88%~3.45%,平均为3.21%;防控效果为31.23%~35.65%,平均为33.52%,虽与化学防治有一定差距,但总的来说,通过寄生卵卡释放稻螟赤眼蜂能较好地防控二化螟的发生,这为诸暨市利用生物技术来控制水稻病虫害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安全性好,对水稻中期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达30 d;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225 mL·hm-2 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平均防效分别达982%和991%,对二化螟平均防效可达966%和1000%;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防治,推荐剂量为150 mL·hm-2,加水750~900 kg·hm-2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